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中间论文-史炜,柴晓利

场中间论文-史炜,柴晓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场中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垃圾填埋场,黄土,中间覆盖层,防渗性能

场中间论文文献综述

史炜,柴晓利[1](2016)在《西北地区黄土作为垃圾填埋场中间覆盖层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垃圾填埋场中间覆盖层在垃圾分区或分层堆填作业过程中用于临时封闭垃圾堆体、控制降雨入渗并减少蚊蝇滋生和臭气等.常用的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膜作为中间覆盖层,存在易被垃圾刺穿导致坡面雨水大量入渗和造价较高等问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且黄土分布广泛,这些黄土是当地制作垃圾填埋场中间覆盖层非常便利的材料.对黄土中间覆盖层的夯实施工、防渗性能和历经干湿循环作用后开裂导致其渗透系数增大、防渗性能劣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随干密度增大而增大,当干密度达到1.60 g/cm3时其渗透系数为10-7~10-6cm/s,防渗性能较好;现场双套环原位实验测得黄土饱和渗透系数为8.37×10-8cm/s,较室内试验大1倍左右;黄土层历经自然干湿循环作用后易开裂,有裂缝条件下其饱和入渗系数为1.18×10-6cm/s,比无裂缝条件下的增大了14倍左右.在增设15 cm厚的保护植被土层后,黄土的开裂情况得到明显抑制.(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李丰,贺晓帅,胡景玄[2](2014)在《改性污泥用作填埋场中间覆盖层的适用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改性污泥作填埋场中间覆盖材料的长期性能,通过无侧限压缩试验和渗透试验,研究温度和渗滤液对污泥强度和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污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渗透系数增大;在自来水中浸泡一个月后,二者的渗透系数分别减小了14.3%和53.4%,污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了14.3%,而在渗滤液中浸泡一个月后,污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反而提高了91.1%。该改性污泥的强度和渗透性均满足作填埋场中间覆盖层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期刊2014年03期)

陈爱朝,徐禹华,郑学娟,杨捷,陈萍[3](2011)在《深度脱水污泥作为填埋场中间层覆盖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垃圾填埋场覆盖用粘土为参照,综合测试和比较了深度脱水污泥和粘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污染物析出迁移性能、土力学强度及其衰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深度脱水污泥的土力学强度、析出污染物负荷均满足垃圾填埋场中间层覆盖土的使用要求,进一步控制其含水率和臭气强度后可作为垃圾填埋场中间层覆盖土使用,同时提出了有关应用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1年19期)

