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代酯论文-王书文,李明

二硫代酯论文-王书文,李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硫代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氟甲磺酸镱,β-羰基二硫代酯,D-A环丙烷,四氢噻吩类衍生物

二硫代酯论文文献综述

王书文,李明[1](2014)在《Yb(OTf)_3催化下β-羰基二硫代酯与D-A环丙烷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氢噻吩由于其广泛呈现出的环状母体在天然和非天然产物中显示出广泛的生物活性及光学活性,使其受到了化学家们的特别关注~([1])。四氢噻吩类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有很大的价值,可作为医药、农药和光化学品生产的原料之一~([2])。另外,四氢噻吩也被用来作为不对称金属催化和天然产物合成中新的手性配体的结构单元~([3])。在我们前期以β-羰基二硫代酯为合成子的研究基础上~([4]),本论文着重讨论路易斯酸催化下,利用β-羰基二硫代酯与D-A环丙烷的[3+2]环加成反应来构建四氢噻吩类衍生物的新方法。实验过程中主要对溶剂的种类、路易斯酸的种类及其用量进行了探讨,最终以Yb(OTf)_3作催化剂(0.05 equiv.)、MeCN作溶剂、回流状态时产率最高,可达93%。所合成的化合物均经IR、~1HNMR、~(13)C NMR、HRMS表征,并得到了化合物3的X-ray单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后处理容易,产率良好,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四氢噻吩类衍生物的方法,迄今未见文献报道。目前,部分相关工作还在进行当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一届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10-16)

张建薇,张健,李明[2](2014)在《CuI催化β-羰基二硫代酯和邻溴苯乙酮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是当前有机合成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构建C-C和C-X(N,O,S,Se等)的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手段~([1,2])。常用的过渡金属Pd和Ni虽可以很好地催化反应,但自身存在着不少缺点,如:价格高,毒性大,并需要不稳定且有毒的有机磷作为其配体。而铜催化剂具有价廉、低毒等一系列优点,因此,由铜催化引发的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越来越多~([3,4])。目前,利用铜催化偶联反应构建各类稠杂环化合物仍是热点。β-羰基二硫代羧酸酯作为烯酮-(S,S)-乙缩醛的典型代表,是一类结构比较新颖的高效有机合成中间体~([5])。萘酮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也是医药、农药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助剂等众多领域。本文基于底物设计的概念,建立了一个以碘化亚铜为催化剂,以邻溴苯乙酮(1)和β-羰基二硫代羧酸酯(2)为原料高效合成萘酮类衍生物的新方法。通过对催化剂、碱、溶剂以及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N_2气氛中,邻溴苯乙酮(1):二硫代酯(2)=2:1,催化剂为CuI(1.0 equiv.),配体为L(1.0 equiv.),碱为NaO-t-Bu(4 equiv.),甲苯作溶剂,温度为80℃。所合成的化合物均经IR、~1H NMR、~(13)C NMR、HRMS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一届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10-16)

龙时宇,任杰,王罗新[3](2014)在《一种具备巯基点击化学功能的二硫代酯RAFT链转移剂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2-二硫二吡啶,2-巯基乙醇为原料,醋酸为催化剂,合成了2-羟乙基-二硫吡啶(PⅠ)。以PⅠ、4-氰基-4-(硫代苯甲酰)戊酸(PⅡ)为原料,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新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链转移剂4-氰基-4-(硫代苯甲酰)戊酸-2-二硫吡啶乙酯(PⅢ)。以PⅢ为RAFT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RAFT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用1 H-NMR分析了链转移剂的的分子结构,用GPC测得PMMA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能用于巯基点击化学的二硫吡啶基团被接到PⅡ的末端,成功制备了一种具备巯基点击化学功能的二硫代酯RAFT链转移剂(PⅢ),利用PⅢ,通过RAFT聚合制备了分子量分布狭窄的PMMA聚合物。(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李德玲,王丽红,马俊霄[4](2013)在《二硫代酯对SiO_2表面甲基丙烯酸甲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结构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试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乙烯基改性SiO2表面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合。RAFT试剂的R基团和Z基团对接枝聚合的影响很大。R基团皆为苄基时,二硫代新戊酸苄酯调控SiO2表面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聚合速率较高;R基团皆为1-苯基乙基时,苯基二硫代乙酸-1-苯乙酯调控SiO2表面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聚合速率较大。Z基团皆为苯基时,二硫代苯甲酸叔丁酯调控SiO2表面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聚合速率较高。SiO2-PMMA接枝链末端二硫代酯基团,可进一步RAFT接枝聚苯乙烯。相同聚合条件下,二硫代苯甲酸苄酯调控SiO2-PMMA表面接枝聚苯乙烯的接枝率最高。(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3年08期)

