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印巴关系论文-孙现朴,陈宇

冷战后的印巴关系论文-孙现朴,陈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战后的印巴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印度,孟加拉国,主要问题,影响因素

冷战后的印巴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孙现朴,陈宇[1](2015)在《冷战后印孟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印孟关系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特点,两国关系整体上处于不稳定状态。两国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有跨界水资源分配、边界划分、非法移民、联合打击极端势力、贸易不平衡等。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印度对孟加拉国的政策取向、孟加拉国内两大政党对印政策的分歧和印度地方邦政府对两国关系的牵绊等。为了推进两国关系顺利发展,印孟应着力削减双方的不信任感。印孟应意识到双边关系的稳定对两国都至关重要,印度可以获得稳定发展的南亚"大周边",摆脱在南亚的孤立,为其"东向政策"助力;孟加拉则可以获得稳定的"小周边"环境,搭上印度经济发展的快车。(本文来源于《印度洋经济体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陈建山[2](2014)在《冷战后印缅关系好转的主要动因》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印度和缅甸为了自身利益都调整了外交政策,在印度主动友好的前提下印缅关系出现缓和,并在21世纪得到迅速发展。本文主要从印度和缅甸两个方面来探讨冷战后印缅关系出现好转的动因。从印度方面来看,首先,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推行"向东看"政策,努力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扩大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为此目的,印度积极存进与缅甸关系的好转;其次,为了平衡中国在缅甸持续增长的影响力,印度也必须在多方面与缅甸加强关系;第叁,印度东北部地区长期存在的分裂主义问题也使得印度政府必须要和缅甸政府进行军事和安全方面的合作;第四,印度和缅甸关系提升才可能获取缅甸丰富的油气资源的使用权。第五,印缅双边贸易的巨大潜力也为印缅关系的好转添加了砝码。从缅甸方面来看,促进与印度的友好关系和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奉行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以及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陈建山[3](2014)在《冷战后印(度)缅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印缅关系源远流长。早在公元11世纪开始双方便在贸易、宗教、法律、哲学、文化等领域互相往来。历史上,双边关系经历起起落落,但友好合作是主流,敌视与对抗则是支流。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国际关系中主要势力的重新洗牌及政治经济格局的重组,印缅关系开始升温,双方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安全、教育以及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印缅关系的新变化牵涉到很多因素,包括全球政治、世界格局、大国力量的影响,但主要是两国两国利益的需要。另外,两国关系的升温,地缘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也就是说,印缅两国因为是邻国,所以双边关系非常重要,谁也不能忽视对方。而缅甸由于陷入外交孤立,更只能从周边、从邻国寻求援助和外交突破。印缅关系以及双方的战略构想、外交选择,充分体现了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的特点,缅甸尤其如此。本文从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的角度探讨印缅关系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变化及相互政策的调整,也分析了双边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就大国对该地区和印缅双边关系的影响也做出了系统的分析。论文分为五章,外加导论与结语,共七个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选题的价值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论文的新突破和新观点,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等。第一章介绍了冷战前两国交往的历史,力图证明两国关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大量史实证明,由于地理上的毗邻,自古两国人民就交往密切,互动频繁,政治、经济、文化也密不可分。这为两国当代的关系和密切合作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对两国关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判断,对两国合作的领域及密切度做了定量的分析,指出了两国关系存在的问题,探讨和症结所在,也指出了未来两国改善双边关系和增进合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路径。第叁章介绍了印度的战略、外交构想以及对缅外交的基本逻辑和出发点,从印度的角度探讨了印缅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动因与障碍、积极面与消极面。本章着重分析冷战后印度的地缘战略与对缅政策的影响阐述双边关系互动发展背后的主要考量因素。对印度而言,缅甸是印度进入东南亚腹地重要的通道,也是印度实施“东进政策”中关键的一部分。印度可以借缅甸为陆桥,改善印度通往东南亚市场的交通;同时有利于打破印度东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封闭状况和加强印缅边境的安全;其次是出于对中国的顾虑,削弱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第四章首先介绍了缅甸的外交困境及外交选择,然后从缅甸的角度探讨了印缅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动因与障碍、积极面与消极面。本章的基本逻辑在于:缅甸的外交空间有限,外交只能建立在地缘政治的基础之上。鉴于缅甸内政的现状和外交困境,缅甸只能在周边寻求外交突破以打破政治、经济的封锁和外交的困境。对缅甸而言,一方面发展与印度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创造和平稳定的外交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对印策略提高自身地位,扩大更广泛的交流合作。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周边大国印度建立密切的经济合作,可降低自身对中国的依赖。缅甸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制定切合自己的地缘战略和外交战略,试图在印度、中国、东盟以及西方大国中左右逢源,拓展生存空间。第五章主要探讨了美国等外部势力以及东盟对印缅关系的影响。由于中国同时是印度和缅甸的邻国,同时是目前与缅甸关系最为密切的大国,所以,中国也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本章加以讨论。本章试图对印缅关系的演变与发展展示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放在区域政治乃至全球政治的角度进行探讨,而不是仅仅从双边的角度孤立分析。结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基本观点做了总结,同时对印缅关系的前景作出展望。尽管印缅关系中还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和潜在冲突,区域内外大国实力在缅的权力博弈也在日益凸显,缅甸正在加快民主进程和对内和解、对外开放的政治步伐,这也将有利于印缅两国领导人采取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战略巩固和深化双边关系。(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4-06-30)

