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脂酰合酶基因论文-张高阳,单士莲,邓接楼,邓红根,黄思齐

酮脂酰合酶基因论文-张高阳,单士莲,邓接楼,邓红根,黄思齐

导读:本文包含了酮脂酰合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麻,蜡质,β-酮脂酰-CoA合酶,超长链脂肪酸

酮脂酰合酶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张高阳,单士莲,邓接楼,邓红根,黄思齐[1](2018)在《黄麻β-酮脂酰-CoA合酶(KCS)基因分离与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表皮蜡质层和角质膜对植物自我防护外界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发挥重要调控作用,β-酮脂酰-CoA合酶(KCS)基因是表皮蜡质层中超长链脂肪酸合成反应中的限速酶,为揭示β-酮脂酰-CoA合酶与植物抗旱特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黄麻中分离了β-酮脂酰-CoA合酶(KCS)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 572 bp,编码523个氨基酸,将该基因正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中,利用花絮侵染法转化拟南芥,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ting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模拟干旱胁迫结果表明,过表达黄麻β-酮脂酰-Co A合酶基因的拟南芥与野生型相比,转化植物的根根毛数量、根长及抗旱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参与调控植物抗旱的分子机制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0期)

Abiel,Berhane,Haile[2](2015)在《西农萨能奶山羊脂肪酸合酶(FASN)和硬脂酰CoA去饱和酶1(SCD1)基因多态性与乳脂肪酸成分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N)是哺乳动物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关键酶,催化短中链饱和脂肪酸的形成。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desaturase-1, SCD1)是催化形成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通过对饱和脂肪酸第9位碳链增加一个不饱和双键而形成单不饱和脂肪酸,催化底物主要以棕榈酸(C16:0)及硬脂酸(C18:0)为主,是乳腺自身进行脂肪酸去饱和作用的关键酶。反刍动物乳脂的遗传力较高,并且在乳腺组织中FASN和SCD1基因的mRNA表达量较高,因此本试验选取以上两个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集母羊分娩后4个月内的奶样(泌乳30天,60天,90天,120天),分析主要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并与候选基因筛选出的多态位点进行关联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DNA池测序技术,分析得到FASN基因的3个多态位点(内含子1的SNP C-911-T,内含子2的SNP A-852-G,外显子37的SNP T-14420-C)和SCD1基因的2个多态位点(外显子3的SNP A-5205-G,内含子3的SNP C-5311-T),并检测到FASN基因存在两个单倍型,H1 (C1-A2-T3)和H2 (T1-G2-C3)。所有突变位点中,除SNP A-5205-G外其他突变位点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对FASN和SCD1基因的SNPs以及FASN基因的单倍型与产奶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模型中涉及到种群效应、检测天数效应、泌乳时间效应、胎次效应、个体效应、公畜效应、等位基因效应和单倍型效应以及泌乳时间内等位基因与单倍型之间的互作效应。FASN基因的3个SNP在不同泌乳时间均显着影响了C6:0,C8:0,C10:0和C14:0脂肪酸的含量,并且主要等位基因均显着下调了从头合成的脂肪酸含量。单倍型H1(C1A2T3)也显着下调了从头合成的脂肪酸含量,但是单倍型H2(T1G2C3)对从头合成脂肪酸的影响与之相反。此外,单倍型H2显着性影响了C18:1 n9 trans和CLA cis9, tran11的含量。SCD1基因的SNP位点C-5311-T在不同泌乳时间均显着影响了C16:1,C13:0,C14:1脂肪酸的含量。尽管SCD1基因的SNP A-5205-G不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量,但是其对C4:0,C11:0,C12:0,C16:1,C17:1,C18:0脂肪酸的含量具有显着性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这些多态位点可以作为改善山羊奶品质的分子标记。2)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泌乳时间、胎次、种群采样时间等因素对羊奶成分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模型分析过程中涉及的随机效应包括公畜和羊只个体的效应。采样时间和种群因素显着影响乳中脂肪酸的组成,表明饲养管理水平和环境因素对乳成分以及乳中脂肪酸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以及胎次的增加,羊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与其相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结果表明,山羊乳腺组织的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趋向完善。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脂肪与蛋白的校正比值出现显着下调。表明在奶山羊泌乳早期脂解作用的存在。在早期泌乳阶段,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为丰富,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CLA cis9,trins11的含量增加,推测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SCD1的活性及表达水平不断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从头合成的饱和脂肪酸与C18类多不饱和脂肪酸存在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脂肪酸从头合成的抑制作用所致。尽管C4:0脂肪酸被认定是从头合成而来,但是其与中链脂肪酸存在负相关,说明C4:0脂肪酸的来源不止一条途径。奶中的奇数链脂肪酸主要来源于瘤胃中的微生物,因此其含量以及与其他脂肪酸的相关性反应了瘤胃微生物群落的活性。奇数链脂肪酸与CLA cis9, trans 11以及其他反式脂肪酸存在正相关,说明奇数链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诊断奶山羊瘤胃微生物活性的一种生物学标记。本试验首次分析了影响奶中脂肪酸变化的因素,为日后改善羊奶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田德雨[3](2015)在《微藻和蒜头果来源3-酮脂酰-CoA合酶基因克隆及耶鲁维亚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产神经酸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酸(C24:1)是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monunsatuated fatty acid, VLCMFA)中常见且具有独特的工业用途和潜在药用保健功效的脂肪酸,现在的主要来源是动物,近年来,生物工程改造对于植物油的开发利用得到了发展,却仍存在着来源少、规模化生产较难等制约。本文是针对产油酵母耶鲁维亚酵母(Yarrowia lipolyticd)的产神经酸(nervonic acid)进行基因改造和培养优化。对外源基因微藻来源的3-酮脂酰-CoA合酶(3-ketoacyl-CoA synthase, KCS),拟南芥来源的FAE1基因、酵母来源的DGA1基因和EL02基因,利用Gibson Assembly方法,高效的进行了多基因表达质粒pMT-ZKCS、pMT-ZKCS-ELO2、pMT-DGA1-FAE1等的构建工作,并将酵母转化方法进行改进后进行成功转化。并通过对于筛选标记的选择和启动子的优化等方面,获得了有一定价值的突变株:在耶鲁维亚酵母的油脂占干酵母比重上从12%提高到了35%;调整了耶鲁维亚酵母的脂肪酸组成,使得超长链脂肪酸C24:0的含量得到提高。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的耶鲁维亚酵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机制,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之后进行耶鲁维亚酵母产神经酸的产业化做了理论探索。另外通过对于蒜头果的研究和分析,利用高效touch-down PCR、短引物PCR和TAIL-PCR等特殊的分子技术,快速准确的克隆得到高神经酸含量的蒜头果的3-酮脂酰-CoA合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分子学分析。(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7)

