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论文-包瑞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论文-包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报告基因,荧光素酶,重组质粒,启动子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论文文献综述

包瑞[1](2018)在《基质金属蛋白酶16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pGL2-MMP16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用于以MMP16为靶点,筛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药物,减少牙槽骨吸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pGL2-MMP16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选择调控牙槽骨缺损的关键因子一基质金属蛋白酶16启动子(MMP16p),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pGL2-(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7-22)

迟爽[2](2018)在《β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Ⅱ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选择调控牙槽骨修复再生的关键基因--β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Ⅱ(TGFβⅡ)作为靶向,以TGFβⅡ启动子为靶点,构建TGFβⅡ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以为进一步筛选促进牙槽骨修复再生的药物研究提供基础,指导临床牙槽骨再生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7-22)

刘欣彤[3](2018)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项目选择调控牙槽骨修复再生的关键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作为靶向,以FGFR2启动子为靶点,构建FGFR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以为进一步筛选促进牙槽骨修复再生的药物研究提供基础,指导临床牙槽骨再生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质粒(pGEM-T Easy vector;pGL-2 vector);实验试剂(Taq(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7-22)

刘红玲,林英,沈关望,顾健健,张海燕[4](2018)在《一种适于家蚕细胞激素研究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内参质粒的构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能够提供灵敏的读数,但该系统需要依赖组成型表达的内参对读数进行归一化。然而,大多数内参并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组成型表达。为此,文中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制备适于家蚕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内参质粒。首先,突变BmV gP78启动子上的激素应答相关元件,获得了在家蚕细胞中稳定表达的组成型启动子BmV gP78M;然后,用BmV gP78M替换pRL-SV40质粒上的SV40启动子和嵌合内含子序列,成功构建了pRL-V gP78M内参质粒;最后,通过细胞转染实验证实pRL-V gP78M内参在家蚕细胞系中稳定表达,并且pRL-V gP78M内参的表达活性不受蜕皮激素、保幼激素及激素相关转录因子的影响。最终,获得了在家蚕细胞中稳定表达且表达量适中的内参质粒pRL-V gP78M。该内参可以有效地作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内参质粒用于家蚕细胞系中激素的研究。同时,该内参质粒的构建方法也为构建适于其他物种细胞系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内参质粒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赵亚丽,苏超,甘世虎,任媛媛,高星杰[5](2017)在《人Tudor-SN UTR片段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及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深入研究Tudor-SN蛋白本身在翻译水平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HeLa细胞全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目的基因,利用双酶切的方法将目的片段连接到pGL3-Control载体上。再将构建成功的pGL3-5'UTR、pGL3-3'UTR重组质粒分别与内参海肾荧光素酶质粒瞬时共转染HeLa细胞,培养48h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双酶切和基因测序法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染重组质粒后可检测到荧光素酶的活性;以pGL3-5'UTR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最高。结论成功构建了人Tudor-SN基因5'UTR和3'UTR序列的重组质粒,为研究Tudor-SN基因UTR区对翻译调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7年04期)

李仕新,田允波,黄运茂,许丹宁[6](2016)在《乌鬃鹅Myostatin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目的肌肉生成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肌肉生长负性调控因子。本试验首先从乌鬃鹅基因组中克隆得到Myostatin基因5'端调控区序列,通过定向克隆构建一系列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yostatin基因5'调控区进行CpG岛和潜在的核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进行预测。本实验的结果将对深入研究鹅Myostatin基因的表达调控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暨中日韩第四届动物繁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6-08-18)

