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扩蓄增容肥论文-柳福

土壤扩蓄增容肥论文-柳福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扩蓄增容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扩蓄增容肥,土壤含水量,有机质,作物产量

土壤扩蓄增容肥论文文献综述

柳福[1](2017)在《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土壤水分、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有机页岩、油渣和无机化肥研制的有机无机复合型土壤扩蓄增容肥,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比较了扩蓄增容肥的不同施用量、扩蓄增容材料和传统施肥(无机化肥)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及0-160cm土层水分和无机氮分布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小麦和玉米季,施肥处理都能显着提高土壤表层的土壤含水量,添加扩蓄增容材料对于土壤含水量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施肥能显着提升0-100cm土层含水量,降低100-160cm土层含水量,有效的减少上层土壤水分向深层土壤的流失,给作物提供了适宜的水土环境,其中添加扩蓄增容材料对于0-160cm土层含水量的提升有显着促进作用。通过小麦玉米全生育期0-160cm土壤贮水量的分析得出,小麦土壤水库表现为“水分支出”,玉米土壤水库表现为“水分收入”,施肥能提升土壤水库的贮水量,其中添加扩蓄增容材料对于土壤水库贮水量的提升有增强的作用。(2)土壤NO_3~--N含量受施氮量的影响很大,施氮量越高,土壤NO_3~--N的含量也越高,扩蓄增容材料对于NO_3~--N含量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施氮量低于154.7kg/hm2的处理基本上能控制表层土壤NO_3~--N向深层土壤的淋失,明显降低土壤NO_3~--N向地下水淋失的风险。施氮量对作物在0-100cm土层的土壤NO_3~--N累积有很大的影响,施氮量越高,土壤累积的NO_3~--N越多,其中扩蓄增容材料对于高氮水平的土壤NO_3~--N累积影响较大;在100-160cm土层,施氮量越高,NO_3~--N累积越多。施肥处理对土壤4NH N(10)-含量及累积量没有明显影响。施肥能够降低土壤pH值,扩蓄增容肥对于延缓土壤酸化有帮助。单施无机肥的处理和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扩蓄增容肥处理都能提升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其中扩蓄增容肥处理对于土壤有机质的提升作用更加显着,不施肥单加扩蓄增容材料对于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很小。(3)传统施肥和扩蓄增容肥处理对于作物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地上部生物量的增产效果显着,其中扩蓄增容肥3(1125.0kg/hm2)对小麦增产效果最好,扩蓄增容肥2(937.5kg/hm2)对玉米增产效果最好。在一定施肥范围内,随着扩蓄增容肥施用量的提升,作物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地上部生物量也随之增大。施肥能够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单施扩蓄增容材料或无机肥都没有扩蓄增容肥处理的提升效果好,小麦季扩蓄增容肥3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玉米季扩蓄增容肥2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10)

李骁东[2](2016)在《不同年型土壤扩蓄增容肥对中麦175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有机无机复合,添加保水剂的土壤扩蓄增容肥,通过定位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年型的土壤扩蓄增容肥对中麦175小麦的作物产量、拔节期生长、成熟期穗部性状以及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麦175小麦施用土壤扩蓄增容肥较常规施肥水平(对照)有显着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8.6%-11.8%。其中2012-13年较对照增产224.7kg/hm2,增幅为8.6%,增产效果极显着,2013-2014与2014-2015年有显着增产作用,分别较对照增产525.0kg/hm2和612.0kg/hm2,增幅分别为9.9%和11.8%。2、中麦175小麦施用土壤扩蓄增容肥可显着促进个体生长和生分蘖长的效应。I级分蘖依次较对照增加6.3%-18.8%;II级分蘖分别较对照增加0-44.4%;单株次生根数分别较对照增加幅度12.7%-47.5%;株高分别较对照增加14.8%-18.8%。同时拔节期总茎数比对照增加10.4%-81.0%。3、中麦175小麦施用土壤扩蓄增容肥可显着改善小麦穗部性状。穗长增加6.2%-22.8%;小穗数增加0.8%-11.5%;不孕小穗数减少6.6%-46.0%;株高增加3.3%-11.0%。4、施用土壤扩蓄增容肥对中麦175小麦的品质效应有增有减。经土壤扩蓄增容肥处理,2012-2014年各项品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2014-15年变化规律发生较大变化,硬度、吸水率与延伸性这叁个指标显着增加,硬度增幅为10.5%,吸水率增幅为4.8%,延伸性增幅为3.9%;其他品质指标均有增加但不显着。其中,粗蛋白含量增幅为0.3%,容重增幅为0.5%,湿面筋含量增幅为1.4%,沉降值增幅为7.7%,最大拉伸阻力增幅为2.9%。(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潘婷,高明霞,孙本华[3](2015)在《扩蓄增容肥对塿土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扩蓄增容肥对土壤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为土壤扩蓄增容肥研发和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有机页岩、油渣和无机化肥研制的有机无机复合型土壤扩蓄增容肥为供试肥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的方法,以不施肥为对照,比较扩蓄增容肥的不同施用量、扩蓄增容材料和传统施肥(无机化肥)对塿土耕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等不同形态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处理相比,传统施肥处理和扩蓄增容肥处理均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氮(DON)、NO-3-N含量,而扩蓄增容肥处理还能够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碳(KMnO4-C)、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以及DOC/SOC。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扩蓄增容肥处理可明显提高土壤SOC和DOC含量。随着扩蓄增容肥施用量的提高,土壤SOC、TN含量明显升高,KMnO4-C有增加的趋势。所有施肥处理对土壤的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以及NH+4-N含量均没有产生显着影响。【结论】扩蓄增容肥提高土壤SOC和DOC含量的作用较传统施肥明显,更有利于土壤肥力提升,且有效减少化肥投入并降低污染环境的风险。(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8期)

