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实验论文-刘钧,周远明

耦合实验论文-刘钧,周远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耦合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MI夹层结构,雷达天线罩,间接热-结构耦合,热膨胀片状模型

耦合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刘钧,周远明[1](2019)在《PMI泡沫夹层结构雷达天线罩间接热-结构耦合分析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载PMI泡沫夹层结构雷达天线罩在环境温度变化时将产生表面变形现象并影响其使用性能,但对天线罩热变形结果进行实时检测分析具有一定难度。通过ANSYS间接热-结构耦合法建立了分析模型,对天线罩进行了计算分析,采用热膨胀片状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开展了温度冲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PMI夹层结构天线罩的热-结构耦合变形综合应变趋势是棱边处膨胀程度最大,由边缘至天线罩透波面中心处,膨胀程度逐渐减小;间接热-结构耦合计算应变值与实测应变值之间平均相差35.08%,间接热-结构耦合分析方法与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余莉,闫名卉,陈艳平,彭海旺[2](2019)在《热-液耦合作用下花岗岩单轴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热-液耦合花岗岩单轴力学性能及破坏方式,对花岗岩进行不同温度作用下的热-液耦合循环处理,采用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其力学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峰值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50~100℃下,降低11. 51%,100~150℃下,降低1. 77%;峰值应变与循环温度呈线性拟合关系,随温度升高,峰值应变降低;弹性模量随温度上升而先变大后减小,上升幅度较明显约123. 21%。②峰值强度随循环次数增加出现不同变化,3次循环前均处于缓慢变化,后面变化明显,3~4次时,降低19. 87%,4~5次时,上升22. 70%;峰值应变与循环次数呈多项式拟合关系,3次循环时取得最大值;弹性模量与循环次数呈多项式拟合关系,3次循环时取得最小值。③峰值强度在等值线图中,50~100℃,以3次循环呈对称分布;峰值应变随循环温度升高和循环次数变多而降低;弹性模量等值线图中出现双峰模式,随着温度升高,循环次数变多,弹性模量增加。④应力-应变曲线大致经历压密、弹性、屈服、破坏4个阶段,发生脆性破坏。破坏分为劈裂、剪切。可见,热-液耦合作用对花岗岩的力学特性是有一定影响的。(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1期)

