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传统民居论文-徐兴娟

西安传统民居论文-徐兴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安传统民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筑设计,关中民居,田野考察,院落

西安传统民居论文文献综述

徐兴娟[1](2017)在《关中传统民居空间构成形态解析——以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中的建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的考察,深刻感受到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引起的是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居住生活理念上我们已经迈入了新阶段,城市空间扩展,人口膨胀,城市不断提升建筑高度,日益减少公共交往空间,眼前这么好的传统院落文化正慢慢被人们所遗忘,尤其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民居是何物,更是一头雾水。文章详细地解析了关中民居特点、关中民居的空间构成形态,从建筑学角度看随着民居历史文化不断的发掘与传承,建筑空间的形态与特色也不断地被人们所传承和研究,中国人的庭院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寄托着中国人浓浓的情思。如何将这诗一般的居住空间真正融入到现代设计和生活中去,如何唤起当代人们头脑中残存的院落记忆,是当下建筑设计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作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不仅应做传统民居文化的继承者,更应该做一名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7年08期)

曾文捷[2](2017)在《西安明清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地域特征与文化内涵,但随着西安城内现代化的进程,大多传统民居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消失,千年发展以来的中国优秀民间建筑文化逐渐崩裂瓦解,中国民间建筑失去了其固有的特色。民居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除了反映着自古以来中国能工巧匠的优秀的建筑智慧,同时也反映着家族的传承精神与封建社会的等级分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现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修缮并保存传统民居,如何使历史民居在现今社会仍然能发展其作用并融入现代生活,是本论文着重探讨的问题。论文从对西安民居现存的情况入手,通过查询资料,实地考察和具体研究等多种方式,总结出西安传统民居的特征以及其现有的改造方式,并通过比对几处保护较好民居所采取的措施,总结出民居改造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与改造方向,对仍以居住需求为主的一处民居进行深度考察后,依据其现有的矛盾和户主的需求做出初步的保护改造方案,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使居民即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又不失原有的家族氛围,并在此过程中深化了对西安民居的了解。传统民居的历史意义曾一度被人们所遗忘,现在逐渐开始被重视,只有了解其精华与保护方式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改造目的,才能更好的在当代生活中宣扬历史民居建筑精髓和文化内涵,使优秀的民间建筑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更好的留存下去。(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7-03-01)

方格格,陈洋[3](2016)在《西安传统民居特征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传统民居受西安独有城市属性和历史影响而别具一格,但对其研究往往与韩城、叁原等地民居共以关中民居形式概括,其自身特征价值未能得到深刻认知。该文从历史影响、单体建筑、院落组合、材料结构四个方面,对西安传统民居特征予以归纳,以期人们全面认知这种传统文化重要载体,更好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6年03期)

刘启泓,李文龙[4](2015)在《中国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在当今居住建筑设计中创造性继承的探讨——以西安民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民居"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思想内涵。本文以西安民居为例,试图挖掘中国传统民居特有的的生态理念和文化因子,进行可继承性研究的探讨,为当今我国居住类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基建管理优化》期刊2015年02期)

陈媛媛,杨豪中[5](2011)在《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民居建筑的共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的任何物质都是在共生中生存,与事物和谐繁衍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建筑环境就是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完成了共生性的过程。本文通过对西安古城区内的传统民居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析,思考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共生性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建筑环境的共生性保护。(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1年20期)

冯柯,王军[6](2010)在《历史街区/历史地段中历史建筑保护模式的分析探讨 以不同时期西安古城墙区内传统民居的保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伴随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古城区内的历史建筑包括传统民居面临着改造和拆除的状况,城市居民的生活模式发生着改变,城市的肌理发生着变化,这一切都在客观上影响着城市中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建筑的命运。本文针对西安古城墙区内传统民居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保护做法进行比较分析,将各时期保护类型归为叁类:自然保护;局部修复;尝试更新。在对现存民居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从保护者的目的,居民主观感受,实际保护效果等方面分析叁种保护类型的各自特点,在研究探讨的基础上给出结论并尝试提出新的保护模式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期刊2010年10期)

