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源频率选择表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控有源频率选择表面,光控微波开关,平板波导,带通,屏蔽
有源频率选择表面论文文献综述
方俊颉[1](2018)在《光控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战争的不断发展,军事隐身需求越来越强烈,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凭借其独特的电磁性能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有源频率选择表面(Activ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AFSS)通过加载有源器件进一步发展了FSS的研究,使其能够主动控制自身电磁性能,集成多种功能,在隐身吸波、无线通信和电磁屏蔽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本文研究光控有源频率选择表面(Optically Controlled Active Frquency Selective Surface,OCAFSS),使用光照控制的方法替代常见AFSS的电控,避免了馈电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光控微波开关研究使用等效电路模型和分层等离子体模型对光控微波开关进行理论分析,构建了电磁仿真模型。制作了一些光控微波开关,分别使用LED和激光对其进行测试,并分析了相关因素对光控微波开关性能的影响。2)带通/屏蔽型OCAFSS研究基于光控微波开关的研究成果,设计了一款以缝隙型耶路撒冷十字为基本结构的C波段OCAFSS,其功能为暗态透波,亮态屏蔽,具有非常稳定的极化特性。同时,分析了OCAFSS等效电路模型,获得了较为准确的结果。为了进行实验测试,设计了一款平板波导,实测结果验证了OCAFSS的带通/屏蔽设计功能。3)吸波率可连续调节的OCAFSS研究基于实时控制我方飞行器RCS以模拟其他飞行器从而误导敌方雷达做出错误识别制定错误战略的思想,提出一款吸波率/RCS可连续调节的OCAFSS。该款OCAFSS工作于X波段,无光照时为反射特性,随着光照的增强,吸波率逐渐提高,RCS逐渐下降,达到峰值后又会逐渐出现反射特性。此外,该款OCAFSS对光源功率的要求较低,并且仍能被继续优化以得到对光电导率要求更低的OCAFSS。(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12-01)
张坤哲[2](2018)在《有源频率选择表面技术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对空间电磁波所表现出的特定的滤波响应,如传输响应或反射响应,频率选择表面结构(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在卫星通信系统、超材料集成设计、电磁屏蔽材料制作以及天线雷达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减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上述众多应用领域中,雷达天线RCS减缩由于其特殊的军事背景而备受关注,基于FSS所设计的隐身天线罩几乎已经成为隐身飞行器及隐身舰船等装备的标配。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雷达天线正在朝着多频方向发展,这无疑增加了FSS的设计难度,FSS在面对变频天线时也面对同样的问题,传统FSS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隐身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在FSS的基础上衍生了有源频率选择表面(Activ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AFSS)的概念。所谓AFSS,即在FSS中引入特定的激励源,通过对激励源的控制来实现FSS的谐振频点可调谐或者传输特性可变化,由此满足其在不同环境的应用要求。虽然AFSS可以满足复杂应用环境中对其滤波特性的要求,但随着雷达组网探测技术的发展,目标的双站RCS已成为衡量其隐身性能的重要因素,考虑到FSS应用于天线隐身的机理,无论传统FSS还是AFSS,其必将难以满足目标双站隐身的需求。作为延伸,本文研究了频率选择吸收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Absorb Surface,FSAS)的设计方法,借此实现天线的双站RCS减缩,在此基础上将AFSS结构应用于FSAS结构中,实现有源频率选择吸收表面(Active Frequency Selective Absorb Surface,AFSAS)的设计。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设计AFSS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结构中引入激励源并有效的控制激励源的变化,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由于激励源的引入对AFSS的滤波特性所造成的影响。本文就上述关键问题作为研究要点,重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基于耦合机理的AFSS的设计方法。耦合型频率选择表面的基本理论相对成熟,该方法的关键在于通过何种手段来有效的控制所需耦合的强弱,而传统的诸如单元旋转及单元平移等方法在物理实现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通过改变单元之间纵向位移设计耦合型AFSS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所设计的AFSS可实现的调谐频率比例为1.6:1,并且该AFSS结构具有良好的角度稳定性与极化独立性。除此之外,在该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级联的方式,有效的改善了AFSS结构的带内“平坦”特性。