何佳洋,张睿,王楠,张翠梅,王永[4](2014)在《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2013年在陕西叁原县(水地)和永寿县(旱地)进行土壤扩蓄增容肥应用效果试验,研究了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有极显着的增产作用。水地较对照净增产1304.06 kg/hm2,增产幅度为16.8%;旱地较对照增产224.70 kg/hm2,增产幅度为8.6%。同时,土壤扩蓄增容肥处理的水地小麦多个品质指标较对照显着降低,其中蛋白质含量降低4.2%,硬度降低2.2%,湿面筋含量降低4.6%,沉降值降低11.6%,面团流变学特性中除吸水率外均显着减少;但土壤扩蓄增容肥对旱地小麦品质指标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27期)

潘婷[5](2014)在《扩蓄增容肥对作物产量效应及土壤肥力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有机页岩、油渣和无机化肥研制的有机无机复合型土壤扩蓄增容肥,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比较了扩蓄增容肥的不同施用量、扩蓄增容材料和传统施肥(无机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率、塿土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及1m土层无机氮和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传统施肥和扩蓄增容肥都能提高作物籽粒、秸秆、地上部产量,其中扩蓄增容肥2处理(937.5kg/hm2)对玉米增产效果最好;扩蓄增容肥3处理(1125.0kg/hm2)和传统施肥对小麦增产效果最好。随着扩蓄增容肥施用量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地上部生物量显着增加。传统施肥和扩蓄增容肥都能提高作物籽粒、秸秆和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传统施肥的作物吸氮量高于扩蓄增容肥,中高量扩蓄增容肥的作物吸磷量和吸钾量和传统施肥相当。随着扩蓄增容肥施用量提高,玉米吸氮量和吸磷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小麦吸氮量和吸磷量持续升高,而两种作物的吸钾量均持续升高。产量较高的几个处理中,玉米季氮素利用率扩蓄增容肥2最高,小麦季氮素利用率同量施肥最高,年度累积氮素利用率扩蓄增容肥1最高;玉米季磷素利用率同量施肥最高,小麦季和年度磷素利用率均是传统施肥最高。扩蓄增容材料添加对作物产量及养分利用率未产生显着影响。(2)扩蓄增容肥可有效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及各种全量、有效养分,包括有机质、KMnO4-C、DOC、DOC/SOC、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KMnO4-C含量随着扩蓄增容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传统施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DON含量,但效果不如扩蓄增容肥。扩蓄增容材料的添加可显着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3)高中量扩蓄增容肥能提高土壤表层NO3--N含量,传统施肥能提高整个1m剖面上NO3--N含量,且在40-80cm土层出现累积,伴随NO3--N淋失的风险。不施肥处理1m剖面的NO3--N累积量逐年下降,传统施肥和扩蓄增容肥使土壤NO3--N累积量逐年增加,同量施肥可维持玉米和小麦收获时1m剖面NO3--N累积量稳定。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NH4+-N含量及累积量没有明显影响。传统施肥和扩蓄增容肥,都能显着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其中扩蓄增容肥2(937.5kg/hm2)效果最佳。总之,扩蓄增容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好于传统施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与传统施肥相当。扩蓄增容肥处理下土壤肥力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KMnO4-C、DOC、DOC/SOC、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等比传统施肥高,同时扩蓄增容肥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降低NO3--N淋失风险,提高氮素利用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施肥。本着增产节肥、培肥土壤和环境友好的原则,在塿土上,有灌溉条件的玉米-小麦轮作体系下,玉米季扩蓄增容肥的最佳用量是937.5kg/hm2,而小麦季扩蓄增容肥的最佳用量是1125.0kg/hm2。本结论仅是一年的短期情况下获得,还需继续在田间进行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何佳洋[6](2014)在《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2012—2013年在陕西叁原县(水地)和永寿县(旱地)进行土壤扩蓄增容肥应用效果试验,研究了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小麦的产量效应、扩蓄增容效应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土壤扩蓄增容肥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设置水地、旱地两个试验区域,两个区域均为土壤扩蓄增容肥处理和常规施肥对照的对比试验,以登峰168(水地)和中麦175(旱地)为供试材料,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对基本苗、冬前群体和个体、拔节期群体和个体、收获期群体和个体、成穗数、穗粒数、实际产量、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定行调查、测定。利用近红外品质分析仪(德国赛多利斯SartoriuPMD511—000U)测定小麦的容重、粗蛋白质、硬度、湿面筋含量、吸水率、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拉伸面积、延伸性、最大拉伸阻力,10个主要品质指标。