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核杆菌感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Hsp10,胸腰椎体,结核杆菌,诊断
结核杆菌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程芳,涂超,邹骏,徐伟,潘凌[1](2019)在《血清结核杆菌Hsp10对胸腰椎体结核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结核杆菌Hsp10对胸腰椎体结核杆菌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住院治疗的疑似胸腰椎体结核患者98例,其中确诊为胸腰椎体结核杆菌感染患者52例为感染组,未感染46例为未感染组,并选取同时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结核菌素的实验检查,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以及Hsp10含量的检测,比较叁种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一致性。结果感染组血清结核杆菌Hsp10含量为(125.24±21.57) pg/ml,非感染组为(89.41±20.33) pg/ml,对照组为(86.20±18.87) pg/ml,感染组显着高于非感染组与对照组(P<0.05)。以血清结核杆菌Hsp10含量对胸腰椎体结核杆菌感染作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8,临界值为109.52 pg/ml。血清结核杆菌Hsp10含量检测方法的敏感性80.00%,特异性73.33%;结核菌素的实验敏感性61.54%,特异性31.61%;血清结核杆菌Hsp10含量的检测方法与结核菌素的实验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血清结核杆菌Hsp10含量的检测方法可以作为胸腰椎体结核杆菌感染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潘锦丽,陈亚林,栾树茂,赵剑喜,王铂[2](2019)在《应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杆菌潜伏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新技术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甘肃省陇西县结核杆菌潜伏感染,以掌握该县结核杆菌潜伏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体格检查获得卡痕,采血以IGRA试验判定是否为结核杆菌潜伏感染。结果 IGRA检测结核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7.3%,各年龄组感染率有卡痕组与无卡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男性(21.2%)、45岁~组(23.3%)、离退休人员(50.0%)、种植业人员(23.0%)、建筑采矿工人(21.8%)、教师(24.6%)和司机(28.6%)的潜伏感染率较高。结论 IGRA检测不受卡介苗接种的影响,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闫闪闪[3](2019)在《不同DNA识别信号通路在结核杆菌感染过程中的相互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在机体肺部发生病变。结核病是全球十大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在由单一因子引起的疾病中,致死率位居第一,给人类的公共卫生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目前发现,结核病的全球控制主要面临叁大挑战,分别是缺乏有效的疫苗,缺乏快速而灵敏的诊断手段以及缺乏针对耐药菌的有效治疗策略。据研究报道,免疫系统在机体抵御结核分枝杆菌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免疫系统整体认知的进步与完善有助于新的疫苗、诊断手段以及治疗方法的开发应用。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肺部,其多种多样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会被固有免疫细胞上对应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并激活一系列的免疫相关反应。在众多的PAMPs中,细菌的基因组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组主要被两种DNA受体识别,一种是DNA受体cGAS,识别后活化下游的重要衔接蛋白STING,进而激活磷酸化酶TBK1和转录因子IRF3,最终诱导Type IIFN的产生。另一种是DNA受体AIM2,该受体结合DNA后激活的是下游的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包括ASC分子和Caspase-1分子,最终诱导炎性因子IL-1β和IL-18的产生。相关的临床数据以及小鼠模型上的数据提示cGAS-STING-Type I IFN信号通路可能对于机体抵抗结核杆菌是有害的,而AIM2-ASC-IL-1β信号通路可以增强机体的抗菌能力。正因为二者的平衡控制着细菌感染的结果,探索这两条识别相同免疫原而介导相反功能的信号通路之间在体内情况下是否具有相互影响至关重要。为了研究这一科学问题,我们使用细菌感染AIM2基因敲除的小鼠,在体内的情况下探讨该通路对cGAS通路诱导产生的IFN-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该基因的缺失可以促进过量IFN-β的产生,进而导致机体荷菌量的增加以及病理情况的加重,提示在结核杆菌感染的情况下,AIM2-ASC-IL-1β信号通路可以负性调控cGAS-STING-Type IIFN信号通路。深入的机制研究表明:在BMDC和BMDM这两种固有免疫细胞中,AIM2信号通路中的ASC分子与cGAS信号通路中的TBK1分子,竞争结合下游STING分子,从而阻碍了活化信号的传递,最终影响了TypeIIFN的诱导产生。另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结核病人PBMC中IFN-β的高量表达与ASC的表达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机体抵抗结核杆菌感染的新机制,发现机体不仅通过AIM2识别结核杆菌基因组,进而诱导IL-1β等炎性因子去清除细菌;同时,还可以通过该信号通路负性调控Type IIFN的产生去增强自身的抗菌能力。这种AIM2炎症小体的双向调控作用对于调控结核杆菌感染的结果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结核病人PBMC中IFN-β的高量表达与ASC表达的负相关性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21)