2.基于变容二极管加载的小型化AFSS的设计方法。变容二极管的电路参数可以随着偏置电压数值的改变而变化,因此被经常应用到调谐电路的设计中。对于FSS而言,利用等效电路分析法可将FSS等效为不同类型的谐振电路,若将变容二极管加载于FSS结构当中,通过控制变容二极管工作电压的大小,可以使FSS的等效电路发生变化,从而实现FSS谐振频点的改变。与设计常规电路的不同之处在于,FSS结构中需要设计合理的偏置网络来有效控制变容二极管的工作电压,而偏置网络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会对FSS的滤波特性造成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本文研究了偏置网络的一般设计思路,就偏置网络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利用该设计方法,在所设计的小型化FSS的基础上,通过安置合适的变容二极管与偏置网络,设计了具有小型化特征的AFSS结构,结果表明所设计的AFSS结构具有良好角度稳定性与极化独立性。虽然AFSS相较于FSS存在着诸多优势,但在目标双站RCS减缩方面,两者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考虑到未来的隐身需求,如何实现目标的双站RCS减缩且不影响自身的辐射特性必将成为研究热点,而FSAS结构可以较好的切合该问题,因此本文就FSAS的设计方法展开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所述:1.基于并联LC谐振电路加载的有源FSAS的设计方法。首先就FSAS的基本概念及关键问题进行了简介;然后介绍了利用并联LC谐振电路加载方法设计FSAS的基本原理,并利用该方法设计了具有“吸波-传输-吸波”特性的FSAS结构,通过与具有“反射-传输-反射”特性的FSS的双站RCS仿真结果的对比,有效说明了FSAS在双站RCS减缩中的优势;接下来,根据文中介绍的偏置网络的一般设计思路,研究了基于PIN二极管的AFSS设计方法,并将所设计的AFSS应用于FSAS的设计当中,实现了FSAS在“吸波-传输-吸波”及“吸波-反射-吸波”之间的相互转换;最后通过原理样机有效的验证了上述设计方法的正确性。2.具有小型化特征的FSAS的设计方法。随着系统集成化水平的提高,未来应用场景对结构的小型化必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本文根据所研究的并联LC谐振电路加载的方法,通过分别设计具有小型化特性的吸收表面与传输表面结构实现了具有小型化特征的“吸波-传输-吸波”FSAS的设计,并将上述FSAS与具有“反射-传输-反射”特性的FSS的双站RCS进行比较,有效的说明了FSAS在双站RCS减缩中的优势;最后,通过原理样机的加工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邓彪[3](2018)在《超材料在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是指由大量相同的谐振单元按一维或二维方向周期排列成的无限大阵列,其本质上相当于一个空间滤波器,可以反射或透射不同频率和不同极化方式的电磁波。有源频率选择表面(Activ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AFSS)是指在无源FSS加载一系列有源器件,来实现电磁特性动态调节的一种新型FSS,其有效地解决了无源FSS不能适应复杂电磁环境这一缺陷。超材料(Metamaterials)是指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超常的物理特性使得超材料广泛应用于民航、军事、生活及生产等各个方面,对未来的通信、制造、隐身及探测等技术将带来巨大的变革。本文主要研究了超材料在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的应用,利用超材料独特的电磁特性,可以有效地增强AFSS的入射角稳定性、极化稳定性以及传输特性的动态调节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别介绍了超材料和FSS的定义,并阐述了二者的分析方法。设计了两款新型超材料单元,一款为开口方形环超材料单元,另一款为嵌套叁角形环超材料单元,通过S参数提取法验证了这两款单元都能在S、C波段保持超材料性能,并分别分析了单元的结构参数变化对其电磁特性带来的影响。使用基于有限元算法的叁维电磁仿真软件验证了两款新型超材料单元的频率选择特性,都能在S波段内产生单阻带,但并不具备入射角稳定性和极化稳定性,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次,设计了一款基于开口方形环超材料单元的FSS,其能够在S波段内产生单阻带,具有最大为75o的入射角稳定性和较好的极化稳定性,并分析了开口方形环结构参数变化对开口方形环FSS的传输特性产生的影响。通过在该FSS单元间加载变容二极管构成开口方形环AFSS,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值,其电磁传输特性具有动态可调性,能够适应复杂的电磁环境。最后,设计了一款基于嵌套叁角形环超材料单元的FSS,其能够在C波段内产生单阻带,具有最大为70o的入射角稳定性和极化稳定性,并分析了嵌套叁角形环结构参数变化对嵌套叁角形环FSS的传输特性产生的影响。通过在该FSS单元间加载变容二极管构成嵌套叁角形环AFSS,使其能够在S、C波段内产生双阻带,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值大小,其电磁传输特性具有较好的可调性,同样能够适应复杂的电磁环境。(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刘丽丽[4](2018)在《有源频率选择表面吸波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作为广义超材料的一种类型,将其运用在吸波器的研究设计上,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加载有源器件的有源频率选择表面(Activ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AFSS)具有人工主动可控性,在实现可调吸波器方面有更强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研究了AFSS吸波器的设计思路、馈电网络的设计以及多功能吸波器的设计。