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甲基丙烯酰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墨烯,双交联,纳米复合水凝胶,N,N-二甲基丙烯酰胺
经甲基丙烯酰胺论文文献综述
王凡[1](2019)在《聚N,N-二甲基丙烯酰胺/石墨烯双交联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旨在以纳米粒子为增强材料并在网络内部构建双交联结构制备复合水凝胶。相比于以低电导率的氧化石墨烯作为纳米填料构筑纳米复合水凝胶,直接选用具有更加优异的光、电、热、力学等性能的石墨烯无疑具有更显着的优势。然而,原始石墨烯在水等极性溶剂中易团聚难以均匀分散,是其有效应用的主要障碍。为解决此难题,本论文从分子设计角度制备了一种新型含有芘基团的引发剂(pybACVA),采用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作为反应单体和石墨烯的分散剂,借助pybACVA的芘基团与石墨烯通过π-π作用使引发剂吸附在石墨烯片层上并引发单体聚合,促使石墨烯片层起到物理交联点的作用。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水凝胶的强度,同时添加少量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作为化学交联点,制得兼具物理和化学双交联的新型聚N,N-二甲基丙烯酰胺/石墨烯双交联纳米复合水凝胶。具体制备过程如下:首先通过酯化反应制得pybACVA,随后与石墨烯共混使其相互吸附。通过热失重测试对溶剂、水含量以及pybACVA的浓度进行优化,pybACVA在石墨烯上的最优吸附量为21.62 wt%;拉曼等测试证明了石墨烯与引发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由此表明GR-pybACVA成功制备。再将GR-pybACVA加入到DMAA单体中以原位聚合的方法可制备得到PDMAA/石墨烯双交联纳米复合水凝胶。对制备的水凝胶进行流变测试以优化各组分的最优含量,结果表明:过硫酸铵(APS)、石墨烯、BIS最优量分别为0.7 wt%、0.7 wt%、0.1 wt%。红外、拉曼、SEM等组分和形貌测试证明凝胶状态下石墨烯与pybCAV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表明该凝胶已成功制备。此外,该新型纳米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PA_(0.7)G_(0.7)B_(0.07)H的拉伸强度为36±1.3 kPa,断裂伸长率为892±23%,压缩强度为519±12 kPa),并且在多次拉伸和压缩循环后仍具有良好的瞬时回弹性。该凝胶也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PA_(0.7)G_(0.7)B_(0.1)H的平衡溶胀时水含量和溶胀比分别为539%、6.69)。同时其导电性能也显着提升,添加有GR-pybACVA的PA_(0.7)G_(0.7)B_(0.1)H水凝胶和气凝胶电导率分别为2.2×10~-33 S/m和31.3×10~-99 S/m,较纯聚合物凝胶分别提高了1.65倍和54倍。这些优异的性能为其在医学生物细胞培养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2)
王慧敏[2](2019)在《聚N-羟甲基丙烯酰胺整体柱的制备及对β-谷甾醇的在线富集》一文中研究指出β-谷甾醇(β-Sitosterol)是植物甾醇的主要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用油和坚果中。它具有许多生理功能,如降低胆固醇,抗炎和抗肿瘤等。食用油中β-谷甾醇含量相对丰富,但由于食用油组成较为复杂,因此,在分析之前需要对待测组分进行预处理和富集。在线固相萃取技术(SPE)由于其制备简单,重复性好,有机溶剂使用量少等优点,已成为最实用的样品预处理技术之一。本文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两种SPE柱,成功应用于食用油中β-谷甾醇的在线富集和定量分析。首先,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DE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通过氧化还原法制备了聚(NMA-co-DEA-co-EDMA)整体柱。通过扫描电镜和氮吸附法表征整体柱的结构。将SPE柱与C18柱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联用,用于食用油中β-谷甾醇的富集分析。其次,以NMA和苯乙烯为二元单体,EDMA和异氰脲酸叁烯丙酯(TAIC)为交联剂制备了聚(NMA-co-styrene-co-EDMA-co-TAIC)整体柱。将其作为SPE柱通过在线固相萃取对食用油中的β-谷甾醇进行了富集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制备的两种聚合物整体柱建立的在线SPE-HPLC法对玉米油、花生油、核桃油、芝麻油等多种食用油中的β-谷甾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富集能力,此外,该方法具有重复性好,重现性高,检测限低,回收率高的优点。