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模拟论文-楼小凤,傅瑜,孙晶

云的模拟论文-楼小凤,傅瑜,孙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云的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流云模式,盐粉催化,AgI催化,联合催化

云的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楼小凤,傅瑜,孙晶[1](2019)在《一次浙江对流云催化数值模拟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吸湿性催化剂、碘化银催化剂及两者的联合催化效果,利用双参数叁维对流云催化模式,对浙江南部一次对流云降雨过程分别进行盐粉暖云催化、碘化银冷云催化和冷暖混合催化试验,对比研究不同催化方案对对流云降雨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盐粉催化导致先增雨后减雨,主要通过盐溶滴与云滴碰并增长,及雨滴碰并和霰粒子碰冻过程消耗。在上升气流区和降雨前期进行催化的增雨效果更好,30μm粒径的盐粉催化剂量为12.5/L时,可增加降雨量17.8%。在降雨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AgI催化,表现出先减雨后增雨的催化效果。盐粉和碘化银的联合催化,由于两者催化效果的不同步,使得不同吸湿性催化剂和碘化银催化剂量配置会导致不同的催化效果。当30μm的盐粉,催化剂量12.5/L,联合碘化银100/L的冷区催化,可取得19%的增雨效果。(本文来源于《应用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霁吟,陈宝君,郑凯琳,花少烽[2](2019)在《云滴数浓度对超级单体龙卷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云滴数浓度对于龙卷发生、发展的影响,利用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模式,通过调整云滴数浓度(分别取高3000 cm-3、中1000 cm-3和低100 cm-3)的变化,对2003年7月8日安徽省无为县超级单体龙卷进行理想模拟试验。研究表明:叁组试验都模拟出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结构如钩状回波和V型入流缺口;云滴数浓度高的试验中上升气流更强、风暴较先发展且持续时间长,近地面涡度也较其他两组试验更大;从叁组试验中找到4个龙卷涡旋,其中云滴数浓度高的试验中有两个,涡旋总持续时间接近30 min,最大近地面风速为46.93 m s-1,最大涡度值为0.42 s-1;高云滴数浓度情况下地面冷池弱,更有利于龙卷产生,并对龙卷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陈赛男,郭学良,付丹红[3](2019)在《北京一次短时局地大暴雨过程的特征及对云物理方案的敏感性数值模拟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云物理过程是云和降水形成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2011年6月23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云降水与天气特征分析,并开展了WRF模式中10种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此次暴雨强度、落区和发生时间的敏感性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由多单体组织、合并形成深厚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并具有明显的短时局地特征和有利的高低空、高低纬度大中尺度天气环流形势及强烈的水汽输送条件。暴雨强度、落区和发生时间的数值模拟结果对云物理方案非常敏感。不同云物理方案对累积降水量≥50 mm和≥100 mm的暴雨模拟的ETS评分显示,只有Thompson方案对此暴雨量级的评分均为正,其他方案的ETS评分均不理想,特别是对累积降水量≥100 mm的大暴雨模拟。在小时暴雨强度和发生时间方面,Thompson方案模拟效果也较好,其次是Lin方案和WSM6方案;对区域累积最大降水量和落区的模拟方面,Thompson方案和Morrison方案模拟的最大累积降水量更接近观测值,但在落区方面,一些具有完整云物理过程的单参数方案(Lin方案、WSM6方案)模拟效果较好,但模拟的最大降水量偏小。针对暖雨的双参数方案WDM6对区域平均降水模拟较好,但对暴雨极端降水模拟较差。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分析表明,不同云物理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雪和霰的参数化方面,由于采用的粒子谱分布、密度和末速度不同,导致云中粒子间的碰并和形成过程不同,大部分云物理方案模拟的霰含量高,雪含量低。这种云微物理过程的差异会导致云动力过程的反馈作用出现明显不同,但这种反馈作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降水粒子对上升气流的拖曳作用不同。尽管云中相变潜热过程对云动力过程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但不同云物理方案在相变潜热过程和温度廓线分布方面造成的差异并不明显。因此,云物理方案中考虑合理的粒子谱分布、形态和密度变化,有利于提高暴雨的模拟效果。(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唐勇,刘智轩,郭慧玲,赵静,张晓碧[4](2019)在《多噪声体积云实时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大规模场景云模拟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使用多种噪声混合实时模拟体积云的方法.首先,为了解决单一噪声云建模效果不自然的问题,使用Simplex噪声与Worley噪声共同建模,同时引入Curl噪声以弥补体积云建模时边界过于规则的缺点,增强云的翻腾效果;其次,为提高光照效果真实性,使用Beer-Lambert定律求解光线传输中的透射率,同时使用HenyeyGreenstein相位函数近似模拟Mie散射,并且将环境光根据云分层求解,确保物理可靠性与实时性;最后,使用Raymarching进行渲染,在光线的每个步长上求解云的密度,并更新光线的能量,用于计算云的颜色和透明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本文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模拟体积云效果并保证系统实时性.(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9年11期)

