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弹性材料论文-李卫勇,陈长海,张雷

黏弹性材料论文-李卫勇,陈长海,张雷

导读:本文包含了黏弹性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型黏弹性材料,力学性能,等效剪切模量,等效阻尼比

黏弹性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李卫勇,陈长海,张雷[1](2019)在《一种新型黏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对一种新型黏弹性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尺寸规格的新型黏弹性体进行正弦波和地震作用的加载,研究该材料的尺寸相关性。通过对新型黏弹性体进行不同应变幅值、不同加载频率、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该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等效剪切模量、等效阻尼比等力学性能及其变化规律。并对该材料进行了老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黏弹性材料具有极强的耗能能力和良好的剪切变形能力,该材料在200%剪应变下等效阻尼比可达40%以上,在400%剪应变下力学性能仍保持稳定。该新型黏弹性材料不具备尺寸相关性,其力学性能与应变幅值明显相关、与加载频率相关性不大、与温度相关性较小。该材料抗老化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5期)

黄兴淮,徐赵东,贺泽峰,葛腾[2](2019)在《黏弹性材料等效标准固体模型的时域延拓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精确计算黏弹性阻尼器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时域动力响应,提出了一种针对黏弹性材料等效标准固体模型的时域延拓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频域内的等效标准固体模型延拓到拉氏域内,再采用高精度拉氏逆变换数值求解方法将拉氏域表达式转换到时域,得到黏弹性阻尼器的时域动力响应.针对无锡减震器厂生产的9050A型号黏弹性阻尼材料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弦激励下,采用时域延拓法计算的储能模量G_1的最大误差为0.005 4%,损耗因子η的最大误差为0.279 7%;在随机荷载激励下,相比于等效线性化近似方法,采用时域延拓法计算得到的El Centro和Kobe地震波作用下最大出力的计算精度提高22.2%以上;所提方法避免建立复杂的时域微分方程,简化了计算过程.(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高云飞,张维维,王睿[3](2018)在《分数叁参数流体模型黏弹性材料的阻尼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个应力循环中,黏弹材料阻尼特性主要体现在耗散柔量的相关项。在经典叁参数黏弹性模型的基础上,采用Abel粘壶单元替代传统的牛顿粘壶单元,建立分数导数黏弹性叁参数流体模型及其本构方程,并在频域内对反映黏弹性材料阻尼性能的复柔量、内摩擦角、阻尼比值等参量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分数微分算子的阶数能明显影响服从分数阶叁参数流体模型黏弹性材料的储能柔量和损耗柔量的变化曲线,其耗散率会随着分数阶数的减小发生显着上升,而材料的内摩擦角曲线在不同的分数阶数下,随频率几乎不发生改变。(本文来源于《河南城建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曾雪峰,常俊杰,卢超,李光亚,罗更生[4](2019)在《基于空耦超声的复合材料黏弹性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材料的黏弹性是表征其内在阻尼机制的重要力学特性,而内在阻尼机制是材料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该文提出了空气耦合超声波的材料黏弹性评价方法。首先讨论了黏弹性进行评价的相关理论,利用接触式超声波底面回波法与空气耦合超声波透射法对比验证,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空气耦合超声对材料黏弹性检测的有效性。并且对一批不同铺层方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评价,其结果与期望值完全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评价和安全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应用声学》期刊2019年01期)

