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反问题论文-魏德平

肃反问题论文-魏德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肃反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陕北肃反,中共党史,高岗,郭洪涛

肃反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魏德平[1](2019)在《“陕北肃反”问题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肃反"是中共党史上值得关注的重大事件,导致中共西北根据地主要负责人刘志丹等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被捕,200多根据地干部群众遭牵连,造成根据地严重危机。"陕北肃反"发生后就一直在当事人之间存在分歧,并不时发生激烈争论,影响中共党内团结。中共中央不得不先后五次对"陕北肃反"进行处理,最终才基本平息了肃反原则性争议。但是,"陕北肃反"政治敏感性较强制约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和拓展,使肃反问题研究长期处于停滞或缓慢推进状态。因此,"陕北肃反"问题研究还有若干重点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首先,"陕北肃反"研究要进一步收集和整理相关史料,使研究能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之上。其次,"陕北肃反"问题相关史实,特别是有争议的观点和史实,还要进一步辨析和考证。最后,"陕北肃反"研究还要超越意识形态局限和束缚,得出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科研成果。(本文来源于《党史研究与教学》期刊2019年04期)

蒋建农,蒋沫沫[2](2018)在《苏区肃反扩大化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1927—1937年在各苏区发生的肃反扩大化错误,既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新时期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和坊间较为关注的问题。肃反斗争贯彻各革命根据地存在的始终,肃反扩大化问题在不同阶段程度不同地发生,肃反扩大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其血的代价,刻骨铭心。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脱离中国实际;抵制和纠正的行为与扩大化错误共生,与中共由幼年到成熟的历程同步;10年苏区斗争史的主流必须充分肯定,肃反扩大化的沉痛教训应该永远汲取。(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8年04期)

李东朗[3](2014)在《木门会议与红四方面军停止“肃反”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观点认为,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的错误"肃反",从鄂豫皖苏区一直持续到川陕苏区,危害甚大;而近些年有一种观点,说在四方面军进入川陕之初,1933年6月在四川旺苍县木门镇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就决定停止在四方面军"肃反",木门会议的这个决定意义很大。这样两种表述,差异很大,实际上提出了如何认识张国焘在川陕苏区"肃反"的问题。本文依据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就如何认识木门会议关于"肃反"的决定,提出个人的研究见解。(本文来源于《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魏德平[4](2013)在《“陕北肃反”问题的解决》一文中研究指出"左"倾路线曾在一个时期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走向,其后果就是出现肃反扩大化,伤害了众多同志,给革命事业造成极大危害,陕北肃反就是其中一例。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毛泽东与张闻天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张闻天着手在前;但大众多认为该问题的解决是毛泽东一手主持的。欲知详情,请阅《"陕北肃反"问题的解决》一文。(本文来源于《文史精华》期刊2013年06期)

张永[5](2012)在《鄂豫皖苏区肃反问题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除了张国焘的个人野心和沈泽民、陈昌浩等的"左倾"教条主义,鄂豫皖肃反发生原因至少应补充叁点:一、当时鄂豫皖红军中确实存在严重的纪律问题,需要大力整肃;二、1930年代初政治派系极为复杂,斗争残酷,真假难辨,容易诱发冤案;叁、红四军干部在南下行动中对抗中央分局,违反了"党指挥枪"原则。红四军白雀园肃反被杀人数不是2500人,约有800人作为反革命组织成员被捕,其中小部分人被杀,另外有超过1500人作为富农等阶级异己分子被驱逐出红军。中下级干部在肃反扩大化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黄正林[6](2011)在《1935年陕甘边苏区和红26军肃反问题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935年9、10月间发生在陕甘边苏区和红26军中的肃反,不仅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桩悬案,而且随着形势发展中共中央对这次肃反先后数次做出结论,但每次都有所不同,就使这场规模并不大的肃反变得扑朔迷离。通过对红26军发展的历史考察发现,这次肃反是由于许多因素造成的,如:红26军从建立以来,中共陕西省委就认为其执行的是右倾路线,并将这种看法报告给中共中央;陕北特委负责人也认为红26军执行的是右倾路线,并多次写信汇报给中央北方代表,导致中央北方代表派人到陕甘边和红26军来解决右倾问题。而张慕陶、张汉民事件成为导致对陕甘边和红26军进行肃反的主要诱因。(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1年06期)

