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极化天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宽带,双极化,贴片
双极化天线论文文献综述
卓越,薛金阳,阳凯[1](2019)在《一种L波段微带双极化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极化天线通过不同的幅度和相位组合可以实现任意极化形式,在电子对抗和通信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宽带的双极化偶极子天线,通过正交倒L微带线馈电,其仿真结果在61.8%的工作带宽内驻波比小于2。该天线具有结构简单,通带内方向图恒定,端口隔离度高,易于加工的特点。最后对该天线进行了实测,测试结果同仿真结果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电子信息对抗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郝静宇,栾秀珍,任玉杰[2](2019)在《基于超材料馈电网络的全向双极化天线阵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对天线阵辐射特性的影响,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平行平板传输线结构的超材料串联馈电网络,基于超材料传输线设计了零相移传输线,利用零相移传输线设计了串联馈电网络。基于该馈电网络设计了一种全向水平/垂直双极化4元天线阵。天线阵由4个全向双极化天线单元和2个超材料串联馈电网络组成。全向双极化天线单元由折顶偶极子天线和缝隙电容加载的零相移圆环天线构成。利用HFSS仿真软件对该天馈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阵的中心工作频率为3.5 GHz,最大增益为7 dB,交叉极化电平小于-35 dB,隔离度大于40 dB,不圆度小于±1.2 dB,满足5G通信对基站天线和多入多出天线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阎东慧[3](2019)在《矿用双极化天线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井下综采工作面复杂恶劣工况里有线设备布线繁琐、维护量大、普通定向天线信号覆盖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抗干扰能力强、覆盖范围广的矿用双极化天线装置。井下现场工业性试验验证,该矿用天线能更好得实现复杂巷道环境的无线信号无死角覆盖,提高了工作面内的无线通信质量,布线简单,降低了设备成本,保障了煤矿安全生产更加的可靠、稳定和持续地运行。(本文来源于《同煤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李庭,唐水清,腾贤清[4](2019)在《一种小型化超宽带定向双极化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超宽带定向双极化天线的小型化设计。该种天线设计方案是基于改进型Vivaldi天线单元类型。该天线设计主要是由指数渐变形贴片和背面的矩形馈电线组成,通过在贴片上加载缝隙和加载电阻的方法拓展带宽和减小天线的结构尺寸。采用常规PCB加工工艺,通过组装焊接,最终实现天线整体尺寸达到0.315λ×0.261λ×0.002λ。实测结果表明,天线的阻抗带宽(S11<-10dB)为66.7%,增益在阻抗带宽内0°方向上最低可达到1.36dBc。根据仿真结果加工天线实物并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吴思雨,赵建平,徐娟,赵敏,张月[5](2019)在《基于AMC的低剖面双极化天线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通信技术迅猛发展,无线通信成为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的重要收发设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低剖面天线以其轮廓低、风阻小等特点在现代无线通信技术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人工磁导体(AMC)在特定相位内具有反射相位带隙特性设计了一种低剖面、高隔离度、高增益的双极化天线。该天线由上下两层组成,上层是加载缝隙的双极化贴片,下层是加载空气的AMC阵列。与单独工作的天线相比,天线的剖面由原来的λ/4降低到λ/8,增益也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党雯[6](2019)在《Ku波段双频双极化天线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款适用于卫星通信的Ku波段4*4双频双极化天线阵列,完成设计、建模以及测试工作,保证天线能正常收/发信号,并用微带线理论与辐射机制分析此天线的合理性。此Ku波段双频双极化天线阵的设计步骤如下。首先,重点探讨微带线技术辐射机理、双频技术、双极化技术、阵列技术等与天线性能相关的技术。其次,在高频电磁仿真软件HFSS15.0中建模、仿真、优化以及完成天线的实物加工与测试。然后,分析天线的辐射特性参数,比如带宽、驻波比、隔离度以及增益等,得到性能最佳的一组辐射特性参数所对应的辐射贴片的尺寸,以此为子阵扩展成4*4天线阵。