杨骁,成博炜,蒋志云[5](2018)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裂纹黏弹性梁的弯曲变形》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裂纹缝隙效应,将裂纹等效为非线性旋转弹簧,假定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FRP)布与梁紧密粘贴,研究了FRP布加固裂纹标准线性固体黏弹性梁的弯曲行为.在给出FRP布加固裂纹的等效旋转弹簧刚度和FRP布加固黏弹性矩形截面梁弯曲变形控制方程的基础上,利用Laplace变换及其逆变换以及梁弯曲边界条件和裂纹处的连接条件,得到突加均布载荷作用下FRP布加固简支裂纹黏弹性梁弯曲蠕变的解析解.数值分析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布含量、梁跨高比以及裂纹位置及其开闭状态等对CFRP布加固裂纹花旗松(Douglas-fir, DF)木梁弯曲蠕变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瞿金秀,石长全[6](2018)在《黏弹性材料的加速老化与力学性能测试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黏弹夹层结构试验装置中的黏弹性材料特性及其受压作用情形,采用自选黏弹性材料制备了夹层试样、拉伸与压缩试样。采用烘箱,通过高温和氧化2个主要老化因素进行了热氧加速老化试验,获得了不同老化程度的黏弹性材料试样。采用拉伸和压缩试样,进行了黏弹性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力学性能测试试验,获得了不同老化程度下的拉伸模量和压缩模量性能指标,为黏弹夹层结构的老化状态性能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试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8年12期)

许家宝,周储伟,周逃林[7](2018)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黏弹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黏弹性力学模型。模型中环氧树脂基体相与温度相关的黏弹性采用叁元件模型模拟,模型参数通过热机械动力学分析实验测定,基于黏弹性–弹性对应性原理,采用复刚度法建立了单向和层合复合材料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储能模量和耗散模量预测模型,并制备了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发现单向复合材料0°方向的耗散模量及90°方向的储能模量在整个实验温度范围内与树脂基体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层合板的耗散抗弯刚度随温度近似呈线性增加,而储能抗弯刚度则呈加速下降趋势。所建立的模型能反映出试验观测到的规律。(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8年12期)

