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房性快速心律失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心律失常,普罗帕酮,胺碘酮,室上性心律失常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论文文献综述
周延飞[1](2019)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应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于某院确诊为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共84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分成A组和B组,各42例。A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B组患者给予胺碘酮,对AB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B组患者HRV参数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明显(P<0.05);B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查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普罗帕酮,有效改善心脏功能,HRV参数明显升高,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查指标均明显降低,复律率高,药物应用安全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赵娣,赵萍萍,王特,黄永生[2](2019)在《黄永生教授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医案举隅——房性期前收缩》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是多种心脏或者非心脏疾病的死因~([1])。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将其分为快速型与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心律失常人群中发生率相对较高,是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的心血管病症之一。中医将心律失常归于"心悸"、"怔忡"范畴,随着对其认识的逐步深入,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黄永生教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尤善治疗心脏内科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两年,亲历黄教授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数百人,每获奇效。现分享验案如下。(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张玉柱[3](2019)在《急诊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诊中治疗冠心病性快速心律失常采用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的临床效果,并比较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4例冠心病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病例,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组方式为计算机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心率与心电图监测结果、不良反应。结果室性早搏有效率最高(62.07%),其次为阵发性房颤(47.62%)、持续性房颤(20.00%)、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16.66%)、窦性心动过速(14.28%);研究组治疗后心电图所示的心率、QT间期、PR间期[(76.3±2.5)次/min、(152.1±6.0)ms、(39.6±1.2)ms]显着优于对照组[(94.2±3.0)次/min、(144.5±5.4)ms、(37.1±2.0)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05 9、6.101 6、6.946 4,P=0.000 0、0.000 0、0.000 0<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0 5,P=0.137 0>0.05),患者不良反应经针对性治疗后均得到改善或消失。结论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室性早搏与阵发性房颤等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13期)
刘甜,李渝芬,许刚,潘微,张旭[4](2019)在《胎儿顽固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产前、生后一体化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胎儿心血管疾病的产前、生后一体化诊治已成为国内热门治疗模式。本文报道1例患儿,产前经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生后考虑为房性心动过速,但经药物治疗无效。电生理监测证实为右心耳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失败后,最终外科手术切除右心耳,达到根治的目的。1临床资料胎儿母亲35岁,G 2 P 1,孕24周时外院产检发现胎儿心率增快至170次/min,未作处理。孕34周(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吴丹[5](2018)在《不同心房起搏比例对常规双腔心脏起搏器发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心房起搏比例对常规双腔心脏起搏器发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植入DDD模式永久双腔起搏器患者28例,开启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事件记录功能。9例设定累积心房起搏比例>40%(高心房起搏比例组),19例累积心房起搏比例≤40%(低心房起搏比例组)。随访观察(84.5±30.6)d,比较两组患者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事件发作次数。结果高心房起搏比例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事件发作次数为132(58.5,248.5)次,与低心房起搏比例组的150(63,232)次相仿(U=81,Z=-0.221,P=0.847)。结论 DDD模式下采用较高的心房起搏比例不一定能减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8年12期)
陈莹[6](2018)在《心电图诊断起搏器介导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起搏器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可纠正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有效预防恶性快速心律失常等,显着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水平~([1])。但随着临床研究发现,起搏器植入后易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效应,其中起搏器介导性快速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将明显增加栓塞及死亡风险~([2])。因此,早期发现并治疗心律失常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刘文秀,齐书英[7](2018)在《吞咽诱发的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机制和治疗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吞咽性心律失常最早于1926年由Sakai报道[1],定义为可复制的、持续的吞咽固体或液体食物时引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或同时存在[2]。迄今吞咽性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的国外相关报道尚不足50例。