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超1王辉2(1.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2.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受短期供给过量、金融危机等影响,但根本原因是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低。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质量是解决就业压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教育质量
0引言
目前大学生毕业后能否尽快就业受到短期供给过量、金融危机、就业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根本原因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足。因此,提高大学生质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必由之路。
1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受金融危机影响,需求减少,毕业生就业难度空前增加,就业岗位需求的增加远远跟不上毕业生数的急剧增长,学生就业竞争将日益激烈。而与此同时,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比上年减少了3.8%,约40万人,约84万应届毕业生不参考。相比之下申请国外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国外大学将大量抢夺我国高校生源。这样的状况与大学生就业难不无关系,同时也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战。
2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
2.1短期性、结构性和区域性供给过量我国经济结构不平衡和社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使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进城务工农民的月薪平均预期是1100多元,而应届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平均预期仅为1000元。这从一定意义实反映了短期的大学生供过于求。我国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对劳动力需求量最大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结构的特点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大学生普遍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大公司作为就业的首选,于是短期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劳动力供给出现过剩,造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求贤若渴而东部发达地区人满为患。
2.2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使大学生的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总量缩减。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使企业发展进入不景气周期,尤其是金融证券、房地产、进出口行业等,企业对大学生的人才需求计划开始缩减。二,预期下降。据初步估计,此次金融风暴至少使华尔街丧失3.5万到4万个工作机会,同时拖累相关产业减少13万个就业机会。多数大学生对就业的预期下降。
2.3就业能力不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足,如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甚至有些知识很陈旧,实践能力缺乏,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特别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不能很好地胜任实际工作。[6]另一方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等。
3提高大学生质量应对就业压力
3.1政府增加高校教育投入,保证教育质量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的研究显示,过去十年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中,来自政府部分只增长了3.5倍;大学生入学人数增长了5倍,硕士研究生增长了6倍,博士研究生增长了3.5倍,而教师只增长了1.7倍。这势必导致:一师生比过高,教育资源被稀释,教学质量下降。二缺乏资金,一些院校实验设备落后、无法保证学生外出实习时间和质量,实践教学环节难以保证。
因此,政府增加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扩充教育队伍,是提高大学生质量的物质保证和人力资源保证。
3.2高校明确自身定位,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质量
3.2.1确立以培养学生为中心的模式目前大部分高校教育政策和教育资源都倾向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国内外知名大学”,大专院校纷纷争办研究型院校,强调办学规模、科研能力和学科综合度,专科院校力争办本科,本科院校力争上硕士点,有硕士点的院校力争上博士点,都在追求一种研究型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而忽视了本来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目标。将本就紧张的教育资源用在扩大招生规模和抓项目上,对教学环节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投入较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学校定位问题、培养目标问题必须加以彻底解决,否则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将成为影响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性问题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3.2.2深化教育改革,调整学科结构,提高大学生质量近年来高校受扩招和走综合性大学办学方向的影响,学校为了能够招到更多的学生,在专业设置上大都带有盲从性,随意性的特点,有些学校虽然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但没有相应的教育资源,导致课程设置也存在极大的盲目性。而当前高校课程设置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不合理,重必修,轻选修;重理论,轻实践。
高校需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课时比重,不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力推进以就业、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使学生的专业素质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3.2.3合理安排教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当前我国高校教学中存在“教授不教、讲师不讲”的现象,在课堂很难看到“大师”的影子。一部分教师专搞项目、科研,没有时间上课;一部分教师俗务缠身,无力分心上课。另外师生比过高,教学工作量过重导致教师疲于应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因此,一、高校对教师考核多样化,而不是非要有科研任务,同时让教师教学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超额收入,使一部分教师专心搞教学;二、学校政策鼓励、要求教授为本科生授课,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见到大师的风采。三、建设师资队伍,引进人才和加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
3.2.4重视就业指导国家对高校就极为关注,高校也纷纷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就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职业技能。②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局限。③就业指导的开展与教学相脱节。④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有效作用。
应完善就业指导机构,成立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团队,聘请专业就业、创业指导导师,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发挥专业课教师参与就业指导的优势,从低年级着手就业指导,以科技竞赛、项目科研、创业大赛等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2.5加强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大学生质量部分学生在考上大学后失去奋斗目标,学习动力不足态度不端正,出现了“大学笔记为考试而记”、大学四年只为混一张文凭的现象。上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课堂上睡觉、聊天,看小说杂志,发短信、听音乐等;出现了一些“逃课族”,“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有的学生平时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肤浅,只凭自己的兴趣片面地认识学习课程,认为基础课枯燥无味、无实用价值;大都愿意选择较热门专业,入学后就急于学习专业课,希望学了马上就能派上用场,一走上工作岗位就有优厚的待遇,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和高校教学的质量。
应大力加强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促进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大学生质量。①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学生成才,使学生在进行自我教育过程中,加强自我认识的培养,在思想上明确学习动机和目的,提高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自我能力的培养。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风建设,以技能和文化艺术相结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结合第一课堂教育,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拓展实践机会,挖掘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平台和机会,加大对实验室及设备的投入、提供更多社会实习机会。四、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是学风建设的保障。
参考文献:
[1]09年陷就业低谷611万高校毕业生面临挑战.校园招聘频道.career.eol.cn.2008-12-18.
[2]郭少峰.84万应届毕业生不高考.教育部否认因就业难.新京报.2009年06月03日.
[3]杨伟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前景如何?校园招聘频道.career.eol.cn.2008-11-06.
[4]傅剑锋,沈颖.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2006年04月06日.
[5]杨继瑞.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2月.
[6]王建胜.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思考.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
[7]郭少峰.农大校长称大学生质量问题是就业难主要因素.CCTV.com.2009年04月17日.
[8]刘艳,李铮.从大学生“回炉”现象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教书育人20206年10月.
[9]李江林.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商业文化.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