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黄酮苷论文-王章伟,王振,邱小燕,刘芳芳,周鹏

总黄酮苷论文-王章伟,王振,邱小燕,刘芳芳,周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总黄酮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伞形花内酯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7-二羟基香豆素

总黄酮苷论文文献综述

王章伟,王振,邱小燕,刘芳芳,周鹏[1](2018)在《HPLC法同时测定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3个香豆素类成分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伞形花内酯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7-二羟基香豆素、马尔敏3个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YMC-PackODS-A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5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伞形花内酯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7-二羟基香豆素、马尔敏质量浓度分别在0.09~9.73μg/m L(r=0.9999,n=6)、2.08~31.25μg/mL(r=0.9994,n=6)、0.04~1.26μg/mL(r=0.9991,n=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5%(RSD=1.4%)、97.9%(RSD=1.3%)、99.9%(RSD=1.7%)。10批次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上述3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3%~0.030%,0.020%~0.049%,0.003%~0.00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为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2018年11期)

陈阳,刘全芳,陈宇驰,黄伟鹏,金波[2](2017)在《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降血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降血糖的药效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模型,从体质量、血糖及血清果糖胺等方面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降血糖药效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连续给药3 d可以使高血糖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明显下降(P<0.01),且其高剂量组能同时降低小鼠血清果糖胺的含量。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给药组体质量比模型组有所增长(P<0.05)。同时,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正常小鼠的体质量和血糖没有影响。结论: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动物有明显的降低血糖及血清果糖胺和增加小鼠体质量的作用,但对正常动物血糖和体质量基本无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7年08期)

刘昌乐[3](2017)在《布渣叶总黄酮苷的降脂活性及其芹菜素碳苷的定性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布渣叶是广东习用地产药材,“药食同源”性植物,一直被广泛的用于临床治疗与民间茶饮。自清朝起,岭南本草书籍中就有关于“破布叶”清热、解毒等药效的记载,其后《岭南采药录》、《陆川本草》等也均有记载。2010年后,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其收录,可见其药用价值已获得充分的肯定。遗憾的是,目前布渣叶的使用价值大部分局限于凉茶等饮料的配制,其药用价值很少得到发展。为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布渣叶资源,本文参考其他中药类文献和产品,对总黄酮部位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获得MpTFF及碳苷黄酮单体;建立质量规范,测定理化性质;研究MpTFF的抗氧化、降脂活性及其降脂机制。1.本文采用加热、冷凝回流的方法提取布渣叶总黄酮部位,选用AB-8型树脂进行有效成分富集。随后应用凝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纯化,使该部位的苷与苷元分离。最终,采用喷雾干燥技术(进风温度210℃;喷雾空气流量538L·h-1;抽气机输出85%;泵输出10%)获得MpTFF粉末。随后,应用LC-MS技术结合对照品的精确分子量、相对保留时间以及MS和MSE的裂解模式对MpTFF中所含有的8种黄酮苷进行定性分析,分别为:维采宁-2、异夏佛塔苷、夏佛塔苷、牡荆苷、维采宁-1、异牡荆苷、紫云英苷和水仙苷。2.分别建立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总黄酮苷含量(55.73±0.65%)的比色法和同时测定8种黄酮苷成分的HPLC法—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和水(含0.2%磷酸,B),流速为1 m L·min-1。梯度洗脱程序:0~12 min,82%→70%(B);12~45 min,70%→55%(B);45~60 min,55%→20%(B);检测波长为276 nm,柱温为35℃。二者结合可以为MpTFF提供更加科学的质量控制。随后,以摇瓶法测定MpTFF在水、pH 6.8磷酸盐缓冲液(PBS)和0.1moL·L-1盐酸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46±0.02(略溶)、7.48±0.07(溶解)和25.84±0.16 g·100m L-1(易溶)。有实验结果可知,MpTFF在叁种介质中的溶解度,分别为盐酸>PBS>水;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MpTFF的组成复杂,在酸或碱的环境中,彼此发生相互作用,增大了其溶解度。因此为了更加准确的测定中药成分的溶解度,则需要更加科学的溶解度测定方法。3.采用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试验以及HLP小鼠的降脂试验对MpTFF的相关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能力(EC50值为0.038 mg·m L-1),;以312 mg·(Kg·d)-1的剂量给药,MpTFF能够有效的降低HLP小鼠的体重增量,降低TC、TG和LDL-C水平,上升HDL-C水平。同时,对于AST和ALT两种转氨酶的活性水平也具有降低的作用,上述实验证明MpTFF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保肝和降脂活性。4.采用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的方法,对MpTFF降脂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首先,查阅相关文献,下载与降脂相关的受体;然后,依据MpTFF所含成分建立配体数据库,进行CDOCKER模式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牡荆苷、异牡荆苷和紫云英苷等能够与受体蛋白有较好的氢键连接。而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进一步证明异牡荆苷、牡荆苷和紫云英苷等为MpTFF中主要的降脂活性成分。5.以MpTFF为基础进一步进行水解,采用凝胶柱层析、反相ODS柱色谱和半制备型HPLC进行了碳苷黄酮的分离、纯化;1H-NMR,13C-NMR和HRMS进行结构表征,最终鉴定了4种碳苷黄酮,分别为:维采宁-2、牡荆苷、异牡荆苷、异佛莱心苷。其中,维采宁-2是首次从布渣叶中分离出来,同时也是首次从破布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7-05-01)