高登[4](2009)在《扩建垃圾填埋场中间衬垫变形与稳定性状及其工程控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原址扩建是解决城市垃圾填埋场容量不足的最经济和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垃圾填埋场正在进行扩建。由于老填埋场采用了垂直防渗系统或其它原因,扩建时在新老填埋场之间需设置一层包含多种土工合成材料的中间衬垫系统作为扩建堆体的防渗屏障。然而由于垃圾的高压缩性、高度不均匀性及衬垫材料之间较低的界面强度,中间衬垫系统的以下变形和稳定问题成为其主要工程问题:老填埋场的整体沉降和侧向变形对中间衬垫系统产生附加应变、中间衬垫系统下卧垃圾体的局部沉陷破坏中间衬垫系统防渗材料、刚性构筑物周边的不均匀沉降拉裂土工膜、扩建垃圾堆体沿中间衬垫系统薄弱界面失稳破坏。能有效反映垃圾应变硬化特性的应力应变模型及中间衬垫系统的材料和界面特性是研究上述问题的基础。本文通过模型试验、解析方法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围绕上述工程问题开展研究,所做工作和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国内外垃圾叁轴压缩试验结果,提出了垃圾的复合指数应力-应变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垃圾在小应变情况下的非线性变形特性及其在应变较大情况下(20%以内)的明显应变硬化特征,并建立了国内外垃圾的复合指数应力-应变模型参数数据库和建议值;同时系统总结了中间衬垫系统的材料特性和界面特性,并建议中间衬垫系统中土工合成材料的容许应变值取为8%。(2)基于所提出的垃圾复合指数应力-应变模型,针对山谷型扩建填埋场整体沉降和侧向变形对中间衬垫系统应变的影响开展数值模拟,考虑了中间衬垫系统刚度及界面特性、填埋场宽度、填埋场前坡坡度、填埋场背坡坡度、填埋场扩建高度及垃圾体模量参数对中间衬垫系统应变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老填埋场整体变形情况下的中间衬垫系统应变主要由老填埋场的侧向变形控制,最大拉应变发生在老填埋场背坡锚固沟处;老填埋场的整体沉降和侧向变形通常不会导致中间衬垫系统产生拉伸破坏,但当其背坡坡度较陡或扩建堆高较大时需值得关注。(3)分别针对砂土材料、压实粘土缓冲层和应变硬化材料开展了局部沉陷1g模型试验,考虑了堆体高度、加筋体刚度及缓冲层对土拱效应及加筋体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沉陷区加筋体的上覆土压力与加筋体挠曲变形大小密切相关,当扩建堆高较大时加筋体挠度不足以使土拱效应充分发挥,已有土拱理论可能低估沉陷区加筋体的实际上覆土压力;中间衬垫系统不宜仅采用压实粘土层缓冲层作为抗局部沉陷措施,但一定厚度的缓冲层结合土工格栅加筋可有效控制中间衬垫系统中防渗材料的变形;下卧土体局部沉陷条件下应变硬化材料的土拱规律及变形特性与砂土材料有明显差异,应变硬化材料自身具有良好的抵抗局部沉陷能力,附加加筋措施可进一步减小其变形量。(4)分别基于所提出的复合指数应力-应变模型及常规摩尔-库仑模型,首先针对所开展的局部沉陷1g模型试验开展了数值模拟,验证了数值模拟不同材料土拱效应及土工加筋抗局部沉陷问题的可靠性。进一步把研究对象拓展到扩建垃圾填埋场,提出了中间衬垫系统的抗局部沉陷加筋设计新方法并给出了相关设计曲线。该设计方法基于应变硬化垃圾材料的土拱规律,综合考虑了扩建堆体高度、垃圾体模量、加筋体刚度、中间衬垫系统坡度、缓冲层厚度等因素的影响,设计过程简单,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5)首先基于传统薄膜理论建立了下卧土体沉降作用下圆形构筑物周边土工膜受力变形的分析模型,从理论上揭示了下卧土体沉降作用下圆形构筑物周边土工膜的褶皱产生机理。进一步通过引入“可变泊松比”概念并基于褶皱薄膜理论建立了褶皱区与张拉区土工膜受力变形的分析模型。与无限长构筑物相比,圆形构筑物周边土工膜在下卧土体沉降作用下将产生更大的变形和张力。减小下卧土体沉降、采用柔性土工膜及增大界面强度和圆形构筑物半径等措施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褶皱的程度,而减小下卧土体沉降则是降低土工膜的内力和变形最直接有效工程措施。(6)针对含垃圾坝的山谷型新建或扩建填埋场沿衬垫界面的稳定性,提出了叁楔体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安全系数及屈服加速度系数的近似解。采用Newmark法对不同场地、不同高度垃圾填埋场沿衬垫界面的地震永久位移进行了分析。系统获得了填埋场衬垫界面强度、填埋场各坡坡度、填埋高度和宽度、垃圾坝高度和地震系数等参数对扩建堆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建议我国填埋场衬垫系统地震容许永久位移控制在15 cm内。(7)结合苏州七子山大型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对中间衬垫系统的受力变形及扩建堆体沿其界面的静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老填埋场整体不均匀沉降和侧向变形引起的中间衬垫系统的最大拉应变为2.8%~4.15%,建议采用LLDPE土工膜和GCL作为防渗材料。针对局部沉陷问题,建议水平区中间衬垫系统选用一层抗拉强度为90 kN/m(ε=8%)的双向HDPE土工格栅进行加筋并设置压实粘土垫层(厚0.6 m),斜坡区中间衬垫系统则选用一层抗拉强度为130kN/m(ε=8%)的双向HDPE土工格栅进行加筋并设置压实筛选垃圾缓冲层(厚1m)。土工膜与竖向导气井连接部位需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控制土工膜的褶皱变形和最大应变。同时建议在老场垃圾坝上部设置反压平台,以有效控制扩建垃圾堆体沿中间衬垫界面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10-28)