(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子路,徐亮,臧春雨,Kakuchi,Toyoji,沈贤德[3](2019)在《N,N-二乙基丙烯酰胺与N,N-二甲基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的可控合成及温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C6F5)3催化的基团转移聚合(GTP)法,精确合成了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PDEAAm)与聚(N,N-二甲基丙烯酰胺)(PDMAAm)的均聚物及无规、二嵌段、叁嵌段和五嵌段共聚物.共聚物的聚合度均约为100,分散性指数在1.19~1.26之间.利用可控温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测定聚合物水溶液的浊点温度(Tcp),通过Tcp分析与线-球相变有关的温敏性能,利用变温核磁(NMR)及动态光散射粒度仪(DLS)测定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相变行为.结果表明,对于无规共聚物,随着DMAAm比例增加,Tcp从38.5°C增加到68.0°C,当DMAAm比例> 75%时,没有观察到相转变现象.对于二嵌段共聚物,随着DMAAm比例的增加,Tcp从34.5°C增加到44.5°C,并且当PDEAAm和PDMAAm链段比例为10/90时共聚物没有相转变现象.对于叁嵌段和五嵌段共聚物,只有两端为PDEAAm链段的共聚物表现出相转变现象,叁嵌段和五嵌段共聚物的Tcp分别为51.5和55.0°C.(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孙悦[4](2019)在《多糖衍生物对甲基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基聚合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类聚合物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当中,且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对其材料性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对自由基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立构规整度的控制极为重要。直至目前,运用离子聚合或配位聚合法实现对聚合物立构规整度控制的报道较多,但对于自由基聚合行为及其聚合物立构规整度的控制,通常很难实现,有关研究较少。此外,由于甲基丙烯酰胺单体中含有酸性酰胺质子,因而只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获得相应聚合物。基于该现状,本课题提出以具有规则螺旋结构的天然多糖衍生物作为手性添加剂,对甲基丙烯酰胺的自由基聚合行为影响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究多糖衍生物对于聚甲基丙烯酰胺立构规整度的影响。首先,通过氨基甲酸酯化反应合成纤维素-叁(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然后,以纤维素衍生物CDMPC作为手性添加剂加入到甲基丙烯酰胺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并进一步探讨单体与手性添加剂的投料比、手性添加剂的状态、反应溶剂等其他条件对所合成聚甲基丙烯酰胺的立构规整度以及其它聚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纤维素衍生物CDMPC作为手性添加剂,可明显提高自由基聚合反应中所得聚甲基丙烯酰胺的间同立构规整度,获得结构更为规整的聚合物。并且随着纤维素衍生物投料比的增大,所得聚甲基丙烯酰胺的立构规整度逐渐升高。同时发现,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固态的CDMPC比液态CDMPC所获得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更高,这可能是由于固态的纤维素衍生物有着更长更为规整的螺旋链,使得其手性诱导效果更加明显。此外,反应体系中使用非极性溶剂比极性溶剂更有利于提高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这可能是由于极性溶剂会与体系中的CDMPC衍生物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从而削弱了后者对于自由基聚合行为的影响所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1-01)
喻青松,甘志华[5](2018)在《基于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的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已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纳米技术尤其是纳米药物相关技术的发展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众多新的潜在治疗选项。诸如纳米粒子、脂质体以及聚合物-药物偶联物等多种纳米药物体系均得到了大量研究和关注,多种聚合物被成功应用于抗肿瘤纳米药物的开发过程中。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PHPMA)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构多样性以及较优异的"隐身"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纳米药物的设计与合成中。