刘佳栋,汪宏良,朱杰稳,雷文佳[4](2019)在《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对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指导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对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肿瘤患者432例,均给予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以临床细菌学检查为对照,分析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及叁者联合对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诊断情况。结果临床细菌学检查显示,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有80例(18.52%);在诊断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结核抗体分别为87.50%、76.70%、78.70%,结核杆菌培养分别为37.50%、92.61%、82.41%,结核感染T细胞分别为82.50%、88.64%、87.50%,叁者联合时分别为97.50%、98.30%、98.15%,叁者联合时明显高于叁者单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是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可作为诊断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重要方法,叁者联合时,对诊断患者合并结核感染具有更佳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斌,祝颂[5](2019)在《浅论肛周脓肿合并感染结核杆菌患者的术后创面愈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肛周脓肿合并感染结核杆菌的患者绝大多数无明显结核病症状,术前行胸部X线检查也很难明确诊断是否感染结核杆菌。一般在术后换药恢复期,才能在术后创面的变化过程中察觉。一般的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虽疼痛、瘙痒、有分泌物,但创缘光滑,肉芽组织颜色鲜活,且随时间的变化,疼痛及分泌物等情况会逐渐缓解,最终创面得以愈合。而感染结核杆菌的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一般在术后7~14d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创面局部颜色晦暗、(本文来源于《中国肛肠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贾青松,李凤琴,胡磊,宋绍怡,杨键[6](2018)在《四川省泸山猴群结核杆菌感染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泸山猴群的结核杆菌感染情况,2016年12月利用泸山猴群抓捕分流机会,在捕获的103只猕猴群中,随机采集47份血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进行结核杆菌检测。结果显示,47份血液标本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泸山景区猕猴群感染结核病的风险较低,与人类互相传染的可能性小,但需继续加强监测和宣传,倡导文明旅游,共同保护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8年06期)
竺丽梅,卢鹏,刘巧,孔雯,丁晓艳[7](2018)在《社区人群结核杆菌潜伏性感染诊断方法的成本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常用的结核潜伏感染诊断方法进行成本效益研究,为我国将来开展大规模全社区人群结核感染状况调查和选择适宜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整体抽取丹阳市导墅镇2个村全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同时开展结核菌素试验(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选用Quanti 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检测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并模拟TST与QFT-GIT法联用检测,计算3种方法筛查目标人群的感染阳性率、精准率、试剂费、检测费,并分析其成本效益。结果以TST法检测,分别以注射硬结平均直径≥5mm、≥10mm为结核杆菌感染标准,研究人群感染率分别为44.1%、37.3%;以QFT-GIT法检测,人群感染率为19.7%,显着低于TST法检测结果(P值均<0.01);模拟TST+QFT-GIT法检测人群感染率为18.6%,与单纯使用QFT-GIT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GFT-GIT检测阳性感染为标准,TST检测成本最低为30元,误诊率为47.1%;QFT-GIT法检测成本最高为500元;TST+QFT-GIT法结合使用的成本为250.4元,显着低于单纯使用QFT-GIT法。每检出一个结核杆菌阳性感染者,TST、QFT-GIT、TST+QFT-GIT的成本分别为80.7元、2 539.8元、1 342.9元。结论目前,TST、QFT-GIT、TST+QFTGIT等3种结核感染检测方法均存在缺陷,TST+QFT-GIT法结合使用虽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但成本依旧过高无法应用于大范围筛查。研发其他特异性强、价格合理、方便使用的结核菌感染高危人群筛查方法迫在眉睫。(本文来源于《江苏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03期)