胡丽华,周弟[5](2009)在《二硫代酯的单晶结构及荧光性能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两种单晶化合物二硫代酯1和2,并对其经行了表征。二硫代酯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是P21/n;二硫代酯2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是Pbca。此外,分别研究了两种二硫代酯在液态和固态中的荧光性能,发现二硫代酯1和2在乙腈溶剂中有很强的荧光,而在固体状态下没有荧光。这可能是由于在固态下分子间的堆积造成了荧光团发生迅速的π-π碰撞,从而导致荧光的自身淬灭。(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09年08期)

欧阳歆[6](2009)在《手性RAFT试剂——带薄荷基的二硫代酯的合成及聚合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的研究在近十年获得了长足发展,最近提出的可逆加成一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集自由基聚合与活性聚合方法的优势于一体,既可象自由基聚合那样进行本体、溶液、悬浮、乳液聚合,又可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的聚合物,而且其聚合实施条件与传统自由基聚合相似,另外单体使用面十分广泛,因此具有十分广泛的前景,引起了很多高分子化学研究者的关注。在其首次报道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内RAFT“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利用手性RAFT试剂,进行不对称RAFT聚合至今还未报道。合成特定结构的手性RAFT试剂,对不对称RAFT聚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合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带薄荷基的手性二硫代酯作为链转移剂,并对其在TrMA、PDBSMA螺旋聚合中应用做了初步研究。本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两个系列的手性二硫代酯,第一种方法是利用硫醇与酸在P_4S_(10)作用下可形成二硫代酯。用该方法合成了双硫代薄荷基甲酸薄荷基酯、双硫代苯甲酸薄荷基酯和双硫代苯乙酸薄荷基酯叁种不同结构的手性二硫代酯。另一种方法是格氏试剂与溴代物反应生成二硫代酯。用该方法合成了2-二硫代苯甲酸基丙酸薄荷醇酯和3R-甲基-2-二硫代苯甲酸基丁酸乙酯。此外,还应用其中的两种二硫代酯——双硫代薄荷基甲酸薄荷基酯和双硫代苯甲酸薄荷基酯,对单体TrMA和PDBSMA的不对称RAFt聚合做了初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9-06-05)

张正彪,张伟,程振平,朱健,周年琛[7](2007)在《在二硫代酯和添加剂存在下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氧气和一些金属盐作为添加剂,考察二硫代酯和添加剂存在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情况。研究发现:(1)氧气存在下的 RAFT 聚合呈现“活性”,可控特征, 并且氧气存在下的聚合速率明显比除氧下的聚合速率高,聚合速率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期刊2007-10-01)

王岩,方德彩,刘若庄[8](2007)在《吡啶二硫代酯与丁二烯杂Diels-Alder反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吡啶二硫代酯与丁二烯的杂Diels-Alder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并且也考虑了催化效应、溶剂化效应及取代基效应对反应机理和反应位垒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反应均以协同非同步的方式进行.在大多数反应中,C—S键先于C—C键形成;而在少数几个反应中,则是C—C键先于C—S键形成.催化剂和叁甲基硅氧基取代基能通过改变反应物分子的前线轨道能级来降低反应的活化位垒.溶剂只对涉及到离子物种的H+催化反应的势能剖面有明显影响.对于BF3催化的吡啶二硫代酯与1-叁甲基硅氧基丁二烯的反应,计算结果不仅正确预测了实验所发现的完全的区域选择性和较高的立体选择性,而且表明这些结果很可能是由于在两个过渡态中存在C—H…F氢键相互作用造成的.(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18期)

