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羟基硅油改性论文-朱茗萱,杨建军,王胜利,张国栋,吴庆云

烷羟基硅油改性论文-朱茗萱,杨建军,王胜利,张国栋,吴庆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烷羟基硅油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性聚氨酯,羟基硅油,磺酸盐,改性

烷羟基硅油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朱茗萱,杨建军,王胜利,张国栋,吴庆云[1](2018)在《羟基硅油改性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磺酸型聚酯二元醇(BY3301)、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主要原料,羟基硅油为改性剂,叁羟甲基丙烷(TMP)为交联剂,合成了羟基硅油改性磺酸型水性聚氨酯。采用FTIR、TG、数显黏度计、纳米粒度仪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探讨了羟基硅油含量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羟基硅油含量增加,乳液粒径增大,黏度降低;胶膜表面水接触角增大,吸水率先减小后增大;胶膜拉伸强度增强,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当羟基硅油占预聚体质量的3%时,聚合物性能最佳,其乳液粒径为85.1 nm,黏度为114.5 mPa·s,胶膜水接触角为91.7?,拉伸强度为14.78 MPa,断裂伸长率为427%,24 h吸水率仅为5.61%,由TG曲线可知,胶膜质量损失5%时,对应温度为269.9℃,较之改性前提高17.3℃。(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10期)

李坤[2](2016)在《基于羟基硅油改性的聚氨酯凝胶电解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作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因其效率高、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而受到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它由光阳极、敏化染料、电解质以及对电极组成。其中电解质在电池工作过程中起着再生染料以及传输电子的作用,是DSSC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凝胶型电解质,兼具稳定性和导电效率较高的优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论文研究了一类可原位聚合的聚氨酯凝胶电解质体系,通过以硅油对聚氨酯基体进行改性并在在电解液中添加不同含氮杂环化合物,使得电解质导电性能提升、凝胶化时间可控的同时,所组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探索了硅油改性聚氨酯电解质制备过程中PEG分子量、硅油结构以及含量、溶剂、碘盐、Nal/I2浓度、电解液添加量等因素对电解质电导率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PEG1 0000与羟基硅油DMS-CA21在羟基摩尔比为1:1,溶剂选用1,4-丁内酯,NaI/I2浓度为0.5/0.05mol.L-1,添加12倍的电解液时,所制备的电解质的电导率最高,达到7.13mS.cm-1。通过FTIR对电解质组成进行表征,并采用SEM、DSC对电解质进行结构分析以及热稳定性能测试。将该电解质体系原位组装准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100mW/cm2的光照强度下,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最高为4.85%。通过SEM与EIS分析可知,聚氨酯分子链柔性提高后,有利于增加对Ti02电极的浸润性、降低接触界面的阻抗。在电解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及结构的吡啶或咪唑类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含N杂环化合物凝胶电解质。研究发现,在TDI与PEG 10000、羟基硅油DBE-C25、含0.5/0.05mol.L-1NaI/I2、1,4-丁内酯的电解质前驱体溶液中添加吡啶或4-叔丁基吡啶浓度为0.3mol/L时,电解质的凝胶化时间可控制在110min或90min左右。与未添加该类化合物的电解质体系相比,凝胶化时间缩短,电导率没有变化。将该凝胶电解质体系组装准固态DSSC,其光电转化效率在100mW/cm2的光照强度下最高可达到6.53%,比未添加含氮杂环化合物时提高48.7%。(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5-30)

张涛,杨帆,张开瑞,王潮霞[3](2015)在《羟基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及其印花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羟基硅油对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印花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羟基硅油改性聚氨酯,并进行了红外表征,分析了羟基硅油质量分数对改性聚氨酯涂料的黏度、固化速度、耐摩擦牢度、印花图案清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羟基硅油的质量分数小于10%时,异氰酸根与羟基硅油的反应较完全,羟基硅油质量分数在10%~20%之间,水性聚氨酯固化膜的耐水性、柔韧性、耐化学性较好。当羟基硅油质量分数增大时,水性聚氨酯涂料的黏度降低、固化速度增加,耐摩擦牢度变好,印花图案清晰度降低。(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程飞,杨建军,吴庆云,张建安,吴明元[4](2015)在《羟基硅油改性聚氨酯多元醇水分散体的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多元醇(N220)、羟基硅油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主要原料,二乙醇胺(DEA)为封端剂引入羟基,合成了羟基硅油改性聚氨酯多元醇水分散体。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羟基硅油含量对聚合物乳液的粒径、黏度、稳定性以及胶膜的耐水性、耐油污性、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羟基硅油含量的增加,乳液的粒径和水接触角增大,黏度降低,胶膜的拉伸强度和吸水率下降,断裂伸长率升高。当羟基硅油含量为3%时,胶膜的综合性能最佳,此时其乳液粒径为92.4nm,胶膜的水接触角为93°,拉伸强度为5.5 MPa,断裂伸长率为621%,24h吸水率为7.6%。(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5年10期)