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AFSS吸波器吸收率与单元参数和介质厚度等关系的研究使用电磁全波仿真软件HFSS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获得了一般设计规律,其与用等效电路法分析所得的规律一致,为后续设计积累了宝贵经验。2)AFSS吸波器的研究与设计仿真设计了两款加载PIN二极管的AFSS吸波器,其中一款功能为吸波/反射,另一款的功能为吸波/传输,对两款AFSS吸波器的空间电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清晰呈现了在PIN二极管不同状态时AFSS吸波器的不同功能。对两款有源吸波器都进行了实物制作,在微波暗室中完成反射系数、传输系数等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AFSS吸波器设计的正确性。3)多功能AFSS吸波器的研究与设计仿真设计了两款多功能吸波器,其中一款加载PIN二极管,通过控制不同PIN二极管的开/关(ON/OFF)状态,实现四状态双频带吸波/反射可控;另一款同时加载PIN二极管和变容二极管,通过控制PIN二极管实现了吸波器的吸波深度可调,同时控制变容二极管实现吸波器的吸波频率可调。(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邓彪,唐涛,佘影[5](2018)在《基于方形单开口环超材料的有源频率选择表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方形单开口环超材料的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由尺寸为7 mm×7 mm×0.25 mm的方形单开口环超材料单元体按10×10的周期排列构成,超材料单元体的介质基板采用FR4材料,在表面敷上方形单开口环铜片,能够在1~10 GHz(L、S、C、X频段)内保持介电常数、磁导率和折射率同时为负数。阐述了S参数反演法的推导过程,同时通过S参数反演法,证明该结构体是符合超材料性能的。在单元结构体之间加载可变贴片电容,通过改变加载在有源器件两端的电压大小,实现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的谐振频率可调性。(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魏永安,何小祥,杨阳,朱剑[6](2017)在《基于电感的有源频率选择表面仿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X波段的可调谐频率选择表面,该频率选择表面由上下两层金属和中间一层介质组成。这种结构的频率选择表面频带窄,插入损耗低,小角度入射时稳定。改变加载在下层金属贴片缝隙中的电感值,可以使频带在7GHz~15GHz范围内任意切换,且谐振点的插入损耗小于1d B。(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7-10-16)
唐涛,邓彪,佘影[7](2017)在《基于新型超材料的有源频率选择表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款由新型超材料单元结构体按10×10的周期排列而成的有源频率选择表面,其总尺寸为170 mm×170 mm×0.25 mm。新型超材料单元采用FR4作为介质基板,在其表面敷上两个相互嵌套的叁角铜环。利用S参数提取法,可以验证该单元能够在1.2 GHz~2.5 GHz、4.5 GHz~5.5 GHz和7 GHz~10 GHz频段内保持双负超材料性能,同时利用仿真软件验证了该超材料单元体的频率选择特性。在超材料单元体间加载可变贴片电容,调节其两端的偏置电压,实现了谐振频点在7.3 GHz~7.6 GHz范围内可调的有源频率选择表面。(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7-10-16)
杨涛,曹志岗,杨娜娜,顾继光,李永宽[8](2017)在《基于有源频率选择表面夹层天线罩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天线罩作为隐身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隐身性能的研究尤为重要。为了降低结构的RCS,提升天线罩力学、隐身的综合性能,雷达天线罩采用含有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的蜂窝夹层材料。针对采用此种材料的天线罩开展力学、隐身性能的研究。文章基于有限元方法,开展了对采用夹层材料天线罩的力学性能研究。首先采用均匀化理论,对夹层结构材料中的蜂窝夹芯层的弹性参数进行等效。同时,应用等效参数对夹层材料天线罩的力学性能进行仿真研究。在结构满足的力学性能的条件下,开展了材料对雷达天线罩隐身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针对天线罩的夹层板材料,分别建立了以蜂窝夹芯和均质夹芯为材料的周期性单胞模型。基于矩量法,计算了两种模型的RCS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蜂窝材料的应用能够较好地提升结构隐身性能;对于含有AFSS的蜂窝夹层材料天线罩,研究其在雷达工作和关闭两种状态下,内含天线的RCS特性。最后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AFSS实现天线罩"时域隐身"的能力。雷达天线罩对蜂窝夹层材料和AFSS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地提升了结构的隐身性能,而且通过"时域隐身"实现了天线罩在全频段内隐身的能力,为研究新型隐身技术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期刊2017-08-13)