谢永华,李平,寇小勇[5](2019)在《基于消散粒子系统的叁维云实时动态模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云模拟建模过程单一,缺乏真实感,内存占用量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消散粒子系统的云动态模拟方法.该方法在建模阶段引入叁维云消散函数,通过粒子系统模拟生成的云团,根据对叁维云的不透明度以及粒子位置进行消散函数计算,从而实现叁维云消散效果的动态模拟.在光线投射算法中通过根据云粒子分布状态属性改变采样点步长,降低内存的消耗、减少叁维云场景的绘制时间.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能实时模拟云的生成和消散过程,获得真实感较强的云动态模拟效果.(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9年11期)

李中阳[6](2019)在《面向先进核能系统的中子学综合模拟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子学综合模拟,通过对核能系统内中子及其相关的多类物理效应进行耦合模拟,可有效解决先进核能系统复杂中子学特性的分析难题。云计算技术具有多用户协同、大规模计算、共享易用等优点。通过耦合中子学综合模拟与云计算技术,发展中子学综合模拟云平台,可有效解决中子学综合模拟需要的海量计算、多专业软件集成仿真环境等难题,提升先进核能系统核设计分析的效率。本文围绕该主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如下:(1)设计了中子学综合模拟一体化云平台架构。该架构将模型和应用集中在云端,通过基于视频流的远端桌面实时回传,实现集中式云端在线建模与计算结果可视化分析;通过云端虚拟化,实现了云端高性能中子学计算。同时,设计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以及应用叁方面协同的云平台安全增强策略。该架构体系,实现了云端一体化中子学综合模拟,提高了设计分析的便捷性与效率。(2)发展了辐射输运计算性能预测的多指标调度算法。分析了蒙特卡罗辐射输运计算的时间可预测特性,结合了计算时间可预测特性,从作业优先级、排队时间、所需资源、运行时间和资源满足情况等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差分进化算法开展了各项指标的权重优化,根据不同的业务应用场景,优化出适合的指标权重,同时耦合回填算法,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经测试对比,该算法相比典型调度算法,有效缩短了运行总时间、平均带权周转等核心性能指标。该算法兼顾公平性和资源利用率,并可动态调整指标权重,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资源调度需求。结合上述架构与调度算法,基于中子输运设计与安全评价软件系统SuperMC“超级蒙卡”研制了中子学综合模拟云平台原型系统。通过IAEA-BN600、BEAVRS、IAEA-ACB、ITER-T426等国际基准例题,对该云平台的多用户、多作业云端设计模式进行了系统性测试,验证了该云平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该云平台可应用于先进核能系统的在线中子学综合模拟,对于提高核设计分析的效率与便捷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11-01)

