仁义礼乐论文-亦云

仁义礼乐论文-亦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仁义礼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

仁义礼乐论文文献综述

亦云[1](2018)在《庄子质疑仁义礼乐》一文中研究指出说及道家,与老子并称的是庄子,古往今来有一说叫"老庄"。这相同于儒家并称的"孔孟"之说。庄子,名周,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战乱迁至宋国。庄子出生于战国中期,据史料,约与孟子同时,但两者不相知。庄子本可以做官司,有贵族血统,有政治背景,又有当朝领袖的提携,但他视权贵如腐鼠,不愿接受楚威王厚币礼聘为相,宁做自由之龟,或游乐之鱼。一生不理政,并不等于不卷进政治漩涡之中。庄子虽然远离官场,但却曾以政治家、外交家(本文来源于《幸福》期刊2018年06期)

肖海燕,刘固盛[2](2013)在《论宋代庄学对儒家思想的融摄——以仁义礼乐思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庄学的发展,与时代文化精神密切相关。在儒学复兴和儒、道、释叁教合流的时代背景下,宋代庄学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大胆的融摄,表现出明显的儒学化倾向。宋代学者重新阐发《庄子》中的仁义礼乐思想,试图从本体的高度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且从多个角度论证毁弃仁义礼乐并非庄子本意,体现了宋代理学的基本精神和强烈的经世情怀对庄学的深刻影响。(本文来源于《暨南史学》期刊2013年00期)

谢明仁[3](2009)在《诗书礼乐之分,仁义之统——荀子荣辱观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时期的荀子,从"性恶论"出发,在《荣辱》和《正论》篇里讨论了荣辱观。荀子把荣辱观细分为"义荣"、"势荣"、"义辱"、"势辱",这就使得荣辱观有了具体感和立体感。对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张林祥[4](2008)在《“仁义礼乐皆出于法”辨》一文中研究指出"仁义礼乐皆出于法"是出自《管子》的一个独特命题,在《商君书》和黄老思想中可约略窥见它的形成轨迹。前者从功能、后果的意义上证明德出于法,刑为仁义之本;后者以道论法,从"道生法"的形而上命题,落实到"执道者生法"、君出法的现实命题,最后演变为齐法家的君出道德、法摄仁义礼乐教化,这样就与晋法家殊途同归了。这个命题的形成透露了战国时代中后期百家争鸣中此消彼长的一些消息。(本文来源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副岛一郎[5](1999)在《从“礼乐”到“仁义”──中唐儒学的演变趋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皮锡瑞曾极其简扼地把宋以前与宋以后的儒学概括为:“汉儒多言礼,宋儒多言理。”《经学通论·叁礼》,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25页)“多言礼”的,不只是所谓汉儒,而是包括从汉至唐的儒者;其所言宋儒,也不仅指两宋,而应读解为宋学。宋学渊源于中唐的“儒学复古”,作(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1999年02期)

仁义礼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代庄学的发展,与时代文化精神密切相关。在儒学复兴和儒、道、释叁教合流的时代背景下,宋代庄学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大胆的融摄,表现出明显的儒学化倾向。宋代学者重新阐发《庄子》中的仁义礼乐思想,试图从本体的高度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且从多个角度论证毁弃仁义礼乐并非庄子本意,体现了宋代理学的基本精神和强烈的经世情怀对庄学的深刻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仁义礼乐论文参考文献

[1].亦云.庄子质疑仁义礼乐[J].幸福.2018

[2].肖海燕,刘固盛.论宋代庄学对儒家思想的融摄——以仁义礼乐思想为例[J].暨南史学.2013

[3].谢明仁.诗书礼乐之分,仁义之统——荀子荣辱观阐释[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张林祥.“仁义礼乐皆出于法”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

[5].副岛一郎.从“礼乐”到“仁义”──中唐儒学的演变趋向[J].学术月刊.1999

仁义礼乐论文-亦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