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被空间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哨兵-2”卫星,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珠叁角
植被空间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蔡建楠,刘锦帮,肖凡,黄明智[1](2019)在《基于Sentinel-2卫星数据的中山市植被叶面积指数反演及空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基于SNAP软件和2景Sentinel-2卫星数据,反演并分析中山市全域及特定区域内植被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反演结果与中山市生态空间格局和植被保护状况相一致,且与其他研究报道中对水库库区林地采用现场实测方法获得的数据高度一致,表明该方法反演城镇植被叶面积指数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环境监控与预警》期刊2019年05期)
黎俊,张明均,杨学东,陈秀华,李丽[2](2019)在《基于山地牧道与植被空间异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地牧道以及沿牧道放牧行为,会对植被空间的异质性带来影响并发生改变。山地牧道属于线状廊道,可为物种的扩散提供必要的生境以及通道,对斑块景观分割,使植被边界动态受到直接影响,进而植被空间异质性也随之发生改变。家畜沿着牧道采食会和植被空间异质性互相产生影响,特别是受践踏与排泄的影响,使植被空间的异质性发生变化。因此,该文以贵州省为例,重点阐述山地牧道和植被空间异质性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期刊2019年16期)
韦海航,周春国,郑芊卉,庄家尧[3](2019)在《湖北竹山县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空间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北省竹山县为研究区,运用RS和GIS技术,并借助空间迭加分析,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分别随不同地形因子变化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整体情况良好,以高覆盖度为主,占比为80.45%。②植被覆盖度随高程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在高程大于2 000 m时达到最大值,其值为91.99%;植被覆盖度随坡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少趋势,在35°~45°坡度带达最大值;在坡向上,阴坡植被覆盖度整体稍高于阳坡。③不同植被覆盖度与各地形因子级的相关性强度不同,对于各级植被覆盖度,坡度和坡向对其影响明显高于高程,植被覆盖度越高,坡度和坡向两者对其影响越明显;高程与各级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无明显的规律。(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3期)
李彩霞,邓帆,张佳华,王雪婷,魏薇[4](2019)在《基于时序植被指数的湖北省物候空间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省地貌类型多样,植被类型丰富,也是农业大省,物候信息监测对于自然生态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使用MODIS MOD13Q1产品中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运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重构NDVI时序曲线,并结合土地覆被数据,采用物候特征动态阈值法获取湖北省植被物候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物候指标。结果表明:(1)湖北省西部山区、东南部和东北部丘陵地区,多为自然植被覆盖,且植被状况良好,NDVI最大值达到0.75以上,大部分区域NDVI最小值在0.6以上。中部江汉平原和农作物区域NDVI变化受农业耕种方式影响较大,与自然植被NDVI变化特征有所差异。(2)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物候特征各异。湖北省大部分区域的植被在2月到3月进入生长季,11月到12月结束生长,襄阳地区呈现相反的特征。耕地、裸地、水体等受人类影响较大的土地覆被类型生长季长度较短,开始时间较晚,结束较早。森林、草地、灌丛等自然植被生长季长度较长,开始较早、结束较晚。(3)物候参数由于地形地貌、地表覆被类型、人类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显着的差异,对区域植被生态状况、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物候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结果对于植被生态保护、植被分类、农业区划等都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7期)
马春芽,王景雷,陈震,殷欢庆,陈勇[5](2019)在《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深入探讨区域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其尺度效应,优化灌区尺度土壤水分采样精度,并提供合理采样方案。【方法】以人民胜利渠灌区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8遥感影像,构建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根据其与土壤水分的相关关系获得研究区土壤水分分布。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2种尺度下土壤水分分布进行了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不同尺度土壤水分服从正态分布,随着研究尺度和分辨率的增大,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系数逐步增大;地统计学分析表明小尺度的块金基台比(C0/(C0+C))小于0.25,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而灌区尺度的块金基台比大于0.25小于0.75,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灌区尺度所选不同分辨率下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变程以及块金基台比变化很小。【结论】人民胜利渠灌区尺度土壤水分的获取不适宜用插值法,比较适宜用遥感法。(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高江波,焦珂伟,吴绍洪[6](2019)在《1982-2013年中国植被NDVI空间异质性的气候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气候变化与植被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采用1982-2013年GIMMS NDVI与气象站点温度与水分的监测资料,应用基于像元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了中国植被NDVI及其动态特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格局。