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胆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胆管系统感染,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染色
胆管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吕亚军,徐江华,吴淑娟[1](2019)在《PCT hs-CRP与NAP在急性胆管系统感染中的水平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急性胆管系统感染的临床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例急性胆管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诊疗中和预后检测患者的PCT、hs-CRP与NAP,对其叁个阶段的指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院时的PCT、hs-CRP最高,均显着高于诊疗中和预后,诊疗中高于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疗中的NAP最高,显着高于入院和预后,入院高于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管系统感染时患者的PCT、hs-CRP与NAP会显着升高,PCT和hs-CRP随着治疗进程而下降,NAP则在诊疗中达到峰值,预后阶段可降低或恢复正常水平。(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5期)
杨发才,薄志远,李梦,段安琪,沈宁佳[2](2019)在《第8版AJCC分期系统对肝内胆管癌术后预后评估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系统对肝内胆管癌(ICC)术后病人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55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后ICC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病人均根据第8版AJCC分期系统进行分期,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分期系统对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 (1)155例病人随访率为70.3%,中位随访时间为26(1~67)个月,术后病人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1%、39%、25%。(2)T1a、T1b、T2、T3、T4期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45.5、28.8、19.1、18.9、16.2个月(P<0.001);N0、N1期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3.4、15.8个月(P<0.001);ⅠA、ⅠB、Ⅱ、ⅢA、ⅢB期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46.8、32.3、21.6、20.3、15.6个月(P<0.001)。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的ROC曲线分析AUC分别为0.704、0.718、0.698。(3)单因素分析提示CA19-9、肿瘤数目、血管侵犯、术中输血、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是ICC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数目、术中输血、N分期是ICC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第8版AJCC分期系统对ICC术后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多发肿瘤、术中输血、N分期是ICC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吴本俨[3](2019)在《关注老年人胰腺、胆管系统Ig G4相关性疾病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 IRD)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才逐渐被认识的一类以淋巴浆细胞浸润以及席纹状纤维化为典型特征的免疫介导性疾病,临床上较常用的诊断要点是血清IgG4浓度> 1.35 g/L,病损组织中IgG4阳性细胞/IgG阳性细胞> 40%[1-2]。本病常表现为多器官系统受累,(本文来源于《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影鹤[4](2019)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与常规腹部CT扫描在胆道系统结石患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胆道系统结石是临床常见结石疾病类型,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病症,可导致反复性腹痛、黄疸等多种临床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有效进展,则可能诱发感染、胆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造成病情恶化,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2])。因此,早期及时确诊,把握治疗时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多采取影像学检查方式诊断胆道系统结石,其中常规腹部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较为常用,但因胆道系统生理解剖结构相对特殊,导致其(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曹慧萍,赵润[5](2019)在《探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总共选取我院在2017年至2019年收治的疑似患有肝外胆管结石的50名患者,按照随机与平均方式,将他们化划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25名患者。对两组采用不同的诊断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影像学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诊断患者,根据诊断方面的数据,探讨与分析两种诊断模式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在影像学管理模式质量控制、不同部位肝外胆管结石的确诊率、不同大小结石的确诊率、出片所需时间以及诊断成本方面的数据得知。观察组的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诊断方式所呈现的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由于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医院有必要广泛应用这种先进的诊断方式,进而确保诊断结果的科学性,从而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活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周丽娟[6](2018)在《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患者应用系统护理干预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对接受ERCP手术后的鼻胆管引流患者中实施系统护理措施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所收治的接受ERCP手术的鼻胆管引流患者184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患者中应用系统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效果显着,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了护理质量,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8年18期)
