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降解论文-徐荣德,万云洋,陈践发,王晓梅,苏劲

原油降解论文-徐荣德,万云洋,陈践发,王晓梅,苏劲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油降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降解,勿色杆菌,黄色假单胞菌,原油

原油降解论文文献综述

徐荣德,万云洋,陈践发,王晓梅,苏劲[1](2019)在《勿色杆菌和假单胞菌对原油降解特征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比勿色杆属菌种(Achromobater sp)SLTHX114株和黄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avescens)SLTHX214株对原油降解特征的差异性,在40℃恒温有氧实验室条件下,使用两株原油降解菌对塔里木油田原油进行了生物降解模拟实验,分析了生物降解气组分、生物降解原油的族组分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革兰氏阴性SLTHX214株对原油降解能力强于革兰氏阳性SLTHX114株,SLTHX114株对原油中的饱和烃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而SLTHX214株更倾向于降解原油中的芳烃。对土壤石油污染修复和菌种选择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油气田环境保护》期刊2019年05期)

李颖慧,陈国博[2](2019)在《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原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在波长为254nm的光源条件下,考察不同用量的TiO2催化剂对海洋原油污染物降解率的影响。首先,对原油进行族组分(SARA)分析;在原油降解过程中,利用紫外光谱分析原油水溶性成分(WSF)的变化,并测定了原油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对原油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影响显着,当TiO2含量为12.5%时,原油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达到53.50%。(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19期)

田秀梅,王晓丽,彭士涛,赵淑伟,邱滨滨[3](2019)在《一株高效原油降解不动杆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高效原油降解菌,从天津大港油田废弃钻井附近的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原油降解菌YQJ-1.经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对该菌株鉴定分析,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环境因素对该菌株生长和原油降解特性的影响,并对动力学和烷烃降解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在35℃,pH为8,接种量为10mL,氮源为酵母浸粉时降解效果最佳;且1~5 g/L的原油降解与一级动力学模型一致,原油浓度为5g/L时的降解率高达77. 58%,石油降解半衰期仅为4. 93d; GC-FID分析发现,YQJ-1对链长C_(11)—C_(25)的烷烃平均降解率达到87. 84%。该研究为未来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环境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候选菌株。(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高春阳[4](2019)在《Fenton氧化联合微生物降解原油污染土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化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产业之一。然而,在长期的开采、运输、储运等过程中发生的“跑、冒、滴、漏”等事故已经造成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危害了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研究指出,采用化学氧化联合微生物技术降解原油污染土壤能取得很好的修复效果。但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化学氧化与微生物修复的技术参数,相关研究还未见探索。因此本文首先采用过碳酸钠(Na2CO3.1.5H2O2)来替代传统Fenton试剂中的过氧化氢(H2O2)来探索其对原油污染土壤的降解效果,并借助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对Na2CO3.1.5H2O2的缓释机理进行探索。同时也分析了经过Fenton氧化后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的影响。最后,在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具有降解能力的原油降解菌,然后对经过不同氧化程度的土壤进行同等程度的生物降解并对氧化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残余原油性质与后续生物降解速率的相关性分析以获取制约后续生物降解的关键参数。论文为Fenton氧化联合微生物技术修复原油污染的土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取得了以下成果:1、H2O2所形成的Fenton试剂对原油的降解率为55.07%,而包含相同量H2O2的Na2CO3-1.5H2O2所形成的Fenton试剂对原油的降解率为72.64%。2、使用EPR对两种氧化剂形成的Fenton试剂中的自由基的检验表明:两种氧化剂形成的Fenton试剂内皆为.OH,且H2O2形成的·OH在30min即已消失,而Na2CO-1.5H2O2形成的.OH在60min时仍然存在。3、通过对Fenton试剂氧化后的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检测发现:氧化后土壤中土着微生物群落丰度降低,但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且氧化后土壤中的优势种群由原来的放线菌门变为变形菌门。同时,氧化后土壤中的总基因数量降低,但各种通路基因在总基因的占比变化不大。4、通过对后续的微生物降解速率与氧化后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油品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性大小顺序分别为:TOC与NH4+-N的比值(R2=0.9513)>原油中轻质组分与重质组分之比(R2=0.9095)>碳链长度小于23以下的烃类所占的比例(R2=0.9095)>原油含量(R2=0.7603)>pH(R2=0.7492)>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R2-=0.6506)。(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9-05-01)

