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对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种群数量调查,相对多度指数,红外相机,物种编目
相对多度论文文献综述
陈立军,肖文宏,肖治术[1](2019)在《物种相对多度指数在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及局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度是衡量物种种群数量的参数之一,多度的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经典问题。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作为一种简单、便利的指标,广泛应用于动物本底清查中。但RAI易受物种自身特征、探测率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其他物种数量分析方法,以验证其与种群大小的相关性。随着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调查中的广泛应用,用红外相机数据估计动物种群数量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基于红外相机数据计算RAI的方法有多种,不同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存在差异,亟需对现有方法和应用进行梳理。本文综述了根据红外相机数据计算物种相对多度的4种主要方法:(1)拍摄一张有效照片所需要的天数;(2)基于单位调查强度的物种拍摄率;(3)每个位点每天的物种拍摄率;(4)某一物种的照片数占所有物种的比例。总结了我国野生动物监测调查中采用红外相机方法计算RAI的应用现状。国内的研究主要采用第2种和第4种计算方法,其中约72.5%的研究论文应用第2种计算方法,而第4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比较。我们建议根据红外相机数据计算RAI时尽量使用第2种计算方法,这有助于研究或管理人员对不同研究中的物种RAI进行比较分析。(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9年03期)
骆杨青,余梅生,余晶晶,郑诗璐,刘佳佳[2](2017)在《千岛湖地区常见木本植物性状和相对多度对幼苗植食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食性动物取食植物(植食作用)一直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的热点问题。植食作用能够显着影响植物幼苗的生长,从而决定种群更新动态。以往的研究较少讨论植物的不同性状对幼苗植食作用差异的重要性,也较少将之与物种相对多度对植食作用的影响进行比较。该文以千岛湖地区的16种常见木本被子植物幼苗为研究对象,调查植物的11种功能性状和相对多度,并运用回归模型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和物种相对多度对幼苗叶片受昆虫植食损伤(虫食率)的相对重要性,探讨虫食率对植物功能性状的依赖性以及物种相对多度对虫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功能性状(即叶片碳氮比、叶片厚度)和物种相对多度对虫食率有重要影响,二者共解释了种间虫食率变异的54%。在这些性状中,有更高的防御能力、更低的营养成分和更高相对多度的物种虫食率更低。我们建议在未来的植食作用研究中,应考虑基于个体水平的功能性状和基于群落水平的相对多度。(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骆杨青,余梅生,余晶晶,郑诗璐,刘佳佳[3](2017)在《千岛湖地区常见木本植物性状和相对多度对植食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食作用一直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植食作用能够显着影响植物幼苗生长,从而决定种群更新动态。以往研究较少有讨论植物的不同性状对幼苗植食作用差异的重要性,也较少将之与物种相对多度对植食作用的影响进行比较。本研究以千岛湖地区的16种常见木本被子植物的幼苗为研(本文来源于《第七届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7-08-09)
孙涛,陈强,赵亚雄,龙瑞军[4](2013)在《祁连山高山草地毒杂草侵入对蝗虫相对多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祁连山高山草地毒杂草侵入对蝗虫群落组成、相对多度以及群落数量的影响,2008-2009年6-9月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毒杂草(狼毒、甘肃臭草和披针叶黄华)侵入型草地和天然草地植被群落、土壤理化特性以及蝗虫多样性及群落数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毒杂草侵入显着降低草地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0.05),植被群落高度和生物量明显增加(P<0.05);甘肃臭草侵入型草地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最高,狼毒侵入型草地土壤紧实度和天然草地全N含量显着大于其他样地(P<0.05);毒杂草侵入影响蝗虫群落组成、降低物种多样性、改变物种相对多度。但蝗虫群落数量因杂草种类呈现较大差异,蝗虫群落数量因甘肃臭草侵入而降低、随狼毒和披针叶黄华侵入而增加。高山草地毒杂草侵入通过改变植被结构和营养价值、影响蝗虫土壤理化特性和栖息生境,而草地蝗虫群落组成、数量和多样性对此做出积极响应。该研究不仅为研究高山草地毒杂草型退化对昆虫以及无脊椎动物的影响提供参考,而且也为高山草地生物多样性维持和保育提供有益依据。(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张佳宁,刘坤,王桔红[5](2013)在《青藏高原东部植物种子萌发能力与其在群落中相对多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中植物幼苗建植特性以及幼苗建植时所处的环境都会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种子萌发率与物种多度之间的关系随着群落的演替阶段而发生改变。目前关于不同类型群落中以及同一类型群落的不同演替阶段物种多度和种子萌发能力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全面收集的青藏高原东缘3种常见次生植被(鼢鼠土丘群落、人工草地群落和弃耕地群落)中植物种子为基础,沿着群落演替梯度来探明种子萌发和物种多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结果的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鼢鼠土丘群落和人工草地群落中,种子萌发率和物种多度之间无显着相关性;而在弃耕地群落中,种子萌发率和物种多度之间的关系有随着群落的演替呈现由正相关向负相关转变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朱新玉,王玉玲,高宝嘉,胡云川[6](2012)在《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节肢动物物种相对多度模型拟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模型: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和分割线段分布模型研究了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种-多度分布关系。结果表明: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交错带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种-多度分布,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仅能用对数级数分布模型来拟合;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和分割线段分布模型则不适于描述该区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对数级数分布的参数α和对数正态分布的参数λ是反映群落结构特征内在性质的量,可以作为物种多样性指数运用,能较好地反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研究结果可为交错区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2年06期)
