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与自我防治

药物不良反应与自我防治

杨永红1李家刚1赵兴武2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4-0359-02

(1青州市何官卫生院山东青州262500;2青州市谭访中心卫生院山东青州262500)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里的“毒”就是指药物的不良反应。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根据治疗目的,用药剂量大小或不良反应程度,药物不良反应可分为:1:副作用—是指在药物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2:毒性反应—是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机体的反应,一般较为严重。3:变态反应—指机体受药物刺激所发出的异常免疫反应,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又称为过敏反应。4:后遗效应—指在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5:继发效应—是指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6:停药反应—是指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反跳反应。7:特异质反应—是指某些药物可使少数病人出现特异性的不良反应,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怎样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不良反应。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那么怎样就能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怎样进行自我防止呢?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药品不良反应与自我防治。

1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不良反应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3怎样做到安全用药,对不良反应进行自我防治呢

(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在这里,我还想特别强调一下情神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患者情绪乐观,对药物疗效产生良好的正面影响,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反之,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悲观情绪,会对药效产生负面影响。临床用药时,应鼓励患者乐观的态度,每天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对自己充满信心,正确对待疾病,积极治疗,不仅能减轻疾病痛苦的主观感受,还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御能力,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有效的对不良反应进行自我防治。

标签:;  ;  ;  

药物不良反应与自我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