严方方,谭晓风,龙洪旭[4](2013)在《油桐β-酮脂酰-ACP合酶Ⅲ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β-酮脂酰-ACP合酶——KAS是脂肪酸合成中的一种缩合酶,主要是在缩合反应中起作用。研究以近成熟的油桐种子为材料,根据GenBank中蓖麻等已知的β-酮脂酰-ACP合酶基因KASⅢ的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PCR、RACE等技术克隆得到了油桐KASⅢ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序列全长1 901 bp,开放阅读框为1 209 bp,编码403个氨基酸,通过与其他物种的KASⅢ氨基酸序列比对,油桐KASⅢ基因与麻疯树的同源性最高,达90%。软件预测表明,KASⅢ蛋白等电点为5.78,存在跨膜结构域,整个蛋白质基本上是表现出亲水性的。将该基因命名为vf-kasⅢ。(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杨慧[5](2012)在《碎米荠和遏蓝菜β-酮脂酰-CoA合酶(KCS)基因全长CDS序列的克隆、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酸,化学名为顺-15-二十四碳烯酸(C24:1),是一种ω-9型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神经酸是维持大脑健康的必需脂肪酸,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具开发前景的脑病健康产品。目前,神经酸正广泛地用于医药、保健制品及工业方面。但人体自身很难合成,只能靠体外摄取,而自然界中含神经酸的植物的果实含油量和神经酸含量差异大,开发成本高,因此如何低成本从植物中获取天然神经酸资源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植物基因工程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是行之有效手段。神经酸的合成过程主要涉及p-酮脂酰-CoA合酶(3-ketoacyl-CoA synthase, KCS)、β-酮脂酰-CoA还原酶(3-ketoacyl-CoA reductase, KCR)、β-羟脂酰-CoA脱水酶(3-hydroxacyl-CoA dehydratase, HCD)和反式烯脂酰-CoA还原酶(trans-2,3-enoyl-CoA reductase, ECR)这四种酶。其中KCS是超长链脂肪酸(包括神经酸)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本研究根据KCS基因序列的保守性设计引物,以种子油脂中高含神经酸的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和遏蓝菜(Thlaspi arvense)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因为KCS基因无内含子),克隆碎米荠和遏蓝菜KCS基因全长CDS序列,分别命名为CarKCS和ThlKCS,选择种子特异性表达启动子Napin分别构建过表达载体pNapin-CarKCS和pNapin-ThKCS,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分别转化高芥酸油菜GX-29和哥伦比亚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Col)中,以研究在种子特异性启动子的作用下,CarKCS和ThlKCS基因是否能在油菜和拟南芥种子中表达合成神经酸。为将来有可能低成本地获得天然神经酸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首次在种子油脂高含神经酸的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和遏蓝菜(Thlaspi arvense)中克隆得到了与KCS基因家族成员高度同源的CarKCS和ThlKCS基因全长CDS序列。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CarKCS基因与已有相关研究证实的从碎米荠属Cardamine graeca和银扇草(Lunaria annua)中克隆得到的能合成神经酸的KCS基因及模式植物拟南芥种子油脂合成特异基因FAE1KCS18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88%、86%和87%;ThlKCS基因与叁者同源性也分别高达85%、87%、86%。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arKCS和ThlKCS不含内含子,分别编码505和506个氨基酸,与碎米荠属Cardamine graeca和银扇草(Lunaria annua)中能合成神经酸的KCS基因及拟南芥FAE1KCS18编码的蛋白在N端都有两个高度疏水的跨膜结构域及相同的功能活性位点Ser282、Cys223、His302、His387、His391和His420。按系统发育树分析,CarKCS和ThlKCS同属于KCS基因家族的FAE1-like亚家族。3.成功构建了种子特异表达载体pNapin-CarKCS和pNapin-ThlKCS。4.用浸花法实现了过表达载体pNapin-CarKCS和pNapin-ThlKCS对拟南芥(Co1)的遗传转化,并分别获得转基因苗4和2株。5.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过表达载体pNapin-CarKCS和pNapin-ThlKCS分别转化高芥酸型油菜GX-29,并分别获得转基因苗31和27株。(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2-06-14)