李培彩,张声生,吴震宇,卢小芳,汪正芳[4](2016)在《枳实总黄酮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枳实总黄酮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0日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枳实总黄酮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碘乙酰胺灌胃联合夹尾刺激的方法,建立FD大鼠模型。大鼠8周龄时,开始灌胃相应药物,共14 d。检测胃扩张刺激时腹部撤退反射(AWR)评分、颈斜方肌肌电(EMG)及胃顺应性,评价枳实总黄酮苷对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优剂量进行下一步研究。将另15只10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枳实总黄酮苷最优剂量组,每组5只。造模方法及干预方法同上。检测大鼠胃及脊髓中5-羟色胺(5-HT)含量及脊髓中c-fos 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胃内球囊压力在40、50、60 mm Hg时,枳实总黄酮苷高、中剂量组AWR评分及颈斜方肌EMG均方根变化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胃顺应性高于模型组(P<0.05),而枳实总黄酮苷中、高剂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枳实总黄酮苷中剂量为最优剂量。枳实总黄酮苷中剂量可明显减低5-HT的含量、c-fos mRNA表达(P<0.05),且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枳实总黄酮苷可以改善FD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性,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及c-fos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韦锦宁,程帆,王章伟,刘地发,邱小燕[5](2016)在《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特征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并建立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的特征图谱测定方法,更好地控制本产品的质量。方法:采用色谱柱YMC-Pack ODS-A(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8∶82,V/V)为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m L/min;检测波长283nm;柱温30℃。结果:通过对11批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特征图谱研究,确定了5个共有峰,并对5个峰进行了指认,分别为新北美圣草苷、柚皮芸香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各样品特征图谱与对照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大于0.9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耐用性良好,可用于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王协和,夏林丽,贺宝莹,宋英[6](2016)在《克敏芪丹方总黄酮苷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适合分离纯化克敏芪丹方中总黄酮苷的大孔吸附树脂并优选其纯化工艺参数。方法:以总黄酮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比吸附量、洗脱率为指标,考察D101,AB-8,S-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液浓度、上样量及乙醇用量对克敏芪丹方中总黄酮苷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检测波长260 nm;采用UV测定总黄酮苷含量,检测波长509 nm。结果: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05(60℃),加水稀释至0.5 g·m L~(-1),通过径高比1∶6的AB-8型大孔树脂柱,加1 BV水洗除杂,上样吸附和除杂流速均为2 BV·h~(-1),上样量为每1 g树脂上1.5倍生药量药液;加70%乙醇4 BV洗脱,洗脱流速4 BV·h~(-1),收集洗脱液。总黄酮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转移率分别为78.22%,43.81%。结论:该纯化工艺合理、稳定,可推广于克敏芪丹方的大生产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6年14期)

