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水堆积物论文-陈琦

冰水堆积物论文-陈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冰水堆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冰水堆积物,路基沉降,参数优化

冰水堆积物论文文献综述

陈琦[1](2018)在《冰水堆积物特性及其路基沉降计算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国家高速公路网成渝地区环线乐山—雅安段工程建设实际,以冰水堆积土填料适用性为研究目的,借用有限元数值分析,系统研究了"夹心法"冰水堆积土填料施工方法适用性与合理性。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参数的优化,分析出合理的数值模型,应用到冰水对堆积物路基填筑实际中。(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魏旭博,石豫川,顾新杰,吉锋,张振[2](2018)在《冰水堆积物隧道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修正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冰水堆积物独特的力学性质,一般隧洞压力计算公式不能满足冰水堆积物隧洞压力的计算。针对这一情况,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侧压力系数,然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埋深下的应力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并对土拱效应进行讨论,进而推导出适用于冰水堆积物隧洞压力计算的太沙基松动土压力公式,最后对修正前、后太沙基公式以及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冰水堆积体采用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方法会造成隧洞压力计算值偏高,修正后的太沙基松动土压力能较好地反映冰水堆积物隧洞的实际压力。研究成果可为冰水堆积体隧道工程的松动土压力计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8年05期)

曾涛[3](2018)在《高寒地区冰水堆积物颗粒特征分析及物理力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我国西南高海拔地区大规模交通基础建设及水电项目陆续实施,冰水堆积物和冰碛土分布地区的工程建设日益增多,但目前对冰水堆积物和冰碛土等冰川作用成因特殊土的物理力学及工程性质尚缺乏较系统研究,工程经验较少,可兹借鉴的经验相对匮乏,国内外在冰水堆积物和冰碛土层上修建工程仍较为慎重,大部分在建和拟建工程仍以绕避为主。因此,针对冰水堆积物及冰碛土,研究其物理力学性质及颗粒特征,探索高寒冻融循环条件下的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对路基工程设计建造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冰水堆积物和冰碛土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分别采用了室内基本土性试验、颗粒形状特征影像分析、大型叁轴试验以及冻融循环下的边坡浅表滑移单元模型试验,对取自康定-泸定地区冰水堆积物及冰碛土的岩土工程特性、颗粒形态特征、冻融循环变形破坏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室内物性试验,判定了冰水堆积物及冰碛土的碎石土类型,其中冰碛土级配属于良好,可作为路基A_1组填料,冰水堆积物级配多为不良,但可作为B_1组填料,两类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均约在2.2 g/cm~3,最优含水率均约在6.7%;由于冰水堆积物存在水流二次搬运、分选堆积作用,冰水堆积物的5mm以下粒组颗粒密度较冰碛土稍大,随分布高程的降低,冰水堆积物土样细粒含量更多,塑性指数和液限含水率均较冰碛土更高。(2)利用显微成像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冰水堆积物及冰碛土土样进行了颗粒形状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冰碛土填料颗粒较冰水堆积物填料颗粒的块体性更强、棱角性接近;颗粒轮廓的分形计算表明,冰水堆积物分形维数分布区间为[0.9743,1.454],冰碛土颗粒分形维数分布区间为[0.9661,1.2816],均呈现较好的分形特征,冰水堆积物颗粒分形维数的分布范围更宽、上限值更大。但相较于级配碎石,两类土的颗粒边缘轮廓曲线更规则、表面更光滑、块体性更弱,工程特性较级配碎石稍差。(3)采用直径15厘米土样的荷载伺服大型叁轴试验仪,针对90%和95%两种压实度的冰水堆积物进行了叁水平围压下的叁轴剪切试验,获得了不固结不排水强度参数及有效应力强度参数。随着压实度增加,试样的粘聚力及有效粘聚力增加幅度分别为117%、18%,内摩擦角及有效内摩擦角增加幅度分别为16%、17%。基于Ducan and chang模型的(σ_1-σ_3)~ε_1关系拟合,获取了双曲线试验常数,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的增加,土体的初始切线模量减小、强度渐近线值增大;相同围压下,随着压实度的增加,土体的初始切线模量有减小的趋势、强度渐近线值有增大的趋势。(4)针对冰水堆积物边坡的高寒环境特点,利用冷冻柜进行加工改造,设计并开展了临界边坡浅表变形冻融循环蠕变试验,结果表明:边坡出现了推挤式的浅表层蠕动,6次冻融循环累积下,边坡顶、中、底部顺坡滑移分别为1.6cm、1.3cm、0.6cm;当坡脚设置支挡措施,坡脚基本无滑移,呈现良好的约束效应,边坡仅出现约3~4mm竖向冻胀融沉;当模拟自然降雨增加坡面水分补给,冻融循环下的边坡蠕变增强。单元土体冻胀试验结果表明:土体的冻胀-融沉量随着土体含水率的增高呈现出折线型增大的趋势,土体在冻融蠕变变形中,垂向膨胀较侧向膨胀更大;随着压实度的增加,土体的冻胀-融沉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压实度为85%条件下达到最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曾涛,蒋良潍,罗强,李傲赢,谢宏伟[4](2018)在《冰碛土和冰水堆积物填料颗粒形状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体颗粒形状特征对填料的工程特性影响显着。采用光学显微镜照相技术获取冰碛土和冰水堆积物填料颗粒大样本的随机二维平面投影,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测得其几何参数,得到用于描述颗粒轮廓形状和棱角性的形状指数;基于数理统计和分形理论,分析各粒径组冰碛土和冰水堆积物颗粒轮廓形状和棱角性形状指数的分布特征,讨论粒径组间颗粒形状指数离散性及颗粒形状的分形特性。研究表明:冰碛土和冰水堆积物均呈块状且棱角性相当,冰碛土颗粒块体性更强;轴向系数表征颗粒轮廓形状优于长宽比,棱角性系数对颗粒棱角性描述优于粗糙度;冰碛土颗粒分形维数主要集中在0. 966 1~1. 281 6,冰水堆积物分形维数主要集中在0. 974 3~1. 454,两种填料颗粒在2~10 mm粒径范围内分形特征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8年12期)

