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论文-魏巍

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论文-魏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迪斯尼,《花木兰》,翻译,文化转移

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论文文献综述

魏巍[1](2014)在《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英汉语版中文化的变形与重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复杂。作为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间交流和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文化转移是指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改编和吸收为我所用的过程。美国动画片巨人迪斯尼公司在生产动画片的过程中,广泛地从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产生了大量“文化杂合”的动画片。文化转移在迪斯尼“文化杂合”动画片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因此研究迪斯尼“文化杂合”动画片中的文化形变与形构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存在于某一文化系统之内,也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之间。文化转移受文化生产者的目的和意图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领域的发生机制是有差异的,很难探索出一条普遍的、通用的文化转移的规律,但是在某一特定的领域,文化转移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本论文以伊文-佐哈尔的文化转移理论以及有关文化杂合的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对比、描述、阐释的方法,对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花木兰》英汉双语版中文化变形、还原、重构的策略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花木兰》英文版取材于中国古代有关花木兰的传说《花木兰》,以适应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观众。这种文化改编可视为一种广义的编译策略。在《花木兰》中文版中,译者对英文版中有些扭曲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了还原,恢复其本来面目,这是归化翻译策略;对于另外一些扭曲的文化元素,译者保持了其面目,或者用当代语言进行创造性的翻译,这是异化策略。最后,本论文结合伊文-佐哈尔的文化转移模型探讨了《木兰辞》在中国文化内部以及中美文化之间的转移路径与轨迹,并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了迪斯尼公司挪用和改编外来文化素材的利弊。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英汉双语版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往返旅程。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回归的过程中,中西文化进行碰撞并融合为一种新的、杂合的文化样式,这是人类文化创新和进步的一种重要途径。从翻译的层面上来看,本研究发现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一些学者的观点,即所有的翻译都意味着出于某种目的而对原文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操纵或者改写。这种操纵或者改写与作为主体的文化改编者和译者密不可分。分析这些主体的意识形态背景及其赖以生存的赞助人制度,可以探寻出这种操纵或者改写背后所隐藏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4-05-01)

刘槟[2](2012)在《浅析动画片中所呈现的文化融合现象——以迪斯尼影片《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传统历史为题材制作的《花木兰》(1998年迪斯尼出品)、《花木兰2》(2005年迪斯尼出品)和以中国功夫元素为基础制作的《功夫熊猫》(2008年梦工厂出品)、《功夫熊猫2》(2011年梦工厂出品)获得了巨大商业成功,相对比国内的动画界守着丰富传统历史故事题材的宝库,遭遇的是好的作品青黄不接的现状。两相对比,不得不反思其背后的原因:人们对事物的接受往往建立在熟知的基础上,陌生的事物很难产生情感与思想的共鸣。成功的动画作品需要博采众长、触类旁通、动静兼顾,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否切准了人类文化的脉,即是否呈现的是人的世界观和生命感的共性,实现区域文化的融合。(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2年08期)

王新[3](2012)在《文化差异与人物塑造——从电影《花木兰》浅析迪斯尼动画片中的木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对比迪斯尼动画《花木兰》与中国《木兰辞》中"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两个主要的不同点,说明这种源于美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并认为应当从正反两方面去认知这种理解上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2年06期)

张瑞瑞,孙英[4](2012)在《从迪斯尼动画看当代中国动画的民族化造型风格——以动画片《花木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迪斯尼动画《花木兰》造型风格的分析,研究和总结了迪斯尼动画的成功经验,探讨了中国动画在民族化造型风格上如何发展。(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2年03期)

黄松鹤[5](2011)在《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的反女性主义叙事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西方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东方女性一般都是软弱无助、等待被拯救的形象,但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放映后,花木兰便作为一个全新的东方女性形象为西方观众熟知。笔者在对动画片进一步分析之后发现,这部以颂扬女性为主题的女性故事仍隐藏了反女性主义叙事。本文采用文本细读和形象分析的方法解读《花木兰》的"女性叙事"。(本文来源于《华中人文论丛》期刊2011年02期)