李春峰,李刚,厉子龙,刘文潇,章露露[3](2019)在《卡罗琳海板块实验:初始俯冲、初始扩张与流固耦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太平洋具有全球最活跃的板块构造与海陆相互作用过程,西太平洋的卡罗琳(Caroline)海盆形成于特提斯海与太平洋之间,处于印尼海道的咽喉区域,海盆范围正好对应了西太平洋暖池的大部分海域。其内部地形复杂,具有特征的隆起和残留洋中脊,而周围具有年轻活跃的俯冲带和洋中脊,并且与菲律宾海、太平洋、Ontong-Java大火成岩省、众多深海沟等相互作用,是研究俯冲带和洋中脊初始形成机理与动力学以及固体地球与海水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过去对Caroline海盆的研究主要是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在20世纪70—80年代完成的,在很多构造单元的成因和属性的解释上存在很大争议,很少涉及多圈层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实施推动了西太平洋基础海洋科学研究的步伐,通过综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分析,对Caroline海盆的构造边界过程和海盆岩石圈蛇纹岩化程度等开展详细研究,探索深部过程与海底过程之间,特别是在水和热流通量方面的联系。Caroline海盆是提出典型海洋微板块演化模式和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包括科学大洋钻探)的关键区域,其复杂多样的边界发育初始俯冲边界、初始扩张边界以及火山链和张裂中心,其板内地质构造也曾存在复杂的海底扩张和构造转换,并且显示强烈的板块边界和板内构造耦合过程。(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张淑华,彭亚光,彭晓霞,张莹,武泽昊[4](2019)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尿中钾钠元素实验条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同时测定尿中K、Na元素的分析方法。方法尿样经1%硝酸溶液稀释后,用ICP-OES法测定K、Na元素。观察实验室温度、棱镜温度、连续测样数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不同实验室温度对棱镜温度的影响不同,实验室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连续测量样品数量过多,容易造成雾化室、雾化器、喷射管污染或堵塞,连续测量样品数量以30个~40个为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K元素的标准曲线范围为0μg/ml~10μg/ml,相关系数为0.998 1,检出限为2.02 ng/L,加标回收率为99.2%~9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2%~1.37%;Na元素的标准曲线范围为0μg/ml~20μg/ml,相关系数为0.999 1,检出限为2.10 ng/L,加标回收率为99.9%~100.1%,RSD为2.38%~2.52%。结论该方法检出限低、回收率和精密度高,可以用于检测尿样中K、Na元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周秋娇[5](2019)在《用于B_4C涂层制备的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实验和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取之不尽的海水中氢的同位素进行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由此获取的聚变能被认为是人类可利用的终极清洁能源,人类正朝着这一目标而努力攻关,其中对等离子体能量约束与粒子约束密切相关的新材料是聚变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如面向等离子体材料(PFMs),它是制造核聚变装置中诸如第一壁、偏滤器及限制器的材料。目前,熔点高、导热性能好的金属钨(W)被认为是未来聚变堆的首选PFM材料。但是钨是高原子序数(Z=74)值的材料,而等离子体中电子与离子碰撞导致的轫致辐射功率密度与Z2成正比,由此会带来等离子体能量的大量辐射损失,大大降低了加热效率和能量约束时间,这是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另外,等离子体的电阻率与Z成正比,这无疑大大增加了 Z=1的聚变材料(氘-氚)等离子体的电阻率,从而会诱发电阻性不稳定性的发生(如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导致等离子体电流破灭。这是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研究要解决的又一个核心问题。磁约束高温等离子体要求第一壁材料不仅具有好的热、力学特性,而且具有等离子体与之相互作用时能有效地降低杂质尤其是重杂质(高Z元素)再循环的特性。为此,聚变领域的第一壁材料成为攻坚克难的研究课题。当前,兼顾热力学性能好、重杂质再循环低的钨材料表面沉积低Z值且耐熔的碳化硼(B4C)涂层的复合材料引起国际聚变界的高度关注,成为聚变界研究的重点。虽然目前在W基材上沉积B4C涂层的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硼化以及磁控溅射法,但要在硬度及熔点极高的W基材上满足涂层的高纯度、高结合力以及涂层厚度等性能和参数要求的高效率制备技术和方法,国际上不多见,国内尚是空白。为此,本论文开展了射频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喷涂制备B4C/W涂层的研究,建立研究平台检验射频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喷涂制备B4C/W涂层的等离子体第一壁材料的技术可行性。之所以选择ICP炬而不采用直流等离子体炬,是为了兼顾炬的高温能有效熔化B4C粉末提高涂层结合力的优势和涂层速度快的优势,摈弃直流炬因电极烧蚀而引起杂质污染的弊端,提高B4C涂层的纯度。作为一项新的技术路线的开拓性实验研究工作,本论文主要目的是建立研究平台,成功制备出具有一定结合力的B4C/W涂层,验证其技术可行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条件。这对开展受控热核聚变的第一壁材料的研究具有科研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是:1、通过等离子体温度场、速度场及电导率分布的理论数值模拟研究进行实验平台的物理设计,为实验平台的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2、利用电压、电流探针对射频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进行诊断测试,为ICP的诊断测量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为研究平台的技术参数及射频耦合的关联性提供了检验方法,为B4C涂层实验研究物理参数的影响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3、开展ICP喷涂B4C/W涂层制备的实验研究,对参数(如喷涂距离、气体流率、输入功率、基体材料和温度等)对涂层结合力的影响进行优化研究,对涂层进行了形貌、物相和成分的表征分析,成功制备出平均结合力达13.1 MPa的B4C/W涂层样品,ICP喷涂B4C/W涂层的科学可行性及实验研究平台的技术可行性得到充分的证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10-19)

