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菜豆荚斑驳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菜豆荚斑驳病毒,玉米褪绿斑驳病毒,ELISA,RT-PCR
菜豆荚斑驳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柳吉芹,王立杉,吴曦,钱云开,高飞[1](2019)在《美国进口大豆中菜豆荚斑驳病毒和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的检疫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和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18年6月秦皇岛海关通过反转录PCR(RT-PCR)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DAS-ELISA)方法,从一批美国进口大豆以及杂质中检出BPMV和MCMV;同时利用实时荧光PCR(Real time RT-PCR)和序列比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这是河北口岸首次在进境大豆中截获BPMV和MCMV。(本文来源于《植物检疫》期刊2019年03期)
张永江,魏霜,袁俊杰,乾义柯,李桂芬[2](2018)在《一步法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常温扩增(RT-RPA)技术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一文中研究指出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简称BPM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建立快速灵敏的一步法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简称RT-RPA)技术用于对BPMV的检测。根据BPMV基因组的保守序列,设计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简称RPA)技术特异性引物,对BPMV、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outhern bean mosaic virus,简称SBMV)、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简称SMV)、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 mosaic virus,简称Ar MV)及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简称TRSV)共5种病毒进行RT-RPA特异性验证;并设计5个模板浓度梯度,以验证RT-RPA方法的灵敏性。结果表明,建立的RT-RPA检测方法能够从BPMV样品中检测到198 bp的特异性条带,且仅需在40℃下恒温反应40 min,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特异性验证试验表明,除BPMV能检测到特异性条带外,其他4种病毒SBMV、SMV、Ar MV、TRSV均未检测到特异性条带,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好; RT-RPA检测BPMV的灵敏度达到10-4稀释度,说明所建立的RT-RPA方法灵敏性高。综上所述,建立的RT-RPA方法检测BPMV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适合实验室或者现场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1期)
陈定虎,刘恭源,郑传发,管维,熊仁广[3](2016)在《菜豆荚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大小亚基的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菜豆荚斑驳病毒大、小亚基编码的基因密码子进行了优化并人工合成了这两个基因,然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2b(+)中,通过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种并在IPTG的诱导下进行了成功表达,大亚基表达产物分子量为41 k D、小亚基表达产物分子量为22 k D,并制备出了大小亚基基因表达产物的抗血清。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CP的大、小亚基基因在37℃、1.0 mmol/L IPTG诱导下,3 h后得到了成功的表达,制备的两种抗血清特异性强、效价都达到1∶3.2×10~4,可以对BPMV CP 3个不同的区域同时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本文来源于《植物检疫》期刊2016年05期)
蔡伟,金晶,沈建国,高芳銮,廖富荣[4](2016)在《TaqMan-MGB荧光定量IC/TC-RT-PCR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一文中研究指出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BPMV传入的风险随大豆进境数量增多而加大。本文针对菜豆荚斑驳病毒,以大豆种子提取液为材料,分别建立了TaqMan-MGB荧光定量IC-RTPCR和TaqMan-MGB荧光定量TC-RT-PCR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BPM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选择其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MGB探针,测定了TaqMan-MGB荧光定量IC-RT-PCR和TaqMan-MGB荧光定量TC-RT-PCR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将TaqMan-MGB荧光定量IC-RT-PCR、TaqMan-MGB荧光定量TC-RTPCR、IC-RT-PCR和TC-RT-PCR 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两种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TCRT-PCR的灵敏度为10-1倍病毒提取液原液;IC-RT-PCR和TaqMan-MGB荧光定量TC-RT-PCR灵敏度相当,为10-3倍病毒提取液原液;TaqMan-MGB荧光定量IC-RT-PCR灵敏度最高,为10-5倍病毒提取液原液,是IC-RT-PCR和TaqMan-MGB荧光定量TC-RT-PCR检测方法的102倍,是TC-RT-PCR检测方法的104倍;两种检测方法均能较好应用于实际大豆样品的检测。本文所建立的TaqMan-MGB荧光定量IC/TC-RT-PCR检测方法利用抗原特异性或试管非特异性捕捉病毒粒子,无需提取RNA,为进境大豆种子上BPMV的检测提供了稳定、快速、简便的技术依据,其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沈建国,高芳銮,蔡伟,金晶,廖富荣[5](2016)在《进境大豆种子上菜豆荚斑驳病毒和大豆花叶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进境大豆种子上症状相似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和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建立同时快速检测2种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BPMV、SM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为材料,提取dsRNA作为模板进行多重RT-PCR的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数的优化。