高元勇,邢建勇,陈耀登[7](2019)在《MPAS-A模式中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西北太平洋台风模拟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PAS-A模式,针对模式中的New-Tiedtke,Grell-Freitas和Kain-Fritsch 3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选取2016—2017年期间的10个西北太平洋台风个例,研究了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与强度模拟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影响的物理机制。试验结果表明:3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MPAS-A台风模拟效果存在一定差异,New-Tiedtke方案模拟的路径和强度总体效果与观测最接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使得模拟西太副高的位置不同,即引导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环境气流不同是造成路径差异的原因;而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台风中心对流不稳定高度不同,即潜热输送和释放不同,是造成台风强度不同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海洋预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玉青,李翠针,曾军英,王敏容[8](2019)在《基于蓝墨云班课和Multisim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学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现状,本文结合模拟电路的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测试环节等方面探讨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实践,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重新梳理和教学模式的合理设计,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练""考"有机融合。结果表明,此教学改革方式尤其适用于专业基础课程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芦烨,丁宇奇,戴希明,卢齐法,叶碧涛[9](2019)在《储罐内可燃气云爆炸压力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立式拱顶储罐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内部可燃气云爆炸问题,分别采用TNT当量法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了二维简化模型,对其内部爆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比两种方法获得的罐内测点位置超压时程曲线,罐内超压、速度云图,研究了储罐内部的动态压力变化和罐壁压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的峰值压力在靠近罐壁和罐顶中心处较接近;在储罐顶壁连接处相差约30%。由于CFD方法考虑了可燃气云化学反应速率、温度等因素,其升压速度和压力波动规律相较于TNT当量法更平缓,能更合理地对储罐内部可燃气云爆炸压力场进行描述。(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9年05期)

伍蒙,许渊,李左,陈慧芳,李博[10](2019)在《改进的蒸气云爆炸模型在LNG储罐爆炸模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TNT当量法在LNG储罐蒸气云爆炸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改进,考虑并分析了使用传统TNT模型时所忽略的LNG液池蒸发过程,通过建立LNG与地面的传热模型得出了LNG液池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液池的蒸发速率在最初随时间的增长较快,在增至最大值后与时间的平方根成反比逐渐减小。以3万m~3 LNG储罐连续泄漏20 min为例,根据蒸发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算出了蒸气云团中的燃料量,再结合蒸气云爆炸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事故后果模拟计算,得出发生蒸气云爆炸时的死亡半径为36.629 5 m,重伤半径为83.557 6 m,轻伤半径124.725 m,财产损失半径为109.017 9 m。相较于无蒸发过程的传统模型,此计算结果更加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9年10期)

云的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云滴数浓度对于龙卷发生、发展的影响,利用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模式,通过调整云滴数浓度(分别取高3000 cm-3、中1000 cm-3和低100 cm-3)的变化,对2003年7月8日安徽省无为县超级单体龙卷进行理想模拟试验。研究表明:叁组试验都模拟出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结构如钩状回波和V型入流缺口;云滴数浓度高的试验中上升气流更强、风暴较先发展且持续时间长,近地面涡度也较其他两组试验更大;从叁组试验中找到4个龙卷涡旋,其中云滴数浓度高的试验中有两个,涡旋总持续时间接近30 min,最大近地面风速为46.93 m s-1,最大涡度值为0.42 s-1;高云滴数浓度情况下地面冷池弱,更有利于龙卷产生,并对龙卷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云的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楼小凤,傅瑜,孙晶.一次浙江对流云催化数值模拟试验[J].应用气象学报.2019

[2].王霁吟,陈宝君,郑凯琳,花少烽.云滴数浓度对超级单体龙卷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9

[3].陈赛男,郭学良,付丹红.北京一次短时局地大暴雨过程的特征及对云物理方案的敏感性数值模拟试验[J].大气科学.2019

[4].唐勇,刘智轩,郭慧玲,赵静,张晓碧.多噪声体积云实时模拟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9

[5].谢永华,李平,寇小勇.基于消散粒子系统的叁维云实时动态模拟方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9

[6].李中阳.面向先进核能系统的中子学综合模拟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7].高元勇,邢建勇,陈耀登.MPAS-A模式中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西北太平洋台风模拟效果的影响[J].海洋预报.2019

[8].王玉青,李翠针,曾军英,王敏容.基于蓝墨云班课和Multisim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9].芦烨,丁宇奇,戴希明,卢齐法,叶碧涛.储罐内可燃气云爆炸压力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研究[J].化工机械.2019

[10].伍蒙,许渊,李左,陈慧芳,李博.改进的蒸气云爆炸模型在LNG储罐爆炸模拟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9

标签:;  ;  ;  ;  

云的模拟论文-楼小凤,傅瑜,孙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