祁昊,冯文凯,陈建峰,白慧林,周强[5](2017)在《四川理县桃坪冰水堆积物非饱和强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含水率变化对桃坪冰水堆积物抗剪强度的影响,取原状土样进行了6种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不固结不排水叁轴剪切试验,并结合土水特征曲线探讨了该类特殊土体的非饱和强度特性。含水率对桃坪冰水堆积物的抗剪强度有着显着的影响,其饱和时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比天然含水率情况分别降低40.0%和29.5%。建立了桃坪冰水堆积物非饱和黏聚力与含水率参数χ(w)的关系式,实际应用时可采用指数函数来确定χ(w)。含水率增大使冰水堆积物基质吸力迅速减小,其抑制土颗粒塑性滑动的能力大幅降低,土体中细小裂纹不断发育、扩张,导致其宏微观结构遭受破坏、抗剪强度出现衰减。针对桃坪堆积体上广泛存在的浅层滑坡,应积极开展堆积区降雨量动态监测、优化改进灌溉方式以及加强坡体表部排水设施建设等工作。(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祁昊,冯文凯,陈建峰,郭小鹏,叶敏[6](2017)在《水对桃坪冰水堆积物抗剪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水对桃坪冰水堆积物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取原状土样进行了6种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不固结不排水叁轴剪切试验,并探讨了该类特殊土体强度变化的微观机理。含水率对桃坪冰水堆积物的抗剪强度有着显着的影响,其饱和时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比天然含水率情况分别降低40.0%和29.5%。冰水堆积物强度衰减机理包括吸力对抗剪强度强度贡献弱化,粘土矿物吸水膨胀,微观结构损伤,其主要表现为:土中吸力随含水率增大而迅速降低,其抑制土颗粒相对滑动的能力降低;浸水后,粘土矿物吸水膨胀,颗粒间孔隙增大,其微观形态由絮凝状变为层状或分散状。针对桃坪堆积体上广泛存在的浅层滑坡,应开展堆积区降雨量动态监测、优化改进灌溉方式以及加强坡体表部排水设施建设等工作。(本文来源于《2017年第九届边坡工程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04-18)

