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弓根论文-徐燕笑,武凯,廖立青,祁冀,李义凯

腰椎弓根论文-徐燕笑,武凯,廖立青,祁冀,李义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腰椎弓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腰椎,椎弓根,椎管,侧隐窝

腰椎弓根论文文献综述

徐燕笑,武凯,廖立青,祁冀,李义凯[1](2019)在《腰椎弓根长度与椎管大小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腰椎弓根长度与椎管大小的关系,为临床腰椎管狭窄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成人干燥腰椎骨上测量双侧第1腰椎到第5腰椎(L_(1~5))椎弓根的长度、侧隐窝的长度、椎管的正中矢状径和椎管横径。结果:平均双侧椎弓根长度、双侧侧隐窝长度从L_1到L_5逐渐减小;椎管正中矢状径和椎管横径从L_1到L_4逐渐减小,L_5增大。L_5椎管正中矢状径平均为(17.43±3.52)mm,椎管横径平均为(21.36±4.14)mm。双侧椎弓根长度与同侧侧隐窝长度L_3、L_4、L_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L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椎弓根长度与椎管矢状径在L_1、L_2、L_4、L_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侧椎弓根长度与椎管横径在L_1、L_2、L_3、L_4、L_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L_(3~5),腰椎弓根长度与同侧侧隐窝长度有关,而与椎管正中矢状径、椎管横径关系不明显。(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彭科[2](2018)在《腰椎弓根内固定与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腰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确诊为腰椎滑脱症的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经腰椎弓根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腰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复位率、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复位率、融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比94.0%、82.0%比7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比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4期)

何淑芬,冯学烽,邹伟民[3](2017)在《阿哌沙班预防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型抗凝药Xa因子抑制剂阿哌沙班在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需行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阿哌沙班组)及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疗程均为14 d。监测指标包括:术后2周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实验室检查指标(PT、APTT、D-D、CR、BUN)、出血风险(术后引流量、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阿哌沙班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6.7%,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发生率为10%,两组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的PT、APTT、D-D对照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术后第1天及术后14天肾功能均无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14天肾功能显着升高,并显着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出血例数比例为6.7%,对照组为23.3%,引流量对照组显着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住院平均天数10.66±2.78天,住院平均天数15.97±3.19,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哌沙班能有效预防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不影响凝血功能,出血风险低、对肾功能影响小并能减少住院天数,值得在腰椎弓根钉置入术后中使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7年07期)

余正希,陈宣煌,张国栋,陈旭,吴长福[4](2016)在《3D打印模块辅助腰椎弓根微创置钉:自身对照、开放性、2年随访临床试验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有效修复胸腰椎疾患,但手术要求术者有熟练的操作技巧,置钉准确,否则术后会出现螺钉脱落等不良反应。3D打印能够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植入体,对手术修复过程进行准确的模拟,降低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使植入体与修复的匹配度达到最高。目的:验证3D打印模块辅助腰椎弓根微创置钉能否实现手术的精准定位。方法:研究为单中心、自身对照、开放性、2年随访临床试验方案,在中国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完成。采集36例腰椎内固定修复病例的术前腰椎薄层CT扫描数据,经Mimics软件数字化叁维重建,预设螺钉通过椎弓根的理想钉道,根据钉道周围可剥离骨面解剖结构设计并3D打印带钉道的导航模块。患者手术时在Quadrant系统工作通道中以3D打印模块导引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后再次薄层CT扫描并叁维重建。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置钉的准确率,评价术前设计3D打印带钉道导航模块与术中实际置钉效果的一致性;试验的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前和术后6,24个月的腰椎CT成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暴露时间,术后6,24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目前试验的手术部分已完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120.58±56.46)min,术中出血量为(136.83±40.62)mL,术中辐射暴露时间为(50±11)s。共置入螺钉186枚,置钉准确率为98%。试验于2016年11月16日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CT02970578);试验经中国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方案内容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要求;参与试验患者对治疗方案和治疗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从2012年11至2015年11月已开始有患者入组,完成全部数据随访时间为2017年3月。讨论:(1)试验旨在证实3D打印模块可以在脊柱微创管道系统中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微创、精准置入的设想;(2)为3D打印模块辅助Quadrant系统微创通道进行腰椎手术修复提供客观的临床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6年53期)

路锟[5](2016)在《探讨腰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探讨腰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脊椎外科接受诊治的12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腰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和JOA评分。并随访2年,观察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腰椎X线片。结果 120例腰椎滑脱患者术后1个月、1年、2年的滑脱角、腰椎滑脱率和椎间隙高度均显着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明显上升,术后2年平均改善率达到(97.6%±4.3)。结论腰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显着,并且安全性和满意度极高,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83期)