本文有两大创新点:一是将高频段的微带贴片置于低频段微带贴片的内侧,用高频段的微带贴片作为阻抗去匹配低频段微带贴片激发低频,从而实现双频通信;二是在采用并馈与等幅反相馈电相结合的形式大幅度提高两端口的隔离度,降低交叉极化电平,保证两个端口正常通信,实现双极化。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完成双频的设计;其次完成2*2双频双极化的组阵;再完成4*4阵列的建模、仿真优化以及实物测试。保证天线的实测值与仿真值基本一致,且满足预设的条件:接收频率(下行频率)范围:12.25GHz~12.75GHz;发射频率范围(上行频率):14GHz~14.5GHz;驻波比:≤1.5;隔离度(在波束宽度内):<-25dB。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4*4双频双极化天线阵的各方面性能俱佳,可正常收/发信号。最后,总结反思该课题的研究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假设,为后续的可持续研究奠定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志一[7](2019)在《宽带低剖面双极化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用户的不断增加,原有通信的容量压力倍增,传统基站天线(频带窄,体积大)已经无法满足通讯要求。因此,新一代移动通讯面临用户持续增长和现有空间资源紧张等矛盾问题。这促使未来天线的发展趋势向着宽带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宽带化和小型化即为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1)为实现天线宽带化设计,设计了一款基于结构分形的双极化对称振子天线。匹配带宽为1.63~2.97 GHz(S_(11)<10 dB),隔离度在频带内超过22 dB。方向图稳定,增益超过7.77dBi,较宽的频带满足宽带基站天线单元设计要求。(2)为优化天线宽带化设计,设计了一款基于近场耦合的栅格型宽带双极化天线。分析了近场耦合拓展天线带宽的原理以及各主要参数对频带的影响,带内低、中、高频均匹配良好,宽带化设计完成度较高,克服了由于两频点左右迁移导致的中频失配的问题。天线匹配相对带宽为47.1%(1.67-2.70 GHz,S_(11)<15 dB),隔离度在频带内超过23 dB,在工作频段范围内,增益大于8.35dB;为强化近场耦合效应拓宽匹配带宽,设计一款平面笼形宽带双极化天线,天线匹配相对带宽为55.0%(1.70-2.99 GHz,S_(11)<15 dB),隔离度在频带内超过20 dB,增益大于8.3 dBi。(3)为实现宽带天线小型化设计,设计了一款宽带人工磁导体(Artificial Magnetic Conductor,AMC),实现了宽带同相位反射板以降低天线剖面,建立了宽带AMC结构的等效电路拓扑结构。从等效传输线理论出发,定量解释降低剖面的原因,并对比传统贴片型AMC结构,拓展同相位带宽频带从7.5%到61.5%;设计一款基于宽带AMC低剖面宽带双极化偶极子天线。横向尺寸通过分布电容电感结构缩减,剖面高度通过AMC同相位反射原理降低,宽带通过近场耦合实现。天线横向尺寸缩减22.7%、剖面高度下降50%。天线匹配相对带宽为51.8%(1.70-2.84 GHz,S_(11)<15 dB),隔离度在频带内超过30dB,增益大于8.4 dBi。实测与仿真结果匹配程度较好,结果均满足预期设计指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炫波[8](2019)在《基于SIW背腔的差分馈电双极化天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片集成波导(SIW)背腔结构具有低损耗、高Q值、体积小和易于与系统集成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各种天线。差分天线采用双端口馈电,可直接与射频系统的差分电路相接,避免使用巴伦等转换器件,有效地减少信号的输入损耗,提高天线效率并使射频系统拥有更高的集成度。双极化天线利用极化分集技术有效抵抗多径衰落,减少干扰,增加系统容量,提高服务质量。天线的多频化能使一副天线同时覆盖多个频段,有利于减小设备体积,符合通信系统小型化、集成化的需求。本文研究一类基于SIW背腔的差分馈电宽带、多频双极化天线。具体研究工作包括:1.提出了一种基于SIW背腔的差分馈电双极化天线。天线的辐射缝隙结构为“十”字花瓣形,利用两条空间上正交且尺寸完全相同的微带线馈电,差分信号通过微带馈线末端的SMA头激励天线,缝隙结构下方放置SIW背腔。实测结果表明天线具有24%的差模阻抗带宽(|S_(dd11)|或|S_(dd22)|(27)-10dB),覆盖13.2-16.8GHz,差分端口之间的隔离度高于40dB,天线平均增益为6dBi,辐射方向图稳定。2.研究了一种基于SIW背腔的低剖面差分馈电双频双极化天线,其缝隙结构由四个完全相同的缝隙单元组成,每一个缝隙单元都包含一对C型缝隙和一个椭圆弧缝隙,天线依旧利用两条空间上正交的微带线馈电,SIW背腔置于缝隙结构下方。实测结果表明10-dB差模阻抗带宽为2.4-2.5GHz,4.97-5.96GHz,完全覆盖了WiFi频段。天线的隔离度优于40dB,两个频段的增益分别为4.7dBi和7.4dBi,天线整体高度为0.038λ_(2.4GHz)(λ_(2.4GHz)为2.4GHz频率在自由空间中的波长),具有低剖面的特征。3.设计了一种应用于WiFi/5G系统的差分馈电叁频双极化天线。