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哲学论文-李涵颖,王卫云

诗性哲学论文-李涵颖,王卫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性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梁潮,独秀作家群,二元补衬,两性叙事

诗性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涵颖,王卫云[1](2018)在《从二元补衬的视域看梁潮诗歌的诗性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二元补衬"的诗学视角进行考察,发现梁潮的诗作引入"时空隐喻"的理念和流转轮回的辩证思维,消解了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为建构和谐的男女社会进行更加合情合理的两性叙事,并以后现代的先锋姿态打破时空的界限,表达死亡哲学的诗性沉思,探索永恒世界的建构与拓展,寻求"诗意地栖居"的月光领地与精神寓所。与此相应,他的诗作在象征语义上具有既断裂又弥合的张力,能够形成审美的延宕,增强意象的耐读性和意味的持续性,引发读者的期待心理。(本文来源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吴投文[2](2018)在《生命存在的诗性哲学表达——评龚学明诗集《白的鸟 紫的花》》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人在回望自己的人生历程时,很难避免那种在内心摇荡的恍惚感觉。我想,诗人龚学明也是这样,他呈现在诗中的自我形象是清晰的,但也有恍惚变形的一面。惟其如此,他所触摸到的并不仅仅只是自己的经历,也在"碎片的形式"中隐藏着更深一层的人生感叹。我以为,他的诗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也正在这里。一首感人的诗是唤起读者叩问生命存在的一个小小切口,通过这个切口,读者看见的不仅是诗人个体的生命体验,也是读者感同身受的一片风景。这片风景中的花草树木都浸润着诗人的情(本文来源于《星星》期刊2018年23期)

邹小婷,扈中平[3](2018)在《海德格尔诗性哲学视域下当代教育人性化的困境及其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具理性倡盛的今天,人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人之本性,落入被技术设定与构架的境地。教育领域也概莫能外。荷尔德林的诗句"人诗意地安居在大地上"以其隽永的笔调把人生与诗结合起来,展示出生命的灵动、优雅与活力,深合海德格尔诗化哲学之意。海氏借此为题,大力发挥,阐释其"诗之思"形而上意蕴,彰显人之"本真"存在的法度。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最紧要之处就在于立足于人对本真、自由和创造性生活追求的基础上,涵养人性,促成人幸福生存。在此,我们循着海氏对诗境的道说和运思,探寻教育如何才能摆脱技术座架促逼,成为促成人性圆融之"林中路"。(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与实验》期刊2018年03期)

黄世权[4](2017)在《论《资本论》中的诗性哲学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论》蕴含着深刻的哲学话语,最为突出的是辩证法和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生产视为一个辩证的运动,通过内在矛盾的不断否定,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最终实现自身扬弃。对立、转化、统一,辩证法呈现出一种回旋结构,具有音乐一般的节奏与韵致,堪称思维的舞蹈。马克思用意识形态批判透视资本主义,揭穿了资本主义运动本身产生的各种假象、鬼魅和神话,如工人阶级的自由平等劳动、资产阶级的勤俭致富,特别是剩余价值和利润率的真正本质以及资本主义作为特定历史阶段而非永恒社会形态的必然命运。意识形态批判具有驱魔和去神秘化的效力。辩证法的回旋之舞与意识形态的驱魔,赋予《资本论》的哲学话语一种异样的诗性品格。(本文来源于《嘉兴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李文军[5](2017)在《荷尔德林的“哲性诗学”与海德格尔的“诗性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世纪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和二十世纪的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一个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哲理,一个则在其哲学中道出了诗意化的人生理想。作为后来者的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推崇备至,其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可谓深刻精辟。荷尔德林的"哲性诗学"与海德格尔的"诗性哲学",两者以不同的方式言说了同样的人生真谛。(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刘云佳[6](2016)在《生命诗性哲学的理性思考——对《阿甘正传》现代意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西方现代文明的理性危机和对生命诗性的呼唤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以它的科学技术和追求资本的商品消费主义,消解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尽管科技发达和生产力的进步曾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生活上的无比富裕,但人也被逐步异化,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丧失了主体的能动性和高级的精神情感以及道德品格,从而机械、物欲、功利地生活在现代世界。这是西方文明的现代理性危机,在这种文化症候下,人类的理性不再是一种心灵上的生存智慧,而(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6年17期)