申林[4](2013)在《冷战后的印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印度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政治关系,两国高层互访不断。印俄关系发展源于双方没有重大利益冲突并互有重大需求。但印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印美关系的影响,并对中俄关系和中印关系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亚非纵横》期刊2013年01期)

张淑兰,赵树行[5](2011)在《冷战后印韩关系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冷战时期的相互淡漠相比,冷战后印韩关系迅速发展,21世纪以来急剧升温。促成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的因素包括两国的相互认知、两国的亚洲战略、美国的亚太战略部署以及亚太局势的变化。印韩关系的迅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亚洲的政治安全局势和亚洲经济共同体的构建前景。有鉴于此,中国应该将全球战略的重点转向亚洲,重新思考亚洲国际秩序的建构。(本文来源于《东北亚论坛》期刊2011年03期)

郭磊[6](2009)在《冷战后印日关系发展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印日关系不断发展,经历了叁个明显的阶段,本文将回顾印日关系的发展历程。(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09年33期)

郭振雪[7](2009)在《冷战后印美关系发展中的制约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时期,印美关系受到了诸多内外因素的制约,两国关系起伏不定,若即若离,疏远和冷淡大体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冷战结束后,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印美两国都各自调整了外交政策,两国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交往日益加深。但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连续性,因此各种制约性因素依然存在。(本文来源于《呼伦贝尔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胡克琼[8](2008)在《安全两难与冷战后的印巴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分析安全两难与冷战后的印巴关系。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的两个大国,印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南亚次大陆的安全形势。自印巴分立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由于历史、地缘、宗教、领土等因素造成的摩擦和冲突不断,提供了安全两难的一个典型范例。印巴安全两难对两国外交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印巴双边外交关系存在一种潜在的危险互动。冷战结束以后,在全球局势趋缓、热点降温之时,印巴紧张局势却没有太大的改观,这种境况一直持续至今。印巴关系的长期不睦已成为两国政治互信、经济互利、安全依存、文化交流的严重障碍。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历来是南亚国际关系的重中之重,并牵动着相关国家南亚政策的调整,造成印巴两国的近邻中国的南亚外交政策同时面对中印安全两难和中巴友好合作的复杂形势是不可避免的。印巴关系是南亚国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印巴关系的亲疏冷热对南亚地区的稳定具有很大的影响。二者之间长期以来的地缘政治斗争和围绕克什米尔归属的领土主权之争决定了它们安全两难的情势。冷战结束以后,印巴关系中的安全两难突出地表现在立国理念、外交战略、克什米尔问题和核竞赛等问题上。印巴安全两难迫使两国均借助于大国给对方施压。印巴关系中,印度欲借助美国来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巴基斯坦则谋求以美国的力量来平衡印度的压力。世界大国出于不同的国家利益考虑,也先后介入南亚事务,对印巴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冷战的结束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在新的国际政治形势下,印巴关系的发展更为曲折,十几年来,两国关系虽有缓和之势,但是紧张、冲突是主流。本文分析了从冷战结束到2004年之间印巴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制约印巴关系良性发展的障碍;认为印巴之间的军事冲突虽然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也不能排除两国紧张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克什米尔地区仍将长期处于亚战争状态。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敌对关系应该是有限的,两国关系逐渐由感性趋向于理性,它们必将化干戈为玉帛,由敌邦变成伙伴,两国关系也必将由对抗转向合作。本文还尝试分析两国取得双赢的理性对策以及未来印巴安全形势的可能发展,坚信印巴两国必将走向美好的和平。认为中国作为印巴两国的邻居,虽然印巴安全两难不可避免的对中国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真诚的希望印巴两国早日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缓解两者紧张局势的和平道路,以求早日实现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本文采用下定义、归纳、比较及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全文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安全两难与印巴关系的发展。对安全两难的概念给予界定,阐述了安全两难对印巴关系的深刻影响,阐述了自印巴分治到冷战结束印巴关系的发展。第二部分:冷战后印巴的安全两难处境。这一部分分析了冷战后印巴安全两难的主要表现是克什米尔问题、核军备竞赛、印度维持地区霸权以及巴基斯坦构建地区战略均势战略的对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导致冷战后印巴安全两难处境的原因。第叁部分:冷战后安全两难情势下的印巴关系。这一部分从分析冷战后两难情势下印度和巴基斯坦安全战略的选择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严重的安全两难使得两国外交政策行为模式化,习惯性的历史思维使得印巴关系持续紧张,给两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第四部分:对冷战后印巴关系的几点分析。这一部分分析了冷战后印巴关系持续紧张、难以改善的障碍,分析了两国关系已经逐渐由感性趋于理性,在全球化时代印巴之间的敌对关系也只能是有限的。在论文的结语部分,尝试分析了未来印巴安全形势的可能发展,并分析了印巴安全两难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安全两难形势下中国的理性对策。通过研究印巴安全两难和冷战后的印巴关系,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印度和巴基斯坦所面临的良好机遇和巨大挑战。在全球化时代,印巴两国应该最大限度的合作,在安全两难情势下实施更为务实的外交政策以使两国利益达到最大化。分析印巴安全两难和冷战后的印巴关系有利于对中国的周边环境进行战略性的思考,有利于我们制定、实施更为合理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我国周边国际关系的和谐构建。(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6-01)

