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归隐现象的议论文
2022-11-07阅读(817)
问:议论文:现代人适不适合归隐
- 答: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居,谁说我们不可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不可率性,难道在适当的时机也不可放纵一下自己的情感?不要多愁善感,就不能倾吐自己心中的愁思?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谥,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在足球比赛胜利之后,你忘情地在雨中的球场里狂奔,任由汗水、雨水,甚至还有激动的泪水混合着流过脸颊,打湿衣襟。有人对你的这种举动感到不理解,问一场小球赛的胜利何以令你高兴至此。但我说,你这正是在诗意地生活。一次小的胜利是以令我们欢欣鼓舞,一将小的成功也足够让我们尽情狂欢。不要收敛自己的情感,让它自由地奔放吧!
心里有了不顺心的事情,可是身边没有听众,这时候如果将这些事情都锁在心中,只能徒添自己的烦恼。不如选择一种现代的方式诗意地生活吧!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上自己的烦心琐事,就像对花草倾吐自己的愁思一般。花草不能言语,但是这些“花草”却能替你排忧解难,让心中的不愉快更快地消逝。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吗?
问:怎样看待现代人的归隐
- 答:最近挺火的一个叫刘景崇,放弃百万年薪到终南山上去了,每日读书打坐,一日一餐。
网上的观点挺多,但追根究底,是因为人家有这个资本去归隐,也有了那个境界,我不知道这样的归隐对我们这些看客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刚看到的时候是有点羡慕的,毕竟在这个喧喧嚷嚷的社会,有那么一个清净之地着实让人感到舒心。
可是在这之前,我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清华大学的一个毕业生,毕业之后不知道发了什么神经皈依了佛门,我不知道皈依佛门算不算归隐,那篇文章是他的一个同学,也是好朋友写的,文章里说,这个归了佛门的人就在一个很破很破的小庙,几年的时间,做了方丈,可是庙没翻修也没扩建,只是庙里多了100多个孩子。
两者对比来,我更喜欢后者。
两者都没错,我们这些每天要为明天的口粮而努力的人也没错,只是观点态度和境界不一样罢了。
归隐是一种态度,也只是少数人少数派。
最后来一句谚语:小隐于野,大隐于市。
以上。
问:关于归隐是好是坏的议论文
- 答:首先从政治层面,古代与现代分而述之;然后从文化层面,古代与现代的文化传统,继承与发展变化。容易与“隐逸”论混淆,其中又有主动与被动之分。需要自己斟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