周亚博[8](2018)在《材料黏弹性与界面滑移对橡胶轴承弹流润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润滑橡胶轴承以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广泛应用于排水泵、潜水泵、船舶及水下机器人等海洋开发机械领域,但是橡胶作为一种黏弹性高分子材料,在轴承运行过程中,其蠕变特性对整个轴承的润滑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基于橡胶材料的本构方程,建立了橡胶轴承的弹流润滑模型,研究了橡胶的蠕变特性对水润滑橡胶轴承润滑状态的影响,并在极限剪应力滑移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界面滑移对橡胶轴承润滑特性的影响。首先,考虑了橡胶轴承材料特有的黏弹性,并基于描述橡胶蠕变的Kelvin模型和叁参量固体模型,建立了橡胶轴承的弹流润滑模型,研究了润滑剂中心压力、中心膜厚及最小膜厚在轴承运行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比较了不同时刻下,接触区润滑膜的压力和厚度变化;对比了橡胶轴承的润滑特性在两种蠕变模型下的异同。基于黏弹性材料的时间-温度等效原则,从润滑膜中心压力、最小厚度及不同时刻下的润滑特性叁个方面探究了温度对橡胶轴承润滑的影响。其次,基于叁参量固体蠕变模型,并耦合振动载荷对橡胶轴承进行了弹流润滑分析,计算并分析了正弦、脉冲和衰变叁种振动载荷形式下,橡胶轴承润滑膜的最大压力和最小厚度变化,并与不考虑蠕变影响的状况进行了对比。探讨了不同时刻,相同瞬时载荷下,橡胶轴承润滑膜压力和厚度的变化。基于正弦形式的振动载荷,探究了振动幅值和频率对润滑特性的影响。然后,基于极限剪应力滑移模型,推导了滑移速度方程,讨论了滑动轴承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滑移类型,建立了有滑移边界条件的弹流润滑模型。计算并对比了轴瓦、轴颈界面润滑剂的剪应力与相应固体界面润滑剂极限剪应力的大小,给出了滑移产生的判断依据。分析了界面滑移对润滑膜压力和厚度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橡胶轴承在滑移和蠕变耦合作用下的润滑特性分析,考虑了界面改性对界面滑移的影响,将整个润滑区划分为四个区域,讨论了不同滑移类型下,润滑剂膜厚和压力的变化。分析了界面改性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并基于极限剪应力模型探究了摩擦系数随载荷、速度的变化。(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井龙[9](2018)在《EVA补强硅橡胶复合材料热黏弹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硅橡胶(MVQ)作为一种减振降噪阻尼材料,其可以改善人机工作环境等;然而单一硅橡胶的阻尼因子较低,有效阻尼温域较窄,特别是室温范围的阻尼性不高。本文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不同配比MVQ/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对其硫化过程、物理机械性能、阻尼性能、流变性能以及结晶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研究,具体研究如下:1、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 EVA及MVQ/EVA复合材料的挤出流变性能以及壁面滑移现象。结果表明:MVQ/EVA的黏度随EVA含量的增大而增加;采用Arrhenius分析了 EVA及MVQ/EVA熔体黏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同一剪切速率下MVQ/EVA=100/40的黏流活化能比纯MVQ高;采用Mooney法计算壁面滑移速度,同一温度下,EVA及MVQ/EVA的滑移速度均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而提高,并且加入EVA降低了硅橡胶发生壁面滑移时的临界剪切应力。2、采用橡胶加工分析仪(RPA)研究了 EVA对硅橡胶的硫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MVQ/EVA复合材料中EVA含量越高,硅橡胶硫化结束时的平衡扭矩值越小,正硫化时间越长,表明EVA的加入阻碍了硅橡胶的硫化进程;通过RPA应变扫描可知,应变越大MVQ/EVA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G')越小,表现出明显的Payne效应,并且其G'随EV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EVA对MVQ起到了很好的补强作用;从Kraus模型拟合参结果可知,硫化胶的拟合参数值m大于混炼胶,表明一定温度压力下,EVA在MVQ中分散更均匀,补强作用更明显。3、采用超声-无转子硫化仪装置在线监测了 MVQ/EVA复合材料阻尼交联结构的形成过程,对比声速值与扭矩值的变化关系,提出了超声波表征MVQ/EVA复合材料硫化历程的方法,以满足后期对复合隔声板制作过程的在线监测;采用超声-PVT装置研究了压力温度对MVQ/EVA复合材料硫化过程中声速及制品比容的影响发现,同一压力及温度下,硫化结束时的声速随着EV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同一压力及EVA含量下,温度越高,比容越大,声速越低;同一温度及EVA含量下,压力越大比容越小,声速越高;通过直线拟合法得到了声速与比容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以此为基础可以在线监测物料硫化过程的超声波传递信号变化而预估比容值。4、采用DSC(差式扫描量热仪)研究了 EVA及MVQ/EVA的结晶和熔融过程发现,与纯EVA相比混炼胶中EVA的结晶温度和起始结晶温度变化不大,硫化胶中EVA的结晶温度和起始结晶温度明显降低;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硫化和未硫化的硅橡胶对EVA都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可以提高EVA分子链的成核效率,但硫化和未硫化的的硅橡胶颗粒都会阻碍EVA晶体的生长;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得到EVA及MVQ/EVA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与纯EVA相比MVQ/EVA硫化胶中EVA的结晶活化能较大,并且硫化胶中结晶相的结晶活化能高于混炼胶中结晶相。5、采用RPA、动态力学热分析仪(DMA)研究了EVA含量对MVQ/EVA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EVA越多,MVQ的硬度和模量及撕裂强度越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仍然较高,保持在MVQ使用要求范围内。纯硅橡胶损耗因子大于0.1的温度范围为-42℃~-28℃;当填充40份EVA时最大损耗因子从0.125提高到0.18,有效阻尼温域为-23℃~37℃。拓宽了有效阻尼温域,可应用于较高温度减振降噪工程。(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6-05)

