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骨折内固定微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声定位,肋骨骨折,微创手术,胸部创伤
骨折内固定微创论文文献综述
罗亮,杨力宝,池万忠[1](2019)在《术前超声定位在肋骨骨折内固定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微创手术中肋骨骨折进行内固定,手术前运用超声技术进行定位的价值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所收治的43例进行固定手术的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实验组选用微创切口的先进超声定位技术,对照组选用传统剖胸切口的X线、CT体表定位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切口长度、体表定位的精准率、手术当日和第2日胸腔的引流量以及术后引流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小(P<0.05),体表定位准确率高(100.00%vs 84.11%,P<0.05),手术当日胸腔的引流量少(P<0.05),术后胸腔进行引流的时间短[(4.90±0.29)d vs (7.00±0.32)d,P<0.05]。两组在检查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肋骨骨折患者进行的内固定手术定位中,术前运用超声定位具有切口小、定位准、减少手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引流时间等优点,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29期)
范明星,张琦,赵经纬,段芳芳,刘亚军[2](2019)在《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由同一名主任医师连续完成的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32例,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学习曲线,并比较不同阶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螺钉置入精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48小时行CT检查,显示螺钉置入位置均可接受,与设计位置偏差0. 4~2. 1 mm,平均1. 16 mm。按手术时间CUSUM学习曲线形态分为3个阶段,前期为病例1~8,中期为病例9~20,后期为病例21~32。3个阶段的手术时间逐渐缩短(P <0. 05)。螺钉置入偏差在3个阶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27),后期的偏差显着低于前期和中期(P <0. 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在3个时期无明显差异(P=0. 685,P=0. 057)。结论术者开展8~20例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能够达到高水平,显着提高手术精度,降低手术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金晓可,蓝芳[3](2018)在《应用超声引导骨折内固定物取出的微创性及安全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内固定物取出时应用超声引导的微创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行内固定术治疗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时定位方案差异分为直视定位组(54例)、内窥镜定位组(64例)和超声引导组(87例),对比分析3种内固定物取出定位方案的切口平均长度、术中平均出血量、首次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切口平均长度、术中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超声引导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也明显低于直视定位组(20.4%)和内窥镜定位组(14.1%);超声引导组内固定物取出首次成功率(94.3%)明显高于直视定位组(81.5%)和内窥镜定位组(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折患者内固定物取出时采用超声引导具有首次成功率高,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连戈,郭宝峰,王立君[4](2017)在《微创肌肉无横断损伤切口在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重症胸部外伤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切开皮肤逐层打开方式的传统切口组(A组)和微创肌肉无横断损伤切口组(B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均于术后观察1day、3day、5day、10day、3mon的切口及周围的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一天疼痛无差别,A组比较B组骨折术后胸部切口疼痛明显病持续时间较长,术后3个月仍有部分疼痛和不适,术后远期效果较差。微创肌肉无横断损伤切口能尽量保持胸壁肌肉的完整性,术中能充分暴露肋骨骨折处方便保持固定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减轻、肌肉功能得到保护,使得康复周期短,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7年15期)
樊其柱,吴婷,黄军,李秀奇[5](2017)在《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在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以期找到更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组,36例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定为MIPO组,36例采用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定为MIN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MIN组的手术时间短于MIPO组,术中出血量少于MI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肩肘关节评分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较微创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更加高效,降低了感染风险,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7年07期)
鲁宁,陈力巧[6](2016)在《C臂定位微创小切口技术在骨折内固定钢板取出术中的应用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技术取出内固定钢板和螺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四肢骨折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患者应用微创小切口成功取出内固定的临床资料。结果:该术式术中出血少、软组织损伤小、患者切口愈合快、肢体活动恢复快,患者对手术认可度和满意度高,临床能有效地减少取内固定手术切口不愈合几率,随着经验的累积,切口长度逐渐缩小,手术时间逐渐缩短,以腓骨、锁骨、尺骨、桡骨板取出为例,最小切口为1cm+0.5cm,最短时间15min,患者可早期活动锻炼,患者术前对手术的恐惧感和术后再次受伤感等心理压力对比传统术式明显减轻,熟练操作后比传统术式手术时间短,所有患者随访未发生再骨折或感染。结论:微创小切口技术取出内固定简单可行,熟练操作后的微创极致化值得基层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97期)