王艳利,吕柯,陈海龙,冀国华,王婷梅[7](2016)在《per1,per2 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包含目的片段小鼠节律基因per1,per2 3′UTR全长的重组质粒,为初步分析转录后可能调控per1,per2基因的miRNAs提供了有效手段。用反转录试剂盒将从小鼠肝脏组织提取的RNA反转录得到cDNA,以获得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per1,per2 3′UTR全长,经回收纯化、酶切后将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GL3-promoter质粒上,再经转化扩增挑取克隆进行菌落PCR,对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并测序。PCR产物鉴定结果表明,目的片段per1,per2 3′UTR序列扩增成功;菌落PCR及单酶切鉴定结果表明,per1,per2 3′UTR已插入PGL3-promoter载体中;测序结果表明,per1,per2 3′UTR插入序列,插入方向正确。per1,per2 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节律基因转录后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殷宏,王恺,田世民,安子扬,邹明强[8](2014)在《人GADD45α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检测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致癌物,建立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生蛋白45(GADD45α)双荧光素报告基因系统,构建新型人GADD45α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方法在GADD45α基因启动子序列2.2 kb及其后基因组DNA序列2.6 kb范围内,设计3对引物进行搭桥PCR,获得全长为4924 bp的目的序列,插入pGL4.10[luc2]质粒相应位点内。质粒构建成功后测定全长并进行酶切鉴定。结果正确扩增了全长为4.9 kb的人GADD45α基因片段,成功构建了人GADD45α报告基因质粒(pGD2.2K-luc2)。结论在质粒设计中加入了存在p53非依赖性BRCA1结合位点的GADD45α基因第1个内含子,构建成功的pGD2.2K-luc2,为转染人源性细胞建立GADD45α双荧光素报告基因系统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庞立丽,邵长胜,段招军[9](2014)在《人干扰素λ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及其转录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人干扰素λ1(interferonλ1,IFNλ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探讨仙台病毒及质粒IRF3-5D和HA-IRF7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提取BEAS-2B细胞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PCR扩增IFNλ1基因启动子,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enhancer,构建IFNλ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IFNL1-luc,将其转染293T细胞,同时用质粒IFNβ-luc和pGL3-enhancer转染作为对照。转染24 h后感染仙台病毒,于感染前和感染后4、12、18和24 h收集细胞,进行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用质粒IRF3-5D或HA-IRF7与质粒IFNL1-luc共转染,36 h后收集细胞,进行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 IFNλ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IFNL1-luc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分别转染质粒IFNL1-luc和IFNβ-luc的细胞感染仙台病毒后,荧光素酶活性倍数均随时间延长呈明显上升趋势,至18 h达到峰值(分别为1 000倍和2 300倍),转染质粒pGL3-enhancer的细胞感染仙台病毒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倍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质粒HA-IRF7或IRF3-5D对IFNL1-luc的活化倍数明显高于pGL3-enhancer(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IFNλ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IFNL1-luc,仙台病毒及质粒IRF3-5D和HA-IRF7均能激活IFNL1-luc的转录,为进一步研究调控IFNλ1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宋莹,谷依学,仇秦威,贺智敏[10](2014)在《人ERCC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人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1,ERCC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方法: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ERCC1启动子,将其重组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4 Basic中,测序验证构建的质粒中包含ERCC1启动子序列。结果:测序结果正确,质粒pGL4-ERCC1-P1构建成功。结论:人ERCC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构建成功,可以用于后续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4年14期)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选择调控牙槽骨修复再生的关键基因--β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Ⅱ(TGFβⅡ)作为靶向,以TGFβⅡ启动子为靶点,构建TGFβⅡ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以为进一步筛选促进牙槽骨修复再生的药物研究提供基础,指导临床牙槽骨再生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论文参考文献

[1].包瑞.基质金属蛋白酶16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C].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2].迟爽.β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Ⅱ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C].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3].刘欣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C].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4].刘红玲,林英,沈关望,顾健健,张海燕.一种适于家蚕细胞激素研究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内参质粒的构建(英文)[J].生物工程学报.2018

[5].赵亚丽,苏超,甘世虎,任媛媛,高星杰.人Tudor-SNUTR片段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及活性检测[J].山东医药.2017

[6].李仕新,田允波,黄运茂,许丹宁.乌鬃鹅Myostatin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暨中日韩第四届动物繁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7].王艳利,吕柯,陈海龙,冀国华,王婷梅.per1,per2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6

[8].殷宏,王恺,田世民,安子扬,邹明强.人GADD45α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与鉴定[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

[9].庞立丽,邵长胜,段招军.人干扰素λ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及其转录活性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

[10].宋莹,谷依学,仇秦威,贺智敏.人ERCC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J].中外医学研究.2014

标签:;  ;  ;  ;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论文-包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