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核子共振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效拉式量方法,共振态核子,衰变宽度,耦合常数
核子共振态论文文献综述
张旸,沙依甫加马力·达吾来提[1](2016)在《对共振态核子衰变过程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核子共振态的衰变过程,本文利用处理强相互作用中低能量范围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效拉氏量方法,在vector dominance model(VDM)中从核子共振态与光子的相互作用拉氏量出发导出了核子共振态与ω粒子的相互作用拉氏量,计算了自旋为3/2、宇称为负、质量为1 875MeV的核子共振态N~*(1 875)和自旋为3/2、宇称为正、质量为1 900MeV的核子共振态N~*(1 900)的ω衰变,并利用得到的衰变宽度与粒子数据库(PDG)对照,进而确定了相应的耦合常数.(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何军[2](2012)在《Λ(1520)中核子共振态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study of nucleon resonance is an interesting area in hadron physics.As of now,the nucleon resonances around 2.1GeV are still in confusion.The CQM predicted about two dozens of the nucleon resonances in this region,most of which are in n=3shell.Only a few of them have been observed as shown in PDG with large uncertainties[1].Hence,more efforts should be paid to figure out the nucleon resonances around 2.1GeV.Due to the high threshold ofΛ(1520)production,about 2GeV,it is appropriate to enrich our knowledge of nucleon resonances,especially ones with mass larger than 2GeV.In recent years,excited by the claimed finding of the pentaquarkΘwith a mass of about 1.540GeV,many experiments,(本文来源于《IMP & HIRFL Annual Report》期刊2012年00期)
涂卫星[3](2010)在《关于四个核子共振态强衰变的“统一”唯象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初在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基础上建立量子场论以来,量子场论已经不断地完善,至今已发展为包括量子电动力学、量子场论、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量子电弱统一理论等许多重要的现代物理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描述微观高能粒子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粒子产生与湮灭以及探索新粒子、新物理现象等许多倍受关注的重要研究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将量子场论具体用于理论描述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计算方法。在本文中,对于研究核子共振态,采用量子场论中核子(反核子)与中性介子强相互作用的Lorentz不变耦合模型,从构建“唯象模型”的角度出发,将四个核子共振态衰变成核子和π0介子统一到一个特殊的模型里,最终获得十分有用的计算结果。首先就量子场论中的微扰理论、重整化方法、历史上研究与发展背景和有关研究现状作了十分完整的介绍。其次对量子场论基础和feynman规则作了详细介绍。接着在“传统”的唯象理论模型里,计算静止系中四个核子共振态衰变成核子和π0介子树图阶的衰变宽度,并与实验值作比较,发现误差较大。然后,引入“Weinberg附加导数耦合思想”,构建“唯象”统一模型,计算静止系中四个核子共振态衰变成核子和π0介子树图阶的衰变宽度,并与实验值作比较,发现误差较小。最后,为了精确求解,“计入单圈顶角修正”,对其作了有效“动量正规化”理论分析与计算处理,从而分离掉其中非物理“发散量”而获得物理“有限量”的数值解,计算结果较为精确。对所获得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处理,获得了有关“辐射修正”的具体探讨结果。本论文将多个核子共振态衰变成核子和π0介子很好地统一在一个“唯象”模型里,并加以推广,得到普遍使用的模型,对其结果作了十分有理论价值的研究,是一篇在理论物理中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0-05-01)
唐云青[4](2009)在《在LM中计及单圈顶角修正时计算核子共振态强衰变宽度及其耦合常数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高能物理实验中存在大量的核子共振态,研究核子共振态可用于探索重子内部结构和强相互作用,并从中可为从理论上理解一些可能的奇特态的产生和强衰变机制提供许多重要信息。因此,研究核子共振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目前有了很多关于强相互作用的理论,但是各种理论或模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困难。唯有夸克模型对于强相互作用却比较成功,特别是夸克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量子色动力学(QCD)的实验证实,强相互作用再次成为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问题。然而QCD理论需要知道粒子的夸克组成,对于核子共振态粒子,现在还不清楚它的夸克组成,因此QCD理论在研究核子共振态粒子不太适应。因而,本文从构建“唯象模型”的角度考虑,借鉴核子—π~0介子相互作用的Lorentz不变耦合模型理论,并由此可构建出核子共振态N~*—核子N—中性介子π~0强作用的Lorentz不变耦合模型(LM)。本文计算了精确到单圈顶角修正的核子共振态N~*衰变成核子N和π~0介子的衰变宽度理论表达式,与实验值比较,得到了较精确的有效耦合常数G_(( N~*))。利用这个有效耦合常数计算了树图阶下的衰变宽度,并考察了树图阶下的衰变宽度与衰变宽度实验值的比值,发现对于质量越大的核子共振态,其树图阶的贡献越大;微扰计算越可靠。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核子“共振态N~*-核子N -π~0介子”强相互作用奠定重要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处理。计算单圈重整化顶角函数Λ_C ( p ,q)是本文的难点,在单圈顶角重整化计算时,采用重整化方案分离掉非物理发散量而保留物理有限量。由于单圈顶角重整化有限量函数Λ_C ( p ,q)已不能由初等代数函数给出其严格解析计算结果,而只能按“超越代数函数”(函数级数)形式给出理论计算结果。因而,本文把Λ_C ( p ,q)表示成“初等代数函数”和“超越代数函数”,并寻求出了“超越代数函数”的收敛函数级数形式。(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10-01)