蒋若恒,唐黎明,陈光明,陈琪,韩斌斌[6](2019)在《耦合双循环冰箱运行参数与耗电量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耦合双回路冰箱样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运行参数,同时在标准工况下测量了系统耗电量,并与现有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系统在耦合运行后,冷藏循环负荷增加导致两台样机冷藏循环的冷凝压力比耦合前分别上升23 k Pa和40k Pa,蒸发压力比耦合前分别上升18 k Pa和32 k Pa,同时还造成冷凝器和蒸发器出口温度的上升;耦合运行对于冷冻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冷凝压力及冷凝器出口过冷度的下降。其中样机Ⅰ冷冻循环的冷凝压力下降27 k Pa,过冷度下降1. 4℃。样机Ⅱ由于独立运行时冷凝器出口过冷度较小,耦合运行后冷凝压力下降超过160 k Pa,导致冷凝压力低于环境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冷凝器中没有潜热交换。标准条件下的耗电量实验表明,耦合双循环冰箱系统比改造前的传统冰箱系统节能8%。(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梁志鸿,李建,阚前华,康国政[7](2019)在《形状记忆聚氨酯热力耦合变形行为实验和有限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下对形状记忆聚氨酯进行不同应变率下的单调拉伸实验,结合红外测温仪对试样表面温度进行同步监测,研究拉伸过程中的热力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当应力达到屈服峰后,分子链解缠导致了屈服软化,同时分子链之间的摩擦诱发了局部化温升;随着载荷继续增加,分子链在拉伸方向优先取向导致应变硬化发生,响应的应力和温度不断升高。同时发现,屈服峰和局部化温升均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显着增加,然而材料耗散生热诱导的应变软化和应变硬化之间存在竞争机制,使得局部化塑性流动过程对应变率的敏感性降低。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板状试样拉伸的有限元模型,对形状记忆聚氨酯的拉伸变形进行热力耦合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时刻的塑性应变场和温度场云图发现,局部化的塑性流动和温升均从初始缺陷处萌生,并逐渐向中间移动直至扩展到整个试样。进而提取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平均温升曲线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二者吻合度较高。(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周辉,穆朝民,李重情,刘伟,黄海健[8](2019)在《空腔及其耦合水袋抑制瓦斯爆炸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一种新型瓦斯抑爆技术,设计宽径比分别为1. 5,2. 5,4的矩形空腔体,并基于自行搭建的长36 m,管径为200 mm的大型瓦斯爆炸实验系统,通过在管网中铺设不同宽径比空腔体结构开展抑爆实验。此外依托支护简单的宽径比为2. 5的空腔体,在腔体内填充不同质量水袋开展实验,以期进一步提高空腔体抑爆性能。结果表明:对于长径比为2. 5、高径比为1的空腔体在实验宽径比范围内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瓦斯爆炸强度;随着腔体宽径比的增加,截面面积变化率增大,火焰及冲击波超压峰值衰减幅度越大,抑爆效果越佳;空腔耦合抑爆剂水能提高腔体的抑爆效果,在实验范围内较纯空腔可使火焰抑制率最大提高70%,超压峰值抑制率最大提高263%。(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朱寒,何湘,王春旺,陈秉岩,陈建平[9](2019)在《基于均匀离子密度的容性耦合射频放电等离子体的实验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容性耦合射频(CCRF)放电可用于制备大体积、均匀、低温非热平衡等离子体,已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针对CCRF放电过程中等离子体参量的诊断问题,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均匀离子密度的描述CCRF放电的等效回路模型(ECM),并根据等效阻抗原理引入能量平衡方程,对等离子体特征参量电子密度n_e和电子温度T_e进行了诊断,诊断结果与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诊断结果相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在一般的CCRF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与放电电压波形呈正弦曲线,高次谐波成分较少且总的谐波强度小于基波信号的11%,可以采用ECM描述等离子体放电状态。随着射频输入功率的增加,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线性增加,但电子温度变化不明显,鞘层厚度逐渐减小,主等离子体区厚度增加;随着工作气体压强的升高,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均减小。对于较高的气压,放电在不同的输入功率下分为低功率下的α模式和高功率下的γ模式,这主要是极板表面的俄歇发射过程引起的。(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尹承真,张连新,王宝瑞,阳红,李祥[10](2019)在《液体静压主轴热态特性多物理场耦合仿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静压主轴在加工过程中受热源影响发生热变形,会影响机床加工精度。针对一种超精密卧式辊筒加工机床的液体静压主轴,建立主轴生热与散热的理论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与有限单元法建立主轴的流-热-固耦合仿真模型,考虑油膜区域散热条件,分析主轴工作到稳态下的温度场以及产生的轴向热误差,并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应用该模型分析主轴转速、供油压力、液压油黏度、油膜间隙以及轴向封油边长度对主轴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轴温升随主轴转速、液压油黏度、封油边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供油压力、油膜间隙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满足主轴性能的前提下,使用较低的主轴转速、较大的供油压力,选择小黏度的液压油、较大的油膜间隙以及较短的封油边长度可以有效地降低主轴的温升。(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9期)

