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关节突固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关节突螺钉固定,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腰椎
关节突固定论文文献综述
侯英诺,张子檀,聂志红,刘中坡[1](2019)在《关节突螺钉固定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关节突螺钉固定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6具尸体标本实施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按手术差异区分组别,探究组(n=8)及对比组(n=8),探究组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基础上加以关节突螺钉固定,对比组实施单纯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对两组尸体标本术后手术节段刚度情况及椎体活动度情况予以比较。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术后手术节段刚度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探究组椎体活动度亦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中运用关节突螺钉固定可提升术后机体稳定性,故可作为腰椎疾病首选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25期)
李汶,杨函,王松,王清,康建平[2](2018)在《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12年6月—2017年3月采用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治疗的2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患者,观察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椎体水平移位、Cobb角、椎间隙高度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9±4.7)个月。全部患者术后无大血管、气管、食管、硬脊膜损伤等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术后并发症:术后声音嘶哑、吞咽困难3例,咽喉部疼痛8例,肺部感染1例,低钠血症2例,经相关对症处理后皆痊愈。术后X线片示所有患者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完全矫正。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脊髓和(或)神经损伤加重。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分:B级6例,转为C级4例、D级2例;C级13例,转为D级10例、E级3例;D级8例,均转为E级;均较术前提高1~2级(P<0.05)。所有患者术后7 d、12个月颈椎间隙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7 d、12个月两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结果[(14.6±2.3)分]较术前[(6.8±2.6)分]明显改善,术后改善率为(79.6±18.8)%(P<0.05)。随访期间未见螺钉松动、断裂及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8年09期)
万会清[3](2018)在《椎弓根螺钉联合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椎板关节突螺钉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104例腰椎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椎板关节突螺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椎间隙高度水平的改善幅度、腰椎骨折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和腰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椎间隙高度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折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为6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和腰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椎板关节突螺钉进行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和恢复腰椎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8年21期)
谭家昌,郑立,赵劲民[4](2018)在《腰椎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创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术是一种操作简便、效价比高、安全可靠的腰椎后路固定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其融合率和临床效果与椎弓根螺钉系统相似。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导航技术的不断更新,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技术朝着微创化、精准化方向快速发展。本文从解剖基础、力学性能、置钉方法、临床效果及手术指征方面对腰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微创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王彦东,赵燕,党培业,张伟,马琼[5](2017)在《单节段固定关节突峡部融合治疗年轻人轻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和分析单节段固定关节突峡部融合治疗年轻人轻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0.01-2016.01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峡部裂伴轻度腰椎滑脱的共计46例青年患者(<30岁),采用单节段固定结合关节突峡部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包括患者术前与术后3月、6月及12月VAS(Visual Analogue Scale)疼痛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等功能恢复指标的比较及融合率、并发症等临床观察指标的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12个月的术后随访,患者在术后(3,6,12月)的VAS评分及Macnab评分较术前均有显着改善和提高(P<0.05)。影像资料显示:未出现不融合现象。1例患者出现皮肤浅层感染,处理后好转,余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年轻人的轻度峡部裂伴腰椎滑脱患者,使用单节段固定结合关节突峡部融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对后期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7年32期)
周公社[6](2017)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37例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身关节及骨结核疾病中,脊柱结核所呈现的临床发病率居于首位,而在整个人体脊柱内,腰椎椎体所负载的重量最大,其活动度也最多,这也是该部位结核病发生率最高的主要原因[1]。现以37例胸椎结核病例为观察对象,对其行椎旁肌间隙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通过椎旁(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陈佳佳,崔志明,保国锋,李卫东,徐冠华[7](2017)在《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随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术(PLIF)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影像学特征,探讨PLIF对融合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44例在我院行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术患者的腰椎CT和MRI影像学资料,观察PLIF术后融合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像学特征及退变发病率,并采用关节突关节Weishaupt分级,采用秩和检验对手术前后FJ退变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共44例患者(140个关节突关节)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4.9月(36~62月)。关节突关节退变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软骨下囊肿、关节突关节对位不良、关节突关节空气征、关节突关节积液、关节突再塑形以及关节突关节融合,其中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术后发病率明显增高,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J退变按照WeiShaupt分级,术前/末次随访时0级(3例/1例),1级(94例/49例),2级(35例/59例),3级(8例/31例),秩和检验分析表明术前和术后退变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可能加速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以关节间隙狭窄和软骨下骨的侵蚀最为常见。(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10-13)