周振国,汤德森[7](2009)在《斯大林的肃反运动与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所发动的大规模的肃反运动,是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下所犯的极为严重的政治错误。它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教训极为深刻。突出表现在:党的指导思想上,急于建成社会主义,存在教条主义倾向;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特别是党内分歧和矛盾;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被破坏,个人崇拜盛行;党内民主受到种种限制,民主得不到保障;党内监督形同虚设,丧失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作用。分析总结这段历史的深刻教训,对于改进和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10-30)

李秋生[8](2009)在《河北整风反右运动中的肃反问题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955年中共中央发动的肃反运动,涉及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在中共历史上是罕见的。河北的肃反运动于1955年7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963年四清运动才结束。河北在肃反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扩大化,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很多无辜的人被打成反革命坏分子遭到整肃。本论文主要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由于1957年的整风,河北肃反运动中掩盖的诸多问题一下子被暴露了出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激烈批评。同时,肃反中的偏差和弊病在全国范围内成了人们议论的一个焦点。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整风期间,河北各级党政机关迫于舆论的压力采取了一些措施,这客观上起到了对肃反纠偏的作用。第叁部分主要论述:反右运动兴起,那些在整风中曾批评肃反偏差或要求平反冤案的人们,又马上成了反右运动的整肃对象。河北在肃反问题上开始大举反击。也正是因为存在着从肃反到整风,再到反右,这样一连串的政策反复从而导致了更多的冤假错案的产生。反右运动开始后不久,全国及河北都开始了新批次的肃反运动。具体到河北,肃反运动一直持续到1963年四清运动才告结束,造成了更多的冤假错案。(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赵晓耕,曲词[9](2008)在《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与肃反扩大化问题辩正》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是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各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最早建立的具有公安保卫职能的政权机关。同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曾经出现过肃反扩大化的问题。对于这一历史时期国家政治保卫局与肃反扩大化的关系问题上,学界始终有着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当时存在的肃反委员会和国家政治保卫局是导致肃反扩大化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学者认为纠正肃反扩大化的倾向是国家政治保卫局建立的直接原因之一。本文从历史文件的分析入手,试图从国家政治保卫局的成因、制度设计及其在当时政权体制中的地位等方面,探究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家政治保卫局与当时肃反扩大化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本文来源于《北方法学》期刊2008年04期)

汤德森[10](2008)在《苏联肃反运动与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发生的大规模肃反运动,是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下所犯的极为严重的政治错误。它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教训极为深刻。突出表现在:党的指导思想上,急于建成社会主义,存在教条主义倾向;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特别是党内分歧和矛盾;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被破坏,个人崇拜盛行;党内民主受到种种限制,民主得不到保障;党内监督形同虚设,丧失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作用。分析总结这段历史的深刘教训,对于改进和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肃反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27—1937年在各苏区发生的肃反扩大化错误,既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新时期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和坊间较为关注的问题。肃反斗争贯彻各革命根据地存在的始终,肃反扩大化问题在不同阶段程度不同地发生,肃反扩大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其血的代价,刻骨铭心。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脱离中国实际;抵制和纠正的行为与扩大化错误共生,与中共由幼年到成熟的历程同步;10年苏区斗争史的主流必须充分肯定,肃反扩大化的沉痛教训应该永远汲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肃反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魏德平.“陕北肃反”问题研究述评[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9

[2].蒋建农,蒋沫沫.苏区肃反扩大化几个问题的探讨[J].史学月刊.2018

[3].李东朗.木门会议与红四方面军停止“肃反”问题[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

[4].魏德平.“陕北肃反”问题的解决[J].文史精华.2013

[5].张永.鄂豫皖苏区肃反问题新探[J].近代史研究.2012

[6].黄正林.1935年陕甘边苏区和红26军肃反问题考论[J].史学月刊.2011

[7].周振国,汤德森.斯大林的肃反运动与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反思[C].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9

[8].李秋生.河北整风反右运动中的肃反问题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

[9].赵晓耕,曲词.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与肃反扩大化问题辩正[J].北方法学.2008

[10].汤德森.苏联肃反运动与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标签:;  ;  ;  ;  

肃反问题论文-魏德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