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赤水市宝源乡卫生院贵州赤水564702
摘要:脾胃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对于人们的身体和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中医理论中以脾为后天之本,对于脾胃病的治疗十分重视。本文通过对部分脾胃病进行分析,对中医药在脾胃病方面的治疗优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脾胃病;优势
引言
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变得不规律,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的升高。消化系统疾病在中医上大多属于脾胃病的范畴,在中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药在脾胃病的治疗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对脾胃病进行病因病机分析,辩证治疗,在治疗方案上有着方剂中、药灌肠、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式。
1.中医药可以明显缓解脾胃病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消化系统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因其他因素而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状多见:腹胀、嗳气、呃逆、食欲不振、纳呆等。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消化不良的病人逐渐增多,该病在临床上也已经成为了研究的重点。西药在治疗消化不良时没有特效药,多是根据经验进行对症治疗。包括:促进胃肠动力、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以及抗抑郁治疗。这些治疗方案具有定的疗效,但是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在中医学理论中认为,消化不良的基本病机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郁气滞。多由于情志、饮食内伤,过劳损伤脾气造成,其病在胃,与肝脾有关。证型上主要有脾胃虚寒、饮食积滞、痰浊中阻、肝郁气滞等,在治疗上和胃健脾、疏肝行气、攻补兼施,以促进脾胃恢复和降。用药上主要以消食药与理气药为主,常用方剂有:香砂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健脾丸、枳实导滞丸、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小承气汤、四逆散等。中医在消化不良的治疗上,整体审查、辩证施治,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与西药治疗该病相比具有副作用小、经济、复发率低的优点。
2.中医药可以有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持续或者间歇性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以及大便性状改变等症候群,但该病在胃肠道的形态机构和生化上并没有发生异常改变。该病常见于中青年人,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型最为常见。西医对于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在治疗上也是以对症治疗为主,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案。
中医学对于该病属于“腹痛”“泄泻”“便秘”的范畴,在诊断治疗上,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是气机郁滞、肝失疏泄,肝脾不和,升降失调,肠道传导失司。病因上以情志内伤、外感六淫或者禀赋不足等原因为主,病位在肠,与肝、脾、胃、肾有关。中医学中将本病分为肝郁脾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阴虚肠燥、肠道瘀滞、寒热错杂等证型。治疗上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润肠通便、清热祛湿、温补脾肾为主。方药上可采用痛泻药方合自君子汤、乌梅丸、参苓白术散、增液汤合五仁丸、少腹逐瘀汤等治疗,除运用方剂治疗意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缓解。
3.中医药可以有效调理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属于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结和排便次数减少。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且在逐年增加,对于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产生的较大的影响。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上治疗方案以对症治疗较多,在药物治疗的上主要使用泻剂,但是长期使用会可能导致出现泻剂性肠病,且如果药物治疗效失败时,就要进行外科治疗(全结肠切除伴回-直肠吻合术)。
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主要对导致便秘的病因进行虚实辩证:(1)燥热内结、耗伤津液、气机郁滞导致的实证。(2)劳倦内伤、气血不足导致的虚证。两者虽然在临床表现上相似,但在治疗方法上却截然不同,实证便秘以通下为主,所用药泻下能力较强,虚证便秘则以补益为主,辅以泻下药,塞因塞用。本病病位在大肠,与肝、肺、脾、肾、胃有关。在证型上分为热秘、气秘、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等。在方药选择上主要有麻子仁丸、六磨汤、济川煎、增液汤、济川煎等。市面上也有较多治疗便秘中成药,如新清宁片、六磨汤口服液、牛黄上清丸等。相较于西药治疗便秘,中医药更加方便,疗效也更加显著。
4.中医药可以有效治愈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病于结肠和直肠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如今尚不明确,治疗难度大、易复发,且有癌变倾向,是当代的难治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该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一个特色病种,相较于西医在溃疡性结肠炎上的治疗方案,中医药在缓解期治疗和防止复发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与湿邪困阻、饮食内伤、情志内伤、先天禀赋不足等有关,将其归于“休息痢”、“久痢”、“肠风”等范畴。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邪滞肠道、气血不调、肠络受损、血肉腐败。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肺等有关。在治疗上:缓解期补脾调肺、化痰固肠、去腐生肌、化瘀解毒;发作期以清火解毒活血为主。在治疗方案上一般选择中药方剂内服与中药保留灌肠或者两者同时进行的特色疗法,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治愈率高,不易复发。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在脾胃病的治疗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通过整体审查、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运用汤药、针灸推拿、药浴、灌肠等多种治疗方式,用药灵活,且治疗脾胃病的药物多是生活中常见的药食同源的食品,如:大枣、薏苡仁等,因此中医药在对脾胃疾病进行治疗上具有方便、经济、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优点。
参考文献:
[1]胡应峰.浅谈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07(12):199-200.
[2]安祯祥.中医药治疗脾胃病与临床路径的探讨[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