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青春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春电影,王小帅,曹保平,同名小说,校园暴力,姜文,宣传造势,象征意味,成长故事,偶像化
青春电影论文文献综述
谢愚[1](2019)在《华语青春电影:多元化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一部青春题材影片《少年的你》吸引了观众视线,票房获得佳绩,口碑持续发酵。和以往青春电影不同,该片在讲述校园故事之外,关注了校园霸凌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少年的你》热映,引发了人们对青春电影的重新关注。青春题材影片是电影中的一种常见(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9-11-15)
余琼[2](2019)在《文学伦理学视域下国产青春电影的情感表达与叙事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在经历了序幕期的势如破竹、瓶颈期的乏力退潮之后,迎来了调整期的创作暖春。这种暖春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类影片在情感表达与叙事策略方面的探索调整。在情感表达上,从单一化的"纯爱"模式到爱情、友情、亲情以及个体成长过程中复杂心理状态的多元呈现;在叙事策略上,从沉溺于"怀旧"叙述转向探索"成长"主题。然而,作为青春片主角的青春生命个体,其情感与成长必然受到其所处社会伦理的规训与掣肘。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试图分析此类影片情感表达与叙事策略背后的伦理环境与所蕴含的伦理价值。(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9年11期)
秦蒙,王永收[3](2019)在《觉醒与规训——青春电影《黑处有什么》的身体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黑处有什么》是一部具有悬疑色彩及犯罪元素的青春电影,将商业电影的类型化叙事与作者电影的个人化表达进行了较为完美的融合,通过成长期少女曲靖对身体的自发关注与性的启蒙,呈现了青春的真相与被动规训,揭示了社群集体的性压抑与思想迷茫的时代症候。(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3期)
艾志杰[4](2019)在《“断裂的空间”:新世纪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空间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家""校园"和"异域"是青年人成长所经历的叁个重要空间,新世纪中国大陆青春电影深入地表现了这叁个空间的内在断裂性。"家"空间的温暖属性被置换成了不完整、布满裂隙的"压抑性装置",校园空间失去"知识生产力"而成为青春爱情的历史见证者,异域空间由于不能实现青年人的梦想而变得像一座未知的现代性迷宫。这些电影通过空间的多维建构来重新审视青少年的生存环境、身份现实以及内心世界,从而彰显一定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9年05期)
邹安琪,何春耕[5](2019)在《中国内地青春电影的类型化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内地青春电影的类型化探索始自2013年的《致青春》,并在叙事对象、叙事主题、情节结构、场景时空、人物塑造与视觉图谱方面发展出自身的类型化特征。但内地青春片的类型探索也存在种种缺陷,其根本问题在于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但随着《狗十叁》《过春天》的出现,内地青春电影类型或将迈进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0期)
杨欣茹[6](2019)在《台湾青春电影的散文叙事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常用于说明台湾青春电影特征的"小清新"一词,仅能说明台湾青春电影的"视觉特征",无法说明台湾青春电影的"叙事特征"。若试图确立台湾青春电影作为一种类型,不能仅依靠视觉一项特征,叙事结构的特征也需要有其模式。因此,文章通过分析自《蓝色大门》至《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之间多部具有代表性的台湾青春电影的叙事结构,提出台湾青春电影的典型叙事结构是"散文叙事",而非经典的戏剧叙事结构。最后通过讨论台湾青春电影叙事的嬗变,认为台湾青春电影的叙事已发展出"前散文后戏剧"的叙事结构特征。(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期刊2019年05期)
万书亮,李窦逗[7](2019)在《怀旧、反叛、缺憾之美——青春电影与其电影音乐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制作包含多重元素,音乐是其中的一个,它虽然不是核心部分,却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一场景里,音乐可以起到烘托主题的重要作用。最近上映的青春题材的电影主题都比较接近,在中心思想上相差无几,但是在音乐的选用上却大相径庭,老歌、当下流行歌曲甚至连新创作的歌曲都有可能被运用至电影中。如今的电影音乐,虽然伴随电影,但不依附于电影,它既可以作为电影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本文将以几部热门青春题材电影为例,对其中的音乐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19期)
李梦雅[8](2019)在《国产校园青春电影发展困境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国产校园青春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数量增长,短时间内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校园青春电影,顾名思义就是和校园有关的青春故事。电影中对"青春"的定义,往往与青春期年龄段吻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的年龄范围是10-20岁,在我国一般认为青春期年龄为11-18岁。"青春电影,即是以青少年及青年为表现对象,以青年亚文化为鲜明特点,反映其童年到成年这个过渡时期特有的生活状态、心理特征和精神世界的电(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9年11期)
袁智忠,张明悦[9](2019)在《伦理视域下的印度青春电影——基于女性和宗教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2010年以来引入中国市场的20多部印度电影中,选取其青春电影,站在伦理学的立场,从女性和宗教的视角联系印度的社会现实和具体文本,发现它们在一种女性/男性相对照,宗教/习俗相对照的叙事语境下,展现了当代印度青年在女性解放、世俗反叛等方面的自我意识和精神追求。(本文来源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曾耀农,徐脉沐[10](2019)在《大陆青春电影的认同危机与重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致青春》后,青春电影市场的急速膨胀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内容题材同质化、人物形象脸谱化、价值观层次浅显化的喧嚣现状。伴随着电影产业的增速放缓,市场发展逐渐进入平稳期。在电影产业消费体量红利趋于尾声的阶段,观众的择片要求越发高标准。我们的创作者们要怎样用青春的主题书写新的故事,摈弃新壶装旧酒的形式主义重获观众的认同,需要来自创作者内部的自治动力以重构青春电影的书写路径与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18期)
青春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在经历了序幕期的势如破竹、瓶颈期的乏力退潮之后,迎来了调整期的创作暖春。这种暖春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类影片在情感表达与叙事策略方面的探索调整。在情感表达上,从单一化的"纯爱"模式到爱情、友情、亲情以及个体成长过程中复杂心理状态的多元呈现;在叙事策略上,从沉溺于"怀旧"叙述转向探索"成长"主题。然而,作为青春片主角的青春生命个体,其情感与成长必然受到其所处社会伦理的规训与掣肘。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试图分析此类影片情感表达与叙事策略背后的伦理环境与所蕴含的伦理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春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谢愚.华语青春电影:多元化生长[N].金融时报.2019
[2].余琼.文学伦理学视域下国产青春电影的情感表达与叙事策略[J].当代电影.2019
[3].秦蒙,王永收.觉醒与规训——青春电影《黑处有什么》的身体叙事[J].戏剧之家.2019
[4].艾志杰.“断裂的空间”:新世纪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空间解读[J].艺苑.2019
[5].邹安琪,何春耕.中国内地青春电影的类型化探索[J].视听.2019
[6].杨欣茹.台湾青春电影的散文叙事结构[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9
[7].万书亮,李窦逗.怀旧、反叛、缺憾之美——青春电影与其电影音乐表达[J].电影文学.2019
[8].李梦雅.国产校园青春电影发展困境探析[J].电影评介.2019
[9].袁智忠,张明悦.伦理视域下的印度青春电影——基于女性和宗教的视角[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
[10].曾耀农,徐脉沐.大陆青春电影的认同危机与重构路径[J].电影文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