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航天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分析了骨折术后护理干预对肢体肿胀康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骨折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所有患者术后均存在肢体肿胀,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护理干预,对比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和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在术后1周时无肢体肿胀例数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施护模式获得了与常规组相比更高的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患者缓解肢体肿胀,提高康复效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满意度
患肢肿胀是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恢复效率的不良影响。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恢复效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1]。而若要保障护理服务的高效,需要对患者认知、心理、疼痛、肿胀等多方面予以针对性的干预[2]。本文分析了骨折术后护理干预对肢体肿胀康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组均有52例患者。干预组中有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50.3±4.3)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7例,摔伤20例,砸伤12例,其他3例。常规组中有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8.3±4.1)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6例,摔伤21例,砸伤13例,其他2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在明确伤情并对手术禁忌进行严格排查后接受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但术后均存在肢体肿胀状况,在此期间常规组予以遵医嘱式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针对肢体肿胀,予以更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如下:①认知干预,加深患者对伤情和自身状况的认知程度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提高患者配合度的关键。我科针对此类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手术时间确定后告知手术安排,说明手术过程、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告知术后可能发生肢体肿胀,说明原因并讲解相应的应对方法,讲明肿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强调患者积极配合的重要意义。术后说明手术情况,讲解护理和观察要点,针对肢体肿胀说明干预方法,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②疼痛干预,术后结合患者的反馈对疼痛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同时依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止痛手段,以减轻疼痛。可以为患者准备拷贝有音乐、相声的播放设备,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专注度和注意力。教会患者如何在疼痛过程进行正确的放松、深呼吸,以减轻痛感。遵医嘱应用止痛类药物,同时做好解释工作,告知不会因为应用止痛药产生成瘾性。告知患者术后发生疼痛是正常现象,随着恢复疼痛便会减轻、消失,减轻患者的顾虑。③心理干预,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状态,对于手术和康复效率有积极的意义。术后,护理人员要格外注意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多给患者举一些恢复效果显著的病例,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动员其亲友多鼓励,增加患者的康复动力。此外,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的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因为锻炼的乏味和遇到平台期没有显著的效果而产生懈怠,要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况予以重视,及时发现,采用心理暗示、设置奖励等手段提高其参与锻炼的积极性。④肿胀干预,恢复过程,给予体位指导,协助患者处于合适体位,合理摆放肢体并适当抬高。术后对肢体予以冰敷,以收缩局部血管,减轻肿胀,在此过程,注意对肢体的保护,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冰敷的时间,以免对恢复造成不良影响。针对肢体肿胀给予患者红外线治疗,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在进行红外线治疗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合理调整红外线治疗仪的参数。⑤功能锻炼干预,如恢复情况允许,及早帮助并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首先确保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定时帮助其翻身,避免血液淤滞,还可在此阶段帮助其进行被动关节功能锻炼。之后根据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主动锻炼并逐渐过渡至下床、负重锻炼等。
1.4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肢体肿胀程度,进行分级,即:患者恢复良好,不存在肿胀,为正常;局部有皮纹存在,肢体有轻度的肿胀,为Ⅰ级;局部无皮纹,皮肤紧张且皮肤表面温度有所升高,为Ⅱ级;局部无皮纹,皮肤紧绷,皮肤表面温度明显升高,有张力性水泡产生,为Ⅲ级。患者出院调查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5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术后1周时肢体肿胀程度
干预组在术后1周时无肢体肿胀例数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术后1周时肢体肿胀程度
3讨论
四肢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方面常常选择手术治疗。对于此类患者,由于多种原因,术后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其中肢体肿胀最为常见,分析原因,多在于:患者伤情重,加上手术创伤导致患肢血供障碍、回流受阻;术后活动量减少、长时间卧床,诱发深静脉血栓造成肿胀[3];不良的固定,导致患肢压迫,形成肿胀。患肢肿胀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康复效率,需要予以谨慎对待,积极处理。有效的护理是帮助患者减轻肢体肿胀的重要环节,但以往常规护理对于这种状况缺乏针对性,获得的效果并不满意[4]。此次研究我科针对此类患者,探讨有效的干预手段,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注重细节,加强基础护理,进行全程认知干预,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采用针对性手段应对疼痛,通过冰敷、体位指导、红外线等措施减轻肿胀[5]。结果提示,干预组在术后1周时无肢体肿胀例数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施护模式获得了比常规组更高的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患者缓解肢体肿胀,提高康复效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磊.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24-25.
[2]胡三莲,何丹,周玲,等.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状况的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8(10):1184-1186.
[3]何红艳.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延边医学,2015,7:165-166.
[4]付翠梅.系统综合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2):14-15.
[5]张清影.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98-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