高登,朱斌,陈云敏,林伟岸[5](2009)在《竖向扩建垃圾填埋场中间衬垫系统的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常规计算方法未能考虑老填埋场侧向变形对中间衬垫系统应变的影响这一问题,提出了模拟老填埋场总沉降和侧向变形的数值分析方法,即通过选取简化的垃圾本构模型,使得老填埋场的最大总沉降与传统一维沉降计算结果相同,从而得到老填埋场侧向变形的分布.结合某山谷型填埋场扩建工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摩尔-库仑模型和邓肯-张模型均可较好地模拟老填埋场的总沉降;老填埋场侧向变形对中间衬垫系统应变的影响较大,常规计算方法将明显低估其实际值.(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史东晓,于斌,吴芳洪,吕清,杨宏毅[6](2006)在《HDPE膜作为填埋场中间覆盖材料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HDPE膜作为中间覆盖材料替代常规黏土覆盖的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DPE膜作为填埋场中间覆盖材料既可节省运行成本,又能有效改善填埋场周边环境。(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工程》期刊2006年01期)

高东方,靳炎[7](1993)在《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矿场中间试验的设计、操作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Oryx能源公司在得克萨斯州Eastland县Ranger油田的Meccleskey砂岩地层中对低张力的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试验的设计和操作进行了评价。该试验是在面积为40英亩的水淹区进行的。选择该区是由于其良好的油层渗透率,新鲜水的充足供应以及高残余油饱和度(ROS’S)使之适合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处理。该区的主要不足是缺乏井网封闭限制和由于新鲜水注入引起的矿化度差异。该试验的目的是要确定该技术的适用性及其实现过程。根据监测结果和可能情况,该中间试验是成功的,但没有达到设计目标,这是因为储存油层的非均质性和降低的驱替效率所致。在试验区内,化学剂前缘和油采收率的成功传播,表明对该区以及相似储存油层,注表面活性剂能大面积地显着提高叁次采收率。本文探讨了该矿场试验项目的设计、操作和评价,同时还对该技术的成功实施有所设想。(本文来源于《国外油田工程》期刊1993年01期)

场中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改性污泥作填埋场中间覆盖材料的长期性能,通过无侧限压缩试验和渗透试验,研究温度和渗滤液对污泥强度和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污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渗透系数增大;在自来水中浸泡一个月后,二者的渗透系数分别减小了14.3%和53.4%,污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了14.3%,而在渗滤液中浸泡一个月后,污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反而提高了91.1%。该改性污泥的强度和渗透性均满足作填埋场中间覆盖层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场中间论文参考文献

[1].史炜,柴晓利.西北地区黄土作为垃圾填埋场中间覆盖层的试验[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李丰,贺晓帅,胡景玄.改性污泥用作填埋场中间覆盖层的适用性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4

[3].陈爱朝,徐禹华,郑学娟,杨捷,陈萍.深度脱水污泥作为填埋场中间层覆盖土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1

[4].高登.扩建垃圾填埋场中间衬垫变形与稳定性状及其工程控制措施[D].浙江大学.2009

[5].高登,朱斌,陈云敏,林伟岸.竖向扩建垃圾填埋场中间衬垫系统的应变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

[6].史东晓,于斌,吴芳洪,吕清,杨宏毅.HDPE膜作为填埋场中间覆盖材料的应用[J].环境卫生工程.2006

[7].高东方,靳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矿场中间试验的设计、操作与评价[J].国外油田工程.1993

标签:;  ;  ;  ;  

场中间论文-史炜,柴晓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