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芳(广西苍梧县狮寨镇中心校广西苍梧543100)
摘要:迈入21世纪,中国已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所以,教育改革日渐深化。基础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作为小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使学生人人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新。本文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浅谈。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022-01
一、增强教师创新意识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教学行为实践,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必须要从教师入手,要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要做一个创新型教师,这样才能将创新教育有机渗透于数学教学全过程,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学生自主去创新、去创造。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形象,要深入而广泛地接受新思想,学习新成果,将理论上的学习与实践上的探索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将所学到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先进的教学成果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探索、思考、总结,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如在学习圆周长这一节时,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学生对于此部分知识只能是一知半解,更谈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一名创新型教师则能够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圆周长与哪个因素有关,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这样一个小活动:让学生亲自准备直径是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的圆形纸片,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探究这些圆形纸片的周长。这样在学生亲自动手与主动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认真思考与教师的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自己总结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不再是由教师单向地传递现成知识,学生机械而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剪切、测量、计算、交流与讨论之后总结而来的,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量,是自主创新的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积极地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思维状态更活跃,才能不断闪现出创新与智慧的火花。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要努力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引入生活这股活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正是数学学科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现代教学更加重视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以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生活现象来引入新知的学习,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直观的生活事物之中,更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生活这股活水来浇灌,为数学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这样更能激起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不再是单纯而枯燥的黑板加粉笔,不再是机械而静止的语言加教材,而是直观的画面,生动的图片,动听的音频与精彩的视频,具有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所带给学生的是视觉、听觉等全方位的感官冲击,带给学生全新的教学界面与教学视野。这样的教学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更能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与活跃的思维状态,为学生自主发现与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发现的动力。我们要巧妙地运用提问艺术,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新旧知识联结处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改变学生的机械接收,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来自主发现,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设计梯度性问题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而小学生又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不要盲目地追求问题的难度,而是要基于学生的现实基础,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富有梯度性的问题,这样才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积极调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展开主动探究,进而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二)设计层次性问题
学生不一而同,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如果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提出一样的问题,势必会将大部分学生排斥在教学之外,而成为部分学生的专属。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要落实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教学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基于自身基础来展开主动探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四、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自主提问是智慧的开始,思维的开端,是打开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材上,而是要鼓励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教材,要持有批判质疑精神,要鼓励学生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善于发表个人不同见解,能够自主地提出各类问题,这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一是营造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教师要充分体现教学的民主,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提问权,这样学生才能打消心中的种种顾虑,勇于提问、乐于提问。二是发挥教师主导性,让学生会问、乐问。学生有提问的主动权,而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而是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从而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8(11).
[2]何雪南.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