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筲箕湾镇中心小学,419614)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大多数学生只知道1+1=2的时候是数学教师带领他们领略数学的奥妙,但是数学却不那么被学生喜欢。数学学科自身的复杂性使得学生望而却步,特别是那些题目较长的应用题更是学生和老师头疼的部分。本文简要分析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及数学学习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提高有效阅读审题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策略
前言:
如果把数学学习比作一片蔚蓝的大海,那么审题能力就是孩子们的船,只有审题能力较好,船才会牢固,才能成功的在大海中航行。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审题能力尤为重要。审题是答好数学题关键的一步,如果连题目都读不懂或者与题目意思背道而驰,数学成绩自然不会好到哪儿去。审题在数学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小学阶段特点
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这些特点造就了他们的共性,使得教师能够利用这些共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4]。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小学生通常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认知能力却还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上,这就意味着,他们通常只能对具体事物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抽象事物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及时布置作业,只靠讲解并不能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二)思维上的依赖性和模仿性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完善,认识的字并不多,许多事情还无法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小学生思维上的依赖性和模仿性。课堂教学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根据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思维方向去思考问题,如果教师问另外一个类型的问题,无人回答时,可能课堂就会保持一片寂静。
二、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出现的问题
每个阶段不仅有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还存在每个阶段需要面临的问题。每个什么事情能够一帆风顺,教育更是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改进。问题并不可怕,发现问题听之任之、不去解决才是人们所需要担心的。
(一)思维容易跳跃
小学数学教学都在强调教学的趣味性,教师通常会采用一些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有时候效果却并不理想。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强,同时自制能力也非常差,在这些课前游戏中,学生往往会被游戏本身吸引过去,而忽视了游戏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在游戏教学时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不断的提醒学生注意游戏的含义,才不至于让学生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无法自拔。
(二)知识难以理解
小学生在学习中,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需要反复复习、训练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4]。这与他们本身的发展特点有关,也是他们审题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对于小学生来说,题目过长或者目的不那么清晰时,在做题时就是很大的阻碍,使得他们难以下笔,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疑难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审题策略
小学数学解题一般分为三步,读题、审题、作答。作答是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呈现,读题和审题是作答的重要前提条件。看似简单的两个步骤,实则蕴含着较大的知识。
(一)读题
1.默读
根据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标准,教师应当锻炼学生的阅读、默读能力,使其耐心、不漏字、不跳段落的仔细阅读。只有强化了学生的默读能力,才能够使学生发现题目中细小的知识点和障碍,帮助学生更加顺利的解决疑难问题[2]。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设置一道题目,即从12、4、8、16、3、13中找出加起来等于20且数字不重复的加法有几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默读题目,让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并且尝试将题目要求分开罗列。让学生从默读题目开始训练理解题目含义,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题目要求。
2.划关键字
学会从题目中找出关键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技巧,不管是数学题目,还是语文或者其他科目来说,同样适用。学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字,不仅能够考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是学生关于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的检验和考察,学生从关键字中搜寻自己记忆中的知识点,本身就是对这一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答题偏题的现象。
例如上述问题中所提到的那个题目,教师让学生将题目要求罗列开,实际也是划关键词,学生可以将上述题目分为三个部分:加起来等于20,数字不重复,有几种加法。这样清晰的将题目划分为三个关键,学生能够简单明了的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二)审题
1.文本转述
审题在读题之后,在下笔答题之前,是学生是否能理解题目的真正含义的关键一步。数学审题没有固定的模板,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探索有利于自己解题的审题方法。在数学题目中,通常会包含连续性题目和非连续性题目两种,连续性的题目比较容易找到关键字,理清题目要求,但是非连续性的题目常常暗藏“陷阱”,不小心就会掉进去,最终失分。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审题时,可以交给学生文本转述的方法。学生在阅读题目之后,将非连续性的题目用文字进行补充,使零散的信息更加有序[2]。
例如,小学四年级有一道题:姚明出生于1980年,是同学们喜欢的篮球运动员,他身高2.26米,腿长1.31米。有的同学猜测姚明一步能跨出3米,你能用你所学知识判断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吗[1]?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题目中的文字进行转述。首先分析问题姚明能否一步跨3米,也就是求线段的长度,其次看条件,姚明腿长1.31米,结合实际生活走路的情形,在走路时两腿和大地之间会形成一个三角形,也就是说腿长1.31米实际是三角形的两边长1.31米,最后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则进行解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文字转述的方法,同时告诉学生并非题目中的信息都是有用信息,其中还存在许多干扰,比如姚明的出生年及他的身高,学生要自己学会如何排除这些干扰信息。
2.巧用对比,抓准关键
同上述观点所提,读题审题时要注意关键字的划分,但是在数学题目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关键字,需要学生自己判断,抓住最关键的点,再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数学中常常会有比大小的题目,但是如果无法抓住关键,可能会导致丢分。;例如,先计算下列习题,再按从大到小排列这类题,学生往往没有将最终答案按顺序排列,而是直接对题目中的习题比对大小,或者有的学生会忽视从大到小排列这一要求,要么直接写答案,要么从小到大排列,这些都是学生没能抓准重点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的审题习惯,并引导学生抓住题目重点,不偏题、不漏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题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的垫脚石。审题能力严格意义上说与学生自身的知识掌握能力成正比,一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的较好,其审题能力并不会太差,相反,如果学生的知识学得不牢靠,他的审题能力也并不会太好。但是审题能力还和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有关,只有细心、耐心的学生才能养成更好的审题习惯。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性格发展特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参考文献
[1]吴秀丽.PISA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以“解决问题”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
[2]佚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好家长,2018(50):152-152.
[3]佚名.小学数学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2018.
[4]张林丽.在审题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探讨如何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的审题能力[J].学周刊,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