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晶界形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态再结晶,叁叉晶界,优先形核,元胞自动机
晶界形核论文文献综述
关小军,付杰[1](2016)在《叁叉晶界优先形核模型及其动态再结晶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叁叉晶界处动态再结晶优先形核,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摩尔邻居,提出一个辨识叁叉晶界处元胞的方法和叁叉晶界优先形核模型,通过HPS485wf钢动态再结晶过程的元胞自动机仿真检验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和优先形核模型可有效用于动态再结晶过程仿真;与传统模型相比,其仿真结果不仅保持了由传统模型仿真得到的动态再结晶的多轮次演变过程、组织形貌特征、"S型"的动态再结晶面积分数-应变曲线和全程流变应力模拟精度(0.1%),而且能够在所辨识叁叉晶界处实现优先形核,更真实地反映了动态再结晶的形核现象.(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10期)
金朝晖[2](2015)在《金属中对称晶界迁移的位错形核机理(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A number of symmetrical tilt GBs in metals of different structures have been examined with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Energies to form dislocation loop homogeneously on GB planes are obtained.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of GB dislocation which would be more accessible and observable in in-situ experiments is also discussed.(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赵雪川[3](2011)在《位错非均匀形核及与晶界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纳米尺度下,晶体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如高强度和高韧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该尺度下晶体材料的缺陷主要包括位错与晶界,完美晶体内的位错的形核决定了材料的屈服性质,位错与晶界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材料的塑性强化。本文以位错形核及与晶界的相互作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展了如下工作。基于原子势的连续化方法,研究了晶体片的位错非均匀形核问题。采用Cauchy-Born准则描述其变形,推导了本构关系,得到了基于稳定性的位错非均匀形核准则。研究了六边形晶格结构的晶体片拉伸作用下的位错非均匀形核问题。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变-准则曲线,预测了二维晶体片的位错形核应力和形核位置,结果表明晶体片的手性对位错形核应力具有周期性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剪切作用下Cu(100)扭转晶界的强化机制问题,得到了剪切强度的临界角度,当扭转角度大于临界角度时,剪切强度随着扭转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屈服形式表现为晶界的滑动;当扭转角度小于临界角度时,剪切强度随着扭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加,屈服形式表现为晶界处的位错形核与扩展。进一步研究了Cu(111)扭转晶界的强化机制,得到了扭转晶界存在拉伸和压缩强度的不对称性,拉伸屈服形式为偏位错的形核与扩展,偏位错相遇会形成新的偏位错形核;压缩屈服表现为位错环的发射,位错环相遇形成位错的交截;剪切屈服表现为位错切过晶界导致扭转晶界的增殖。阐述了孪晶界的层间距与屈服强度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剪切强度和压缩强度存在临界间距d大约为1nm,当d大于1nm时,压缩和剪切强度随着d的增加而减小,当d小于1nm时,压缩和剪切强度随着d的增加而增加。拉伸和压缩作用下,晶界的屈服表现为晶界与自由表面位错形核与位错扩展,剪切作用下,屈服表现为晶界沿垂直剪切方向的运动。最后将基于缺陷能的梯度塑性理论进行了有限元实现,针对四边形晶粒和六边形晶粒,系统研究了单向拉伸载荷作用下多晶薄膜的塑性硬化问题。在模拟中,晶界被处理为不可穿透晶界,揭示了滑移系对薄膜硬化特性影响的机制,给出了位错从自由表面逃逸导致薄膜软化,位错在晶界处的塞积作用导致了薄膜硬化,同时得到了晶界密度与薄膜屈服应力、硬化率的近似满足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1-06-01)
王曙光,宁杰远[4](2005)在《晶界形核相变及亚稳态橄榄石的存在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俯冲带是由海洋岩石层在海沟处俯冲到地幔深部而形成的,对其主要矿物橄榄石相变过程的研究是俯冲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地幔中的稳态情形,橄榄石在410km深度附近变为β相尖晶石,在520km深度左右变为γ相尖晶石,γ相尖晶石到钙钛矿和镁方铁矿的相变发生在660km间断面。如果温度低,相变便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对于快速俯冲的俯冲板块,其内部的温度可能很低,应考虑矿物相变的动力学效应,这时,俯冲板块内的橄榄石可能在其稳态(equilibrium)相变边界以下深度仍以高压状态下的橄榄石存在,称之为亚稳态橄榄石(metastable olivine)。亚稳态橄榄石的存在与否会影响俯冲带的物质组成和物质性质,影响俯冲带的波速结构,影响俯冲带的流变性和应力场,对俯冲带内部深源地震的发生机制,俯冲带与地幔过渡带的相互作用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期刊2005-08-01)
李勇,李守新,李广义[5](2004)在《疲劳过程中垂直晶界Cu双晶形变带中位错组态与裂纹形核》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子通道衬度技术对垂直晶界Cu双晶在疲劳过程中位错组态的演化与裂纹的形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形变带中墙结构的间距从形成之初到疲劳裂纹出现始终保持恒定;穿晶裂纹与沿晶裂纹尖端的位错组态均为胞结构;裂纹优先从形变带产生。(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晶界形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A number of symmetrical tilt GBs in metals of different structures have been examined with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Energies to form dislocation loop homogeneously on GB planes are obtained.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of GB dislocation which would be more accessible and observable in in-situ experiments is also discusse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界形核论文参考文献
[1].关小军,付杰.叁叉晶界优先形核模型及其动态再结晶仿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金朝晖.金属中对称晶界迁移的位错形核机理(英文)[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3].赵雪川.位错非均匀形核及与晶界作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1
[4].王曙光,宁杰远.晶界形核相变及亚稳态橄榄石的存在和作用[C].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2005
[5].李勇,李守新,李广义.疲劳过程中垂直晶界Cu双晶形变带中位错组态与裂纹形核[J].金属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