陈建乐,许贤创,徐海峰,徐自明[7](2015)在《经听诊叁角微创切口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临床应用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听诊叁角微创切口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泗洪县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5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肋骨骨折患者。按应用经听诊叁角微创切口和其他切口分成两组,比较手术时间、疼痛指数、固定骨折根数、术口感染发生率、肺炎发生率及术后肺功能、上肢功能等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疼痛指数、固定骨折根数、术口感染发生率及肺炎发生率等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经听诊叁角微创切口组在术后远近期肺功能及上肢功能好于其他切口组。结论:经听诊叁角微创切口美观、手术简便,术后肺功能及上肢功能恢复好,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刊》期刊2015年12期)
甫尔加夫,王秀达[8](2014)在《应用微创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年龄超过55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病例行PFNA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本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94.2%。结论 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4年26期)
比力克孜·玉素甫,赛艾迪布格热·阿布都热西提,达成利,艾合买提江·依明,艾克热木·阿布力米提[9](2013)在《微创入路眶周骨折内固定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对眶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措施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眶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麻醉处理后行小切口微创入路或在半冠状切口直视情况下完成骨折复位,并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并评估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处形态恢复良好,骨折部位固定效果良好,未见并发症或排异反应。结论采用小切口微创入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眶周骨折的内固定效果明显,治疗后形态恢复良好,值得临床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3年28期)
姜朝来,安智全[10](2011)在《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在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随着微创技术的开展,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内固定广泛应用于肱骨干骨折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也并存一些并发症,如何改进内固定的设计及操作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总结近年来肱骨干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治疗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MEDLINE(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Webofknowledge(http://apps.isiknowledge.com)、OVID(http://ovidsp.tx.ovid.com)、Elsevier(http://www.sciencedirect.com)、中国期刊网(http://epub.edu.cnki.net)及万方数据库(http://wanfang.lib.sjtu.edu.cn)2005/2010有关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humeralshaftfractures,internalfixation,minimallyInvasvie",中文检索词为"肱骨干骨折,微创,内固定"。排除重复性研究及肱骨干病理性骨折相关文献,纳入3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只有准确掌握肱骨干骨折及不同内固定种类的特点,做到个体化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并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目前深化了对肩袖损伤的认识,初步寻找到减少肩袖损伤的方法,改进了髓内钉及钢板的设计,在方便操作、减少手术时间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神经血管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1年22期)
骨折内固定微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由同一名主任医师连续完成的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32例,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学习曲线,并比较不同阶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螺钉置入精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48小时行CT检查,显示螺钉置入位置均可接受,与设计位置偏差0. 4~2. 1 mm,平均1. 16 mm。按手术时间CUSUM学习曲线形态分为3个阶段,前期为病例1~8,中期为病例9~20,后期为病例21~32。3个阶段的手术时间逐渐缩短(P <0. 05)。螺钉置入偏差在3个阶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27),后期的偏差显着低于前期和中期(P <0. 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在3个时期无明显差异(P=0. 685,P=0. 057)。结论术者开展8~20例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能够达到高水平,显着提高手术精度,降低手术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折内固定微创论文参考文献
[1].罗亮,杨力宝,池万忠.术前超声定位在肋骨骨折内固定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9
[2].范明星,张琦,赵经纬,段芳芳,刘亚军.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
[3].金晓可,蓝芳.应用超声引导骨折内固定物取出的微创性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8
[4].连戈,郭宝峰,王立君.微创肌肉无横断损伤切口在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
[5].樊其柱,吴婷,黄军,李秀奇.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在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7
[6].鲁宁,陈力巧.C臂定位微创小切口技术在骨折内固定钢板取出术中的应用与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7].陈建乐,许贤创,徐海峰,徐自明.经听诊叁角微创切口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5
[8].甫尔加夫,王秀达.应用微创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
[9].比力克孜·玉素甫,赛艾迪布格热·阿布都热西提,达成利,艾合买提江·依明,艾克热木·阿布力米提.微创入路眶周骨折内固定术[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0].姜朝来,安智全.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在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