耦合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热-液耦合花岗岩单轴力学性能及破坏方式,对花岗岩进行不同温度作用下的热-液耦合循环处理,采用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其力学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峰值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50~100℃下,降低11. 51%,100~150℃下,降低1. 77%;峰值应变与循环温度呈线性拟合关系,随温度升高,峰值应变降低;弹性模量随温度上升而先变大后减小,上升幅度较明显约123. 21%。②峰值强度随循环次数增加出现不同变化,3次循环前均处于缓慢变化,后面变化明显,3~4次时,降低19. 87%,4~5次时,上升22. 70%;峰值应变与循环次数呈多项式拟合关系,3次循环时取得最大值;弹性模量与循环次数呈多项式拟合关系,3次循环时取得最小值。③峰值强度在等值线图中,50~100℃,以3次循环呈对称分布;峰值应变随循环温度升高和循环次数变多而降低;弹性模量等值线图中出现双峰模式,随着温度升高,循环次数变多,弹性模量增加。④应力-应变曲线大致经历压密、弹性、屈服、破坏4个阶段,发生脆性破坏。破坏分为劈裂、剪切。可见,热-液耦合作用对花岗岩的力学特性是有一定影响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耦合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刘钧,周远明.PMI泡沫夹层结构雷达天线罩间接热-结构耦合分析与实验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9

[2].余莉,闫名卉,陈艳平,彭海旺.热-液耦合作用下花岗岩单轴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李春峰,李刚,厉子龙,刘文潇,章露露.卡罗琳海板块实验:初始俯冲、初始扩张与流固耦合[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4].张淑华,彭亚光,彭晓霞,张莹,武泽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尿中钾钠元素实验条件的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5].周秋娇.用于B_4C涂层制备的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实验和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6].蒋若恒,唐黎明,陈光明,陈琪,韩斌斌.耦合双循环冰箱运行参数与耗电量实验研究[J].制冷学报.2019

[7].梁志鸿,李建,阚前华,康国政.形状记忆聚氨酯热力耦合变形行为实验和有限元模拟[J].材料工程.2019

[8].周辉,穆朝民,李重情,刘伟,黄海健.空腔及其耦合水袋抑制瓦斯爆炸实验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9].朱寒,何湘,王春旺,陈秉岩,陈建平.基于均匀离子密度的容性耦合射频放电等离子体的实验诊断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

[10].尹承真,张连新,王宝瑞,阳红,李祥.液体静压主轴热态特性多物理场耦合仿真与实验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9

标签:;  ;  ;  ;  

耦合实验论文-刘钧,周远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