张静[6](2010)在《浅析动画片中的文化转换现象——以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国的本土文化可以经过转换、提升扩散到全球范围内,从而成为全球性文化。中国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被美国迪斯尼公司加工改编成动画影片《花木兰》,在全球放映,被各国观众所了解的过程,就恰恰是本土的区域文化经过文化转换被全球化的极佳佐证。(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0年25期)

谈媛[7](2008)在《儿童世界里的意识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探索隐藏在儿童世界里的意识形态并以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作为本文的个案研究。近年来,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共语篇的分析上而对儿童语篇的研究却很少。而事实上,儿童语篇的创作是有目的性的。其创作目的是为了培养儿童读者形成对某种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积极态度,让儿童读者与作者分享这种价值观(Stephens,1992:3)。动画片作为现代社会的视听童话同样带有某种意识形态的烙印。因此,对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可行并具有意义的。本文对《花木兰》作了仔细的文本分析,目的是探究意识形态以何种形式存在于儿童语篇中以及在《花木兰》中主要出现了几种类型的美国文化中的意识形态。本文的文本分析建立在批评语言学家费尔克劳的批评话语分析模式之上,即描写、阐释、解释。作者依据此模式进行了层层递进的分析。第一步是文本分析。本文对《花木兰》剧本中的词汇、句子、对话及叙述性的语言进行了仔细地描绘,总结出其语言运用上的特色。第二步是过程分析,主要考察剧作者与读者(或观众)通过文本互动的过程。读者(或观众)对剧本的阐释建立在对语篇与生成、传播和接受它的交际过程的关系上。第叁步是在描写和阐释的基础上对影响语篇的社会因素进行解释,发掘出哪些社会因素影响了《花木兰》的创作以及《花木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经过这样的分析,作者最终发掘出《花木兰》中存在的意识形态,概括起来主要有叁种类型的美国式意识形态贯穿于其中,即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女性主义和个人主义。本文从理论上拓宽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从实践上发掘出了儿童世界里的意识形态。作者希望本文尝试性的研究能够对儿童教育工作者和儿童文学创作者有所帮助,同时也能够拓宽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4-15)

封艳梅[8](2007)在《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形象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花木兰在迪斯尼动画片中的新形象,指出迪斯尼将"美国木兰"放在了中国的背景中,给原来的人物形象赋予了现代的意义阐释。同一故事在再创作中有了新的不同的解读。同时,迪斯尼公司精良的制作为我们带来了全新意义的花木兰,使我们看到多元文化融合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07年14期)

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中国传统历史为题材制作的《花木兰》(1998年迪斯尼出品)、《花木兰2》(2005年迪斯尼出品)和以中国功夫元素为基础制作的《功夫熊猫》(2008年梦工厂出品)、《功夫熊猫2》(2011年梦工厂出品)获得了巨大商业成功,相对比国内的动画界守着丰富传统历史故事题材的宝库,遭遇的是好的作品青黄不接的现状。两相对比,不得不反思其背后的原因:人们对事物的接受往往建立在熟知的基础上,陌生的事物很难产生情感与思想的共鸣。成功的动画作品需要博采众长、触类旁通、动静兼顾,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否切准了人类文化的脉,即是否呈现的是人的世界观和生命感的共性,实现区域文化的融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论文参考文献

[1].魏巍.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英汉语版中文化的变形与重构策略研究[D].长江大学.2014

[2].刘槟.浅析动画片中所呈现的文化融合现象——以迪斯尼影片《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J].前沿.2012

[3].王新.文化差异与人物塑造——从电影《花木兰》浅析迪斯尼动画片中的木兰[J].电影文学.2012

[4].张瑞瑞,孙英.从迪斯尼动画看当代中国动画的民族化造型风格——以动画片《花木兰》为例[J].美术大观.2012

[5].黄松鹤.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的反女性主义叙事解读[J].华中人文论丛.2011

[6].张静.浅析动画片中的文化转换现象——以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为例[J].才智.2010

[7].谈媛.儿童世界里的意识形态[D].西南大学.2008

[8].封艳梅.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形象解读[J].电影评介.2007

标签:;  ;  ;  ;  

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论文-魏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