康力文[9](2007)在《论冷战后印俄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整体趋于缓和,国际交往日渐频繁。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发展,印俄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制约印俄关系的一个重要外部力量就是美国因素作用。尤其九一一事件后,大国关系深刻调整,印度、俄罗斯、美国叁者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本文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回顾了冷战后印俄美叁国互动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印俄两国关系演进中的重大转折为分界点,从四个发展阶段阐释印俄关系中美国因素影响的具体表现。并且在每个阶段通过大量事例材料,就印俄关系的演进和美国因素对双边关系的影响从政治、经贸、科技文化、安全、军事和国际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证,系统的梳理了印俄美叁边关系中的合作与分歧,对印俄关系及美国影响做出总体定位。第二部分,运用国际关系的基本原理对冷战结束后印俄关系中美国因素发挥作用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说明。首先,叁国国内因素对外交决策的出台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结合叁国国家力量对比的现实差异,运用国家利益至上原理,从叁国间相互需要、相互看法角度,分析美国因素发生作用的原因。最后,从国际形势和全球化的大环境阐述外部因素对印、俄、美叁国关系的影响作用。第叁部分,系统总结了冷战后美国影响印俄关系的主要特点。因为美国对印俄关系的影响呈现诸多变化,所以概括起来可从五个角度进行分析。总之,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和新千年的到来,美国对印俄关系的影响,除了表现复杂性和两面性的特点外,在外交风格和手段上更加灵活务实,更有时代性特点。第四部分,从整体上对美国影响印俄关系的效能进行多角度评估。首先,结合前文论证,通过正反两个角度分析美国影响效能的发挥,总结美国因素对印俄关系产生的促进和阻碍作用。其次,就美国发挥影响作用的有限性和局限性进行具体说明。一方面,美国对印俄发展良性的互动关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印俄双边关系在美国因素影响下不断变化,引起国际政治领域的普遍关注,客观上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外交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总之,伴随新千年的到来,美国的国际战略及其对印、对俄政策产生了重大调整。尤其印俄美叁国之间的互动日益加强,美国因素对印俄关系的性质、范围、层次、作用和未来走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印俄美关系是对世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大国关系,通过探讨美国因素如何影响其他两国关系来揭示印俄美叁国的互动关系,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及世界格局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和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6-01)

时宏远,王历荣[10](2007)在《冷战后印孟关系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期间,由于印度奉行强硬的南亚政策“英迪拉主义”,而使与孟加拉国的关系不断恶化。冷战后,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印度调整了冷战时期的南亚政策,提出了“古杰拉尔主义”,主动缓和与邻国的关系。印孟关系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两国间仍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冷战后的印巴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印度和缅甸为了自身利益都调整了外交政策,在印度主动友好的前提下印缅关系出现缓和,并在21世纪得到迅速发展。本文主要从印度和缅甸两个方面来探讨冷战后印缅关系出现好转的动因。从印度方面来看,首先,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推行"向东看"政策,努力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扩大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为此目的,印度积极存进与缅甸关系的好转;其次,为了平衡中国在缅甸持续增长的影响力,印度也必须在多方面与缅甸加强关系;第叁,印度东北部地区长期存在的分裂主义问题也使得印度政府必须要和缅甸政府进行军事和安全方面的合作;第四,印度和缅甸关系提升才可能获取缅甸丰富的油气资源的使用权。第五,印缅双边贸易的巨大潜力也为印缅关系的好转添加了砝码。从缅甸方面来看,促进与印度的友好关系和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奉行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以及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战后的印巴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孙现朴,陈宇.冷战后印孟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5

[2].陈建山.冷战后印缅关系好转的主要动因[J].东南亚研究.2014

[3].陈建山.冷战后印(度)缅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4

[4].申林.冷战后的印俄关系[J].亚非纵横.2013

[5].张淑兰,赵树行.冷战后印韩关系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1

[6].郭磊.冷战后印日关系发展回顾[J].才智.2009

[7].郭振雪.冷战后印美关系发展中的制约性因素[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

[8].胡克琼.安全两难与冷战后的印巴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8

[9].康力文.论冷战后印俄关系中的美国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07

[10].时宏远,王历荣.冷战后印孟关系的变化[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

标签:;  ;  ;  ;  

冷战后的印巴关系论文-孙现朴,陈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