天线在上述所提出的双频天线的辐射缝隙结构基础上进行变化,并同时增加了“土”字形缝隙和L型缝隙,以及在SIW背腔中引入8个短路柱,进而实现了叁频工作性能。实测表明天线的10-dB差模阻抗带宽为2.4-2.51GHz,3.29-3.6GHz和4.8-5.05GHz,很好地覆盖了2.4G-WiFi和5G移动通信频段,同时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大于30dB。叁个频段的增益分别为4.8dBi、5.1dBi和6dBi,天线整体高度为0.054λ_(2.4GHz),具有低剖面的特征。通过上述系统研究,丰富了基于SIW背腔的差分馈电双极化天线理论及设计方法,对该类型天线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马自龙,褚庆昕[9](2019)在《基于波导结构的紧凑型电介质加载双极化天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款基于波导结构的紧凑型电介质加载双极化天线.通过采用在传统波导内加载电介质材料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小波导尺寸,从而达到天线小型化的目的.针对波导结构口径天线高后瓣辐射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波导金属壁上添加矩形槽孔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不同于扼流环结构.相比之下,矩形槽孔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加工方便等优点.通过电磁场全波仿真分析,可以发现所提出的天线具有阻抗带宽宽(大于40%)、增益高(8. 6±0. 6d Bi)、辐射性能稳定等优点,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应用在如卫星通信等X波段的各种应用场景中.(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文强,付培忠,董玉仅[10](2018)在《基于金属环与缝隙环的双极化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了一种由金属环天线和环形环天线构成的低成本双极化天线。金属环形天线是电流辐射器,环形缝隙天线可为磁流辐射器,通过使用互补环形天线来实现双线极化天线。紧凑型天线结构连同简单的同轴探针馈电显着地降低了天线成本。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天线的阻抗带宽为4.61%,天线增益高于6 d B,天线方向图具有宽波束特性。(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表》期刊2018年12期)
双极化天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减小对天线阵辐射特性的影响,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平行平板传输线结构的超材料串联馈电网络,基于超材料传输线设计了零相移传输线,利用零相移传输线设计了串联馈电网络。基于该馈电网络设计了一种全向水平/垂直双极化4元天线阵。天线阵由4个全向双极化天线单元和2个超材料串联馈电网络组成。全向双极化天线单元由折顶偶极子天线和缝隙电容加载的零相移圆环天线构成。利用HFSS仿真软件对该天馈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阵的中心工作频率为3.5 GHz,最大增益为7 dB,交叉极化电平小于-35 dB,隔离度大于40 dB,不圆度小于±1.2 dB,满足5G通信对基站天线和多入多出天线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极化天线论文参考文献
[1].卓越,薛金阳,阳凯.一种L波段微带双极化天线[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9
[2].郝静宇,栾秀珍,任玉杰.基于超材料馈电网络的全向双极化天线阵设计[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9
[3].阎东慧.矿用双极化天线的设计与应用[J].同煤科技.2019
[4].李庭,唐水清,腾贤清.一种小型化超宽带定向双极化天线设计[J].大众科技.2019
[5].吴思雨,赵建平,徐娟,赵敏,张月.基于AMC的低剖面双极化天线的设计[J].通信技术.2019
[6].党雯.Ku波段双频双极化天线阵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7].张志一.宽带低剖面双极化天线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8].王炫波.基于SIW背腔的差分馈电双极化天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9].马自龙,褚庆昕.基于波导结构的紧凑型电介质加载双极化天线研究[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李文强,付培忠,董玉仅.基于金属环与缝隙环的双极化天线设计[J].自动化与仪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