日本Tada等[3]研究了在行电生理检查有(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胡良巧,李寰,杨杏,周丽芹[8](2018)在《螺内酯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螺内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前后右心重构、肺功能以及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惠州市第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PH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A组及研究B组,每组30例。对照组依据GOLD指南给予常规治疗,研究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 mg/d口服,研究B组加用螺内酯40 mg/d口服,治疗6个月时复查右房内径(RAD)、肺动脉压力(PAP)、Tei指数、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等指标,并记录心律失常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时,研究A组的RAD为(48.0±8.2)mm、PAP(29.5±3.5)mm Hg、Tei指数(0.62±0.11)、LAD(28.1±6.0)mm,FVC(80.3±8.6)、FEV1(78.5±12.8)、PEF(76.8±10.9),研究B组的相关指标顺次为(47.3±9.2)mm、(29.8±3.6)mm Hg、(0.58±0.16)、(28.3±7.8)mm、(83.9±9.1)、(81.4±13.1)、(80.9±9.8),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研究A组及研究B组存在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分别为15例(50.0%)、16例(53.3%)及14例(46.7%),治疗后依次为17例(56.7%)、9例(30.0%)、7例(23.3%),B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慢性PHD患者右心重构及肺功能,并降低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但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尚不确切。(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高瑞龙,刘芃,周益锋,郭诗东[9](2018)在《起搏器患者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起搏器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rapid atrial arrhythmia,RAA)的检出率。方法记录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本中心植入起搏器并参与随访的271例患者资料,分析RAA的检出率相关因素。结果随访患者中,男性137例,女性134例,平均年龄74±10(40~92)岁,随访时间11±6月。术前有RAA病史73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5例。术后检测出RAA 114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55例。70~79岁的患者术前诊断RAA 33例,术后检出RAA 57例。植入适应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130例,术前诊断RAA者43例,术后检出70例;房室传导阻滞者117例,术前诊断RAA者18例,术前检出29例;窦房结房室结双重病变者24例,术前诊断RAA 12例,术后检出15例。结论起搏器术后RAA检出率高,其中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术后检出RAA的比例高达54%,房室传导组织者术后检出RAA比例为25%。年龄不同,起搏器术后检出RAA比例不同,以70~79岁患者术后检出RAA的比例最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心电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严蓁,王健怡,李筠,肖婷婷,谢利剑[10](2018)在《临时电学治疗在儿童急性难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及临时心脏起博术在治疗儿童急性难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因急性难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行TEAP治疗的48例患儿和临时心脏起博术治疗的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接受TEAP治疗的患儿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天~13岁,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5例、快律性心房扑动15例、房性心动过速5例、左室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经TEAP转复成功率分别为84%、80%、20%及100%。6例接受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中男1例、女5例,年龄2~10岁,暴发性心肌炎5例、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1例,均得到很好控制。结论 TEAP、临时心脏起博等临时心电治疗在儿童急性难治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临时电学治疗只能暂时纠正危害患儿生命安全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必须同时进行包括针对基础疾病等的积极综合治疗。(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是多种心脏或者非心脏疾病的死因~([1])。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将其分为快速型与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心律失常人群中发生率相对较高,是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的心血管病症之一。中医将心律失常归于"心悸"、"怔忡"范畴,随着对其认识的逐步深入,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黄永生教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尤善治疗心脏内科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两年,亲历黄教授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数百人,每获奇效。现分享验案如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论文参考文献
[1].周延飞.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2].赵娣,赵萍萍,王特,黄永生.黄永生教授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医案举隅——房性期前收缩[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3].张玉柱.急诊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9
[4].刘甜,李渝芬,许刚,潘微,张旭.胎儿顽固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产前、生后一体化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19
[5].吴丹.不同心房起搏比例对常规双腔心脏起搏器发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8
[6].陈莹.心电图诊断起搏器介导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18
[7].刘文秀,齐书英.吞咽诱发的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机制和治疗现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
[8].胡良巧,李寰,杨杏,周丽芹.螺内酯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J].热带医学杂志.2018
[9].高瑞龙,刘芃,周益锋,郭诗东.起搏器患者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8
[10].严蓁,王健怡,李筠,肖婷婷,谢利剑.临时电学治疗在儿童急性难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儿科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