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合募配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六腑合募配穴,针刺,瘦身汤,单纯性肥胖症
合募配穴论文文献综述
张计划,邓文,黄文倩,刘彦娥,艾力亚斯·阿不拉[1](2019)在《六腑合募配穴针刺配合自拟瘦身汤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伴葡萄糖耐量异常患者内脏脂肪和胰岛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六腑合募配穴针刺配合自拟瘦身汤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伴葡萄糖耐量异常(IGT)患者内脏脂肪和胰岛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将83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伴IG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和饮食干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六腑合募配穴针刺配合自拟瘦身汤治疗,疗程均为8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标准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糖脂代谢指标、内脏脂肪和胰岛内分泌系统指标的变化,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及IGT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标准体质量、BMI、腰围,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叁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腹腔脂肪厚度、肝前脂肪厚度、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皮下脂肪厚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六腑合募配穴针刺配合自拟瘦身汤可显着改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伴IGT患者BMI、体质量与腰围、改善糖脂代谢异常、其机制可能与其减低内脏脂肪,调节胰岛内分泌系统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王霞,孙瑜,潘传芬[2](2019)在《合募配穴法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合募配穴法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肠敏感度的影响。方法将98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给予合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沙比利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肠道敏感度症状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为7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肠道敏感性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肠道敏感性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募配穴法针刺是一种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姜阳,王朝辉,李丽,穆双双,徐维茵[3](2019)在《合募配穴针刺对慢性酒精肝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足叁里穴配期门穴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A)、模型组(B)、针刺组(C)、阳性药物组(D),每组10只。前16天为适应性酒灌胃,B、C、D组逐渐将酒的度数从43°升至52°。造模成功后,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药物组灌水飞蓟宾生理盐水溶液(1 m L/100 g/d),针刺组给予相应治疗,治疗4周。末次针刺治疗后取血并取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测定大鼠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用ELISA法检测IV型胶原(IV-C)和羟脯氨酸(HYP)。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TGF-β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中ALT、AST水平显着降低(P <0. 01),HYP、IV-C水平降低(P <0. 05),肝组织中TGF-β蛋白表达降低(P <0. 05)。结论:期门穴配足叁里穴能够提升肝功能水平,抑制肝纤维化,并且可能通过调控TGF-β/Smads信号通路最终降低肝纤维化。(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马婷婷,李晓亮,王平[4](2019)在《基于代谢组学的针刺合募配穴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拮抗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的技术和方法,以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为载体,定量研究针刺合募配穴存在的拮抗作用。方法 30例FD患者,随机被分为下合穴(双侧足叁里穴)针刺组、募穴(中脘穴)针刺组和合募配穴(双侧足叁里及中脘穴)针刺组。每次电针治疗30min,连续治疗5天后休息2天,共治疗20次。设健康组10例。以健康组的血浆标志物的均值含量为参考标准,比较针刺合募配穴、下合穴、募穴治疗前、治疗10次、治疗20次后血浆中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均值含量。结果患者血浆中的亚硝酸盐、2-苯乙酰胺、D-脯氨酸、4-羟基-L-谷氨酸以及质荷比为86.09、94.04的未知代谢物的平均含量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向健康组水平变化的趋势,但是其平均含量在合募配穴组中治疗前、后的变化率明显小于在下合穴组或(和)募穴组中的变化率。结论合募配穴对FD患者某些血浆代谢物的调节作用不及单穴,可能是穴位配伍间拮抗作用存在的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3期)
丁号旋[5](2019)在《针灸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合募配穴法对比单穴临床疗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现代医学发展迅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临床难题,让很多重病患者得以起死回生。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还是没有比较妥当的治疗方法。当今的社会节奏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大,饮食方面容易过饱或者过饥,用餐的时间不规律导致脾胃疾病高发,特别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上尤为多见。针灸治疗此病效果明显,但是针灸选穴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因此,通过针单穴和合募配穴来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通过观察胃镜的变化,量表的表达,还有生化指标,来比较两种针刺选穴方法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差别。从而为临床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为针灸治疗疾病腧穴配伍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次临床观察实验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符合脾胃气虚诊断标准和纳排标准的72名患者通过随机数表分组法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单穴组和腧穴配伍组简称配伍组。每组有36名患者。单穴组选穴为中脘穴,配伍组选穴为中脘穴、足叁里(双侧)。具体的治疗方法是:让患者仰卧,心情放松。常规消毒后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待患者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每次留针时间30min,15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一天,治疗过程为两个疗程,在治疗过程结束以后进行随访。