杨晨晨[9](2017)在《主动可控型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各个领域对电磁调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作为广义超材料的一种类型,已经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有源频率选择表面(Activ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AFSS)具有人工主动可控性或电可重构特性,在实现智能隐身天线罩(智能蒙皮)、智能电磁兼容、可调吸波结构体等多方面有很强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等效电路方法,研究、设计和分析了AFSS的实现方法,加工实物并完成性能测试,并定量研究AFSS隐身天线罩的性能。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单极化与双极化开关型AFSS研究与设计使用电磁全波仿真软件分别设计了工作于LTE-2.1GHz和LTE-2.6GHz的AFSS,在工作频点处的S21参数可以在传输状态和屏蔽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加工了AFSS实物样件,并在微波暗室中完成传输系数的测试,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2)可编程的多功能AFSS研究与设计提出并构造了双层耦合结构,具备4个不同状态特性的2-bit AFSS,对应为带通滤波特性(编码00)、垂直极化选择特性(编码01)、水平极化选择特性(编码10)和带阻屏蔽特性(编码11);进一步地在同一块印刷电路板(PCB)正反面分别加载PIN管和变容二极管,实现了开关性能和可调性能的组合。3)加载AFSS“智能蒙皮”的A夹层隐身天线罩性能研究在常规的A夹层天线罩结构中加入方环AFSS实现传输窗口在C波段(6GHz)和X波段(9.5GHz)的切换功能,使得天线罩具有智能蒙皮特性。设计和优化了馈电网络对AFSS整体性能的影响,并获得良好的角度稳定性和极化不敏感性。4)AFSS隐身天线罩的RCS仿真与研究研究不同极化方式的入射波在极化敏感结构上产生不同的散射特性,并基于极化栅的散射特性分析,对2-bit AFSS的散射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四种状态下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差异,仿真研究了一款锥形AFSS天线罩的RCS,定量分析其隐身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7-03-01)
杨晨晨,孟凡伟,焦金龙[10](2016)在《基于Altair FEKO的有源频率选择表面隐身天线罩RCS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隐身天线罩是天线罩发展的新阶段,但仍存在无法"带内隐身"的缺陷。性能可重构的有源频选(Active FSS,AFSS)可通过外加偏置人工调节其滤波性能,通过"时域隐身"实现天线罩在全频段的隐身,为未来隐身提供新思路。本文基于Altair FEKO软件,首先设计了一款工作于C波段且具备良好滤波性能的AFSS,其在关闭状态下保持带通特性,而在打开状态下切换为屏蔽特性。对应于AFSS的透明与不透明两个状态,分别对内部含天线的介质天线罩和金属天线罩的后向单站RCS进行仿真对比,通过结果分析可知,AFSS能使天线罩带内的天线强镜面反射RCS至少降低10d B,且在±60度入射角范围的单站RCS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均低于-10d B。(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军事微波、太赫兹、电磁兼容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8-17)
有源频率选择表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对空间电磁波所表现出的特定的滤波响应,如传输响应或反射响应,频率选择表面结构(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在卫星通信系统、超材料集成设计、电磁屏蔽材料制作以及天线雷达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减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上述众多应用领域中,雷达天线RCS减缩由于其特殊的军事背景而备受关注,基于FSS所设计的隐身天线罩几乎已经成为隐身飞行器及隐身舰船等装备的标配。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雷达天线正在朝着多频方向发展,这无疑增加了FSS的设计难度,FSS在面对变频天线时也面对同样的问题,传统FSS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隐身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在FSS的基础上衍生了有源频率选择表面(Activ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AFSS)的概念。所谓AFSS,即在FSS中引入特定的激励源,通过对激励源的控制来实现FSS的谐振频点可调谐或者传输特性可变化,由此满足其在不同环境的应用要求。虽然AFSS可以满足复杂应用环境中对其滤波特性的要求,但随着雷达组网探测技术的发展,目标的双站RCS已成为衡量其隐身性能的重要因素,考虑到FSS应用于天线隐身的机理,无论传统FSS还是AFSS,其必将难以满足目标双站隐身的需求。作为延伸,本文研究了频率选择吸收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Absorb Surface,FSAS)的设计方法,借此实现天线的双站RCS减缩,在此基础上将AFSS结构应用于FSAS结构中,实现有源频率选择吸收表面(Active Frequency Selective Absorb Surface,AFSAS)的设计。