中国植被NDVI与地表温度呈空间非平稳关系,在空间上的负相关关系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及东南部分地区,空间正相关则更为集中和连片;针对不同气候指标的标准化系数对比可知,植被NDVI受水分控制作用较为显着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以及青藏高原,温度的主导作用区域则分布在华东、华中及西南地区,其中年均最高气温对NDVI的主导区域范围最广;植被NDVI动态与气候变率的回归结果表明,增温速率的升高会通过加剧干旱等机制对植被活动产生抑制作用,水分变率对植被活动的强弱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崔立新,李政海,张靖,叶佳琦,曹玥[7](2019)在《克孜勒苏河流域植被覆盖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克孜勒苏河流域的自然植被在保证河流水资源供应、河流水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2000-2016年克孜勒苏河流域NDVI和NPP数据为基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得到17年间NDVI和NPP均值数据,对克孜勒苏河流域植被覆盖和生产力空间格局以及植被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植被覆盖状况和植被生产力空间分布表现为北部、西部和南部的山地和丘陵植被长势最佳,中部丘陵荒漠植被长势最差,植被指数低值区域分布最为广泛。动态变化趋势分析说明,植被在过去17年时间内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植被总体上表现出向好趋势。(本文来源于《大连民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田莉,张扬建,Claus,HOLZAPFEL,黄珂,陈宁[8](2018)在《藏北高原植被的分布与环境和空间因素的关系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和空间因素长期以来被视为决定物种组成和分布的关键因素。然而,这些因素对高原植被的影响研究较少。青藏高原拥有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和全球环境梯度极端值。我们的目标是量化藏北高寒草地群落的空间分布,揭示植被的物种组成、空间因素和环境因素。在藏北高寒草地分布区,我们沿着1200公里长的梯度建立了63个采样点,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调查发现沿横断面可识别的叁种类型(高山草甸,高山草原,沙漠草原)中有14个高寒草地种群。分析发现高寒草地的植被组成和空间分布主要由年平均降雨量影响,受温度影响较小。沿着该断面,73.5%植被分布的变化能够被环境变量解释,56.3%被空间因素解释。环境和空间因素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29.6%和12.3%,而他们交互作用解释了43.9%。我们的研究结果为藏北高寒草地的生物和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实证依据。(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期刊2018年05期)
牟怀义[9](2018)在《基于DEM的森林植被空间分析与变化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10 000地形图等高线地形数据建立内蒙古大兴安岭克一河林业局DEM,用于自动提取地形因子,获得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图;并利用2012~2015年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森林资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基于1∶10 000地形图等高线地形数据DEM的地形分类具有可接受的垂直精度,山区植被分布图为遥感树种识别与分类提供了可能,叁维可视化空间表达提高了森林资源的空间分析能力,卫星遥感影像判读区划与现地验证是监测林地变化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地理空间信息》期刊2018年07期)
王俊惠,王理想,白雪莲,吴丽萍,吴国玺[10](2018)在《露天煤矿排土场自然恢复植被空间异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异质性是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其所蕴含的尺度效应长期以来受到人们高度关注.本文针对半干旱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区和当地围封草场区的植被特征进行比较研究,采用M-K秩相关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二种生境植被组成特征和植物多样性指数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露天矿排土场天然植被恢复18 a后,排土场复垦自然植被恢复区在物种丰富度、一二年生植物及地上生物量与围封放牧场有显着性差异(P<0.01).从所有指数在二种生境总体水平来看,在50 m范围内植被空间异质性主要表现尺度在5~26 m之间,异质性高频率发生范围小于16 m.从围封草地和排土场复垦二种生境比较来看,围封草场植物多样性指数空间异质性范围在5~23 m之间,排土场复垦区在8~26 m之间.排土场复垦18 a后自然植被恢复导致植物多样性指数异质性增加,异质性空间范围增加了3 m.植物种丰富度在排土场复垦区发生突变的机率高于围封草场区;排土场复垦区植物种SWI空间异质性比围封草地复杂;功能型物种SWI空间异质性特点围封草地比排土场复垦区复杂.(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植被空间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地牧道以及沿牧道放牧行为,会对植被空间的异质性带来影响并发生改变。山地牧道属于线状廊道,可为物种的扩散提供必要的生境以及通道,对斑块景观分割,使植被边界动态受到直接影响,进而植被空间异质性也随之发生改变。家畜沿着牧道采食会和植被空间异质性互相产生影响,特别是受践踏与排泄的影响,使植被空间的异质性发生变化。因此,该文以贵州省为例,重点阐述山地牧道和植被空间异质性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被空间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蔡建楠,刘锦帮,肖凡,黄明智.基于Sentinel-2卫星数据的中山市植被叶面积指数反演及空间分析[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9
[2].黎俊,张明均,杨学东,陈秀华,李丽.基于山地牧道与植被空间异质性分析[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
[3].韦海航,周春国,郑芊卉,庄家尧.湖北竹山县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空间关系分析[J].人民长江.2019
[4].李彩霞,邓帆,张佳华,王雪婷,魏薇.基于时序植被指数的湖北省物候空间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5].马春芽,王景雷,陈震,殷欢庆,陈勇.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9
[6].高江波,焦珂伟,吴绍洪.1982-2013年中国植被NDVI空间异质性的气候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2019
[7].崔立新,李政海,张靖,叶佳琦,曹玥.克孜勒苏河流域植被覆盖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趋势分析[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9
[8].田莉,张扬建,Claus,HOLZAPFEL,黄珂,陈宁.藏北高原植被的分布与环境和空间因素的关系分析(英文)[J].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8
[9].牟怀义.基于DEM的森林植被空间分析与变化检测[J].地理空间信息.2018
[10].王俊惠,王理想,白雪莲,吴丽萍,吴国玺.露天煤矿排土场自然恢复植被空间异质性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