江蓉[5](2013)在《羟基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苯二异氰酸酯、羟基硅油、聚乙二醇、二羟甲基丙酸为主要原料合成羟基硅油改性聚氨酯。探讨了反应时间、羟基硅油的用量对乳液的外观、粘度、吸水率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确定其结构。(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詹彪,谭宝华,李青山,洪伟[6](2013)在《羟基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羟基硅油(PDMS)、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聚醚多元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有机硅改性的水性聚氨酯(WPU)材料,探讨了PDMS用量对WPU乳液和胶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T-IR和DSC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DMS加入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增大,粘度升高,胶膜的吸水率降低,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提高。当PDMS质量分数为11.8%时,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材料性能最佳,其吸水率下降至5.6%,拉伸强度达到14.74 MPa,断裂伸长率为462%,胶膜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36℃。(本文来源于《聚氨酯工业》期刊2013年01期)

郝学辉[7](2011)在《羟基硅油原位改性沉淀法制备SiO_2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沉淀二氧化硅表面有大量亲水性较强的羟基,在制备过程中极易产生团聚现象,且其亲水疏油的性质使得二氧化硅与有机材料亲和性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课题以廉价的水玻璃和硫酸为原料,羟基硅油(HSO)原位改性制备二氧化硅,并对样品的物相结构、粒度大小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主要内容如下:1.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羟基硅油改性制备的二氧化硅仍为无定形的二氧化硅,未改变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SEM显示,未改性二氧化硅球状颗粒团聚明显;HSO改性二氧化硅,极大的改善了二氧化硅的团聚现象,粒径分布较窄,分散性较好,仍为球状颗粒;红外光谱2970cm-1甲基特征吸收峰说明,水合二氧化硅粒子表面的羟基与改性剂HSO生成的硅醇发生反应,羟基硅油分子通过化学键接枝到SiO_2颗粒的表面,降低了SiO_2表面羟基及吸附水含量,疏水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增加了有机物含量,吸油率降低。疏水性测试表明,羟基硅油203-B和203-D的用量达到17.9%时,疏水度分别达到24.59%和22.17%,羟基硅油分子量越小,羟基含量越高,改性效果越明显。证明HSO对二氧化硅的改性为原位改性。2.二氧化硅制备过程中,体系的多样性决定了反应机理的复杂性。实验证明:不同的pH条件下加入HSO对沉淀二氧化硅粒子的大小和形态有影响,碱性条件下加入HSO制备的二氧化硅粒径相对较小,而酸性条件加入HSO制备的二氧化硅粒径相对较大。3. POM、XRD表明,Si-CH_3接枝到SiO_2的表面阻碍了Si-OH和Si-O-Si的异相结晶作用,消除了SiO_2诱导PP的β结晶作用,使PP/SiO_2/HSO共混物的结晶形态与纯PP的相似;流变行为表明,HSO的加入,降低了PP/SiO_2流体粘度;SEM显示:HSO原位改性二氧化硅可使其均匀分散于PP有机基体中,改善了PP/SiO_2共混体系的界面粘结作用,极大的提高了两者的相容性。4. HSO原位改性二氧化硅作为消光剂用于涂料中,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抗粘性和分散性能较好,但是流平性和光泽度与工业生产消光剂相比略逊色。(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1-06-01)

马志领,郝学辉,何佳音,周健[8](2011)在《羟基硅油原位改性制备疏水性沉淀二氧化硅》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羟基硅油原位改性制备疏水性沉淀二氧化硅。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羟基硅油通过化学键接枝到二氧化硅表面。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原位改性改善了沉淀二氧化硅的团聚现象,使之分散性提高,与有机基体聚丙烯树脂的相容性增大。疏水性测试表明,羟基硅油203-B和203-D的用量(羟基硅油与原料中二氧化硅的质量比)达到17.9%时,疏水度分别达到24.59%和22.17%,羟基硅油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羟基含量越高,改性效果越明显。原位改性使沉淀二氧化硅吸油率降低。(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1年03期)