本文综述了学界及本课题组关于PHPMA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其生物学性能的影响。相关构效关系的明确可为基于PHPMA高效纳米药物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闫慧君,徐华北,谢巍,张小善,姜艳丽[6](2018)在《光学活性甲基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两步反应合成新的手性烯类单体N-(S)-(苯甘氨酸乙酯)甲基丙烯酰胺(S-OCB)。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新型手性单体S-OCB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不同条件获得具有不同性质的二嵌锻聚合物,且用IR、GPC和DSC来表征聚合物的具体性质。结果表明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和单体SOCB的浓度呈线性关系,通过GPC曲线得出聚合物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分布。以聚合物P2、P3和P5制备了涂敷型高效液相色谱用手性固定相CSP-2、CSP-3和CSP-5,结果表明该类固定相对叁(乙酰丙酮)钴具有显着的手性识别能力。(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7期)
林型跑,陈海相,孙岩峰,谢甲增,蒋丹丹[7](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纺织品中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纺织品中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水(1:99,V/V),检测波长为202nm,流速为0.5mL/min。用水提取纺织样品中的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提取液经C_(18)柱分离,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在0.05~1.00μg/mL范围内均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低限分别为0.8、0.5、1.5mg/kg,加标回收率在85.81%~107.3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13%~4.34%之间。(本文来源于《现代纺织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唐浩[8](2018)在《基于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拓扑结构调控及生物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疗法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用于化疗的小分子抗癌药物在体内循环时间短,非特异性富集现象严重,因此需要反复给药,且常常伴随着严重的毒副作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PHPMA是一类常用于药物载体的水溶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无免疫原性等特点。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的聚合物的合成、拓扑结构和化学组成调控,以及所制备的聚合物的生物学性能与结构和组成的关系。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工作是基于HPMA的星型叁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生物功能研究。通过结合阴离子开环聚合(ROP)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技术,以季戊四醇和叁季戊四醇为核,分别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明确、组成可控的四臂和八臂星型叁嵌段聚合物PEG-b-PBHMAGG(DOX)-b-PHPMA。聚合物——药物偶联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DLS和TEM研究表明,星型聚合物的胶束在水溶液存在二次聚集现象,且胶束聚集程度与聚合物拓扑结构及化学组成有关。通过细胞实验研究了不同拓扑结构的星型聚合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臂数的增加,细胞对胶束的摄取量减少,并对细胞毒性、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行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星型聚合物的臂数能延长胶束的血液循环半衰期和提高胶束在肿瘤组织中的富集量,且八臂叁嵌段聚合物的抑瘤效率最优。所有星型聚合物均可通过“肾脏——尿液”途径清除出体内,保证了高剂量治疗时的生物安全性。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工作是梳状PHPMA的合成及生物功能研究。梳状聚合物可大幅度提高聚合物的支化度,从而改善载体的血液循环时间等生物学性能,但梳状PHPMA的合成及生物性能研究鲜有报道。