林海滨,张国栋,陈宣煌,吴长福,郑晓晖[6](2016)在《3D打印导航模块辅助腰椎弓根螺钉数字化置入的实验精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块技术辅助下实施腰椎椎弓根螺钉置人数字化设计的实验精度及准确度的评价方法,探讨影响准确度的关键技术。方法:14具成人尸体腰椎标本,经过薄层CT扫描,叁维编辑分离椎骨,按照钉道对称原则设计钉道,根据骨面可剥离范围设计具有定位面及稳定面的导航模块,高精度3D打印导航模块,在尸体标本上实施导航模块辅助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腰椎与术前设计进行叁维配准,采集术前设计以及术后螺钉的钉道的进、出钉点叁维坐标值,以其差值的绝对值为实验精度指标,统计不同等级精度下的合格钉点,设计组和手术组进行卡方检验。结果:128根腰椎椎弓根螺钉无1例穿出骨质外。进钉点X、Y、Z轴精度分别为0.60 mm±0.44 mm、0.66 mm±0.64 mm及0.48 mm±0.36 mm,出钉点则为1.13 mm±0.82 mm、0.51 mm±0.44 mm及0.67 mm±0.62 mm。结论:腰椎椎弓根螺钉数字化置入的精度可用术前设计和术后的进、出钉点的叁维坐标值的差值绝对值衡量,实施的准确度可以用不同等级精度评判;根据骨面可剥离范围设计具有定位面以及稳定面的卡位模块,可实现术中唯一卡位位置;钉道对称是手术设计及实施都要遵循的原则。(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罗小平,翁新茫,徐伟峰,陈荣华,王东煜[7](2016)在《自制椎弓根螺钉角度定位仪在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种自制椎弓根螺钉定位仪对椎弓根螺钉进钉方向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需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借助自制椎弓根螺钉定位仪辅助置钉,对照组借助解剖标志定位结合术中透视置钉。术中记录各螺钉的钉道准备时间,术后复查CT观察螺钉位置并分级评估,统计两组中突破椎弓根内、外侧及椎体前缘皮质的螺钉数。术前及术后1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比较两组间螺钉的钉道准备时间、螺钉位置的准确率、穿破各侧皮质的螺钉数以及疼痛评分有无差异。结果研究组共置入256枚螺钉,钉道准备时间为(53.09±5.50)s,螺钉位置优228枚,良26枚,差2枚,且各有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外侧皮质,无螺钉穿破椎体前缘皮质。对照组共置入242枚椎弓根螺钉,钉道准备时间为(92.97±9.37)s,螺钉位置优181枚,良33枚,差28枚,有13枚螺钉突破椎弓根内侧皮质,16枚突破椎弓根外侧皮质,32枚突破椎体前缘皮质。两组螺钉的钉道准备时间、螺钉位置的准确率、穿破椎弓根内、外侧皮质及椎体前缘皮质的螺钉数以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自制椎弓根螺钉角度定位仪置钉的准确率较传统术式置钉的准确率有明显提高,并能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6年08期)

章翀,徐仁平,吴培斌[8](2015)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59例后路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31例,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28例。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并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40.2±10.8)min,术中出血量(80.3±29.3)ml,手术后负压球引流总量(64.2±20.1)ml,无脑脊液漏和神经硬脊膜损伤。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3.6±14.3)min,术中出血量(182±61.7)ml,术后负压球引流总量(210.1±70.5)ml,脑脊液漏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优于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损伤较小的手术入路。(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5年03期)

李鹏,肖钊明,钱蕾,房亚峰,欧阳钧[9](2014)在《腰椎弓根延长术截骨部位与神经根关系的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腰椎弓根延长术截骨部位与其毗邻神经根的解剖关系,为腰椎弓根延长术离断椎弓根提供解剖数据。方法 16例成人防腐脊柱标本,自T12~S1去除软组织、棘突、椎板、关节突关节、横突,充分暴露硬膜囊、神经根和腰椎弓根,精细磨削椎弓根至椎弓根-椎体连接处,测量该部位椎弓根上缘至上位神经根下缘的间距(PSRD),椎弓根下缘至下位神经根上缘的间距(PIRD),椎弓根内缘至硬膜囊外缘或内侧神经根外缘的间距(PMRD),椎弓根外缘至外位神经根内缘的间距(PLRD),所有解剖参数都做双侧测量。结果腰椎弓根至上、下、内、外神经根的间距范围分别是4.9~8.6 mm,1.0~2.5 mm,0~1.6 mm,0.7~11.5 mm,左、右两侧数据无显着性差异(P>0.05),男、女之间数据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弓根截骨延长时,截骨部位的内缘和下缘毗邻的神经根相对于上缘和外缘损伤可能性大,透视下对椎弓根内缘和下缘截骨时要十分小心。(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薛剑,靳安民,孙小平,王延斌,谢伟勇[10](2013)在《单侧腰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双侧固定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疾患是一种独特的固定方法,可用于退变性腰椎的融合。目的:比较采用微创经腰椎间孔椎体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痛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轻度不稳患者49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24例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25例采用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种固定方法术后椎体融合率、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可见对无严重不稳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提高椎间融合率,使小关节稳定,解除临床症状,门诊随访满意。但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液量明显减少(P<0.05),说明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3年09期)

腰椎弓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腰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确诊为腰椎滑脱症的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经腰椎弓根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腰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复位率、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复位率、融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比94.0%、82.0%比7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比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腰椎弓根论文参考文献

[1].徐燕笑,武凯,廖立青,祁冀,李义凯.腰椎弓根长度与椎管大小的相关性[J].解剖学杂志.2019

[2].彭科.腰椎弓根内固定与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

[3].何淑芬,冯学烽,邹伟民.阿哌沙班预防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院.2017

[4].余正希,陈宣煌,张国栋,陈旭,吴长福.3D打印模块辅助腰椎弓根微创置钉:自身对照、开放性、2年随访临床试验方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

[5].路锟.探讨腰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6].林海滨,张国栋,陈宣煌,吴长福,郑晓晖.3D打印导航模块辅助腰椎弓根螺钉数字化置入的实验精度[J].解剖学杂志.2016

[7].罗小平,翁新茫,徐伟峰,陈荣华,王东煜.自制椎弓根螺钉角度定位仪在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6

[8].章翀,徐仁平,吴培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J].江西医药.2015

[9].李鹏,肖钊明,钱蕾,房亚峰,欧阳钧.腰椎弓根延长术截骨部位与神经根关系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4

[10].薛剑,靳安民,孙小平,王延斌,谢伟勇.单侧腰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双侧固定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

标签:;  ;  ;  ;  

腰椎弓根论文-徐燕笑,武凯,廖立青,祁冀,李义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