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尔论文-周计武

贝克尔论文-周计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贝克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霍华德·,贝克尔,艺术界,惯例,协商

贝克尔论文文献综述

周计武[1](2019)在《论贝克尔的艺术界——艺术实践的惯例、协商与分配体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界是以集体活动的方式构建起来的一种社会组织,是生产艺术品的合作者网络。由此推论,艺术活动是集体性的,艺术品是在社会进程中生成的。正是行动者之间的微观互动构成了艺术界的惯例与协商秩序。惯例确保参与者之间的合作简单、持续、高效,而协商则使艺术界改变分工与合作的模式成为可能。在艺术界的合作网络中,分配者与分配机构主要发挥"把关人"的功能。通过重构艺术生产与分配的社会进程,贝克尔废除了杰作与名家的伟大性意识形态和美学家使用的高雅艺术概念。这种祛魅的策略对今日艺术理论的重构具有重大的启发价值。(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李梦鹤,沈茂英[2](2019)在《当代城市女性晚婚现象的多维度探究——基于贝克尔《家庭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当前的低生育水平问题,我国近年来几度调整生育政策但收效不佳,婚姻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生育前战"备受关注。结合贝克尔的"婚姻市场""家庭分工"等新家庭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可得,当代城市女性在婚姻市场中迟迟推延结婚年龄或不婚是婚姻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过高,个人收益不明显且家庭收益不明确,婚后存在法律风险所导致。解决该问题的根本在于进一步倡导社会范围内的两性平等,并落实在法律保障和舆论观念上。应当提高对家庭部门劳动的重视程度,通过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保障两性的婚育自由,缓解"婚育一体化"带来的顾虑。(本文来源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代素梅[3](2019)在《温情与原始》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拉·莫德尔松·贝克尔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德国表现主义女性画家之一,在她短暂的一生中致力于绘画艺术的探索与研究,为后世留下了精彩而生动的艺术作品,她对艺术创作持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不断地突破自我,最终形成了具有原始意味与温情特质的创作风格。本文以贝克尔的艺术风格演变为基础,主要研究画家的肖像画作品。其作品用色夸张、概括、沉稳、厚重,造型粗犷而整体,原始意味强烈。这些作品不仅拥有丰富的精神内容,也有画家的真实情感。她一般采用把人物立于画面中心的构图,背景简洁,空间浅近。另外,贝克尔也受到了后印象主义画家的影响,逐渐发展形成独特的画面样式。她绘画中的温情特质主要通过对妇女、儿童、母子等的关注来达成。画家还会以花和其它植物点缀画面,使其变得生动而活泼,富有味道。这深受笔者的喜爱。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将对画家肖像画的原始意味和温情特质进行探索与研究,从艺术家所处的生活环境出发,分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探讨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9-06-30)

玛丽·达里厄塞克,董莹[4](2019)在《《存在即是光辉:保拉·莫德松-贝克尔的一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价:32.00元有生之年只卖出过叁幅作品的保拉·莫德松-贝克尔,是艺术史上第一位绘画自己裸体的女画家,第一位画出自己怀孕的模样的女画家,第一位拥有专属博物馆的女艺术家。这本书是她的一生。保拉·莫德松-贝克尔一心只想画画。她曾与里尔克交好。她不太想嫁人。她(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9年06期)

徐思雨[5](2019)在《同居还是结婚?》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婚姻作为组建并维系家庭的关键内核,不仅事关包括婚姻当事人在内的家庭成员的个人利益,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关涉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西方社会中同居关系数量大幅上升,在有的国家同居家庭数量超过婚姻家庭成为社会主流。同样,我国婚姻家庭领域也出现了结婚率的不断下降和非婚同居比例的不断上升等情况。不少专家学者对此提出疑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同居而非婚姻?在中国未来同居关系是否会替代婚姻关系,成为两性关系的主流?笔者在现代的中国社会背景下,将婚姻与同居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填补两性关系比较研究的空白,并为立法机关构建同居立法提供借鉴和参考。笔者采用美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的婚姻成本-效益理论作为主要研究理论。婚姻成本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交易成本,主要包括相亲、举办婚礼等产生的费用;二是机会成本,指因为选择婚姻而不得不放弃的其他收益所造成的损失;婚姻效益则泛指男女双方通过缔结婚姻所获得的一切好处,包括生活质量的提高、子女的生育和抚养等等。贝克尔认为,人在理性状态下会通过分析计算比较婚姻成本和婚姻效益,进而做出效益最大化的行为和决策。因此,笔者利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和权威学者的调查数据,通过比较婚姻关系与同居关系的交易成本、机会成本和效益分析,阐释越来越多人倾向选择同居的原因以及二者对伴侣关系的影响。此外,笔者还运用访谈法,采取“滚雪球”抽样方法,对8名同居者开展深入访谈,了解其选择同居的行为动机、在同居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感受、以及步入婚姻后与同居的对比体验等,结合访谈结果开展分析研究。本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同居问题以及贝克尔婚姻成本-效益理论的研究。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主要是对本研究的婚姻和同居概念、贝克尔婚姻成本-效益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进行阐述。第叁章“中国同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权威专家学者和高校研究中心等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对中国同居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第四章“人们选择同居而非婚姻的理论解释”和第五章“同居与婚姻对伴侣关系影响的比较研究”,运用贝克尔的婚姻成本-效益理论,结合对8名同居者的访谈结果,分析人们在理性状态下,基于婚姻成本高、同居成本低的衡量和比较,为实现效益最大化选择同居而非婚姻,以及同居和婚姻对伴侣之间的稳定性、情感关系、性关系、亲子关系以及社交的影响。第六章“总结与讨论”,围绕以上论述提出观点:短时间内同居关系无法替代婚姻关系,成为中国社会两性关系的主流;同居被视为对现行婚姻制度的一种改良;通过立法规制中国同居关系,不仅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世界立法趋势。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使用贝克尔的婚姻成本-效益理论,运用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对两性行为进行课题研究,并且将贝克尔的婚姻成本-效益理论不仅仅应用于婚姻研究,还扩大应用范围,用于其他两性关系包括同居领域;二是运用访谈法,对8名同居者开展面对面深入访谈,分析他们同居的动机、感受、体验等;叁是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从原因、对伴侣关系的影响等角度,围绕同居关系和婚姻关系开展比较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更多一手数据资料用于研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期刊2019-06-01)

