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通俗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史学发展,《二十世纪中国通俗史学研究》,历史学家,历史读物
通俗史学论文文献综述
操宇晴[1](2019)在《通俗史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读《二十世纪中国通俗史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史学上,通俗史学历来受到重视,唐人写的《蒙求》,宋人写的《叁字经》,明人写的《幼学琼林》等,都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有各种正史的"节要"读本以及清人编写的《纲鉴易知录》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通俗史学的范围。近代以来,用新的形式编写的各种通俗历史学读物,数量很多,发挥了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大家也注意到,长期以来,从史学发展上和理论上,对通俗史学作深入研究的论着并不多见。近年出版的朱慈恩副教授所着《二十世纪中国通俗史学研究》一(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范国强[2](2017)在《通俗史学,俗之有道》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史学多元形态中的一种,通俗史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如商业性的讲史活动最迟在两宋时期已然兴起。但何谓通俗史学,史学界目前似尚未达成一定共识。新时期以来,舒焚先生较早提倡通俗史学的研究,他曾给通俗史学下了一个定义:“通俗史学,简而言之,就是内容具有学术水准,(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7-05-11)
张杰[3](2017)在《警惕通俗史学庸俗化娱乐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史学研究出现新变化,史学通俗化或者说通俗史学的流行是最突出的现象之一。近日,就如何看待通俗史学的出现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报采访了相关学者。通俗史学是史学的大众化通俗史学古已有之,20世纪以来,更是广为流传。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3-27)
刘志来[4](2016)在《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通俗史学与科学史学之争——以麦考莱为中心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英国着名史家麦考莱的历史写作,科学史学与通俗史学的支持者进行了多方面的争论。科学史家强调历史学的科学性,认为历史着作是为同行专家所写,应该为公众提供历史知识和经验教训。通俗史家则追求历史学的艺术性,认为历史着作应为读者而作,史学应兼有教益与娱乐的功能。麦考莱的成功经验表明,在保证历史科学性的基础上应该注重历史叙述和文字表达,让学术成果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鲍永军[5](2015)在《吴泽先生与通俗史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吴泽先生晚年致力于通俗史学研究,阐发基本理论,影响巨大。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研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将通俗史学定位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的史学体裁,提出"史学之真与文学之美""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编撰宗旨。对于当代"通俗史学热",吴先生强调历史学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有出路。(本文来源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期刊2015年00期)
班潇[6](2016)在《唐传奇:中国通俗史学的初始阶段》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传奇是我国唐代新兴的一种文体,本文从唐传奇的史学渊源、史学氛围、史学表现等方面阐述了唐传奇是正史的多途发展中走向民间的一种形式,是通俗史学的初始阶段。唐传奇以"奇"为目标,有很多虚构和艺术成分,但从发展流变过程中,我们感到历史意识、历史观念、历史体裁、历史内容均在传奇中有生命力。(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6年02期)
范国强[7](2015)在《通俗史学更要严肃对待历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史学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史学通俗化、大众化或者说通俗史学的流行是其中最突出的现象之一。有学者曾说:“通俗写史用来打动读者的并非秘密的武器,不外乎在写作中注重具体的历史情境的描写以及对生动逼真的历史细节的刻画。所以,他们才能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5-02-27)
范国强[8](2015)在《通俗史学不能编造历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史学自身也呈现出诸多的新时代特征,史学通俗化、大众化,即为其中最突出的特点。 有学者曾说:“通俗写史用来打动读者的并非秘密的武器,不外乎在写作中注重具体的历史情境的描写以及对生动逼真的历史细节的刻画。这使得他们的写作,鲜明地区别于新(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5-02-26)
盛亚军[9](2013)在《近年来通俗史学的繁荣与专业史学的冷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通俗史学热潮席卷神州大地,而专业史学则面临着越来越狭窄范围内的传播。读者对通俗史学的喜爱与专业史学的冷遇既反映了大众对了解历史真相的迫切需求,也揭示了专业史学研究远离大众的现状。学术界对通俗史学存在着支持与反对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这种分歧反映了对史学功用和服务对象的不同看法。专业史学如果要改变自身受冷遇的境地,只能转变传统的史学观念,汲取通俗史学的有益写法,写出大量的兼具科学性和通俗性的经典着作。专业史学创作出严谨又通俗的作品,最终将赢得读者的广泛支持,破解史学的危机,完成史学的现代转型。(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赵梅春[10](2013)在《“通俗不是粗俗”》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能将通俗与粗俗、浅薄等同起来 对于通俗史学,史学研究者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认为可读性强的历史作品必定是肤浅的。有感于此,白寿彝先生指出:“通俗工作并不是多么简单的工作,没有一定的深度是搞不好的。通俗不是粗俗,不是浅薄,而是既有充实、正确的内(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3-05-20)
通俗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史学多元形态中的一种,通俗史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如商业性的讲史活动最迟在两宋时期已然兴起。但何谓通俗史学,史学界目前似尚未达成一定共识。新时期以来,舒焚先生较早提倡通俗史学的研究,他曾给通俗史学下了一个定义:“通俗史学,简而言之,就是内容具有学术水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俗史学论文参考文献
[1].操宇晴.通俗史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读《二十世纪中国通俗史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范国强.通俗史学,俗之有道[N].团结报.2017
[3].张杰.警惕通俗史学庸俗化娱乐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4].刘志来.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通俗史学与科学史学之争——以麦考莱为中心的讨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鲍永军.吴泽先生与通俗史学研究[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5
[6].班潇.唐传奇:中国通俗史学的初始阶段[J].新西部(理论版).2016
[7].范国强.通俗史学更要严肃对待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8].范国强.通俗史学不能编造历史[N].团结报.2015
[9].盛亚军.近年来通俗史学的繁荣与专业史学的冷遇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
[10].赵梅春.“通俗不是粗俗”[N].北京日报.2013
标签:史学发展; 《二十世纪中国通俗史学研究》; 历史学家; 历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