丁浩[8](2018)在《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伴结核杆菌感染的临床与胸部影像学表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伴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患儿的临床与胸部影像学表现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随访及预后判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2年1月~2017年5月住院期间诊断为Mtb感染的患儿50例,根据2015年国际免疫学会联盟(IUIS)分类标准经基因诊断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患儿25例作为一组,免疫正常的结核病患儿25例作为一组,比较分析各组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特点。结果:1.PID伴Mtb感染组:男性23例,女性2例,年龄22天~13岁,中位数年龄1.75岁;其中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14例,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CID)6例,高IgE综合征(Hyper-Ig E syndromes,HIES)1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ongenitalNeutropenia,CN)3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1例。免疫正常组:男17例,女8例,年龄3月至9岁,中位数年龄1.17岁。2.PID伴Mtb感染组中有卡介苗接种史18例,结核病接触史6例,伴卡介苗病13例,其中CGD 7例、SCID 5例、CN 1例;伴结核病12例,其中CGD 7例、SCID 1例、CN 2例、HIES 1例、XLA 1例。免疫正常组中有卡介苗接种史21例,结核病接触史14例。两组患儿多有反复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可伴卡介苗接种处结痂延迟或化脓,浅表淋巴结或肝脾肿大;SCID者死亡率极高。3.PID伴Mtb感染组肺内病变多肺叶性分布(累及3个及以上肺叶)者22例(22/25,88.0%),不局限于单一肺叶;而免疫正常组肺内结核病灶可1叶、2叶或3叶及以上分布,分别7例(28.0%)、7例(28.0%)、11例(44.0%)。PID伴Mtb感染组肺内病变分布在3叶及以上者多于免疫正常结核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ID伴Mtb感染组胸部CT表现:(1)肺实质病变:斑片状影20例(80.0%),其中肺实变15例(60.0%);结节状影7例(28.0%),以孤立或散发性分布,无粟粒性结节影;空洞2例(8.0%);肺内钙化1例(4.0%)。(2)肺间质性改变:网格状影12例(48.0%),其中双肺下叶分布9例(9/12,75.0%),纤维化或纤维化趋势3例(3/12,25.0%),磨玻璃影14例(56.0%)。(3)胸内淋巴结异常13例(52.0%),为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改变,其中肿大、钙化、坏死分别5例(20.0%)、4例(16.0%)、3例(12.0%);腋窝淋巴结改变12例(48.0%)。(4)胸膜病变7例(28.0%);支气管扩张3例(12.0%)。免疫正常结核病组胸部CT表现:(1)肺实质病变:斑片状影18例(72.0%),其中肺实变16例(64.0%);结节状影8例(32.0%),粟粒性结节影6例(24.0%);空洞9例(36.0%);肺内钙化7例(28.0%)。(2)肺间质性改变:网格状影5例(20.0%),纤维化0例(0%);磨玻璃影4例(16.0%)。(3)胸内淋巴结异常18例(72.0%),其中肿大、钙化、坏死分别14例(56.0%)、12例(48.0%)、11例(44.0%);腋窝淋巴结改变仅2例(8.0%)。(4)胸膜病变5例(20.0%);支气管扩张2例(8.0%)。两组比较,PID伴Mtb感染组(A组)磨玻璃影、网格状影及腋窝淋巴结改变多于免疫正常结核病组(B组)(P<0.05或P<0.01);粟粒结节影、空洞、肺内钙化及胸内淋巴结肿大/钙化/坏死A组少于B组(P<0.05或P<0.01);而斑片状影、肺实变、结节状影、支气管扩张与胸膜病变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不同类型PID伴Mtb感染的胸部CT表现:(1)CGD(14例)中斑片状影10例、实变影8例、结节状影6例、磨玻璃影6例、网格状影7例;而胸内淋巴结改变10例,其中肿大、钙化、坏死分别3例、3例、1例;腋窝淋巴结改变9例;空洞、钙化、支气管扩张各1例;(2)SCID(6例)中斑片状影、实变影、磨玻璃影及网格状影分别6例、3例、6例、3例,却无肺内结节、坏死性空洞、钙化、支气管扩张及淋巴结等改变;(3)其他类型PID(5例):少数亦可出现肺实质、间质、淋巴结及胸膜的改变。结论:1.PID伴Mtb感染包括伴卡介苗病和伴结核病,卡介苗病均发生于PI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阳性率低,容易被忽视,需加强PID的筛查,避免接种卡介苗。2.PID伴Mtb感染较免疫正常的结核病患儿肺内病变分布范围更广泛,多累及3个及以上肺叶。3.PID伴Mtb感染胸部CT表现复杂、多样、不典型,以斑片状影、网格状影、磨玻璃影、腋窝淋巴结改变较多见,而典型的结核征象如粟粒结节影、空洞、肺内钙化及胸内淋巴结肿大/钙化/坏死少见。4.各种类型的PID伴Mtb感染者胸部CT虽均以斑片状影、网格状影及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但SCID者明显缺乏肺内结节、坏死性空洞、钙化、支气管扩张及淋巴结的改变。(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崔哲哲,林定文,林玫,苏华斌,区进[9](2018)在《运用灰色定权聚类模型对广西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灰色定权聚类分析,对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各项工作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集群划分,达到科学防控和分类指导的目的。