本部分工作中,首次系统地研究了 ARTP法合成梳状PHPMA。首先,通过动力学研究探索了以Me4Cyclam为配体,ATRP法合成梳状PHPMA的可能性,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以及后处理方式。其次,成功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明确、组成可控和分子量分布窄的具有不同拓扑结构(梳子数目、长度及密度)的梳状PHPMA。细胞学评价表明,负载了 DOX的梳状PHPMA由于分子量过大,不易被细胞摄取,导致整体毒性较低。通过动物学实验研究了梳状PHPMA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布与拓扑结构与分子量组成的关系,并确定了最佳化学组成,旨在为后续聚合物设计和合成提供指导。纳米药物的理化性质(如粒径及表面电荷等)决定着其生物学性能,其中,胶束的表面电荷对胶束的血液循环半衰期和脏器非特异性富集现象影响明显。目前关于胶束表面电荷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宏观上不同电荷种类(正、负电荷及电中性)的纳米粒子的生物学性能评价,而相同电荷种类、不同电荷来源的带电胶束的生物学性能研究却鲜有报道。本论文的第叁部分工作为不同种类的阳离子胶束的制备及生物功能研究。本工作以PEG-PSN38为模型聚合物,合成了具有不同正电荷官能团嵌段的叁嵌段聚合物PEG-b-P(CFG)-b-PSN38,并制备了一系列粒径相同、正电荷种类不同的阳离子胶束。细胞学实验研究表明正电荷有助于细胞的对阳离子胶束摄取。阳离子胶束进入细胞后,能与线粒体结合,导致线粒体损伤,协同药物共同促进细胞的凋亡和死亡,且正电荷官能团为季铵的阳离子胶束协同效应更优。阳离子胶束较非阳离子胶束具有更强的肿瘤穿透能力,且不同正电荷官能团的阳离子胶束穿透能力不同。动物学实验研究表明,阳离子胶束在肝脏富集明显,但因为药物(SN38)无法有效释放不会对肝脏造成明显损伤。正电荷官能团为伯胺和季铵的阳离子胶束在肿瘤部位中富集量较高,对肿瘤血管表现出良好的靶向性并能穿透至肿瘤内部,因此对实体肿瘤的抑瘤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8)
胡俐萍,蔡小文[9](2018)在《大孔交联聚(N-甲基丙烯酰胺)树脂对水溶液中单宁的吸附机理及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孔交联聚丙烯酰胺树脂(PAM)为载体,合成了大孔交联聚(N-甲基丙烯酰胺)树脂(PNMAM),测定了树脂对水溶液中单宁的吸附等温线,研究了吸附机理及吸附热力学。(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晴晴[10](2018)在《多巴胺仿生类似物(甲基丙烯酰胺多巴胺)对牙本质湿粘结的改进与提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当代酸蚀-冲洗粘接系统中,牙本质被磷酸等酸蚀剂酸蚀。随后用蒸馏水等冲去酸蚀剂,尽管在临床上会用气枪等吹去牙本质表面残留过多的水份,但是水份或多或少地残留于牙本质表面。这些残留的水份会通过降解粘接界面的树脂粘接剂,导致使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的机械强度降低,从而导致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的破坏及粘接强度的下降。本研究通过人工合成多巴胺仿生类似物,即甲基丙烯酰胺多巴胺(dopaminemethacrylamide,DMA),并将其用作酸蚀-冲洗粘接系统中牙本质预处理剂,来探究其对牙本质粘接力的改进及粘接界面的影响。方法:多巴胺仿生类似物(DMA)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关合成步骤进行合成。合成产物采用核磁共振谱分析(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l analysis,HNMR)及高分辨率质谱(high resolutionmass spectrometer analysis,HRMS)进行相关的检测与分析。DMA对牙本质粘接力的作用:从临床收集50颗新鲜即拔离体第叁磨牙,垂直牙体长轴切割冠部牙釉质后,露出冠部完整的牙本质。根据酸蚀-冲洗后预处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二组:DMA组(实验组),蒸馏水组(对照组)。在DMA组中,将酸蚀后的牙本质表面涂抹配置好的DMA预处理剂后保持15s,蒸馏水组浸入蒸馏水中浸泡15s。随后用酸蚀-冲洗系统粘接剂进行常规树脂-牙本质粘接。粘接完成的树脂-牙本质试件按照实验步骤切割成横截面积约为1.0×1.0 mm2树脂-牙本质粘接条。然后将DMA组和蒸馏水组的树脂-牙本质条分别随机分为两个亚组,一组进行即刻显微拉伸,一组在2500次的冷热循环后进行显微拉伸实验。拉伸后的粘接断面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比较其形态上差异。另分别随机从实验组组和蒸馏水组分别取两个完整的未进行显微拉伸的树脂-牙本质粘接试件,进行粘接界面的形态观察(SEM)。DMA对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分别随机从DMA组及蒸馏水组抽取未进行拉伸实验的树脂-牙本质条,获得即刻和冷热循环后的树脂-牙本质粘结条。分别在各试件的树脂-牙本质交界面涂布抗酸指甲油后,浸入氨化硝酸银溶液中避光条件下放24h。后置入显影液中8h,在荧光下使银离子充分显影。背散射模式下(backscattered mode)扫描电镜观察DMA组和去离子水对照组粘结界面的银颗粒含量。