孔凡娟[7](2015)在《审美价值的诗性哲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是一条指引着人们走向真善美、走向本真存在的康庄大道。审美则是人们在艺术作品中,去挖掘和体验美的这种精神力量的过程。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自身的已经对象化为艺术作品的本质力量,进行审美的体验。伴随着这种体验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在对认知世界的自觉与不自觉地印证和追认中,人们发现了一个个伟大的艺术作品。审美价值,正是这些作品对人类的灵魂唤醒和本真生命的诗性存在,所彰显的精神关怀——使人的生命更加具有诗意和灵性。如何在哲学层面,看待审美价值所体现出来的客观的、历史的诗性特征,正是关注的焦点。(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李慧[8](2014)在《用蒙太奇作画的马格利特——马格利特绘画中诗性哲学思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格利特作为20世纪比利时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透射出无限的创意和让人愈读愈香的芬芳。研究马格利特这些创意的来源对于我们绘画作品的立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马格利特创作思想的来源入手,深入发掘其作品中充满神秘、悖理的哲学诗意性产生的根源。(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李振东[9](2013)在《论诗歌与奥克肖特诗性哲学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克肖特是一位以自由至上之观念立言的思想家。那么这种“自由至上”的观念在他的诗歌着述中又有着怎样的体现呢?既有的研究在这一问题的探索上明显是不足的。它们大多关注的是奥克肖特保守主义与批判理性主义的一面,而忽视了一种自由旨向上诗意的维度。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也为了探索一种可能的自由向度,我们在“现代性的阵痛”与“人文学的崛起”这样两大背景下考察了奥克肖特的诗歌思想。通过这一考察,并依托一种解释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发现奥氏建构起了一种旨在自由的诗性哲学,一种性灵对话基础上的诗性哲学。奥克肖特的诗性哲学可以分为诗意的性灵哲学与诗意的政治哲学两个部分。前者旨在探求人的内在自由,为现代性视野下性灵漂泊者寻一个皈依。这从时间上来说大约是奥克肖特四十年代以前的一个探究旨向。对于这样一个目标,奥克肖特是在揭示哲学、诗歌与实体的关系中展开的。他相信,对实体的把握能够为人们提供终极的意义。最终这种意义也将呈现在人们对政治的理解中,对国家与社会的理解中。它是一种依托于“实体”的“性灵”向“政治”的诗意衍伸。然而,在大约四十年代前后,奥克肖特的探究旨向转向了人的外在自由。他认为,在一个理性主义泛滥的时代,对一种封闭的意义系统的推崇是危险的,于是他搁置起了他的性灵哲学,而以一种显白的方式发展起了自己的政治哲学。这政治哲学力图解决现代性视野下一种多元的困境。这种困境因多元破碎的主体与多元冲突的价值而起。在一种对诗歌自足性的理解中,奥克肖特发现了一种自足的政治哲学。这种政治哲学是诗意的,它以“想象”为逻辑运思的方式,分别在诗歌、会话与神话中找到了不同维度上个体通达自由、实现审美自我立法的途径。而且难得的是,在由个体到集体再到文明维度的逻辑衍仲中,诗歌、会话与神话有着同构的逻辑,并最终实现了维度上的复归。然而,在显白的政治哲学与隐微的性灵哲学被确立起来后,我们发现奥克肖特诗性哲学在整体上仍存在着一个难题,那就是由于“封闭”的性灵与“开放’的政治之间的冲突导致虚无问题仍未解决。那么奥克肖特确实没有为我们留下答案吗?当我们更为审慎地考察奥克肖特的二维视野之后,他诗性哲学的主体性特征被揭示出来了。这主体性特征的揭示使我们认识到奥克肖特的诗性哲学有一个向实践回归的辩证过程。正是这一辩证过程,又使我们认识到,实际上奥克肖特的诗性哲学是保守气质的,中庸气质的,它的性灵的“封闭”与政治的“开放”也都是相对的。也因为如此,面向实践的奥克肖特的诗性哲学在救赎之道上给予了我们一个既是“逍遥”又是“拯救”的答案。(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5-24)

王德福[10](2013)在《诗·史·思:《红楼梦》的诗性哲学话语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的文本语符是极为复杂的。其话语范式具有多义性、开放性、隐喻性等突出特点。这类话语总是同时兼具诗性、史性与思性叁个向度,与追求话语单义性、闭合性、体系性的西方理性主义哲学话语有着相异的形态,是诗、史、思完美融合的话语范式,表征的是与理性哲学不同的诗性哲学。(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诗性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个人在回望自己的人生历程时,很难避免那种在内心摇荡的恍惚感觉。我想,诗人龚学明也是这样,他呈现在诗中的自我形象是清晰的,但也有恍惚变形的一面。惟其如此,他所触摸到的并不仅仅只是自己的经历,也在"碎片的形式"中隐藏着更深一层的人生感叹。我以为,他的诗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也正在这里。一首感人的诗是唤起读者叩问生命存在的一个小小切口,通过这个切口,读者看见的不仅是诗人个体的生命体验,也是读者感同身受的一片风景。这片风景中的花草树木都浸润着诗人的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性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涵颖,王卫云.从二元补衬的视域看梁潮诗歌的诗性哲学[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

[2].吴投文.生命存在的诗性哲学表达——评龚学明诗集《白的鸟紫的花》[J].星星.2018

[3].邹小婷,扈中平.海德格尔诗性哲学视域下当代教育人性化的困境及其出路[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

[4].黄世权.论《资本论》中的诗性哲学话语[J].嘉兴学院学报.2017

[5].李文军.荷尔德林的“哲性诗学”与海德格尔的“诗性哲学”[J].云梦学刊.2017

[6].刘云佳.生命诗性哲学的理性思考——对《阿甘正传》现代意义解读[J].电影评介.2016

[7].孔凡娟.审美价值的诗性哲学特征[J].甘肃社会科学.2015

[8].李慧.用蒙太奇作画的马格利特——马格利特绘画中诗性哲学思想的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4

[9].李振东.论诗歌与奥克肖特诗性哲学的建构[D].山东大学.2013

[10].王德福.诗·史·思:《红楼梦》的诗性哲学话语范式[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标签:;  ;  ;  ;  

诗性哲学论文-李涵颖,王卫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