并记录下治疗前、第一疗程结束后,随访时的各项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包括镜下胃黏膜疗效评定、主要症状的疗效评价、证候的疗效评定及内。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1个月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随访治疗有效患者的复发情况,并统计复发率。将所采集到的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单穴组和配伍组组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疗效差别随访时的复发率,还有单穴组和配伍组之间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疗效差别和随访时的复发率,最终得出结论。结果:1.资料基数方面,两组均包括年龄、病程、生活质量、社会心理因素等基数指标;结果显示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临床症状的疗效:配伍组和单穴组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的差异(P<0.05)提示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配伍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单穴组的总有效率为74.4%,由此可以看出在治疗脾胃气虚型CSG方,相比于针刺单穴来讲腧穴配伍有明显的优势。3.对于中医证候积分来讲,单穴组和配伍组患者相对于治疗前有明显的的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通过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作对比,配伍组组与单穴之间,存在显着地统计学意义(P<0.01)。4.对于中医证候疗效,配伍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而单穴组组总有效率是76.9%,单穴组和配伍组有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故可以得出结论治疗肝郁气滞型CSG方面,针刺单穴的效果不如腧穴配伍的效果。5.对于胃镜及病理疗效,配伍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2.5%,单穴组总有效率是66.7%,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而言均存在着差异(P<0.05及P<0.01),腧穴配伍比针刺单穴能更好的改善胃粘膜的病变。6.对于复发率来讲,相比于单穴组的28.6%配伍组的复发率仅为为5.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观察,针灸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配伍选穴疗效要优于针刺单穴。无论是在胃镜病理的疗效,中医证候的疗效,中医证后积分还是主要症状疗效方面腧配穴伍的效果明显比针刺单穴的效果更为突出。而在疗程结束后的随访的复发率的结果也表明了腧穴配伍要优于针刺单穴。所以得出结论针灸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募配穴要比针刺单穴效果明显。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针灸治疗此病效果确切,且具有无副作用,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另一方为腧穴配伍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3-01)
闫冰,刘晓娜,杨明,王富春[6](2018)在《单穴与合募配穴对糖尿病便秘影响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针刺单穴与合募配穴治疗糖尿病便秘进行疗效评价,以期为腧穴配伍理论提供临床证据。方法:以糖尿病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排标准的72例患者根据计算机Excel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单穴组针刺中脘穴,配穴组针刺合募配穴:中脘穴、足叁里穴(双),每5 d为1个疗程,随后间隔2 d,治疗5个疗程,并在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根据患者排便实际情况,参照Wexner便秘评分系统,分别对患者针刺前后的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完整性、腹痛、排便时间、总分进行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配穴组总有效率为94.44%,单穴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穴组与单穴组在治疗前后Wexner便秘评分系统量表中5个因子及总分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两组分别在排便困难(P<0.05)有显着性差异,排便完整性方面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单穴与合募配穴治疗糖尿病便秘均有效,配伍腧穴疗效优于单穴,且远期的针刺后效应更优。(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邓多喜,谭洁,张泓,黄桂兰,黎帅[7](2018)在《针刺合募配穴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内脏高敏相关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合募配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结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Try)、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 1)、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合募配穴治疗IBS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合募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IBS大鼠模型。合募针刺组针刺"上巨虚""天枢"穴,30min/d,药物组予匹维溴胺(15mg·kg~(-1)·d~(-1))灌胃,均治疗14d。观察大鼠体质量,检测大鼠结直肠扩张(CRD)容量阈值和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甲苯胺兰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肥大细胞(MC)计数,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Try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AR-2、TRVP 1、SP、CGR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着降低(P<0.01),在CRD检测中腹部抬高和臀部抬高容量阈值明显降低(P<0.01),AWR评分、结肠组织MC计数及Try、PAR-2、TRVP 1、SP、CGRP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合募针刺组大鼠体质量显着升高(P<0.01,P<0.05),在CRD检测中腹部抬高和臀部抬高容量阈值明显升高(P<0.05,P<0.01),AWR评分、结肠组织MC计数及Try、PAR-2、TRVP 1、SP、CGRP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合募针刺组结肠组织PAR-2、TRVP 1、SP、CGRP表达水平较药物组降低更显着(P<0.05)。结论:针刺合募配穴可降低IBS大鼠结肠组织中Try、PAR-2、TRVP 1、SP和CGRP的表达水平,减轻IBS的高敏反应。