并对所得数据做方差分析。结果: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有极显着的增产作用。水地较对照净增产1304.06kg/hm2,增产幅度为16.8%;旱地较对照增产224.70kg/hm2,增产幅度为8.6%。在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小麦的群体、个体指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越冬期调查发现,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冬前总茎数有显着的影响,水地总茎数增加4.3%,旱地总茎数增加10.4%;旱地的单株次生根变化也显着,增加23%。拔节期调查指标中,春季最高总茎数变化显着,水地增加32.3%,旱地增加20.2%;促蘖效果显着,水地Ⅱ级分蘖变化显着,增加166.7%,旱地Ⅰ级分蘖变化显着,增加6.2%;单株次生根数量,旱地变化显着,增加13.6%;个体株高,旱地变化显着,增加16.4%。收获期形态指标中,旱地的不孕小穗数有显着变化外,减幅为18.52%,其他指标均无显着变化。施用土壤扩蓄增容肥,水地、旱地的水分利用率分别比传统大田提高6.7%和2.4%,水地的效应优于旱地。结合施肥水平研究得知,施用土壤扩蓄增容肥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中氮磷钾的利用效率。土壤扩蓄增容肥处理的水地小麦多个品质指标较对照显着降低,其中蛋白质含量降低4.2%,硬度降低2.2%,湿面筋含量降低4.6%,沉降值降低11.6%,面团流变学特性各项指标均显着减少;土壤扩蓄增容肥处理对旱地小麦品质指标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吴淑芳,张永东,冯浩,霍云云[7](2013)在《土壤扩蓄增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并存的环境顽症,是导致该区生存条件落后、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而通过扩大土壤水库容量、增加土壤入渗能力、提高降雨利用率,是实现缓解干旱缺水和防治水土流失双重目标的根本途径。从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土壤改良剂叁方面对国内外有关土壤扩蓄增容技术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重点指出:单项技术措施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但其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解决水、土方面的所有问题。因此发展新的技术措施体系并配合传统方法,形成复合技术措施,才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库库容、高效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土壤储水量,从根本上解决植物生长需水问题。(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周立峰,冯浩,杜健[8](2011)在《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试验(2007~2009年),研究了3个冬小麦品种、不同灌水量及配方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偃22号产量较西农979和西农2000分别高出15.85%与11.41%;低灌水条件下,秸秆配方处理能保蓄耕层土壤水分(特别是扬花期以后),耕层土壤蓄水量分别较废料配方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高出41.49 mm与31.65 mm,高灌水处理下,秸秆配方能减少土壤水分下渗,进而保证小麦出苗及拔节等高耗水期耗水;灌水120 mm与180 mm,秸秆配方与废料配方在减少无机化肥用量30%的情况下,小麦产量分别比常规施肥高26.93%、17.68%和29.42%、17.44%,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常规施肥高24.39%、17.07%和26.17%、18.69%。可见:从节水高产角度来看,小偃22号相比于西农979与西农2000更适合在关中灌区种植;秸秆配方的土壤扩蓄增容肥较废料配方在空间和时间上能更好地调节土壤供水能力,使土壤有效地保蓄降水与灌水;秸秆配方的土壤扩蓄增容肥节水增产效应最优。(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周立峰,冯浩,杜健[9](2011)在《干旱条件下土壤扩蓄增容肥保水增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陕西叁原县进行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产量、水分与降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低灌水条件下秸秆配方处理冬小麦花期到成熟期表层土壤蓄水量基本没有变化,而废料配方与普通施肥处理的蓄水量减少5.68 mm和8.56 mm;高灌水条件下秸秆配方处理营养生长期耗水速率小,但其分蘖至越冬阶段耗水分别较废料配方与常规施肥处理多11.50 mm与12.72 mm。②高灌水与低灌水处理的耗水差异主要发生在小麦营养生长期至生殖生长期,此时段各施肥处理的耗水速率差异并不明显。灌浆期灌水使耗水呈现出先缓后急的趋势,而低灌水下为先快后慢的过程。③无论何种灌水模式,秸秆肥料配方处理的水分和降水利用效率均最高,而且其高灌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分别约是低灌水处理的80%与30%,节水潜力较大。秸秆配方土壤扩蓄增容肥较废料配方在空间和时间上能更好地调节土壤供水,使土壤有效保蓄降水与灌水,从而缓解小麦干旱,为小麦高产提供水分保证。(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何伟强,匡重禄[10](2010)在《土壤扩蓄增容剂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土壤扩蓄增容剂的制备和吸水率的测定,设计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土壤扩蓄增容剂吸水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对该反应条件下制得产品的吸水性能、吸水速率、自然条件下的保水能力和红外结构等方面进行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工中间体》期刊2010年11期)

