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英美侨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英美侨民,《字林西报》,《晋源西报》,《文汇西报》
英美侨民论文文献综述
傅佳雯[1](2009)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上海英美侨民眼中的华人社会与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上海租界历史上恰好是一个转型的时期,上海租界最初人丁不兴,五、六十年代因为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而快速膨胀,接着经历了后太平天国时期的衰退,终于开始迈向有序、稳定的发展。在这跌宕的发展过程中,外国人和华人打破藩篱,并不十分愉快的共同居住在狭小的租界里。中西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差异在这里剧烈的碰撞,一方面西方侨民不得不被迫面对日常生活中与华人引发的摩擦和嫌隙,另一方面他们开始主动观察和认识华人社会和文化中引起他们兴趣的部分。他们一边调整心态好使自己不要那么艰难地纳入这种中西合璧的生活之中,一边又埋头寻找同化华人社会的方法。在城市发展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的过程中,上海的外国人社会也在变化,最显着的就是西方人在上海的停留时间大大加长了,侨民不再急于离开,而是留下来,计划着让上海租界变成更舒适的家园。外国人社会的变化和他们与华人的广泛接触有密切关系,为了了解沪上西侨对华人社会的认识水平,最适当的途径是通览西侨对相关问题的表述,这也是衡量他们对华人社会及生活兴趣程度的最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七十年代最有代表性的叁份英文日报《字林西报》、《晋源西报》和《文汇西报》,通过分析这叁份报纸从1876年初至1879年末的“读者之声”栏目所刊载的读者来信,以文本分析的方式辨别英美侨民最关心的华人问题,来衡量西侨对华人社会及其生活的认识程度。这叁份报纸作为上海外国人社会最大众的媒体,已经成为西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读者之声”这个栏目,他们自由、公开的表达他们的见闻和想法,这些表述既是他们的个人经验,又往往带有租界生活的普遍性,所以引起了整个外国人社会的共鸣。外文报纸作为尚未普遍使用的文献,给这个研究课题带来了第一手的资料和许多有益的启发。(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9-05-26)
经盛鸿[2](2007)在《日伪时期的南京英美侨民及其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侵华日军当局在南京大屠杀后,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基于其外交政策的需要,对继续留驻在南京的英美侨民,采取表面的礼遇、利用与事实上的限制、打击的两面态度与两手政策;而英美侨民则在艰难的条件下,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是南京抗战史与中国抗战史的一项重要内容,呈现出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特点。这段过去被长期忽视的抗战史内容,应引起史学界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07年04期)
英美侨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侵华日军当局在南京大屠杀后,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基于其外交政策的需要,对继续留驻在南京的英美侨民,采取表面的礼遇、利用与事实上的限制、打击的两面态度与两手政策;而英美侨民则在艰难的条件下,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是南京抗战史与中国抗战史的一项重要内容,呈现出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特点。这段过去被长期忽视的抗战史内容,应引起史学界的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美侨民论文参考文献
[1].傅佳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上海英美侨民眼中的华人社会与生活[D].复旦大学.2009
[2].经盛鸿.日伪时期的南京英美侨民及其活动[J].安徽史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