袁欣华,庞清江,许柯,张宗凯,祝惠敏[8](2016)在《前后路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后生物力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前后路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的效果,并测定经双侧关节突螺钉固定后的稳定性,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8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标本(包括颅底骨-T1椎体),切断寰椎横韧带和齿状突,制成寰枢关节不稳损伤模型,每个标本分别行正常标本、寰枢关节不稳标本、前路双侧C1、2关节突螺钉固定标本及后路双侧C1、2关节突螺钉固定标本行叁维运动范围测定。结果所有内固定组的叁维运动范围均明显小于损伤组及完好组,前路经C1、2关节突螺钉和后路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结论前、后路双侧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后明显提高椎体叁维稳定性,是临床上可靠的固定方法 。(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9-08)
陈林,覃建朴,敖俊,廖文波,蔡玉强[9](2016)在《一期后路保留部分关节突开窗病灶清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期后路保留部分关节突开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对符合选择标准的32例腰骶椎(L4~S1)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保留部分关节突开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男20例,女12例;年龄17~62岁,平均43岁。病程12~48个月,平均18个月。病灶累及节段:L5、S1 19例,L4、5 13例。临床效果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指标(手术前后腰骶角矫正情况及术后X线片骨融合Bridwell分级和CT骨融合标准)评价。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0 m L。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7个月,平均15.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均消失,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7例神经症状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由术前C级2例、D组5例均恢复至E级。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均较术前显着改善(P<0.05),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年及末次随访时腰骶角均较术前显着增加(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植骨融合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X线片Bridwill骨融合率分别为87.50%(28/32)和93.75%(30/32),CT总融合率分别为87.50%(28/32)和90.63%(29/32),两个时间点间植骨融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出现耐药,经调整抗结核方案1年后3例呈BridwillⅢ级融合,1例呈Ⅳ级融合。结论一期后路保留部分关节突开窗能有效清除病灶,椎体及附件间植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维持术后脊柱可靠的稳定性并获得较满意的植骨融合率,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宗睿,尹一恒,余新光,乔广宇[10](2016)在《C_2下关节突螺钉联合C_1侧块螺钉钛棒固定技术在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_2下关节突螺钉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用C_2下关节螺钉代替C_2椎弓根螺钉与C_1侧块螺钉连棒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影像及临床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共植入23枚下关节突螺钉(3例双侧,17例单侧),除4枚突入椎间孔外口(小于1 mm),其他均准确植入。突入椎间孔螺钉未引起相关神经根性疼痛。患者术后JO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12.2分提高到术后的15.4分。枕颈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对不适合C_2椎弓根螺钉的患者,C_2下关节突螺钉可以做为一个替代的选择。(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关节突固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12年6月—2017年3月采用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治疗的2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患者,观察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椎体水平移位、Cobb角、椎间隙高度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9±4.7)个月。全部患者术后无大血管、气管、食管、硬脊膜损伤等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术后并发症:术后声音嘶哑、吞咽困难3例,咽喉部疼痛8例,肺部感染1例,低钠血症2例,经相关对症处理后皆痊愈。术后X线片示所有患者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完全矫正。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脊髓和(或)神经损伤加重。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分:B级6例,转为C级4例、D级2例;C级13例,转为D级10例、E级3例;D级8例,均转为E级;均较术前提高1~2级(P<0.05)。所有患者术后7 d、12个月颈椎间隙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7 d、12个月两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结果[(14.6±2.3)分]较术前[(6.8±2.6)分]明显改善,术后改善率为(79.6±18.8)%(P<0.05)。随访期间未见螺钉松动、断裂及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节突固定论文参考文献
[1].侯英诺,张子檀,聂志红,刘中坡.关节突螺钉固定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李汶,杨函,王松,王清,康建平.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J].华西医学.2018
[3].万会清.椎弓根螺钉联合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J].当代医学.2018
[4].谭家昌,郑立,赵劲民.腰椎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进展[J].微创医学.2018
[5].王彦东,赵燕,党培业,张伟,马琼.单节段固定关节突峡部融合治疗年轻人轻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的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
[6].周公社.椎旁肌间隙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37例效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
[7].陈佳佳,崔志明,保国锋,李卫东,徐冠华.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随访研究[C].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7
[8].袁欣华,庞清江,许柯,张宗凯,祝惠敏.前后路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后生物力学比较[C].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9].陈林,覃建朴,敖俊,廖文波,蔡玉强.一期后路保留部分关节突开窗病灶清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6
[10].宗睿,尹一恒,余新光,乔广宇.C_2下关节突螺钉联合C_1侧块螺钉钛棒固定技术在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
标签:关节突螺钉固定;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 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