何军[5](2009)在《手征夸克模型中核子共振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在手征夸克模型中研究了光子和π探针的介子产生过程。由很少的参数,计算了光致产生过程的微分反应截面和极化观测量和强子产生过程的微分反应截面并成功的拟合了从阈值到2Gev(质心能量)的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已知共振态中(本文来源于《二〇〇九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交叉前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4-01)
董宇兵,何军[6](2004)在《单胶子交换和单π交换夸克模型中核子负宇称共振态的电磁跃迁振幅(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利用单胶子交换和单π交换夸克模型计算了核子负宇称激发态的电磁跃迁振幅 ,讨论了两个模型所给出的不同的组态混合角 .结果表明 ,单胶子交换模型所给出的重子波函数比单π交换夸克模型的波函数更为合理 .(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04年02期)
张秀荣[7](2002)在《核物质中的核子、介子和Δ共振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相对论D B近似的框架内 ,构造了两个单玻色子交换OBE(OneBosonExchange)势 ,一个只包含核子 ,另一个还包含Δ自由度 ,在完备的动量—自旋空间中计算了 (N ,N)和 (N ,Δ)系统的所有t矩阵和自能 ,得出了较好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6期)
董宇兵[8](2001)在《核子共振态的螺旋度振幅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论夸克模型用来计算面和N*的电产生振幅.介子云的贡献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计算表明考虑了介子云的作用对面和N*(1440)螺旋度振幅的解释将会有明显的改进.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Roper共振态的性质.(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2001年01期)
张锡珍,陈华中,陈宝秋,韩文述,金星南[9](1988)在《核子-核子相互作用与双重子共振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π介子阈能以上核子-核子散射数据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在质心能量为2.1—2.45GeV的能区内,核子-核子极化散射总截面△σ_L和△σ_7中有几个宽度为几十兆电子伏的峰,它们被有些人认为是六夸克共振态(双重子共振态)存在的信号。本文以介子交换理论为基础,给出了同时适用于低能和中能的核子-核子相互作用模型,用Padè近似在(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88年13期)
陈华中,韩文述,金星南,张锡珍[10](1986)在《核子-核子相互作用与双重子共振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介子交换理论,给出了适用于低能和中能的核子一核子相互作用,并用Pade近似解了Lippmama—Schwinger方程。在1000 MeV以下符合了核子-核子的散射数据。对于~1D_2(2.14 GeV)分波,用这种模型计算了各种极化量。计算结果表明,用单(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1986年00期)
核子共振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The study of nucleon resonance is an interesting area in hadron physics.As of now,the nucleon resonances around 2.1GeV are still in confusion.The CQM predicted about two dozens of the nucleon resonances in this region,most of which are in n=3shell.Only a few of them have been observed as shown in PDG with large uncertainties[1].Hence,more efforts should be paid to figure out the nucleon resonances around 2.1GeV.Due to the high threshold ofΛ(1520)production,about 2GeV,it is appropriate to enrich our knowledge of nucleon resonances,especially ones with mass larger than 2GeV.In recent years,excited by the claimed finding of the pentaquarkΘwith a mass of about 1.540GeV,many experiment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子共振态论文参考文献
[1].张旸,沙依甫加马力·达吾来提.对共振态核子衰变过程的计算[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何军.Λ(1520)中核子共振态的研究(英文)[J].IMP&HIRFLAnnualReport.2012
[3].涂卫星.关于四个核子共振态强衰变的“统一”唯象理论[D].重庆大学.2010
[4].唐云青.在LM中计及单圈顶角修正时计算核子共振态强衰变宽度及其耦合常数探讨[D].重庆大学.2009
[5].何军.手征夸克模型中核子共振态的研究[C].二〇〇九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交叉前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9
[6].董宇兵,何军.单胶子交换和单π交换夸克模型中核子负宇称共振态的电磁跃迁振幅(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4
[7].张秀荣.核物质中的核子、介子和Δ共振态[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8].董宇兵.核子共振态的螺旋度振幅的计算[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1
[9].张锡珍,陈华中,陈宝秋,韩文述,金星南.核子-核子相互作用与双重子共振态[J].科学通报.1988
[10].陈华中,韩文述,金星南,张锡珍.核子-核子相互作用与双重子共振态[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