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应用于早产儿早发感染诊断分析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应用于早产儿早发感染诊断分析

王利霞(安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455000)

【摘要】目的对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方法对患有早发感染的早产儿进行鉴别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患有早发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的早产儿病例30例,将其分别定义为A、B两组;再抽取同期在我院出生的30例单纯早产儿病例,将其定义为C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儿;B组早产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组早产儿。结论患有早发感染的早产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明显升高,该指标对于临床对该类患儿的疾病进行准确快速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早发感染早产儿

【中图分类号】R72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243-01

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现象进行诊断一项重要指标,由于该项指标具有特异度高和敏感度低的特点,因此其临床应用的实际价值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技术可以使临床新生儿感染进行早期诊断的敏感度明显提高。但将该项指标应用于对存在早发感染现象的早产儿进行诊断的案例报道还十分少见[2]。为了对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方法对患有早发感染的早产儿进行鉴别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找到对存在早发感染的早产儿进行准确诊断的有效方法,使临床对该类患儿的诊断速度进一步加快,为对患儿进行及时准确的治疗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尽量减少或避免出现医疗纠纷,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患有早发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的早产儿病例和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单纯早产儿病例各30例,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这四年时间内,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患有早发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的早产儿病例和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单纯早产儿病例各30例,研究对象中48例男性和42例女性;胎龄最长者36周,胎龄最短者31周,平均胎龄33.8周;抽样研究对象的随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

将抽样中的三组共90例研究对象分别定义为A、B、C三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测定方式

对早产儿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时,采用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通过我院现有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具体检测,相关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测定范围控制在0至11mg/L之间,精确度控制在0.01mg/L。如测定的最终结果在11mg/L以上,则将待检血清标本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0倍后对其进行重新测定,测定得到的实际值乘以10后记为实际的超敏C-反应蛋白数值[3]。

1.4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A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儿,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B组早产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组早产儿,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

表1三组研究对象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比较(mg/L)

组别例数(例)hsCRP

A组304.03±0.84

B组300.58±0.33

C组300.32±0.24

3讨论

虽然目前在国内外临床医学界,对新生儿的感染症状进行诊断的主要方法仍以血液细菌培养为主,但根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该方法诊断的总体阳性率仅为10%-70%之间。产前对于存在胎膜早破、先兆早产等可能的高危产妇,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早产儿在出生的早期,血液细菌培养的检测结果为阴性,已不能作为停止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一个重要依据。出生早期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明显和培养结果的低阳性率,使其他辅助检查在对早产儿的早发感染现象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的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国内遍采用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修订的诊断标准[4]。

C反应蛋白是一种在健康人体循环中广泛存在的微量蛋白,在新生儿出生时体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非常低。受检测下限对其产生的影响,常规的临床检测,很难发现水平相对较低的C反应蛋白变化。超敏C-反应蛋白在成人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预测中多以3mg/L的浓度作为截断值,但在对新生儿的感染症状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阈值。相关文献报道显示,以3mg/L为对新生儿感染现象进行诊断的阈值,其敏感度在96%左右;而近期又有文献报道称,在对足月新生儿的败血症将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敏感度不足50%[5]。

国外相关研究发现,新生儿在出生的早期C反应蛋白的水平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生理性波动,对于一些胎龄和日龄都不同的新生儿,在进行诊断时采用不同的阈值,可能会使C反应蛋白诊断的敏感度进一步提高。由于新生儿感染症状具有治疗的低风险性和漏诊的高风险性特点,因此想办法使诊断的敏感度提高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对早产儿的早发感染症状进行诊断方面仍具有相对比较低的敏感度和相对比较高的特异度,比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的诊断敏感度更高。尽管常规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具有微创、简单方便和速度快的特点,在对新生儿的感染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和连续监测的过程中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关研究结果提示,除感染现象外的其他因素也会对足月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有待进一步研究[6]。

总而言之,患有早发感染的早产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明显升高,该指标对于临床对该类患儿的疾病进行准确快速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将该项检测指标,作为对该类患儿进行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葛青玮,高原,黄洁.高敏感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8,17(14):211-212.

[2]庄晓岚,何丽,朱艳,黄绮薇.新生儿败血症C反应蛋白的检测和评价[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2):137-138.

[3]金亚平,秦光明,张松照.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病变中的表达特性

[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11(6):358-359.

[4]余加林,吴仕孝.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8,41(12):898-899.

[5]MishraUK,JacobsSE,DoyleLW,GarlandSM.Newerapproachestothediagnosisofearlyonsetneonatalsepsis[J].ArchDisChildFetalNeonatalEd,2006,91(13):211-212.

[6]单英,郑成中,秦炯,牛杰,左扬萍,郝佳.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和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2):751-752.

标签:;  ;  ;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应用于早产儿早发感染诊断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