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名词习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说英语儿童,说汉语儿童,名词习得,范畴化
早期名词习得论文文献综述
崇慧芳[1](2011)在《范畴化视角下英汉儿童早期名词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范畴化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种认知活动。范畴化问题是整个认知语言的理论基础和核心问题,儿童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会把它们按照他们理解的范畴来归类。认知语言学则认为原型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所以概念的建立都是以原型为中心。本文运用范畴化理论对两名说英语儿童以及两名说汉语儿童的早期名词习得做研究,对长期跟踪调查得来的语料以及现有语料进行分析研究,把儿童语言中出现的名词分为9大类加以考察。从各类名词的使用频率与使用数量以及儿童是如何进行名词范畴化等多个层面进行描述分析,从而揭示儿童习得名词的范畴化过程及特点,并进行跨语言对比研究,以探究英汉儿童早期名词习得范畴化的异同,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阐释。除引言和结论外,本论文共分为四章。引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一章为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名词分类和范畴化理论阐释。参照李宇明的名词分类法把名词分为9大类:亲属称谓、器官名称、衣服名称、用具用物名称、交通工具名称、食物名称、动物名称、自然物名称、颜色词名称。本文仅讨论亲属称谓、器官名称、衣服名称以及颜色词名称的原型。第二章为说汉语儿童早期名词习得个案研究。通过对两名说汉语儿童所习得的9类名词的使用数量及使用频率等方面的分析考察,发现两名说汉语儿童在早期名词范畴化习得过程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及引起这些异同的原因,包括认知发展、语言输入、性别差异及个体兴趣等。第叁章为说英语儿童早期名词习得研究,对两名来自布朗语料库的说英语儿童语料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比较他们9类名词的习得趋势。得出说英语儿童习得用具用物名词最多;说英语男童习得交通工具名称明显高于说英语女童等结论。这是认知发展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四章为跨语言比较研究,旨在比较说汉语男童、女童,说英语男童、女童之间存在的范畴化相似性与差异性。得出说汉语女童习得动物名称最多,男童习得交通工具名称明显高于女童等结论。范畴化的发展与语言输入、性别差异、个体兴趣、认知发展、语言环境密切相关。总之,名词的习得研究必须对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考察,以找出更适合儿童习得词汇的方式,帮助儿童更好更快地习得母语。(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彭小红,崇慧芳[2](2010)在《从范畴化视角看说汉语儿童的早期名词习得》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调查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3岁期间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根据范畴理论把儿童早期习得的名词分类,对所获数据进行早期儿童名词习得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男孩女孩均对用具用物这一范畴类名称习得高于其它范畴类名词;均对亲属称谓、器官名称、动物名称、自然物名称、颜色词名称这些范畴类名词习得在总范畴类名词的习得中所占的比例相当等等。表明儿童早期名词习得受到认知结构和语言输入的共同制约。(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欧伶伶[3](2009)在《论英汉儿童早期名词习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关于3名说英语儿童以及3名说汉语儿童的早期名词习得的描述性研究。全文对长期跟踪调查得来的语料以及现有语料进行分析研究,把儿童语言中出现的名词分为5大类加以考察。本文从各类名词出现的时间、使用频率与使用数量等多个层面进行描述分析,从而揭示儿童习得名词的过程及特点,并进行跨语言对比研究,以探究英汉儿童早期名词习得的异同,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阐释。第一章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和名词分类。本文参照朱德熙的名词分类法把名词分为5大类:个体名词,物质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以及专有名词,并运用该分类对英汉儿童早期名词进行分析研究。第二章详细描述了3名说汉语儿童早期名词习得的发展状况,其中包括名词习得标准的界定,对3名说汉语儿童基本情况的介绍以及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通过对3名说汉语儿童所习得的5类名词的出现时间,使用数量及使用频率等方面的分析考察,研究发现3名儿童在早期名词习得上既存在个体差异又有相似之处,他们在各类名词习得的顺序上具有相似性,即:个体名词最先被习得,且使用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专有名词第二被习得,使用数量与频率仅次于个体名词;集合名词与抽象名词最后被习得且数量极少。引起这些异同的原因包括认知发展,语言输入以及个体兴趣。第叁章包括对说英语儿童早期名词习得情况的研究以及跨语言研究。前者对3名来自布朗语料库的说英语儿童的语料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比较他们对5类名词的习得趋势是否与汉语儿童具有相似性,结果表明:不论儿童年龄差异,他们习得的个体名词数量总是最多,专有名词次之,集合名词与抽象名词最少。该结论是英汉两种语言具有共性的有力证据。后者抽取了年龄跨度从01;06;00到01;09;06的3名说汉语儿童与1名说英语儿童的语料进行跨语言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同年龄段的说英语儿童所习得的名词比说汉语儿童多。这是语言结构差异,认知发展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分别对英汉两种语言儿童的早期名词习得进行研究及其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几乎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名词习得中所产生的所有现象。究其缘由,是因为名词习得是认知发展、语言输入、语言结构及个体兴趣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总而言之,对名词习得的研究必须对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考察,以找出更适合儿童习得词汇的方式,帮助儿童更好地习得名词。(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彭小红,刘玉兰[4](2008)在《论儿童早期名词习得过程中的词义泛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早期名词习得过程中会出现词义泛化现象,笔者根据长期跟踪调查研究的叁名说普通话儿童的语料,对儿童名词概念的掌握过程及出现的词义泛化现象做分析研究,发现名词泛化现象普遍存在,且一般为单一泛化,范畴理论可以部分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11期)
早期名词习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调查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3岁期间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根据范畴理论把儿童早期习得的名词分类,对所获数据进行早期儿童名词习得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男孩女孩均对用具用物这一范畴类名称习得高于其它范畴类名词;均对亲属称谓、器官名称、动物名称、自然物名称、颜色词名称这些范畴类名词习得在总范畴类名词的习得中所占的比例相当等等。表明儿童早期名词习得受到认知结构和语言输入的共同制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名词习得论文参考文献
[1].崇慧芳.范畴化视角下英汉儿童早期名词习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
[2].彭小红,崇慧芳.从范畴化视角看说汉语儿童的早期名词习得[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欧伶伶.论英汉儿童早期名词习得[D].长沙理工大学.2009
[4].彭小红,刘玉兰.论儿童早期名词习得过程中的词义泛化现象[J].宜宾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