土壤扩蓄增容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利用有机无机复合,添加保水剂的土壤扩蓄增容肥,通过定位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年型的土壤扩蓄增容肥对中麦175小麦的作物产量、拔节期生长、成熟期穗部性状以及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麦175小麦施用土壤扩蓄增容肥较常规施肥水平(对照)有显着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8.6%-11.8%。其中2012-13年较对照增产224.7kg/hm2,增幅为8.6%,增产效果极显着,2013-2014与2014-2015年有显着增产作用,分别较对照增产525.0kg/hm2和612.0kg/hm2,增幅分别为9.9%和11.8%。2、中麦175小麦施用土壤扩蓄增容肥可显着促进个体生长和生分蘖长的效应。I级分蘖依次较对照增加6.3%-18.8%;II级分蘖分别较对照增加0-44.4%;单株次生根数分别较对照增加幅度12.7%-47.5%;株高分别较对照增加14.8%-18.8%。同时拔节期总茎数比对照增加10.4%-81.0%。3、中麦175小麦施用土壤扩蓄增容肥可显着改善小麦穗部性状。穗长增加6.2%-22.8%;小穗数增加0.8%-11.5%;不孕小穗数减少6.6%-46.0%;株高增加3.3%-11.0%。4、施用土壤扩蓄增容肥对中麦175小麦的品质效应有增有减。经土壤扩蓄增容肥处理,2012-2014年各项品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2014-15年变化规律发生较大变化,硬度、吸水率与延伸性这叁个指标显着增加,硬度增幅为10.5%,吸水率增幅为4.8%,延伸性增幅为3.9%;其他品质指标均有增加但不显着。其中,粗蛋白含量增幅为0.3%,容重增幅为0.5%,湿面筋含量增幅为1.4%,沉降值增幅为7.7%,最大拉伸阻力增幅为2.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扩蓄增容肥论文参考文献

[1].柳福.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土壤水分、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2].李骁东.不同年型土壤扩蓄增容肥对中麦175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潘婷,高明霞,孙本华.扩蓄增容肥对塿土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何佳洋,张睿,王楠,张翠梅,王永.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

[5].潘婷.扩蓄增容肥对作物产量效应及土壤肥力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6].何佳洋.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7].吴淑芳,张永东,冯浩,霍云云.土壤扩蓄增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13

[8].周立峰,冯浩,杜健.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

[9].周立峰,冯浩,杜健.干旱条件下土壤扩蓄增容肥保水增产效应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1

[10].何伟强,匡重禄.土壤扩蓄增容剂试验研究[J].化工中间体.2010

标签:;  ;  ;  ;  

土壤扩蓄增容肥论文-柳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