殷海粟[9](2006)在《以苯并咪唑二硫代酯为RAFT试剂的苯乙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了2-壬基-1-二硫代苯并咪唑苄酯(2-Nonyl-benzoimidazole-1-carbodithioic acid benzyl ester, 1a), 2-甲基-1-二硫代苯并咪唑苄酯(2-methyl-benzoimidazole-1-carbodithisoic acid benzyl esters, 1b),和2-苯基-1-二硫代苯并咪唑苄酯(2-phenyl-benzoimidazole-1-carbodithioic acid benzyl esters, 1c)叁种RAFT试剂,并将它们应用于苯乙烯单体的热引发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RAFT polymerization)。比较了这叁种2-位取代基不同的苯并咪唑类RAFT试剂对聚合控制的效果,研究了不同聚合温度,不同配比对聚合控制效果,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同时初步考察了聚合物的紫外吸收效果。通过研究发现:使用1a,1b和1c为RAFT试剂可以通过苯乙烯本体RAFT聚合,制备结构可有效控制的聚苯乙烯(PS)。单体浓度半对数(ln([M]_0/[M]))和聚合时间的关系在聚合中都呈现为一级线性关系,通过凝胶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ic, GPC)测定的聚合物分子量(Mn)与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值(M_n,th)十分接近。同时聚合物分子量与转化率也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聚合物分子量分布(Mw/Mn)始终维持在较低值。在130℃时的聚合速率明显快于110℃时的聚合速率。实验发现单体与RAFT试剂的比例对聚合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相同的聚合条件下, 1a,1b和1c叁种RAFT试剂的聚合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1b和1c对聚合的控制效果相近(Mw/Mn < 1.3),相比较而言,1a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控制的效果更好些(M_w/M_n < 1.1)。由于1a控制聚合效果较好,以1a为重点,研究了苯乙烯单体与RAFT试剂配比变化对聚合控制的影响,发现:(1)相同聚合时间下,在[St]_0:[RAFT agent]_0比值很大时,聚合物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偏差大,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以1a为例,当[St]0:[RAFT agent]0 = 6000:1和10000:1,聚合时间10小时的情况下,聚合物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完全不吻合,分子量分布值增至1.59和1.64,聚合过程基本不可控。(2)相同的配比下,聚合时间越长,聚合物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偏差越大,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并且可以看出[St]_0 :[RAFT agent]_0配比越大,这个趋势越明显。通过成功的扩链反应证实绝大部分得到的聚合物末端都含有RAFT试剂结构片断。说明聚合是通过RAFT聚合(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6-05-01)

二硫代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是当前有机合成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构建C-C和C-X(N,O,S,Se等)的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手段~([1,2])。常用的过渡金属Pd和Ni虽可以很好地催化反应,但自身存在着不少缺点,如:价格高,毒性大,并需要不稳定且有毒的有机磷作为其配体。而铜催化剂具有价廉、低毒等一系列优点,因此,由铜催化引发的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越来越多~([3,4])。目前,利用铜催化偶联反应构建各类稠杂环化合物仍是热点。β-羰基二硫代羧酸酯作为烯酮-(S,S)-乙缩醛的典型代表,是一类结构比较新颖的高效有机合成中间体~([5])。萘酮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也是医药、农药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助剂等众多领域。本文基于底物设计的概念,建立了一个以碘化亚铜为催化剂,以邻溴苯乙酮(1)和β-羰基二硫代羧酸酯(2)为原料高效合成萘酮类衍生物的新方法。通过对催化剂、碱、溶剂以及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N_2气氛中,邻溴苯乙酮(1):二硫代酯(2)=2:1,催化剂为CuI(1.0 equiv.),配体为L(1.0 equiv.),碱为NaO-t-Bu(4 equiv.),甲苯作溶剂,温度为80℃。所合成的化合物均经IR、~1H NMR、~(13)C NMR、HRMS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反应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硫代酯论文参考文献

[1].王书文,李明.Yb(OTf)_3催化下β-羰基二硫代酯与D-A环丙烷的反应研究[C].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一届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2].张建薇,张健,李明.CuI催化β-羰基二硫代酯和邻溴苯乙酮的反应研究[C].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一届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3].龙时宇,任杰,王罗新.一种具备巯基点击化学功能的二硫代酯RAFT链转移剂的合成[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4

[4].李德玲,王丽红,马俊霄.二硫代酯对SiO_2表面甲基丙烯酸甲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

[5].胡丽华,周弟.二硫代酯的单晶结构及荧光性能的研究(英文)[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

[6].欧阳歆.手性RAFT试剂——带薄荷基的二硫代酯的合成及聚合反应研究[D].湘潭大学.2009

[7].张正彪,张伟,程振平,朱健,周年琛.在二硫代酯和添加剂存在下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C].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2007

[8].王岩,方德彩,刘若庄.吡啶二硫代酯与丁二烯杂Diels-Alder反应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07

[9].殷海粟.以苯并咪唑二硫代酯为RAFT试剂的苯乙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D].苏州大学.2006

标签:;  ;  ;  ;  

二硫代酯论文-王书文,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