结果:结果显示冷热循环前,DMA组和蒸馏水组的显微拉伸强度分别为27.10± 11.34和21.30±6.06。冷热循环后,DMA和蒸馏水组的显微拉伸强度分别为25.75±8.74 vs.19.87±6.59。统计分析显示无论是即刻显微拉伸强度,还是冷热循环后显微拉伸强度,DMA组的显微拉伸强度均显着大于蒸馏水组(P<0.05)。尽管冷热循环后,各组的显微拉伸强度均无明显降低(P>0.05)。但是断面扫描电镜显示,冷热循环后,粘接断面更多地位于杂化层内。且背散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冷热循环后DMA组及蒸馏水组中粘接界面银颗粒的沉积量均增大。同时背散射扫描电镜显示无论是否进行冷热循环DMA组的银颗粒的沉积量均要少于蒸馏水组中银颗粒的沉积量。结论:应用多巴胺仿生类似物作为酸蚀-冲洗粘接系统中的牙本质预处理剂,能够提高牙本质粘接强度,改善牙本质粘接性能。且具有提高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耐久性的潜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经甲基丙烯酰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β-谷甾醇(β-Sitosterol)是植物甾醇的主要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用油和坚果中。它具有许多生理功能,如降低胆固醇,抗炎和抗肿瘤等。食用油中β-谷甾醇含量相对丰富,但由于食用油组成较为复杂,因此,在分析之前需要对待测组分进行预处理和富集。在线固相萃取技术(SPE)由于其制备简单,重复性好,有机溶剂使用量少等优点,已成为最实用的样品预处理技术之一。本文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两种SPE柱,成功应用于食用油中β-谷甾醇的在线富集和定量分析。首先,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DE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通过氧化还原法制备了聚(NMA-co-DEA-co-EDMA)整体柱。通过扫描电镜和氮吸附法表征整体柱的结构。将SPE柱与C18柱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联用,用于食用油中β-谷甾醇的富集分析。其次,以NMA和苯乙烯为二元单体,EDMA和异氰脲酸叁烯丙酯(TAIC)为交联剂制备了聚(NMA-co-styrene-co-EDMA-co-TAIC)整体柱。将其作为SPE柱通过在线固相萃取对食用油中的β-谷甾醇进行了富集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制备的两种聚合物整体柱建立的在线SPE-HPLC法对玉米油、花生油、核桃油、芝麻油等多种食用油中的β-谷甾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富集能力,此外,该方法具有重复性好,重现性高,检测限低,回收率高的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甲基丙烯酰胺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凡.聚N,N-二甲基丙烯酰胺/石墨烯双交联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表征[D].青岛科技大学.2019
[2].王慧敏.聚N-羟甲基丙烯酰胺整体柱的制备及对β-谷甾醇的在线富集[D].河北大学.2019
[3].张子路,徐亮,臧春雨,Kakuchi,Toyoji,沈贤德.N,N-二乙基丙烯酰胺与N,N-二甲基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的可控合成及温敏性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9
[4].孙悦.多糖衍生物对甲基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行为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5].喻青松,甘志华.基于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的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闫慧君,徐华北,谢巍,张小善,姜艳丽.光学活性甲基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8
[7].林型跑,陈海相,孙岩峰,谢甲增,蒋丹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纺织品中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J].现代纺织技术.2019
[8].唐浩.基于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拓扑结构调控及生物功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9].胡俐萍,蔡小文.大孔交联聚(N-甲基丙烯酰胺)树脂对水溶液中单宁的吸附机理及热力学研究[J].高分子通报.2018
[10].王晴晴.多巴胺仿生类似物(甲基丙烯酰胺多巴胺)对牙本质湿粘结的改进与提高[D].安徽医科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