窦柯静,陶李春[6](2019)在《曼大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的科研启示——蒙娜·贝克尔访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译学研究、翻译项目管理及团队建设等方面经验丰富、成就卓着。蒙娜﹒贝克尔(Mona Baker)教授在接受作者访谈中梳理了翻译中心发展至今的历史进程,介绍了自已在翻译研究方面的心得、体会和真知灼见,并对当下中心的翻译研究任务做了介绍,特别提出中国青年学者应勇于担当、坚持不懈地开展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翻译》期刊2019年02期)

付楚幽[7](2019)在《贝克尔与默顿的分歧与统一——如何理解贝克尔的经验性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克尔在经验证据方面批评默顿的"虔信主义-科学"假说,重新检验贝克尔的经验性批评后,可以发现,贝克尔与默顿在经验层面既具有分歧,也存在着统一性:分歧一是在于虔信派与科学、教育的关系,二是在于奥芬巴赫尔关于新教、天主教与教育关系的实证研究;统一性则在于"文化争端"背后的社会历史差异以及"僧侣独身制度"上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科学与社会》期刊2019年01期)

韩丹,肖立志[8](2019)在《标签理论:理解“艺术”和“越轨”的新向度——从霍华德·贝克尔的《局外人:越轨的社会学研究》和《艺术界》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秉承符号互动范式的研究传统,霍华德·贝克尔的《局外人:越轨的社会学研究》与《艺术界》两本着作都试图从"互动论"视角去分别解读"艺术"和"越轨"这两类常见的人类活动,认为标签化的"艺术"和"越轨"并非天生,它是一个"社会性创造过程",是一项多主体参与、共建共享式的集体性活动。在这个活动当中,"被贴上‘艺术’标签的过程与被标签为‘越轨’相比就如同镜中影像般,恰好相反"。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分析社会现象的视角,标签理论能够使"原本模糊的意义逐渐清晰起来",由此开创了理解"艺术"和"越轨"的新向度。(本文来源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温斯顿·纳皮尔,刘倩云,刘苏[9](2018)在《阴影之下:休斯顿-贝克尔关于黑人美学的后民主主义批评(下)》一文中研究指出二、与艺术人类学的关联由于黑人艺术运动提供的不同以往的、新的欧洲艺术批评框架,贝克尔在《归途》的前言中,作出如下承诺"我没有忽视也没有放弃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高昂的代价获得理论特权,我想继续论证在早期阶段思考的最好的东西"。简而言之,他的目标是批判传统和新研究方法的组合,因为,他意识到"现在是一个理论的时代",而"一个(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邵洲洲[10](2018)在《中国代际传递实证研究——基于贝克尔世代变动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增长被过多关注,改革偏向于经济领域,社会改革被一定程度的忽视,形成改革的"内轮差",导致社会结构调整落后于经济结构的变化。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社会阶层结构的不同特点,进而分析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新时期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并进行个人社会阶层归属判断和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分析发现,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从金字塔型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过渡的阶段。收入水平是个人阶层归属的主要考察因素,住房状况的影响程度超过了职业类型的影响,房子已经代替职业,成为社会分层新标准。个人阶层归属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父母的优势资源、个人先赋性优势对个人社会阶层的提升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8年23期)

贝克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当前的低生育水平问题,我国近年来几度调整生育政策但收效不佳,婚姻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生育前战"备受关注。结合贝克尔的"婚姻市场""家庭分工"等新家庭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可得,当代城市女性在婚姻市场中迟迟推延结婚年龄或不婚是婚姻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过高,个人收益不明显且家庭收益不明确,婚后存在法律风险所导致。解决该问题的根本在于进一步倡导社会范围内的两性平等,并落实在法律保障和舆论观念上。应当提高对家庭部门劳动的重视程度,通过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保障两性的婚育自由,缓解"婚育一体化"带来的顾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贝克尔论文参考文献

[1].周计武.论贝克尔的艺术界——艺术实践的惯例、协商与分配体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李梦鹤,沈茂英.当代城市女性晚婚现象的多维度探究——基于贝克尔《家庭论》[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

[3].代素梅.温情与原始[D].云南艺术学院.2019

[4].玛丽·达里厄塞克,董莹.《存在即是光辉:保拉·莫德松-贝克尔的一生》[J].读书.2019

[5].徐思雨.同居还是结婚?[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9

[6].窦柯静,陶李春.曼大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的科研启示——蒙娜·贝克尔访谈录[J].中国科技翻译.2019

[7].付楚幽.贝克尔与默顿的分歧与统一——如何理解贝克尔的经验性批评[J].科学与社会.2019

[8].韩丹,肖立志.标签理论:理解“艺术”和“越轨”的新向度——从霍华德·贝克尔的《局外人:越轨的社会学研究》和《艺术界》谈起[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

[9].温斯顿·纳皮尔,刘倩云,刘苏.阴影之下:休斯顿-贝克尔关于黑人美学的后民主主义批评(下)[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8

[10].邵洲洲.中国代际传递实证研究——基于贝克尔世代变动理论[J].当代经济.2018

标签:;  ;  ;  ;  ;  

贝克尔论文-周计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