杨彬[7](2017)在《西藏林芝地区冰水堆积物隧道开挖及支护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西南地区,第四纪更新世冰期与间冰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今地形地貌格局。西藏林芝地区广泛分布的冰水堆积物,往往规模巨大,在国家大力倡导西部开发的背景下,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与之产生密切的联系,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构成重要的影响。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冰水堆积物自形成后便受到了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变,其性质如何,与一般堆积物有何不同,在其中开挖隧道后力学响应呈现何种状态,这些问题急需解决,而开挖后冰水堆积体围岩的稳定性和开挖支护方式研究可以为今后的工程安全提供保障。前人关于隧道物理模拟的相关研究大多围绕岩质隧道,还未见冰水堆积物隧道的相关研究,本文就是要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等方法研究冰水堆积物的基本特征、开挖后的变形破坏和支护方法以及松散围岩压力等问题。本文在充分调查林芝地区冰水堆积物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冰水堆积物地层隧道物理模拟试验研究,通过地表布设的百分表,土中埋置的微型土压力盒和应变片等测量元件,获取了大量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支护工况下隧洞的变形破坏特征。采用颗粒离散元软件模拟毛洞开挖后洞室的渐进破坏过程,观察不同埋深下隧道的最终破坏状态,最后探讨了冰水堆积体隧洞形成稳定压力拱的埋置深度,并提出了基于太沙基理论的松散体围岩压力改进计算公式。为了深入了解冰水堆积物一系列基本特征,将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分析了林芝地区冰水堆积物的分布规律,即平面形态多呈条带状和扇形,出露断面陡立,而顶面坡度较缓。选取典型堆积体进行原位重度、筛分和渗透试验,发现冰水堆积物的密度一般在2.05~2.30×103kg/m3之间,且多以巨粒和粗粒组成,不均匀系数均大于30,曲率系数大都在1~3之间,属于级配良好的土体。精细描述了冰水堆积体的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最后取样开展冰水堆积物室内试验的研究,作为野外工作的补充完善。根据模型试验的相似原理,通过试验选取围岩、超前支护、模筑混凝土等模型材料,自主设计了试验装置和量测系统,进行了不同支护工况下的隧道开挖试验。结果表明,埋深对毛洞的最终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当隧洞埋深为15cm时,在开挖过程中,拱顶逐渐出现塌落、塌落范围扩大、隧洞整体失稳,最后地表迅速沉降出现裂缝并贯通,地表塌陷宽度略大于隧道洞径,塌陷侧壁呈近直立状;埋深为20cm和25cm时,隧洞最终可以形成稳定的塌落拱。而对比分析各种支护措施的效果,以地表沉降为判断依据,注浆管棚支护对冰水堆积物隧洞效果最好。选取颗粒离散元软件对冰水堆积物隧洞开挖后的渐进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埋置深度,无支护状态隧道拱顶最先破坏,而且最为严重,而两侧壁仅见少量土体剥离脱落。埋深小于20m时,拱顶塌落一直发展到地表,形成贯穿型破坏;埋深大于20m时,拱顶塌落不会无限发展,而是形成一稳定的塌落拱。压力拱在隧道中是自然存在的,而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条件。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和压力拱边界判据,定量计算出压力拱的范围,从而确定冰水堆积物隧道形成稳定压力拱的临界埋置深度为20m,并以此作为隧道深浅埋界限。最后基于太沙基松动围岩理论,提出修正公式,对比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公式可以更好的反映冰水堆积体隧道的实际围岩压力。林芝地区冰水堆积物不同于一般堆积物,其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力学特征的不同,天然含水率状态下冰水堆积物应力应变曲线呈现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且围压越大,软化现象越明显。在毛洞开挖状态下,隧道的最终破坏与埋深有直接的关系,而不同支护方法下,注浆管棚支护对冰水堆积物隧洞效果最好。模型试验是在广泛深入调查和充分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所得结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是由于物理模型较小,以及衬砌是预埋安装的,这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别。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不同开挖方法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在物理模型中布置应力测线,以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周航[8](2016)在《雅鲁藏布江大古河段冰水堆积物特征及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大古水电站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干流藏木峡谷河段上,是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规划中游沃卡河口-朗县县城河段8级开发方案中的第2级。电站正常蓄水位为3447m,相应库容0.5528亿m3,最大坝高126m。装机容量660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32.13亿kW·h。冰水堆积体位于大古水电站坝址河段雅鲁藏布江左岸,分布高程3540-4200m,长度约2.0km,面约1.9km2。西藏地区冰水堆积物性质较为复杂,且越来越多的工程将在冰水堆积物地区开展,因此针对此类冰水堆积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构模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的问题是较为迫切的。本论文以西藏冰水堆积物、泥石流特征及工程影响研究—以大古、街需工程研究课题为依托,在搜集冰水堆积物相关实例资料,了解冰水堆积物在物理力学性质、稳定性、本构模型及对工程影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地质环境研究、地表调查、平硐调查、室内外试验及室内统计分析,在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冰水堆积物工程特性及本构模型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资料查阅和现场调查:通过对国内外冰水堆积物成因的相关资料的整理,总结出各类冰水堆积物粗粒土分布规律、成因和特征等,在现有勘察资料及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冰水堆积物粗粒土的分布规律发育特征。(2)冰水堆积物试验研究:对冰水堆积物粗粒土进行天然含水率试验、筛分试验、细粒土的液塑限试验,以研究其含水率状况、级配情况、承载特性及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为冰水堆积物工程利用提供理论依据。(3)对冰水堆积物粗粒士进行大型叁轴试验,研究冰水堆积物粗粒土的变形与压力的关系、变形与时间的关系,以便计算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指标,用以研究冰水堆积物粗粒土的变形特性。(4)本构模型研究及建立:分析冰水堆积物粗粒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特性,对邓肯E-B模型参数进行计算,通过对邓肯张模型的修正,建立适用于冰水堆积物粗粒土的本构模型。(5)通过数值模拟,对冰水堆积体边坡进行失稳范围、冲击力等研究。由于研究区冰水堆积物边坡分布于较高高程处,因此主要研究边坡稳定相关的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地质定性判定和定量计算、基于新型本构关系的数值模拟计算。(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5-25)

