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薯渣论文-高岩

马铃薯薯渣论文-高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铃薯薯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菌种筛选,马铃薯薯渣,果胶,果胶酶

马铃薯薯渣论文文献综述

高岩[1](2018)在《果胶降解菌的筛选及利用马铃薯薯渣产酶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薯渣废弃物主要是马铃薯淀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汁水和废渣,含有大量的水分、淀粉、纤维素、果胶以及游离的多肽和氨基酸。日益突出的马铃薯薯渣污染问题,是马铃薯淀粉工业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利用果胶酶生产菌种对马铃薯薯渣发酵是其资源化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既能解决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又能通过菌种发酵对原料进行预处理,降解薯渣中的果胶,降低薯渣的烘干成本以及提高薯渣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为后期用作动物饲料做准备,是一项一举多得的生物技术。本研究通过从自然界中筛选到一株高产果胶酶菌株,应用于马铃薯薯渣发酵产果胶酶降解果胶。首先,通过在以果胶唯一碳源的平板上进行菌种的初筛,经过不断的划线纯化得到10株丝状产孢真菌。其次,通过两步复筛:先对已纯化的10株产孢真菌进行单菌落刚果红染色透明圈观察,以实验室现有高产果胶酶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GMCC 3.316)作对比,筛选出5株菌其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D/d)比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GMCC 3.316)比值大的菌种;随后通过DNS法定量测定上述6株菌的果胶酶酶活,最终筛选出一株高产果胶酶菌株H,用于后续的鉴定及发酵实验。通过对菌株H的ITS序列的测定并进行Blast比对,并选择了25株的曲霉属真菌的ITS序列,运用Mega6.0软件采用Neighbor-Joining法完成了对H的系统进化树的构建。运用响应面优化法对H号菌株利用马铃薯薯渣发酵果胶酶的条件(发酵时间、温度、p H、接种量、薯渣含量、转速、装液量)进行了优化,先后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最终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4 h、温度28.70℃、p H6.5、接种量为1.5%、薯渣含量为2.5%、转速为180 rpm、装液量为100 m L,并对最优条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431.52U/m L)与预测值(436.88 U/m L)基本相符,是优化前产酶能力的3.03倍。通过对优化前后果胶和COD的测定,得出优化后果胶和COD降解效率分别是优化前的1.54倍和2.19倍,说明了H菌株具有高效的果胶降解能力和COD去除率,优化过程达到了显着提升降解效率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何国菊,曹宇[2](2016)在《复合菌混合发酵马铃薯薯渣与茎叶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资源化利用马铃薯薯渣与茎叶,将两者混合后,用黑曲霉、植物乳杆菌和啤酒酵母菌制成的复合菌剂进行接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茎叶中水分含量、营养成分及菌剂的添加、接种量叁因素对薯渣与茎叶混合物发酵效果的影响,并在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测定了发酵前后产物的重要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优化发酵工艺为当茎叶水分为50%时,在1 000 g按实际比例混合的薯渣与茎叶混合物中添加(NH4)2SO460 g、过磷酸钙95 g,复合菌剂接种量为5%,厌氧发酵20 d。与发酵前相比,优化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提高328.26%,蛋白质可消化率提高172.79%,硫铵素、烟酸、叶酸、乳酸、钙、磷含量分别提高6 251.72%、755.32%、767.52%、1 812.50%、111.11%、411.11%;发酵后产品粗纤维含量降低55.53%,尿素和龙葵素残留量均在安全值范围内。因此,接种复合菌剂发酵薯渣与茎叶的混合物,不仅可改善饲料的品质,还可提高饲料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曾凡逵,周添红,刘刚[3](2014)在《马铃薯淀粉加工副产物——薯渣的综合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薯渣是马铃薯淀粉加工的主要副产物之一,主要由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矿物质和脂肪等组成。目前,国内外主要还是将薯渣作为动物饲料。最新研究进展表明,薯渣可用于发酵生产高品质饲料、生产酒精,提取果胶以及制备膳食纤维、活性炭等。(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期刊2014年12期)

庞中存,黄玉龙,陈小风[4](2013)在《玉米秸秆粉对马铃薯薯渣废水絮凝吸附作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玉米秸秆粉、秸秆粉水在马铃薯薯渣废水处理中的絮凝吸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利用玉米秸秆粉回收马铃薯薯渣和蛋白液的营养物质,干物质、粗蛋白回收率分别达到78.96%、72.26%,COD降低48.66%。玉米秸秆粉的絮凝吸附效果接近或优于目前通用的高效合成絮凝剂,对环境、家畜更为安全。(本文来源于《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期刊2013-07-13)

顾正彪,程力,洪雁,李兆丰[5](2013)在《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薯渣的有效利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淀粉是我国马铃薯加工最为重要的方向,其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含水量高、容易腐败变质,但含有部分可利用成分、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副产物马铃薯渣.综述了当前马铃薯渣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向和相关技术,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介绍了将马铃薯渣作为整体进行高效、快速综合利用的加工转化技术.(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庞中存,黄玉龙,张永茂,田世龙,陈小风[6](2012)在《利用作物秸秆粉处理马铃薯薯渣废水模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利用作物秸秆粉处理马铃薯淀粉加工薯渣废水的方法,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本文来源于《2012年甘肃省“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学术年会论文集粹》期刊2012-10-17)