高长海,王兴谋,林军章,张云银,李豫源[5](2019)在《原油厌氧微生物降解产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原油厌氧微生物降解作用是形成稠油和降解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主要机制之一。为研究原油厌氧微生物降解过程及其产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利用厌氧微生物菌群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与稠油同源的常规稀油进行微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稀油经厌氧微生物降解作用不仅可以形成稠油,还可生成以甲烷为主的规模可观的原油降解气。随着生物降解作用的进行,原油饱和烃含量显着降低,而芳烃、胶质、沥青质含量相对升高,表明微生物主要以饱和烃为(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廖玉宏,刘卫民,潘银华,王晓峰,王作栋[6](2019)在《生物降解对原油裂解生气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不少含油气盆地是典型的迭合盆地,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构造运动会造成油藏的温度、压力以及与外界的连通性等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导致油藏中发生次生蚀变。生物降解作用和热蚀变作用是最常见的两种化学次生蚀变作用。油藏形成的早期因为埋深不够或者发生抬升剥蚀可能会受到生物降解作用的改造;在后期随着地层沉降、埋深加大,油藏所处的温度上升又会导致油藏遭受热蚀变作用裂解生气。以我国四川盆地为例,四川盆地中部下(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徐兵,俞理,马原栋,黄立信,刘彬[7](2019)在《原油降解菌苍白杆菌属的性能及菌株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地层水中筛选并分离得到了一类具有原油降解和乳化功能的菌株,依据生理生化和16SrDNA特征,应为苍白杆菌属。实验研究发现,该菌生长最适宜pH值为6~9,最适温度为25~37℃,耐盐度为0~5%.以原油为唯一碳源,菌株发酵液的乳化指数达52%,在66 h后达到发酵稳定期,具有一定的乳化功能,能够消耗原油中的饱和烃和芳香烃以及轻质组分,使原油中的饱和烃相对含量从68.00%减少至53.73%,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相对含量则分别由11.04%,14.10%和6.86%增加至12.44%,24.81%和9.02%,w(C_(21)-)/w(C_(22)+)和w(C_(21+22))/w(C_(28+29))分别由1.41和2.35减小至0.88和0.44,Pr/nC_(17)由1.53增加到13.43,Ph/nC_(18)从1.70显着增加至35.00,原油被菌株有效降解,为其进一步应用于现场驱油试验以及石油污染土壤等修复领域提供可能。(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李志强[8](2019)在《乍得Bongor盆地Ronier油田原油生物降解作用及地球化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的Ronier油田,成藏组合主要为(B+R+K)和下组合(M+P)。上组合以经历过生物降解的重质稠油为主,下组合埋深大,勘探风险高。稠油的采收率变化大,开发工艺要求高,传统的静态地质对稠油藏的评价受到了挑战。北部斜坡带没有展开大尺度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原油降解评价研究。建立适用于该区的生物降解评价标准,并结合相关地质信息,可以为整个北部斜坡带的生物降解原油分布预测提供支持,并提高原油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收集了来自Ronier油田的15块原油样品,通过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和芳烃组分展开了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旨在讨论研究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一套适用于该区的原油评价及生物降解评价标准。研究区原油的叁环萜系列以C_(23)TT占优势,升藿烷系列相对含量随碳数增加逐渐降低;伽马蜡烷/C_(30)藿烷(Ga/C_(30)H)平均为0.34;C_(23)TT/C_(30)H比值低;C_(31)升藿烷22R/C_(30)H平均为0.16;规则甾烷系列中以C_(29)为主;C_(26)叁芳甾烷(20S)/C_(28)叁芳甾芳(20S)平均为0.53,整体为一套低盐度、陆相输入的湖相烃源岩贡献。研究区原油成熟度中等,Ts/(Ts+Tm)平均为0.57;K3=2,3,6/(2,3,6+1,2,5)-TMN为0.48,TeMNr=1,3,6,7/(1,3,6,7+1,2,5,6+1,2,3,5)-TeMN为0.45;20S/(20S+20R)-C_(28)叁芳甾烷平均为0.41。目前的低API°是由于生物降解原因导致的。研究区甾烷和藿烷的降解顺序很模糊,因此Peters和Moldowan(1993)的生物降解评价标准不适用于研究区。通过25-降藿烷系列、芳香烃系列和脱甲基叁环萜系列联用,建立了适用于该区降解等级6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6级为25-降藿烷系列出现;7级为烷基萘相对烷基菲含量显着降低;8级为脱甲基叁环萜系列的出现;9级为2-3环化合物基本消失,?和叁芳甾系列相对含量极高。在生物降解等级不大于7级时(PM≤7),萜烷和藿烷等系列参数,均可靠有效;在PM=8级时,叁环萜和伽马蜡烷发生降解,相关热成熟度参数Ts/Tm和C_(29)Ts/(C29Ts+17α(H)-C29-藿烷)均失效,仅有K3和TeMNr有效;PM≥9级时,大部分的地球化学参数已经失效。甾烷的抗降解能力被低估了,异构化参数20S/20(S+R)在PM≤8级时依然有效。在PM=6级时,藿烷的降解非常轻微,可以简单将降解产物迭加用于油源对比。K层1450m分布的一套巨厚泥岩的分隔作用,是目前原油在垂向上显着差异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同时可能阻碍了下组合油气的垂向运移。上组合的油源依然有待深入研究,巨厚泥岩的下方依然是勘探的有利层位。(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4-01)