吴震宇,张声生,卢小芳,李培彩,王佳佳[7](2016)在《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近端胃适应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 flavonoid,AFIF)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胃适应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10日龄雄性SD大鼠8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2只及造模组64只,造模组采用碘乙酰胺(iodoacetamide,IA)灌胃法联合夹尾应激法诱导大鼠FD模型;至大鼠8周龄时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大、中、小剂量组及模型组,分别予大、中、小剂量的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或生理盐水干预14d,给药结束后,各组大鼠经食道置入胃内气囊,应用电子恒压器对胃内气囊分阶段加压,检测大鼠胃适应性,加压程序为:以1mmHg为起始压力,维持10min后,每分钟压力升高1mmHg直至10mmHg(斜坡期),在10mmHg压力下维持10min(平台期)。应用离体平滑肌张力测定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对大鼠近端胃体离体纵行平滑肌张力的影响。[结果]近端胃适应性检测结果显示:在斜坡期及平台期,模型组大鼠胃适应性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5);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大剂量组(大剂量组)大鼠胃适应性在斜坡期及平台期均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胃适应性在平台期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小剂量组(小剂量组)大鼠胃适应性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端胃体离体平滑肌张力测定结果显示:近端胃体纵行平滑肌张力随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浓度升高而降低,当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浓度达到6 000μg/ml及10 000μg/ml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近端胃适应性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降低近端胃体平滑肌张力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徐勤,李怡光[8](2015)在《黄芩总黄酮苷元对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黄芩总黄酮苷元(SBTF)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及高、中、低剂量黄芩总苷元给药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15天。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分别给黄芩总苷元400、200、100 mg/kg;阳性组给予联苯双酯200 mg/kg;阴性组给予2.0%泊洛沙姆水溶液;模型组和空白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第15天给药6 h后除空白组外均腹腔注射0.1%四氯化碳油溶液。12 h后称重,取血,分离肝脏,拍照、制匀浆测定丙二醛(MDA)指标;全血离心后取血清测定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阳性组与高剂量给药组中小鼠肝脏外表光滑红润,无血块和斑点,但光泽差于空白组;中、低剂量给药组红润程度依次下降,并可见瘀斑渐次明显;阴性组和模型组外观苍白,可见成块淤血、瘀斑。模型组、阴性组AST、ALT、MDA指标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升高;给药组AST、ALT、MDA指标按低、中、高剂量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结论黄芩总黄酮苷元对肝脏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南医学科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徐正虹,张坤,付宇航,史珍珍,俞杭苏[9](2014)在《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KM小鼠灌胃(ig)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溶液,观察并记录小鼠饮食、日常活动及死亡情况,利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最大耐受量(MTD),并通过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肾脏的病理切片,从而研究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实验过程中小鼠的饮食活动无异常,且无死亡现象发生,故无法得出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小鼠的LD50值,实验小鼠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的最大耐受量为1130.7 mg·kg-1(相当于人用剂量125.6 mg·kg-1),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小鼠的肝脏、肾脏均正常,无病变现象出现。[结论]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实验小鼠几乎无急性毒性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姜华,胡君茹,程晓华,刘霞[10](2014)在《藏药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抑菌活性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镰形棘豆是中国应用的传统藏药,由于该植物的很多生物活性与其黄酮类有关,本研究提取了镰形棘豆中的总黄酮苷元,选择了9种病原菌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的评估。试验结果表明,镰形棘豆分离得到的总黄酮苷元对试验所用的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MIC=0.38 mg/mL,其他各菌的MIC和MBC范围在0.75~3 mg/mL之间。通过此研究可为镰形棘豆黄酮类活性组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4年03期)

总黄酮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降血糖的药效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模型,从体质量、血糖及血清果糖胺等方面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降血糖药效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连续给药3 d可以使高血糖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明显下降(P<0.01),且其高剂量组能同时降低小鼠血清果糖胺的含量。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给药组体质量比模型组有所增长(P<0.05)。同时,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正常小鼠的体质量和血糖没有影响。结论: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动物有明显的降低血糖及血清果糖胺和增加小鼠体质量的作用,但对正常动物血糖和体质量基本无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总黄酮苷论文参考文献

[1].王章伟,王振,邱小燕,刘芳芳,周鹏.HPLC法同时测定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3个香豆素类成分含量[J].江西中医药.2018

[2].陈阳,刘全芳,陈宇驰,黄伟鹏,金波.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降血糖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

[3].刘昌乐.布渣叶总黄酮苷的降脂活性及其芹菜素碳苷的定性定量分析[D].广东药科大学.2017

[4].李培彩,张声生,吴震宇,卢小芳,汪正芳.枳实总黄酮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5].韦锦宁,程帆,王章伟,刘地发,邱小燕.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特征图谱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6].王协和,夏林丽,贺宝莹,宋英.克敏芪丹方总黄酮苷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

[7].吴震宇,张声生,卢小芳,李培彩,王佳佳.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近端胃适应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

[8].徐勤,李怡光.黄芩总黄酮苷元对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5

[9].徐正虹,张坤,付宇航,史珍珍,俞杭苏.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10].姜华,胡君茹,程晓华,刘霞.藏药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抑菌活性的研究(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

标签:;  ;  ;  ;  ;  

总黄酮苷论文-王章伟,王振,邱小燕,刘芳芳,周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