(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苏利梅,潘杰,曾科学[8](2018)在《合募配穴法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合募配穴法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到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中风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症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选穴法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合募配穴法进行针灸治疗,之后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临床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临床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也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便秘患者采取合募配穴法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广大医生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邓多喜[9](2018)在《基于PAR-2/TRPV1途径探讨合募配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相关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合募配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结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Try)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P物质(SP)和降钙素相关蛋白(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合募配穴对IBS的治疗机理。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合募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急性束缚方法建立IBS大鼠模型。合募针刺组取“上巨虚穴”和“天枢穴”进行针刺,30min/d,治疗14 d。药物组给予匹维溴胺灌胃14 d。通过测量大鼠体重、评估结直肠扩张(CRD)和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MC(Mast Cell)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Try表达、Western Blot(WB)测定大鼠结肠组织中PAR-2、TRVP1、SP、CGRP表达情况。结果:1.模型组与空白组、药物组相比,大鼠体重显着降低(P<0.01),与合募针刺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在CRD中腹部抬高和臀部抬高与空白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合募针刺组、药物组在腹部抬高时高于模型组(P<0.05);合募针刺组、药物组在臀部抬高时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其他叁组在AWR评分上均显着降低(P<0.01)。3.大鼠结肠MC计数中,与模型组比较其他叁组均具有显着降低(P<0.01)。4.合募针刺组和药物组结肠组织中Try、PAR-2、TRVP1、SP和CGRP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且合募针刺组和药物组比较结肠组织中Try、PAR-2、TRVP1、SP和CGRP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合募配穴”能减轻IBS大鼠高敏反应,减少炎症发生,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途径之一。2.PAR-2/TRPV1通路中相关因子PAR-2、SP、TRVP1和CGRP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IBS发病机制可能与PAR-2/TRPV1途径有关。3.针刺"合募配穴"可能是通过抑制PAR-2/TRPV1途径从而降低SP、CGRP炎症介质,对内脏高敏感起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30)
原晓冬[10](2018)在《电针胃之募穴、合募配穴对胃排空加速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电针胃之募穴与合募配穴对胃排空加速的影响及其差异,以明确合募配穴效应是否优于单穴。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合募配穴组33例和单穴组32例。合募配穴组电针足叁里、中脘,单穴组电针中脘,两组均留针30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核素扫描法胃排空功能检查的30min时间点和60min时间点的胃残留率及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积分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检查的30min时间点和60min时间点胃残留率均显着改善(P<0.01),且合募配穴组患者的30 min时间点胃残留率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单穴组(P<0.01),合募配穴组患者的60 min时间点胃残留率改善程度优于单穴组(P<0.05);两组患者的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积分均显着减低(P<0.01),且合募配穴组患者的积分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单穴组(P<0.01);合募配穴组总有效率93.55%(29/31),单穴组总有效率77.42%(24/31),合募配穴组疗效优于单穴组(P<0.05)。结论:电针胃之募穴与合募配穴均可治疗胃排空加速,使胃排空功能趋向或恢复正常,且合募配穴效应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15)
合募配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合募配穴法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肠敏感度的影响。方法将98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给予合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沙比利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肠道敏感度症状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为7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肠道敏感性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肠道敏感性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募配穴法针刺是一种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募配穴论文参考文献
[1].张计划,邓文,黄文倩,刘彦娥,艾力亚斯·阿不拉.六腑合募配穴针刺配合自拟瘦身汤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伴葡萄糖耐量异常患者内脏脂肪和胰岛内分泌系统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王霞,孙瑜,潘传芬.合募配穴法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
[3].姜阳,王朝辉,李丽,穆双双,徐维茵.合募配穴针刺对慢性酒精肝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J].针灸临床杂志.2019
[4].马婷婷,李晓亮,王平.基于代谢组学的针刺合募配穴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拮抗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
[5].丁号旋.针灸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合募配穴法对比单穴临床疗效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
[6].闫冰,刘晓娜,杨明,王富春.单穴与合募配穴对糖尿病便秘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8
[7].邓多喜,谭洁,张泓,黄桂兰,黎帅.针刺合募配穴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内脏高敏相关因子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8
[8].苏利梅,潘杰,曾科学.合募配穴法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9].邓多喜.基于PAR-2/TRPV1途径探讨合募配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相关作用机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
[10].原晓冬.电针胃之募穴、合募配穴对胃排空加速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