左家哺,傅德志,彭代文[7](2005)在《湖南省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的研究——Ⅴ.物种多样性与相对多度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湖南省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植物物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多样性水平比较高,接近山地季雨林的水平,其中,群落草本层的多样性水平最低,乔木层和灌木层的较高.在5种不同的原生性森林群落类型中,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以类型3(包石栎+锐齿槲栎+甜槠+多脉青冈-箬竹-求米草群丛)的最高,以类型4(甜槠-花竹+云和新木姜子-淡竹叶+莎草群丛)的最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以类型3(包石栎+锐齿槲栎+甜槠+多脉青冈-箬竹-求米草群丛)的最高,类型2(长叶石栎+多脉青冈-尾叶山茶-求米草群丛)的最低.植物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表明,分割线段模型中的序列-多度模型适宜于拟合乔木层物种与其个体数量之间的关系,对数级数分布模型适宜于拟合乔木层和灌木层;其α指数值较高,说明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接近山地季雨林.分析表明,测定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时,如果仅用1~2个公式计算,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结果;此外,提出了几何级数分布模型——极大值算法.(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杨萍,邓合黎,漆波,刘琼[8](2005)在《长江叁峡库区蝶类群落的物种获得率、小生境占有率及相对多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于 1998~ 2 0 0 3年在库区 10个区县 ,35个调查点进行。研究时 ,库区蝴蝶的生活环境被划分为 80个小生境 ,设置样带6 6 1条 ;调查期间获得 (Sampled)蝴蝶 331种 ,10 780只个体。报道叁峡库区蝴蝶群落的部分参数 :2 5 3种蝴蝶的小生境占有率低于 10 % ,占有 4 0 %以上小生境的蝴蝶只有 7种 ;在 6 0条以上样带都获得的蝴蝶有 16种 ,而在 10条以下样带内获得的蝴蝶 2 19种 ,占总数的 6 6 .2 % ;优势种 2 1个 (6 .3% ) ,常见种 12 5个 (37.8% ) ,少见种 10 3个 (31.1% ) ,罕见种 82个 (2 4 .8% ) ;相对多度高于 1%的种类 2 2个 ,仅占总数的 6 .6 % ;个体数分布的规律接近对数级数法则。叁峡库区蝶类现在的分布反映了库区生境破碎化的结果 ,意味着适宜的生境斑块周围分布不适宜生境 ,种群受到面积、隔离、边缘等多种效应的影响 ,形成了现有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空间格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廖成章,徐永兴,柳江,闫淑君,毕晓丽[9](2004)在《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相对多度模型的拟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和分割线段模型对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格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而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和分割线段模型则不适于描述该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多度 /频度”图解可较好地反映对数级数分布模型拟合效果 ,丘陵山地鸟类群落物种相对多度不遵从对数级数分布 ,各生境群落百分率相似性指数说明各生境群落百分率相似性较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吴承祯,洪伟,郑群瑞[10](2001)在《福建万木林保护区观光木群落物种相对多度模型的拟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群落物种相对多度分布的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分割线段模型和Weibull模型,对观光木群落物种相对多度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乔木层物种,其相对多度分布可用对数级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几何级数分布和分割线段模型来拟合;而对于灌木层物种相对多度分布则可用对数级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Weibull分布加以拟合。研究结果为观光木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相对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食性动物取食植物(植食作用)一直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的热点问题。植食作用能够显着影响植物幼苗的生长,从而决定种群更新动态。以往的研究较少讨论植物的不同性状对幼苗植食作用差异的重要性,也较少将之与物种相对多度对植食作用的影响进行比较。该文以千岛湖地区的16种常见木本被子植物幼苗为研究对象,调查植物的11种功能性状和相对多度,并运用回归模型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和物种相对多度对幼苗叶片受昆虫植食损伤(虫食率)的相对重要性,探讨虫食率对植物功能性状的依赖性以及物种相对多度对虫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功能性状(即叶片碳氮比、叶片厚度)和物种相对多度对虫食率有重要影响,二者共解释了种间虫食率变异的54%。在这些性状中,有更高的防御能力、更低的营养成分和更高相对多度的物种虫食率更低。我们建议在未来的植食作用研究中,应考虑基于个体水平的功能性状和基于群落水平的相对多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对多度论文参考文献
[1].陈立军,肖文宏,肖治术.物种相对多度指数在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及局限[J].生物多样性.2019
[2].骆杨青,余梅生,余晶晶,郑诗璐,刘佳佳.千岛湖地区常见木本植物性状和相对多度对幼苗植食作用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7
[3].骆杨青,余梅生,余晶晶,郑诗璐,刘佳佳.千岛湖地区常见木本植物性状和相对多度对植食作用的影响[C].第七届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摘要集.2017
[4].孙涛,陈强,赵亚雄,龙瑞军.祁连山高山草地毒杂草侵入对蝗虫相对多度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3
[5].张佳宁,刘坤,王桔红.青藏高原东部植物种子萌发能力与其在群落中相对多度的关系[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3
[6].朱新玉,王玉玲,高宝嘉,胡云川.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节肢动物物种相对多度模型拟合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
[7].左家哺,傅德志,彭代文.湖南省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的研究——Ⅴ.物种多样性与相对多度分布格局[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
[8].杨萍,邓合黎,漆波,刘琼.长江叁峡库区蝶类群落的物种获得率、小生境占有率及相对多度[J].生态学报.2005
[9].廖成章,徐永兴,柳江,闫淑君,毕晓丽.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相对多度模型的拟合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
[10].吴承祯,洪伟,郑群瑞.福建万木林保护区观光木群落物种相对多度模型的拟合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