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设计AFSS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结构中引入激励源并有效的控制激励源的变化,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由于激励源的引入对AFSS的滤波特性所造成的影响。本文就上述关键问题作为研究要点,重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基于耦合机理的AFSS的设计方法。耦合型频率选择表面的基本理论相对成熟,该方法的关键在于通过何种手段来有效的控制所需耦合的强弱,而传统的诸如单元旋转及单元平移等方法在物理实现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通过改变单元之间纵向位移设计耦合型AFSS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所设计的AFSS可实现的调谐频率比例为1.6:1,并且该AFSS结构具有良好的角度稳定性与极化独立性。除此之外,在该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级联的方式,有效的改善了AFSS结构的带内“平坦”特性。2.基于变容二极管加载的小型化AFSS的设计方法。变容二极管的电路参数可以随着偏置电压数值的改变而变化,因此被经常应用到调谐电路的设计中。对于FSS而言,利用等效电路分析法可将FSS等效为不同类型的谐振电路,若将变容二极管加载于FSS结构当中,通过控制变容二极管工作电压的大小,可以使FSS的等效电路发生变化,从而实现FSS谐振频点的改变。与设计常规电路的不同之处在于,FSS结构中需要设计合理的偏置网络来有效控制变容二极管的工作电压,而偏置网络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会对FSS的滤波特性造成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本文研究了偏置网络的一般设计思路,就偏置网络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利用该设计方法,在所设计的小型化FSS的基础上,通过安置合适的变容二极管与偏置网络,设计了具有小型化特征的AFSS结构,结果表明所设计的AFSS结构具有良好角度稳定性与极化独立性。虽然AFSS相较于FSS存在着诸多优势,但在目标双站RCS减缩方面,两者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考虑到未来的隐身需求,如何实现目标的双站RCS减缩且不影响自身的辐射特性必将成为研究热点,而FSAS结构可以较好的切合该问题,因此本文就FSAS的设计方法展开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所述:1.基于并联LC谐振电路加载的有源FSAS的设计方法。首先就FSAS的基本概念及关键问题进行了简介;然后介绍了利用并联LC谐振电路加载方法设计FSAS的基本原理,并利用该方法设计了具有“吸波-传输-吸波”特性的FSAS结构,通过与具有“反射-传输-反射”特性的FSS的双站RCS仿真结果的对比,有效说明了FSAS在双站RCS减缩中的优势;接下来,根据文中介绍的偏置网络的一般设计思路,研究了基于PIN二极管的AFSS设计方法,并将所设计的AFSS应用于FSAS的设计当中,实现了FSAS在“吸波-传输-吸波”及“吸波-反射-吸波”之间的相互转换;最后通过原理样机有效的验证了上述设计方法的正确性。2.具有小型化特征的FSAS的设计方法。随着系统集成化水平的提高,未来应用场景对结构的小型化必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本文根据所研究的并联LC谐振电路加载的方法,通过分别设计具有小型化特性的吸收表面与传输表面结构实现了具有小型化特征的“吸波-传输-吸波”FSAS的设计,并将上述FSAS与具有“反射-传输-反射”特性的FSS的双站RCS进行比较,有效的说明了FSAS在双站RCS减缩中的优势;最后,通过原理样机的加工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源频率选择表面论文参考文献
[1].方俊颉.光控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2].张坤哲.有源频率选择表面技术及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3].邓彪.超材料在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的应用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8
[4].刘丽丽.有源频率选择表面吸波器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5].邓彪,唐涛,佘影.基于方形单开口环超材料的有源频率选择表面设计[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8
[6].魏永安,何小祥,杨阳,朱剑.基于电感的有源频率选择表面仿真设计[C].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2017
[7].唐涛,邓彪,佘影.基于新型超材料的有源频率选择表面设计[C].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2017
[8].杨涛,曹志岗,杨娜娜,顾继光,李永宽.基于有源频率选择表面夹层天线罩性能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2017
[9].杨晨晨.主动可控型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10].杨晨晨,孟凡伟,焦金龙.基于AltairFEKO的有源频率选择表面隐身天线罩RCS研究[C].2016年全国军事微波、太赫兹、电磁兼容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标签:光控有源频率选择表面; 光控微波开关; 平板波导; 带通; 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