辛静,徐吉磊[7](2012)在《利用马铃薯薯渣生产车用燃气的实验研究与工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铃薯薯渣为原料,进行厌氧发酵实验研究,探讨其产甲烷的潜力,并进行生产车用燃气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薯渣是一种良好的发酵原料,其中TS 17%,VS/TS为95%,每吨VS产沼气421 m3,每吨鲜料产气68 m3。(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与发展》期刊2012年04期)

高金波,崔媛,姜海花,麻小娟,徐明亮[8](2012)在《提取果胶过程中双酶法去除马铃薯薯渣残余淀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渣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探索双酶法逐步水解马铃薯薯渣中的残留淀粉的研究,目的是解决马铃薯薯渣提取果胶的中性糖残留问题提高果胶纯度。结果表明,耐高温a-淀粉酶和高转化率糖化酶组合使用可有效的水解马铃薯薯渣中的残留淀粉,其最优工艺条件为:液化时耐高温a-淀粉酶的最适条件为,为pH为6.3,液化温度为95℃,加酶量为90u/g,液化时间为30min;高转化率糖化酶的最适条件为pH为4.3,液化温度为60℃,加酶量为198u/g,糖化时间为2.0h,在最适条件下,最终后续产品果胶的纯度上升至80%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2年08期)

卞雪,曹龙奎[9](2012)在《响应面法优化马铃薯薯渣可食性膜封口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响应面法对可食性膜的封口工艺进行优化。选取膜厚度,封口时间和封口温度为随机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叁因素叁水平的试验设计。以封合强度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表明,可食性膜热封试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膜厚度为0.083 mm,封合时间为4.6 s,封合温度140.2℃,在此条件下,可食性膜的封合强度理论值为7.493 N/15 mm,验证实测值为7.471 N/15 mm,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29%。(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2年01期)

辛静,徐吉磊[10](2011)在《利用马铃薯薯渣生产车用燃气的实验研究与工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铃薯薯渣为原料,进行厌氧发酵实验研究,探讨其产甲烷的潜力,生产车用燃气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薯渣是一种良好的发酵原料,其中TS 17%,VS/TS(%)95%~97%,420 m~3沼气/t VS,每吨鲜料产气68 m~3。(本文来源于《2011国际沼气技术与环境工程学术研讨会暨产业化论坛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10-26)

马铃薯薯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资源化利用马铃薯薯渣与茎叶,将两者混合后,用黑曲霉、植物乳杆菌和啤酒酵母菌制成的复合菌剂进行接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茎叶中水分含量、营养成分及菌剂的添加、接种量叁因素对薯渣与茎叶混合物发酵效果的影响,并在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测定了发酵前后产物的重要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优化发酵工艺为当茎叶水分为50%时,在1 000 g按实际比例混合的薯渣与茎叶混合物中添加(NH4)2SO460 g、过磷酸钙95 g,复合菌剂接种量为5%,厌氧发酵20 d。与发酵前相比,优化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提高328.26%,蛋白质可消化率提高172.79%,硫铵素、烟酸、叶酸、乳酸、钙、磷含量分别提高6 251.72%、755.32%、767.52%、1 812.50%、111.11%、411.11%;发酵后产品粗纤维含量降低55.53%,尿素和龙葵素残留量均在安全值范围内。因此,接种复合菌剂发酵薯渣与茎叶的混合物,不仅可改善饲料的品质,还可提高饲料的安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铃薯薯渣论文参考文献

[1].高岩.果胶降解菌的筛选及利用马铃薯薯渣产酶条件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2].何国菊,曹宇.复合菌混合发酵马铃薯薯渣与茎叶的工艺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6

[3].曾凡逵,周添红,刘刚.马铃薯淀粉加工副产物——薯渣的综合利用[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4

[4].庞中存,黄玉龙,陈小风.玉米秸秆粉对马铃薯薯渣废水絮凝吸附作用的初步研究[C].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2013

[5].顾正彪,程力,洪雁,李兆丰.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薯渣的有效利用技术[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3

[6].庞中存,黄玉龙,张永茂,田世龙,陈小风.利用作物秸秆粉处理马铃薯薯渣废水模式的探讨[C].2012年甘肃省“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学术年会论文集粹.2012

[7].辛静,徐吉磊.利用马铃薯薯渣生产车用燃气的实验研究与工艺设计[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

[8].高金波,崔媛,姜海花,麻小娟,徐明亮.提取果胶过程中双酶法去除马铃薯薯渣残余淀粉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9].卞雪,曹龙奎.响应面法优化马铃薯薯渣可食性膜封口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

[10].辛静,徐吉磊.利用马铃薯薯渣生产车用燃气的实验研究与工艺设计[C].2011国际沼气技术与环境工程学术研讨会暨产业化论坛会议论文集.2011

标签:;  ;  ;  ;  

马铃薯薯渣论文-高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