史琦[7](2010)在《西安传统民居街巷聚散的保护性研究——西安顺城巷改造的基本原则与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顺城巷是组成西安城骨架,其对周边环境的串接联系的景观作用而在城市规划中备受关注。它同样作为非物质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记录历史风貌的同时保存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实施对顺城巷的有效保护于改造对与西安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顺城巷的居民生活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遵守古城墙、传统民居保护的基础上讨论了传统民居街巷与其的互动性和流通性,提出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的措施。最终现实顺城巷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0年17期)

史琦[8](2010)在《西安传统民居街巷的保护性研究——西安顺城巷改造的基本原则与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顺城巷是西安城的骨架,其对周边环境的串接联系的景观作用而在城市规划中备受关注。它同样作为非物质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记录历史风貌的同时保存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了西安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实施对顺城巷的有效保护与改造对于西安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顺城巷的居民生活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保护古城墙与传统民居的基础上讨论了传统民居街巷与其的互动性和流通性,提出了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的措施,以现实顺城巷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0年37期)

张倩,李志民,冯青[9](2009)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密集居住现状中的防灾避害策略研究——以西安碑林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生存现状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5.12汶川大地震对灾区城市的建筑安全影响巨大,尤其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其密集居住的现状,使得人民生命财产和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在震灾中受到严重的威胁.街区未来的良性发展是既要保持原有的传统风貌,又能够有效地防灾避害.本文以西安碑林历史街区为研究实例,在对现状调研基础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和总结了在此次震害中街区传统民居院落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保障未来街区的居住安全、整体保护与良性发展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温亚斌,朱书强,任书斌,周术[10](2008)在《传统民居中庭院空间更新的思考——以西安大皮院街76号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西安历史街区大皮院街76号院的历史变迁入手,分析其在历史变迁中出现的忽视院落空间重要性问题,运用住宅设计原理以及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手法,对76号院进行新的规划,目的在于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也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建和保护进行一些新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建筑学报》期刊2008年11期)

西安传统民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安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地域特征与文化内涵,但随着西安城内现代化的进程,大多传统民居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消失,千年发展以来的中国优秀民间建筑文化逐渐崩裂瓦解,中国民间建筑失去了其固有的特色。民居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除了反映着自古以来中国能工巧匠的优秀的建筑智慧,同时也反映着家族的传承精神与封建社会的等级分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现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修缮并保存传统民居,如何使历史民居在现今社会仍然能发展其作用并融入现代生活,是本论文着重探讨的问题。论文从对西安民居现存的情况入手,通过查询资料,实地考察和具体研究等多种方式,总结出西安传统民居的特征以及其现有的改造方式,并通过比对几处保护较好民居所采取的措施,总结出民居改造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与改造方向,对仍以居住需求为主的一处民居进行深度考察后,依据其现有的矛盾和户主的需求做出初步的保护改造方案,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使居民即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又不失原有的家族氛围,并在此过程中深化了对西安民居的了解。传统民居的历史意义曾一度被人们所遗忘,现在逐渐开始被重视,只有了解其精华与保护方式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改造目的,才能更好的在当代生活中宣扬历史民居建筑精髓和文化内涵,使优秀的民间建筑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更好的留存下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安传统民居论文参考文献

[1].徐兴娟.关中传统民居空间构成形态解析——以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中的建筑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

[2].曾文捷.西安明清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D].武汉纺织大学.2017

[3].方格格,陈洋.西安传统民居特征初探[J].华中建筑.2016

[4].刘启泓,李文龙.中国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在当今居住建筑设计中创造性继承的探讨——以西安民居为例[J].基建管理优化.2015

[5].陈媛媛,杨豪中.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民居建筑的共生性研究[J].前沿.2011

[6].冯柯,王军.历史街区/历史地段中历史建筑保护模式的分析探讨以不同时期西安古城墙区内传统民居的保护为例[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

[7].史琦.西安传统民居街巷聚散的保护性研究——西安顺城巷改造的基本原则与关系[J].大众文艺.2010

[8].史琦.西安传统民居街巷的保护性研究——西安顺城巷改造的基本原则与关系[J].考试周刊.2010

[9].张倩,李志民,冯青.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密集居住现状中的防灾避害策略研究——以西安碑林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生存现状研究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0].温亚斌,朱书强,任书斌,周术.传统民居中庭院空间更新的思考——以西安大皮院街76号院为例[J].建筑学报.2008

标签:;  ;  ;  ;  

西安传统民居论文-徐兴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