王彩华[10](2018)在《空心玻璃微珠/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黏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工程应用来讲,空心玻璃微珠/环氧树脂(HGM/EP)复合材料的率相关性、松弛、阻尼等黏弹性力学性能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实验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HGM/EP复合材料在静载及动载荷下的黏弹性能,分析了温度、应变率、时间(频率)对其黏弹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黏弹性模型。讨论了空心玻璃微珠的粒径大小和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黏弹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微观结构分析其影响机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测了基体与微珠间的界面相的力学性能,为HGM/EP复合材料的理论研究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利用疲劳试验机对HGM/EP复合材料进行了准静态压缩试验,获得了HGM/EP复合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空心微珠粒径大小及体积分数对密度、压缩弹性模量以及压缩强度的影响,讨论了应变率、温度对材料静态压缩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数据,对Sherwood-Frost本构模型进行修正,得到包含应变率和温度的压缩本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填充中小粒径的空心玻璃微珠对提高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有利,同时温度和应变率对材料的压缩性能影响显着。通过微力实验机进行叁点弯曲测试,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空心玻璃微珠、不同含量的玻璃纤维以及界面腐蚀破坏对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HGM/EP复合材料的准静态压缩松弛行为,建立了不同温度下描述树脂应力松弛的Wiechert模型,分析了空心玻璃微珠体积分数和粒径对复合材料松弛行为的影响,并讨论其应力松弛机制。利用细观均匀化方法,计算出等效松驰模量的表达式,并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复合材料的粘弹性模型。采用Prony级数形式对试验的松弛模量曲线进行拟合,通过变换求解出蠕变柔量,预测了不同体积分数HGM/EP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分数阶导数模型可用较少的参数描述HGM/EP复合材料的黏弹性行为,且各拟合参数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通过对HGM/EP复合材料进行动态力学分析(DMA),给出了基体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动态力学温度谱,利用时温等效原理,根据位移因子构建了材料在室温下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的频率主曲线。分析了温度和频率、体积分数和粒径对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照片分析其影响机制。获取损耗因子tan?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比较了材料的损耗因子tan?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体积分数及频率的变化;通过填充剂—基体相互作用参数来评价界面的粘结情况,分析了阻尼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0%以下的配比有利于提高其动态力学性能。颗粒的团聚及界面的粘合均对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产生较大影响。理想界面的弹性模型并不适用体积分数较高的HGM/EP复合材料。通过内聚力单元模拟基体与玻璃微珠间的界面相,有效地预测了HGM/EP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并分析了界面厚度及界面强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与实验数据比对,考虑界面相的预测结果反映了微珠与基体间的界面的弱粘接状态,验证了界面性质对材料宏观力学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弱界面处极易发生脱粘,导致整体的强度下降,此时内部应力的重分布及损伤的演化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黏弹性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精确计算黏弹性阻尼器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时域动力响应,提出了一种针对黏弹性材料等效标准固体模型的时域延拓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频域内的等效标准固体模型延拓到拉氏域内,再采用高精度拉氏逆变换数值求解方法将拉氏域表达式转换到时域,得到黏弹性阻尼器的时域动力响应.针对无锡减震器厂生产的9050A型号黏弹性阻尼材料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弦激励下,采用时域延拓法计算的储能模量G_1的最大误差为0.005 4%,损耗因子η的最大误差为0.279 7%;在随机荷载激励下,相比于等效线性化近似方法,采用时域延拓法计算得到的El Centro和Kobe地震波作用下最大出力的计算精度提高22.2%以上;所提方法避免建立复杂的时域微分方程,简化了计算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黏弹性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卫勇,陈长海,张雷.一种新型黏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9

[2].黄兴淮,徐赵东,贺泽峰,葛腾.黏弹性材料等效标准固体模型的时域延拓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高云飞,张维维,王睿.分数叁参数流体模型黏弹性材料的阻尼性能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8

[4].曾雪峰,常俊杰,卢超,李光亚,罗更生.基于空耦超声的复合材料黏弹性评价方法[J].应用声学.2019

[5].杨骁,成博炜,蒋志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裂纹黏弹性梁的弯曲变形[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瞿金秀,石长全.黏弹性材料的加速老化与力学性能测试试验研究[J].煤矿机械.2018

[7].许家宝,周储伟,周逃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热黏弹性能[J].工程塑料应用.2018

[8].周亚博.材料黏弹性与界面滑移对橡胶轴承弹流润滑的影响[D].青岛理工大学.2018

[9].井龙.EVA补强硅橡胶复合材料热黏弹性能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18

[10].王彩华.空心玻璃微珠/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黏弹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8

标签:;  ;  ;  ;  

黏弹性材料论文-李卫勇,陈长海,张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