刘欢,何洁,樊晓茹,王庆芝,刘远[9](2019)在《原油污染土壤翅碱蓬根际效应和降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植物的根际效应对原油降解的影响,以中国北方沿海滩涂优势盐碱植物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为对象,通过多隔层根箱种植试验,测定原油胁迫90 d后翅碱蓬种植试验组和未种植翅碱蓬对照组中不同根际距离(0~3.0、3.1~6.0、6.1~9.0、9.1~12.0 mm和﹥12.1 mm)区土壤中氨基酸含量、小分子有机酸相对含量、总糖含量、酶活性、细菌数量变化,以及土壤中原油、菲和芘的降解率。结果表明:翅碱蓬种植试验组土壤低分子有机物各组分含量均显着高于未种植翅碱蓬对照组土壤中相应成分(P<0.05),其中总糖与氨基酸含量在0~3.0 mm根际距离区最大,草酸含量在3.1~6.0 mm根际距离区最大,均显着高于其他根际距离区(P<0.05),随着根际距离的增大,各组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土壤细菌数量最大值均出现在3.1~6.0 mm根际距离区,均显着高于其他根际距离区(P<0.05);各根际距离区翅碱蓬种植试验组原油降解率均显着高于未种植翅碱蓬对照组(P<0.05),最大值出现在3.1~6.0 mm根际距离区,显着高于其他根际距离区(P<0.05),随着根际距离的增大,土壤原油浓度总体呈增大趋势。研究表明,翅碱蓬根际环境有利于降低土壤的原油浓度,且在3.1~6.0 mm根际距离时效果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大威,张世仑,靖波,何春百,张健[10](2019)在《产表面活性剂菌与稠油降解菌复配对原油黏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稠油微生物降解是微生物采油的重要机理之一,但其效率较低,不能明显改变稠油化学组成,降低稠油黏度,从而影响采油效率。针对这一问题,将产表面活性菌与稠油降解菌复配,通过测定菌种作用前后原油的黏度确定产表面活性菌与稠油降解菌的最佳复配比例;通过原油四组分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稠油生物降解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产表面活性菌T-1、X-3与稠油降解菌QB26、QB36适宜的复配体积比为2∶2∶1∶1。菌种复配作用后,稠油黏度明显降低,与单独使用降解菌相比降黏率平均提高33.1%,胶质与沥青质平均降解率提高8.0%和4.9%。产表面活性剂菌的加入增加了表面活性剂含量,降低了胶质沥青质等相对重质组分的含量;产表面活性剂菌通过产生表面活性剂,使原油降黏增溶,形成小液滴,易于被稠油降解菌捕获降解,不仅降低稠油黏度,还提高了稠油降解菌的数量。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稠油生物降解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在微生物采油技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图1表1参19(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9年01期)

原油降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在波长为254nm的光源条件下,考察不同用量的TiO2催化剂对海洋原油污染物降解率的影响。首先,对原油进行族组分(SARA)分析;在原油降解过程中,利用紫外光谱分析原油水溶性成分(WSF)的变化,并测定了原油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对原油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影响显着,当TiO2含量为12.5%时,原油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达到53.5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油降解论文参考文献

[1].徐荣德,万云洋,陈践发,王晓梅,苏劲.勿色杆菌和假单胞菌对原油降解特征对比[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9

[2].李颖慧,陈国博.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原油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9

[3].田秀梅,王晓丽,彭士涛,赵淑伟,邱滨滨.一株高效原油降解不动杆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分析[J].环境工程.2019

[4].高春阳.Fenton氧化联合微生物降解原油污染土壤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

[5].高长海,王兴谋,林军章,张云银,李豫源.原油厌氧微生物降解产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6].廖玉宏,刘卫民,潘银华,王晓峰,王作栋.生物降解对原油裂解生气行为的影响[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7].徐兵,俞理,马原栋,黄立信,刘彬.原油降解菌苍白杆菌属的性能及菌株筛选[J].新疆石油地质.2019

[8].李志强.乍得Bongor盆地Ronier油田原油生物降解作用及地球化学评价[D].长江大学.2019

[9].刘欢,何洁,樊晓茹,王庆芝,刘远.原油污染土壤翅碱蓬根际效应和降解的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

[10].王大威,张世仑,靖波,何春百,张健.产表面活性剂菌与稠油降解菌复配对原油黏度的影响[J].油田化学.2019

标签:;  ;  ;  ;  

原油降解论文-徐荣德,万云洋,陈践发,王晓梅,苏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