利用优化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分别对健康大豆种子、BPMV、SMV及2种病毒复合感染的大豆种子进行检测,测定该方法的特异性。利用健康大豆种子提取的dsRNA,将从复合侵染BPMV、SMV大豆种子中提取的dsRNA按10倍梯度稀释,依次稀释为原液的10~(-1)、10~(-2)、10~(-3)、10~(-4).10~(-5)和10~(-6)倍作为模板,分别进行多重RT-PCR和单一RT-PCR扩增,测定灵敏度。多重RT-PCR扩增产物回收纯化后,连接于pMD18-T载体,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应用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对来自于美国、阿根廷、中国和巴西的疑似带病大豆种子进行检测,同时以单一RT-PCR检测进行验证。以BPMV、SMV抗体等体积混合液包被PCR管后再加入样品提取液或直接以样品提取液包被PCR管,将免疫捕获、试管捕捉和多重RT-PCR相结合,建立同时检测BPMV、SMV的多重一步IC-RT-PCR、多重一步TC-RT-PCR方法。【结果】多重RT-PCR的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引物浓度为BPMV 0.4μmol·L~(-1)、SMV 0.4μmol·L~(-1),最佳退火温度为52℃,最佳循环数为35。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多重RT-PCR能够从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上同时扩增到大小约542、221 by特异性目的条带,从单一感染BPMV的大豆种子上扩增到大小约542 by特异性目的条带,从单一感染SMV的大豆种子上扩增到大小约221 by特异性目的条带,而从健康大豆种子材料上未扩增出任何特异性条带。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当dsRNA原液稀释至10~(-3)倍时,无论是多重RT-PCR,还是单一RT-PCR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多重RT-PCR与单一RT-PCR的灵敏度相当,为10~(-2)倍dsRNA原液。多重RT-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BPMV、SMV所测的序列全长分别为542和221 bp,与预期大小完全相符,且与已报道的各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证实了多重RT-PCR结果的可靠性。应用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分别对来自于4个国家的大豆种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从3份美国大豆种子样品检出BPMV,1份美国大豆种子检出SMV,1份阿根廷大豆种子检出SMV,2份中国大豆种子检出SMV,该结果与单一RT-PCR验证结果一致,阳性符合率达100%。建立的多重一步IC-RT-PCR.多重一步TC-RT-PCR方法能够从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中成功扩增出2条特异性目的条带,而从健康大豆种子中未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结论】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为进境大豆种子上BPMV、SM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郭立新,段维军,徐亚飞,刘永丰,张吉红[6](2013)在《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一文中研究指出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可危害大豆、菜豆等豆科植物,造成品质和产量下降[1]。目前,检测BPMV主要采用DAS-ELISA技术及基于RT-PCR的分子生物学方法[1]。近年来开发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依赖于能够识别靶序列上6个特异区域的引物和1个具有链置换特性的DNA聚合酶(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卫其巍[7](2013)在《大豆种子中菜豆荚斑驳病毒的RT-LAMP检测和大豆花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一种富含优质蛋白、无胆固醇油脂、多种糖类碳水化合物和微量物质的杂粮作物,是饲料、油料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也是用地、养地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物。本研究以大豆为中心,在大豆上开展病毒病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植物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以用于大豆病害的防预和基因功能的研究。BPMV的RT-LAMP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 BPMV)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大豆产区且易造成经济损失的灾害性病毒,在我国被列为检疫性病毒。本研究将RT-LAMP技术和RNA快速抽提法相结合,建立一种用于检测大豆种子中BPMV的一步法RT-LAMP检测技术。该技术包括所设计的引物和优化过的反应体系。经过测试,该技术能够在大豆种子中快速、特异、准确地检测出BPMV且无交叉反应;其最适工作温度为62.5-65℃可工作模板剂量范围为0.2-1.8μL/10μL;灵敏度为BPMV RT-PCR的1000倍。因此,该技术可以作为BPMV检验检疫以及预防BPMV大规模爆发的有效工具。SMV表达载体的构建:尽管已有一些不同株系的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表达载体被报道,但是这些SMV的基因组全长都是9585bp左右,目前还没有基因组全长为9994bp左右的重组型SMV被构建成表达载体。这种重组型SMV是2011年在南京被鉴定,其基因组5’端与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ean common mosaic virus, BCMV)的5’端发生过重组,因此在5’端与普通SMV的5’端有较大的差异,而在3’端差异较小。本研究将重组型SMV的5’端与普通SMV的3’端进行拼接,构建出一个嵌合式重组型SMV表达载体。并在该SMV的P1和HcPro间插入β-葡萄糖醛酸酶基因(GUS),通过质粒摩擦接种大豆30天后,在接种大豆的系统叶上特异地检测到GUS染色,同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式注射本氏烟,在接种本氏烟的系统叶上也特异地检测到GUS染色。因此,本研究中所构建的嵌合式重组型SMV表达载体可以作为基因功能研究工具在大豆、本氏烟及其病原物的基因功能研究以及获取外源目的蛋白等方面发挥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成功建立一步法BPMV RT-LAMP检测技术和SMV表达载体系统,为大豆病害预防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出新的技术和工具。