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原位转流论文-李玉斌,孙艳艳,姜同柏,孙大军

大隐静脉原位转流论文-李玉斌,孙艳艳,姜同柏,孙大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隐静脉原位转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隐静脉,原位,自体

大隐静脉原位转流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斌,孙艳艳,姜同柏,孙大军[1](2012)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Ⅲ、Ⅳ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FontaineⅢ、Ⅳ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应用THEBUSHTM瓣膜刀为26例患者行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结果患者术后近期自觉症状均缓解,25例静息痛消失,皮温明显升高,溃疡愈合,坏死与正常组织间界限清楚。1例患者术后原位大隐静脉内血栓形成,于外院截肢,平均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2提高到术后0.78。6、12、24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6.1%、88.5%、80.8%。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长距离、多节段、多平面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为重症缺血的FontaineⅢ、Ⅳ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术式。(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2年11期)

胡志国,闫波,孙宇,魏春阳[2](2010)在《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股浅静脉闭塞症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股浅静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科自2000—2006年15例患有下肢股浅静脉闭塞症并行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中9例症状明显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术后症状总缓解率86%;转流桥远期通畅率为40%。结论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的通畅率不高,结合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时对治疗下肢股浅静脉血栓后遗症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李玉斌[3](2009)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Fontaine Ⅲ、Ⅳ期动脉硬化闭塞症》一文中研究指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lower extremity,简称ASO)是指因动脉壁粥样硬化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好发于动脉分叉以及动脉主干弯曲和受压处,大部分在动脉后壁,以腹主动脉远侧及髂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受累多见。常因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动脉中层变性、继发血栓形成等因素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下肢缺血的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肢体缺血性疾病,根据患者临床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按Fontaine分期将临床表现分为四期:I期:轻微症状期;II期:间歇性跛行期;III期:静息痛期;IV期:溃疡坏疽期。绝大多数FontaineI、II期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和运动功能锻炼,症状可获得明显缓解,并且相当长时间内病情保持稳定。FontaineIII、IV期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动脉长距离、多节段、多平面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为严重静息痛、肢体溃疡及坏死,最终致残、截肢。同时Fontaine III、IV期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并发疾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药物保守治疗疗程较长,肢体缺血难以纠正,病情容易反复。因此,临床上对于下肢动脉长距离、多节段、多平面狭窄或闭塞的临床表现重症缺血的FontaineIII、IV期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多采用旁路转流手术、介入等积极的血管外科干预措施。本文目的:探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Fontaine III、IV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应用THE BUSHTM瓣膜刀为28例患者行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部分病例同时行输出道动脉内膜剥脱、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其中1例行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股动脉-大隐静脉-胫后动脉吻合,1例行人工血管-大隐静脉-胫后动脉吻合,3例行内膜剥脱+股动脉-大隐静脉-胫后动脉吻合,14例行股动脉-大隐静脉-胫后动脉吻合,3例行股动脉-大隐静脉-胫前动脉吻合,3例行股动脉-大隐静脉-足背动脉吻合,1例行股动脉-大隐静脉-胫后静脉吻合,2例大隐静脉动脉化。结果:全组病例术后近期自觉症状均缓解,26例静息痛消失,皮温明显升高,溃疡愈合,坏死与正常组织间界限清楚,平均ABI由术前0.32提高到术后0.78。除1例患者于外院截肢随访3个月,余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随访期间,无心功能衰竭患者。本组6、12、24个月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2.86%、85.72%、78.58%,其中5例随访期间移植血管闭塞,分别发生于4.5个月1例,9个月时2例,14个月时1例,22个月时1例。行流出道内膜剥脱、球囊扩张的4例患者移植大隐静脉通畅。结论:1、应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近中期能有效改善或消除FontaineIII、IV期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严重缺血症状,是治疗下肢动脉长距离、多节段、多平面狭窄或闭塞的临床表现重症缺血的FontaineIII、IV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术式。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联合血管内膜剥脱、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介入治疗,改善近端流入道血流灌注及远端流出道的通畅。(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4-01)

宋阜鸿[4](2009)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附47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回顾性的分析动脉旁路术治疗股胭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人造血管转流与自体大隐静脉原位转流两种术式差别。通过对我院2007年06月—2008年09月应用动脉旁路术治疗下肢股胭动脉硬化闭塞症的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总结,其中32例行人造血管旁路术,15例行自体大隐静脉原位旁路术。结果显示动脉旁路术可以明显改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症状,ABI由0.27/0.28分别升高为0.72/0.74。大隐静脉原位转流通畅率为93.75%,优于人造血管通畅率85.71%。得出结论:动脉旁路手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手段,膝下动脉以下的动脉转流以大隐静脉原位转流为最佳选择,膝下动脉以上动脉旁路术可选择ePTFE人造血管作为移植物。(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3-01)