候召强,马亚栋[9](2015)在《冰水堆积物作为路基填料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冰水堆积物与砂砾石通过夹层法来模拟路基填筑现场试验,试验得出当冰水堆积物与砂砾石共同填筑时沉降最小,满足路基沉降要求。(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唐京京[10](2012)在《冰水堆积物填料室内改良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铁路规范对四川雅西高速冰水堆积物填料进行分组研究,并依据泰勒理想曲线对填料可压实性进行判别,同时根据修改曲线对该填料提出了改良方案以及相应的改良步骤。(本文来源于《华东公路》期刊2012年01期)

冰水堆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冰水堆积物独特的力学性质,一般隧洞压力计算公式不能满足冰水堆积物隧洞压力的计算。针对这一情况,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侧压力系数,然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埋深下的应力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并对土拱效应进行讨论,进而推导出适用于冰水堆积物隧洞压力计算的太沙基松动土压力公式,最后对修正前、后太沙基公式以及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冰水堆积体采用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方法会造成隧洞压力计算值偏高,修正后的太沙基松动土压力能较好地反映冰水堆积物隧洞的实际压力。研究成果可为冰水堆积体隧道工程的松动土压力计算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冰水堆积物论文参考文献

[1].陈琦.冰水堆积物特性及其路基沉降计算参数优化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18

[2].魏旭博,石豫川,顾新杰,吉锋,张振.冰水堆积物隧道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修正及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8

[3].曾涛.高寒地区冰水堆积物颗粒特征分析及物理力学性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4].曾涛,蒋良潍,罗强,李傲赢,谢宏伟.冰碛土和冰水堆积物填料颗粒形状特征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8

[5].祁昊,冯文凯,陈建峰,白慧林,周强.四川理县桃坪冰水堆积物非饱和强度特性[J].工程地质学报.2017

[6].祁昊,冯文凯,陈建峰,郭小鹏,叶敏.水对桃坪冰水堆积物抗剪强度的影响[C].2017年第九届边坡工程大会论文集.2017

[7].杨彬.西藏林芝地区冰水堆积物隧道开挖及支护模型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

[8].周航.雅鲁藏布江大古河段冰水堆积物特征及本构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9].候召强,马亚栋.冰水堆积物作为路基填料的数值模拟[J].山东交通科技.2015

[10].唐京京.冰水堆积物填料室内改良试验研究[J].华东公路.2012

标签:;  ;  ;  

冰水堆积物论文-陈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