费贵强,沈一丁,李小瑞,王海花[9](2010)在《水基羟基硅油改性阳离子聚氨酯的制备及其表面施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催化剂和助溶剂作用下,制备了一系列自乳化羟基硅油改性聚氨酯水乳液,讨论了其合成条件,并优化了其合成工艺。实验表明:当n(NCO)/n(OH)=2.2,w(TMP)=3%,w(MDEA)=7%,w(HPMS)=10%,羟基硅油改性聚氨酯对纸张具有良好的施胶效果,施胶度可达46s,表面强度达3.5m/s;红外谱图证实了Si-O-Si和Si-O-C的存在,光散射图显示聚合物为粒径处于纳米级的微乳液。(本文来源于《中华纸业》期刊2010年06期)

邓茂盛,吴晓青,周彩元,梁飞[10](2009)在《羟基硅油改性HTPB型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3,3′-二氯-4,4′-二苯基甲烷二胺(MOCA)为硬段、羟基硅油(PDMS-OH)为改性剂和硅烷偶联剂(DB-550)为交联剂,合成了硅氧烷封端的HTPB型聚氨酯(PU)。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探讨了PDMS-OH用量对改性PU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PU的耐老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加入DB-550后,可以降低相分离程度;当R=2.5、w(HO-PDMS)=9%和n(MOCA):n(DB-550)=9:1时,采用直接法合成的改性PU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并且其吸水率较低、耐老化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09年11期)

烷羟基硅油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作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因其效率高、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而受到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它由光阳极、敏化染料、电解质以及对电极组成。其中电解质在电池工作过程中起着再生染料以及传输电子的作用,是DSSC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凝胶型电解质,兼具稳定性和导电效率较高的优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论文研究了一类可原位聚合的聚氨酯凝胶电解质体系,通过以硅油对聚氨酯基体进行改性并在在电解液中添加不同含氮杂环化合物,使得电解质导电性能提升、凝胶化时间可控的同时,所组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探索了硅油改性聚氨酯电解质制备过程中PEG分子量、硅油结构以及含量、溶剂、碘盐、Nal/I2浓度、电解液添加量等因素对电解质电导率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PEG1 0000与羟基硅油DMS-CA21在羟基摩尔比为1:1,溶剂选用1,4-丁内酯,NaI/I2浓度为0.5/0.05mol.L-1,添加12倍的电解液时,所制备的电解质的电导率最高,达到7.13mS.cm-1。通过FTIR对电解质组成进行表征,并采用SEM、DSC对电解质进行结构分析以及热稳定性能测试。将该电解质体系原位组装准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100mW/cm2的光照强度下,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最高为4.85%。通过SEM与EIS分析可知,聚氨酯分子链柔性提高后,有利于增加对Ti02电极的浸润性、降低接触界面的阻抗。在电解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及结构的吡啶或咪唑类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含N杂环化合物凝胶电解质。研究发现,在TDI与PEG 10000、羟基硅油DBE-C25、含0.5/0.05mol.L-1NaI/I2、1,4-丁内酯的电解质前驱体溶液中添加吡啶或4-叔丁基吡啶浓度为0.3mol/L时,电解质的凝胶化时间可控制在110min或90min左右。与未添加该类化合物的电解质体系相比,凝胶化时间缩短,电导率没有变化。将该凝胶电解质体系组装准固态DSSC,其光电转化效率在100mW/cm2的光照强度下最高可达到6.53%,比未添加含氮杂环化合物时提高48.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烷羟基硅油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朱茗萱,杨建军,王胜利,张国栋,吴庆云.羟基硅油改性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J].精细化工.2018

[2].李坤.基于羟基硅油改性的聚氨酯凝胶电解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3].张涛,杨帆,张开瑞,王潮霞.羟基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及其印花性能[J].纺织学报.2015

[4].程飞,杨建军,吴庆云,张建安,吴明元.羟基硅油改性聚氨酯多元醇水分散体的合成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

[5].江蓉.羟基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和性能[J].黄山学院学报.2013

[6].詹彪,谭宝华,李青山,洪伟.羟基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聚氨酯工业.2013

[7].郝学辉.羟基硅油原位改性沉淀法制备SiO_2的研究及应用[D].河北大学.2011

[8].马志领,郝学辉,何佳音,周健.羟基硅油原位改性制备疏水性沉淀二氧化硅[J].无机盐工业.2011

[9].费贵强,沈一丁,李小瑞,王海花.水基羟基硅油改性阳离子聚氨酯的制备及其表面施胶性能[J].中华纸业.2010

[10].邓茂盛,吴晓青,周彩元,梁飞.羟基硅油改性HTPB型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J].中国胶粘剂.2009

标签:;  ;  ;  ;  

烷羟基硅油改性论文-朱茗萱,杨建军,王胜利,张国栋,吴庆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