田明夏,王豪夫,黄晔,赵宗刚,李君[5](2008)在《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1例股浅静脉闭塞症患者利用自体大隐静脉作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并建立临时性动静脉瘘,术后辅以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结扎临时性动静脉瘘。随访10例,随访时间11~67个月,6例转流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率60%;4例闭塞,但未出现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提示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术后大隐静脉通畅率不高,但结合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仍不失为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的有效手术。(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8年14期)

张强,黄士明,孟路阳,王晓栋,娄尧强[6](2005)在《原位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一文中研究指出下肢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常见的闭塞病变部位是股-腘动脉段,约占50%。我院自2002年 11月至2004年8月间,采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股-腘动脉闭塞24例(28条肢体)。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文来源于《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期刊2005-09-01)

张雪民,张新伟,刘志红,屈宏,郭强[7](2005)在《原位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治疗严重下肢慢性动脉缺血(附23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 8月至 2 0 0 3年 5月 ,我们采用原位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严重下肢慢性动脉缺血 2 3例( 2 9条患肢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3例 (共 2 9条患肢 )中 ,男 1 5例 ,女 8例 ;年龄(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5年03期)

穆殿超,王大巍[8](2004)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方法 :大隐静脉原位转流 ,同时行输入道或输出道动脉重建及溃疡清创术。结果 :ABI平均值由术前的 0 .4 0上升至 0 .87,缺血肢体挽救率为 10 0 %。结论 :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想术式(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期刊2004年04期)

符伟国,王玉琦,郭大乔,陈斌[9](2001)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重建下肢血液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运用自制瓣膜切除器开展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3 8例共 40条肢体。患者术前踝肱指数 (ABI)为 0~ 0 .5 8(平均 0 .2 9) ,均经动脉造影证实。术后移植物均可扪及搏动 ,有 2 8条肢体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 17例同时行输入输出道动脉重建术。溃疡清创术 6例。 4例于术后 3d内出现移植物搏动消失 ,行第 2次重建术。结果 ABI平均值由术前 0 .2 9上升至 0 .84,严重缺血肢体挽救率为 10 0 %。经寿命表统计分析 ,1~ 5年的血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 92 %、87%、82 %、72 %和 65 %。结论 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同时行输入或输出道动脉重建术 ,对保证移植血管的通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01年02期)

郭东林,张虎[10](2000)在《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股静脉栓塞》一文中研究指出我院1994.1~1999.6对12例股静脉栓塞行原位大隐静脉股腘静脉转流术。术前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及大隐静脉造影,以确诊股静脉血栓形成为完全阻塞或部分再通以阻塞为主者,并显示大隐静脉通畅。手术要点在于精确细仔的血管吻合,大隐静脉游离不宜过长,以避免游离过程中损伤大隐静脉,而降低手术通畅率。另外术后应用抗凝治疗,早期活动。本组病人治愈率83.3%,有效率16.7%。(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00年02期)

大隐静脉原位转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股浅静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科自2000—2006年15例患有下肢股浅静脉闭塞症并行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中9例症状明显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术后症状总缓解率86%;转流桥远期通畅率为40%。结论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的通畅率不高,结合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时对治疗下肢股浅静脉血栓后遗症有较好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隐静脉原位转流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斌,孙艳艳,姜同柏,孙大军.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Ⅲ、Ⅳ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2].胡志国,闫波,孙宇,魏春阳.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股浅静脉闭塞症的体会[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

[3].李玉斌.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FontaineⅢ、Ⅳ期动脉硬化闭塞症[D].吉林大学.2009

[4].宋阜鸿.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附47例报告)[D].吉林大学.2009

[5].田明夏,王豪夫,黄晔,赵宗刚,李君.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08

[6].张强,黄士明,孟路阳,王晓栋,娄尧强.原位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C].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2005

[7].张雪民,张新伟,刘志红,屈宏,郭强.原位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治疗严重下肢慢性动脉缺血(附23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5

[8].穆殿超,王大巍.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J].中国临床医学.2004

[9].符伟国,王玉琦,郭大乔,陈斌.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重建下肢血液循环[J].临床外科杂志.2001

[10].郭东林,张虎.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股静脉栓塞[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0

标签:;  ;  ;  ;  

大隐静脉原位转流论文-李玉斌,孙艳艳,姜同柏,孙大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