(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邓丛良,赵晓丽,双龙海,孙宁,陈继峰[8](2013)在《细菌磁颗粒实时荧光RT-PCR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一文中研究指出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属豇豆花叶病毒科Comoviridae豇豆花叶病毒属Co-movirus成员,主要侵染大豆、菜豆等豆科植物,可通过种子远距离传播,造成大豆产量和品质下降。目前,该病毒主要分布于美国、巴西等国家,在我国属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灵敏的植物病毒检测方法,对于提高口岸检疫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魏晓棠,白桦,尼秀媚,张京宣,宋涛[9](2013)在《菜豆荚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外壳蛋白(CP)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利用RT-PCR方法克隆BPMV CP基因,将其连接至pMD19-T Simple载体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检测其与已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将CP基因定向插入双酶切的pET30a,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表达重组蛋白。[结果]试验克隆得到的CP基因大小为1 122 bp,与NCBI中目标基因的相似度达99%以上;试验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BPMV CP,发现重组蛋白在37℃、1.0 mmol/L IPTG诱导4 h条件下表达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BPMV抗血清的制备与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张明哲,李可,周宏斌,吴志毅,林晓佳[10](2012)在《一种快速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菜豆荚斑驳病毒是危害大豆等豆科植物的重要病毒,在美国已引起大豆产量的巨大损失,我国尚无此病毒分布。但随着我国进口大豆数量不断增加,该病毒随大豆传入的风险逐步增大,为保护我国大豆产业的安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准确快速的检测(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菜豆荚斑驳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简称BPM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建立快速灵敏的一步法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简称RT-RPA)技术用于对BPMV的检测。根据BPMV基因组的保守序列,设计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简称RPA)技术特异性引物,对BPMV、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outhern bean mosaic virus,简称SBMV)、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简称SMV)、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 mosaic virus,简称Ar MV)及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简称TRSV)共5种病毒进行RT-RPA特异性验证;并设计5个模板浓度梯度,以验证RT-RPA方法的灵敏性。结果表明,建立的RT-RPA检测方法能够从BPMV样品中检测到198 bp的特异性条带,且仅需在40℃下恒温反应40 min,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特异性验证试验表明,除BPMV能检测到特异性条带外,其他4种病毒SBMV、SMV、Ar MV、TRSV均未检测到特异性条带,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好; RT-RPA检测BPMV的灵敏度达到10-4稀释度,说明所建立的RT-RPA方法灵敏性高。综上所述,建立的RT-RPA方法检测BPMV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适合实验室或者现场快速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菜豆荚斑驳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柳吉芹,王立杉,吴曦,钱云开,高飞.美国进口大豆中菜豆荚斑驳病毒和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的检疫鉴定[J].植物检疫.2019
[2].张永江,魏霜,袁俊杰,乾义柯,李桂芬.一步法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常温扩增(RT-RPA)技术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J].江苏农业科学.2018
[3].陈定虎,刘恭源,郑传发,管维,熊仁广.菜豆荚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大小亚基的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制备[J].植物检疫.2016
[4].蔡伟,金晶,沈建国,高芳銮,廖富荣.TaqMan-MGB荧光定量IC/TC-RT-PCR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J].大豆科学.2016
[5].沈建国,高芳銮,蔡伟,金晶,廖富荣.进境大豆种子上菜豆荚斑驳病毒和大豆花叶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J].中国农业科学.2016
[6].郭立新,段维军,徐亚飞,刘永丰,张吉红.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J].植物保护学报.2013
[7].卫其巍.大豆种子中菜豆荚斑驳病毒的RT-LAMP检测和大豆花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D].南京农业大学.2013
[8].邓丛良,赵晓丽,双龙海,孙宁,陈继峰.细菌磁颗粒实时荧光RT-PCR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J].植物保护学报.2013
[9].魏晓棠,白桦,尼秀媚,张京宣,宋涛.菜豆荚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安徽农业科学.2013
[10].张明哲,李可,周宏斌,吴志毅,林晓佳.一种快速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的新方法[J].植物保护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