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健康景观设计与营造策略研究

住宅区健康景观设计与营造策略研究

杭州蓝天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3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成为我国谋求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区景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的身心健康从很大程度上会受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不合理的住区景观环境设计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威胁。健康景观设计与营造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园林建设理念,它不仅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新趋势,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健康景观的内涵,从三方面讨论了健康景观设计原则,为人们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健康景观;住宅区;休闲空间

城市化进程推进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加重了城市污染问题,如空气污染超标、生物多样性降低、部分地区酸雨危害严重以及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雾霾问题,这些都对城市居住人员的健康产生了威胁,另外,城市建筑的林立以及人口的聚集也使人们更加迫切的渴望自然。城市园林景观的兴建开始成为城市建设关注的一个焦点,不可否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满足了人们对自然、对绿色的需求,不仅展现了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环境质量,有利于城市健康、持续发展。而健康景观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符合当今人类的健康需求,因此是未来景观规

一、健康景观内涵

本文在“健康城市”的基础上,提出“健康景观”的概念:所谓“健康景观”是指能够对人的健康和康复产生有益影响、促进人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的景观;其类型除医疗保健中心和健康住区的附属景观环境,也包括日常工作、学习、休闲中使用的城市景观,即基于健康理念的景观没计。

健康景观设计包括三个方面:健康生态环境、使用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社会环境健康,即健康景观“三元素”。三元素相互影响制约:心理不健康必定引起生理不健康,长期的生理不健康也会引起心理不健康;不健康的环境同样很难产生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城市理论认为,健康不仅取决于医学因素,更多取决于广泛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健康概念不是单纯的医疗方面的问题,而是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问题。

二、健康景观设计原则

2.1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居住休闲空间的景观设计要进行科学的生态规划设计,不违背生态保护理念,不对环境进行过度开发,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创造健康的生态环境。健康生态环境包括自然因素的保护和利用、人工干扰因素的再创造。综合起来有: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绿化、水

环境、空气环境及其他因素。健康的生态环境为休闲创造了舒适的自然环境,满足人们在生理方面的需求,如适宜的气候、合理的照明、宁静的气氛等。

2.2生理适应性原则

休闲空间景观建设要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增加使用者从生理上接近自然的机会,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觉的环境体验:视觉上——种植层次丰富的植物,乔灌草合理配置,获得良好的视觉感受;听觉上——风声、喷泉声、鸟鸣声;嗅觉上——种植芳香植物,如桅子花、米兰、蜡梅、月季等;动觉及触觉——设置健康按摩步道、汀步,材质感不同的休闲设施。当然,为保证居民生理的健康还须重视污水和中水处理、环境卫生维护

等方面。

2.3心理适应性原则

心理、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是人与社会环境的良好平衡状态。设计应从健康理念出发关注居民的心理需求,营造私密(公共)层次不同的空间。在使用者与环境要素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休闲空间充满生机和活力。创造公共休闲空间的同时要关注私密性,为个体独处提供小尺度的休闲空间,可静坐凝思、休憩。私密性的满足让居民对空间有控制感而缓解心理压力,休闲活动不受他人干扰,创造良好的休闲氛围。

2.4行为适应性原则

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具有不同的休闲爱好,对休闲空间的内容要求也不同。住宅区的休闲空间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中青年人的积极交流、老年人的养老生活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景观设计应根据各个人群的行为特征,满足符合不同年龄、能力人活动的需求,提高使用者

对景观的参与性,营造具有吸引力的休闲空间。

2.5社会适应性原则

住宅区休闲空间不仅是一个物质环境,更是一个社会环境。休闲环境设计应将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把个人需求与社会存在紧密联系起来,采取相应的对策。休闲空间应为居民提供如下社会功能:

(1)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互助;(2)提供感情上和思想上的交流(3)提供行为上和道德上的约束(4)提供休闲、健身保健等设施。休闲空间的环境要满足社会环境的健康性,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景观环境。为居民提供多层次的交往空间,达到交往维系、和睦邻里的目的,满足居民的社会性需求。

三、健康景观设计营造策略

3.1引入新的指标保证绿地量。

健康住宅的绿化系统应符合下列指标:①绿地率≧35%,建筑密度≦25%,绿化覆盖率≧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m2/人。②硬质景观用地占集中绿地面积≦30%,并应使用绿色环保材料。③植物丰度指标:乔木量≧30株/hm2绿地;立体及复式种植组群占绿地面积≧20%。④植物种类:三北地区木本植物≧40种;长江流域地区木本植物≧50种;岭南珠江流域木本植物≧60种。

3.2形成立体化的园林体系。

需要加强高层住宅建筑与园林的结合,加强立体绿化体系的建设,实现对整个高层住宅的绿色包围和贯穿,使居民尽可能多地接触绿色。在水平方向园林环境贯穿高层住宅和垂直方向,园林环境形成垂直镶嵌体块,充分利用绿色景观净化空气、调节温度及湿度、改善小气候和降低噪音等诸多功能,形成全方位绿色生态网络,发挥绿色生态效应。这样既能使住户与园林环境全方位接触,促进可亲近性,满足居民亲近自然的需求。

3.3创造健康植物体系。

(1)植物配置形式多样化。墙面绿化的具体形状很难控制,但大体轮廓还是可以通过栽植数目、种类和方式来控制。(2)点缀式。以观叶植物为主,点缀观花植物,实现色彩丰富,如地锦中点缀凌霄、紫藤中点缀牵牛等。(3)花境式。几种植物错落配置,观花植物中穿插观叶植物,呈现植物株形、姿态、叶色、花期各异的观赏景致,如大片地锦中有几块爬蔓月季、杠柳中有蔫萝、牵牛等。(4)垂吊式。放置种植槽(盆),种植花色艳丽或叶色多彩、飘逸的下垂植物,让枝蔓垂吊于外,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美化了环境。材料可用单一品种,也可用季相不同的多种植物混栽,如凌霄、木香、蔷薇、紫藤、地锦、菜豆、牵牛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健康景观设计以人为中心,从使用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出发,建立适合休闲的、对人性体现关怀的、对生态环境产生有益影响的健康景观。把健康理念引入景观设计将成为未来景观设计的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王鸣,应云仙,汤坚立.基于深层人文关怀的小区多感觉性环境设计策略[J].中国园林.2006(10)

[2]许世雨.台湾地区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之营造[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6(02)

[3]黄慧莹,李绪洪.休闲空间的光影流动艺术设计分析——以心理会所艺术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2012(06)

标签:;  ;  ;  

住宅区健康景观设计与营造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