方法收集和汇总2016年全广西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年度报表,以市为单位计算主要工作指标,运用灰色定权聚类模型进行综合排名和聚类分析。按照聚类结果将各市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集群划分。结果结核病和艾滋病双向筛查指标达到了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但结核病和艾滋病综合治疗接受率偏低(57.044%),不同地区完成情况存在差异。通过关联度分析获得了以市为单位的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综合排名,与基准方案比较的关联度介于0.547-0.909;通过差异矩阵和差异距离矩阵,获得与排名临近地区间比较的灰色相似关系矩阵,灰色相关系数介于0.771-0.986。基于灰色相关系数绘制聚类系谱图,按照实数(λ)=0.15的水平,划分出4个集群(最好、较好、一般、较差)。结论灰色定权聚类法除了能够综合评价不同地区的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水平,还可以根据系谱图划分出来的工作指标及综合工作水平类似地区,科学识别同类的集群,为结核病防治规划管理部门开展工作质量评价和分类指导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期刊2018年01期)
何军兰,王永斌,贾忠,同重湘,韩建军[10](2018)在《结核杆菌感染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功能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结核杆菌感染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研究对象,根据实验纳入标准分为5个试验组。采集外周血液,分离单核细胞后用ESAT-6抗原刺激48 h并进行染色,染色后进行流式细胞法测定样本中CD4~+T细胞、CD8~+T细-胞和Fox P3~+的阳性率。同时采用ELISA检测IL-2、IFN-γ、TGF-β和穿孔素指标变化。结果流式细胞阳性率测定结果为:健康组<未治疗活动性结核组<治疗中活动性结核组<潜伏感染组<治愈组;ELISA测定结果为:IFN-γ组间比较(P>0.05)。IL-2、TGF-β及穿孔素总体指标变化规律为:健康组<治愈组<潜伏感染组<未治疗活动性结核组<治疗中活动性结核组。结论通过对不同组别免疫指标对比发现MTB感染者不同疾病阶段或病理状态下Tregs功能的变化,从而为临床结核病情提供判断。(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结核杆菌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新技术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甘肃省陇西县结核杆菌潜伏感染,以掌握该县结核杆菌潜伏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体格检查获得卡痕,采血以IGRA试验判定是否为结核杆菌潜伏感染。结果 IGRA检测结核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7.3%,各年龄组感染率有卡痕组与无卡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男性(21.2%)、45岁~组(23.3%)、离退休人员(50.0%)、种植业人员(23.0%)、建筑采矿工人(21.8%)、教师(24.6%)和司机(28.6%)的潜伏感染率较高。结论 IGRA检测不受卡介苗接种的影响,应用价值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核杆菌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1].程芳,涂超,邹骏,徐伟,潘凌.血清结核杆菌Hsp10对胸腰椎体结核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2].潘锦丽,陈亚林,栾树茂,赵剑喜,王铂.应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杆菌潜伏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9
[3].闫闪闪.不同DNA识别信号通路在结核杆菌感染过程中的相互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4].刘佳栋,汪宏良,朱杰稳,雷文佳.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对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指导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9
[5].张斌,祝颂.浅论肛周脓肿合并感染结核杆菌患者的术后创面愈合[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
[6].贾青松,李凤琴,胡磊,宋绍怡,杨键.四川省泸山猴群结核杆菌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18
[7].竺丽梅,卢鹏,刘巧,孔雯,丁晓艳.社区人群结核杆菌潜伏性感染诊断方法的成本效益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2018
[8].丁浩.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伴结核杆菌感染的临床与胸部影像学表现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8
[9].崔哲哲,林定文,林玫,苏华斌,区进.运用灰色定权聚类模型对广西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18
[10].何军兰,王永斌,贾忠,同重湘,韩建军.结核杆菌感染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功能变化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