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调解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稳定器,价格部门,价格监管,工程合同
调解者论文文献综述
付朝欢,赵薇[1](2016)在《价格争议调解者 和谐社会稳定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电视台零距离节目有过这样一个报道:南京市海德北岸小区一业主与一装修公司对部分增项费用及已完工工程合同约定价格产生争议,多次协商不成,矛盾逐渐升级。装修公司中途停工,业主到有关部门进行投诉,工商部门也进行了调解,均未能彻底解决纠纷。最终,房屋业主到南京(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报》期刊2016-10-18)
叶振曼[2](2013)在《美国联邦统一的捍卫者——“伟大的调解者”亨利·克莱19世纪上半叶拯救联邦的叁次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政坛动荡不安。领土扩张中的奴隶制延伸问题和经济发展中的保护性关税问题都激化了南北矛盾以及联邦和州权的矛盾,威胁联邦的统一。本文通过详述1820年《密苏里妥协案》、1833年妥协关税法和1850年妥协案中亨利·克莱调和各方矛盾的种种举措,肯定他作为"伟大的调解者"对维护美国联邦统一的巨大贡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陈为忠[3](2012)在《文化障碍和法庭口译员的文化调解者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突破文化障碍的时候,法庭口译员往往试图扮演文化调解者角色。但是译员要避免滥用自由裁定权而越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同时,在法庭口译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和法庭口译制度逐步得到完善的过程中,除了要改进译员的培训体系外,还应该由译员和司法人员就突破文化障碍的策略进行协商并产生可以一致遵守的原则,才能避免司法人员和译员无所适从的情况。(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12期)
陈为忠[4](2012)在《法庭口译员的文化调解者角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归纳得出法庭口译中导致直译无法顺利进行的常见文化问题有:蕴含文化特性的肢体语言、礼仪习俗、法律词汇以及语用词义;同时指出语言与文化的不对应性使得译员更难处理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流障碍。从消除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交流障碍入手,指出法庭口译员扮演文化调解者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法庭口译实例,提出文化调解应遵循如下原则:在必要的时候添加信息;促进双方直接交流;澄清之前先获得法庭许可;不作随意改述;不向任何一方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李婷婷[5](2012)在《“兜底”的调解者——转型期中国冲突管理的迷局与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冲突管理中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当政府作为与冲突并未直接相关的第叁方对争议各方进行调解时,为化解直接冲突双方之间的矛盾而愿意为其"兜底",作出补偿,力图平息事态,结束争端。本文立足于中国转型期特殊的政治社会环境和制度情境,探讨其兜底的内在逻辑,即原本作为中立调解者的政府,是如何陷入"不得不"的境地,阐述政府兜底的正面与负面效应,剖析其限度,并指出规范和调整政府作为调解者角色的可能进路。(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涂雪峰[6](2011)在《社会工作者的调解者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多种多样,但社会工作者的调解者角色在国内尚无明确的说法,但从各种实际的情况来看,国内学者也还是认同调解者的说法的。社会工作者调解者角色在生活中的需要相当广泛,是解决许多社会矛盾的关键,是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角色。(本文来源于《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1-11)
汪洋[7](2010)在《“国家需扮演中立的调解者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就增长方式转变、增长的正义性等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读书》杂志前主编汪晖。 汪晖表示,要讲增长的正义性,中国首先必须改变出口导向型、一味追求GDP的发展模式。否则,中国劳动者仍将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汪晖认为,完全的市(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0-09-13)
余学勇,李奕岚[8](2009)在《论译者作为文化调解者》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对译者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的必要性。全球化时代的翻译活动是不同文化间冲突和对话的过程,而译者是作为文化的调解者出现在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对话中。译者作为文化调解者必须用相应的文化道德来约束自己,包括选取文本的道德和调解文化冲突的道德。把译者视为文化调解者,有助于提高译者的身份和地位,使译者不再隐身,充分发挥主体性,在客观上既有助于传播丰富多彩的源语文化,也有助于保留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9期)
李广华,朱志祥[9](2008)在《P4P:网络供应商和P2P矛盾的调解者》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等网络(P2P)的出现,在实现效率和公平利用网络资源中引起了新的挑战。特别是,P2P的应用主要依靠低效率的网络节点,缺乏与网络供应商的沟通,导致P2P应用和网络供应商双方潜在的低效率。提出了一个简单,轻量的p4p结构,以便更有效的与网络供应商合作。(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08年20期)
樊倚天,庞青山[10](2008)在《试论大学校长的“调解者”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大学日益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承担着愈来愈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履行使命的过程中,大学校长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基于现代大学的特殊性,大学校长角色应该是一个面对各种不同需求主体的调解者。应该了解大学组织内外各种群体及个人对大学的需求与期望,要善于在学生、教师、董事会、教授会等各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及大学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协调平衡。调解者角色对大学校长实现成功领导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调解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政坛动荡不安。领土扩张中的奴隶制延伸问题和经济发展中的保护性关税问题都激化了南北矛盾以及联邦和州权的矛盾,威胁联邦的统一。本文通过详述1820年《密苏里妥协案》、1833年妥协关税法和1850年妥协案中亨利·克莱调和各方矛盾的种种举措,肯定他作为"伟大的调解者"对维护美国联邦统一的巨大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调解者论文参考文献
[1].付朝欢,赵薇.价格争议调解者和谐社会稳定器[N].中国改革报.2016
[2].叶振曼.美国联邦统一的捍卫者——“伟大的调解者”亨利·克莱19世纪上半叶拯救联邦的叁次尝试[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
[3].陈为忠.文化障碍和法庭口译员的文化调解者角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4].陈为忠.法庭口译员的文化调解者角色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2
[5].李婷婷.“兜底”的调解者——转型期中国冲突管理的迷局与逻辑[J].社会主义研究.2012
[6].涂雪峰.社会工作者的调解者角色[C].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7].汪洋.“国家需扮演中立的调解者角色”[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
[8].余学勇,李奕岚.论译者作为文化调解者[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9].李广华,朱志祥.P4P:网络供应商和P2P矛盾的调解者[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
[10].樊倚天,庞青山.试论大学校长的“调解者”角色[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