张航,肖乐,邹洪,刘丹青,张炳印[7](2019)在《SpyGlass直视化系统在胆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SpyGlass直视化系统在不明性质胆管疾病诊断以及复杂胆管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该中心采用SpyGlass直视化系统诊断和治疗的连续108例胆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SpyGlass直视化系统诊断和治疗的措施包括:SpyGlass直视化系统检查,SpyGlass直视化系统引导下活检和SpyGlass直视化系统取石。SpyGlass直视化系统诊断及治疗成功的评价指标包括:目标病变充足的可视化,SpyGlass直视化系统引导下完成充足的组织取样,以及结石的彻底清除。结果共计108例患者纳入该研究,76(70.4%)应用SpyGlass直视化系统进行诊断,32例(29.6%)行结石的治疗。诊断及治疗总成功率89.8%(97/108);其中68例顺利通过SpyGlass直视化系统完成诊断,诊断成功率89.5%(68/76);29例在SpyGlass直视化系统引导下完成结石的彻底清除,治疗成功率90.6%(29/32);并发症发生率10.2%(11/108)。结论 SpyGlass直视化系统通过到达病变组织进行直视化观察和充足取样,提高了不明性质胆管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同时SpyGlass直视化系统联合各种取石、碎石设备直视下清除结石,提高了复杂胆管结石治疗的成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内镜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孙巍,丁晓燕,陈京龙,李文东,郭晓笛[8](2018)在《射频消融联合系统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的效果和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治疗(RFA)联合静脉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诊治的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首先行RFA治疗。RFA治疗均在CT引导下完成。术后1周开始进行全身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具体为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及顺铂25 mg/m2第1、8天,共6个周期)。主要观察指标为完全消融率、客观缓解率、至疾病进展时间、肿瘤局部进展率、生存时间和安全性。结果 24例患者中共包含45个病灶,均完成RFA治疗及化疗。客观缓解率为79.2%,术后1个月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6.7%(39/45)。术后随访11~67个月,至随访结束肿瘤局部进展率为20.0%(9/45);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13.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8.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3%、69.3%、32.6%。至随访结束主要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转氨酶升高,无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RFA联合系统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案。(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倪晓宇,张嫣红,赵海霞,潘长网[9](2018)在《不同椭圆度的狭窄胆管与编织型支架耦合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法对编织型胆管支架在0%、5.26%和10.53%椭圆度的狭窄胆管内进行力学性能模拟,对比分析不同椭圆度和狭窄率对支架-胆管系统生物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支架植入后的系统平衡状态下,胆管壁上等效应力分布随椭圆度和狭窄率的变化而不同;在支架冠顶丝线中部以及与其接触的胆管内壁上均有应力集中现象;椭圆度和狭窄率对支架扩张和贴壁性能的影响不大,支架在3种不同椭圆度和不同狭窄率的胆管内具有良好的扩张性和贴壁性能。不同椭圆度和狭窄率的胆管与支架的耦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能进一步了解编织型支架的力学性能,可为其优化设计和临床选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刘文迪[10](2018)在《第8版AJCC分期系统对中国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效能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来,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呈上升趋势。虽然ICC的发病率比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低,但由于ICC的预后较差,对ICC进行准确的分期十分重要。虽然目前已存十余种分期系统,但应用最广泛的是美国癌症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提出的TNM分期系统。但由于AJCC分期系统是在西方患者数据基础上提出的,能否准确的为中国ICC术后患者进行生存预测还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ICC术后患者的不良预后危险因素,进一步对第8版AJCC分期系统进行外部验证,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对828例行部分肝切除手术的I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以第7、8版AJCC分期系统、LCSGJ分期系统、NCCJ分期系统、Uenishi分期系统、NMU分期系统作为标准分别对患者进行分期。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分析长期生存状况,进一步通过计算对数似然比值(-2log likelihood)和线性趋势卡方检验(Linear trendχ2 test)以及C指数(C-index)、赤池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评估不同分期系统的检验效能大小。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780例患者的整体中位生存时间是15.18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是50%、26%、16%。其中死亡632人,存活148人。男性有505例(64.7%),女性275例(35.3%),男:女=1.84:1,中位发病年龄为55.56(范围:23-85)岁。(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肿瘤多发(HR 1.688;95%CI1.412-2.018),区域淋巴结转移(1.631;1.333-1.994),CEA>10μg/L(1.460;1.147-1.858),CA199>39U/ml(1.456;1.214-1.745),PreALB<170mg/L(1.454;1.192-1.773),AFP>20μg/L(1.441;1.133-1.832),肝内胆管结石(1.403;1.020-1.932),肿瘤直径≥5cm(1.319;1.079-1.613),血管侵犯(1.317;1.078-1.609)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第8版AJCC分期系统TNM分期的Ⅰa、Ⅰb、Ⅱ、Ⅲa、Ⅲb、Ⅳ期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6.90、27.53、12.43、15.07、9.00、7.10个月。各分期分别与Ⅰa期对比计算HR值,依次为:1.424(95%CI 1.071-1.893),2.647(2.076-3.375),2.985(1.506-5.914),3.840(2.976-4.953),4.545(3.428-6.027)。第8版AJCC分期系统总体上具有显着差异(P<0.001),但只能区分Ⅰa和Ⅰb、Ⅰb和Ⅱ期。(3)第8版AJCC分期的T分期包括的T1a、T1b、T2、T3和T4期,对应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6.9、27.53、12.4、15.07、10.2个月。各分期逐一与T1a期对比后的HR分别为:1.438(95%CI 1.081-1.911),2.727(2.137-3.479),3.128(1.577-6.203),3.572(2.507-5.090)。整体的T分期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1),能够显着区分T1a和T1b、T1b和T2期。(4)与第7版AJCC、LCSGJ、NCCJ、Uenishi分期系统相比较,第8版AJCC TNM分期的C-指数、Linear trendχ2 test值、AUC值高于上述4个分期的对应值(0.660、88.953、0.754),而AIC值以及-2Log Likelihood值则小于他们的对应值(7444.89、7430.094)。第8版AJCC T分期的C-指数、Linear trendχ2 test值、AUC值也均大于这4个系统的对应值(0.632、57.025、0.716),而AIC值以及-2Log Likelihood值小于他们的对应值(4836.79、4823.992)。但是,NMU分期系统的C-指数、Linear trendχ2 test值、AUC值在所有系统中最高,而AIC值以及-2Log Likelihood值最小。结论:第8版AJCC分期系统可能优于第7版AJCC分期系统、LCSGJ分期系统、NCCJ分期系统、Uenishi分期系统,但可能要劣于NMU分期系统,仍无法对每期患者进行准确分层,仍需进一步优化,并需多中心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外部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8-05-01)
胆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系统对肝内胆管癌(ICC)术后病人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55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后ICC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病人均根据第8版AJCC分期系统进行分期,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分期系统对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 (1)155例病人随访率为70.3%,中位随访时间为26(1~67)个月,术后病人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1%、39%、25%。(2)T1a、T1b、T2、T3、T4期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45.5、28.8、19.1、18.9、16.2个月(P<0.001);N0、N1期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3.4、15.8个月(P<0.001);ⅠA、ⅠB、Ⅱ、ⅢA、ⅢB期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46.8、32.3、21.6、20.3、15.6个月(P<0.001)。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的ROC曲线分析AUC分别为0.704、0.718、0.698。(3)单因素分析提示CA19-9、肿瘤数目、血管侵犯、术中输血、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是ICC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数目、术中输血、N分期是ICC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第8版AJCC分期系统对ICC术后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多发肿瘤、术中输血、N分期是ICC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胆管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吕亚军,徐江华,吴淑娟.PCThs-CRP与NAP在急性胆管系统感染中的水平变化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
[2].杨发才,薄志远,李梦,段安琪,沈宁佳.第8版AJCC分期系统对肝内胆管癌术后预后评估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
[3].吴本俨.关注老年人胰腺、胆管系统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治[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
[4].王影鹤.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与常规腹部CT扫描在胆道系统结石患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
[5].曹慧萍,赵润.探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6].周丽娟.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患者应用系统护理干预的影响研究[J].人人健康.2018
[7].张航,肖乐,邹洪,刘丹青,张炳印.SpyGlass直视化系统在胆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9
[8].孙巍,丁晓燕,陈京龙,李文东,郭晓笛.射频消融联合系统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的效果和安全性[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
[9].倪晓宇,张嫣红,赵海霞,潘长网.不同椭圆度的狭窄胆管与编织型支架耦合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8
[10].刘文迪.第8版AJCC分期系统对中国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效能的评价[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