张彦萍[6](2009)在《RACE初步克隆胡麻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以及胡麻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胡麻中超长链脂肪酸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它参与种子甘油酯、生物膜膜脂及鞘脂的合成,并为表皮蜡质的生物合成提供前体物质。超长链脂肪酸的合成由脂肪酰-CoA延长酶催化,其合成的第一步反应——缩合反应是限速步骤,由β-酮脂酰-CoA合酶(KCS)催化。目前,人们对脂肪酸延长酶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KCS基因上。本实验首先利用简并引物获得胡麻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的DNA片段,并将预期得到的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命名为FKCS。再以此DNA片段为基础,利用3'RACE反应从胡麻叶片中克隆到FKCS的1082bp的cDNA片段,NCBI的ORF分析表明,它含有一个长度为822bp的开放阅读框和252bp完整的3'UTR。由于本实验中的5'RACE没有得到相应目的片段,仅通过3'RACE反应获得的cDNA推测出FKCS的273个氨基酸,位于FKCS的C端。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FKCS所编码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中五种β-酮脂酰-CoA合酶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得知,FKCS与拟南芥KCS家族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KCS-1。而拟南芥的KCS-1主要与超长链脂肪酸的合成有关,因此推测胡麻中FKCS也与超长链脂肪酸的合成有关,FKCS可能是胡麻中一种新型的β-酮脂酰-CoA合酶。FKCS基因的克隆和测序为将来研究其在胡麻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为了便于以后研究FKCS基因的功能,以胡麻的下胚轴为外植体,成功建立了胡麻的快繁再生体系:MS+300mg/L水解酪蛋白+0.5mg/L 6-BA有利于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的生成:在促进不定芽生根方面,不添加任何植物激素的1/2MS培养基更有利于根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9-05-01)

李魏[7](2009)在《油茶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超长链脂肪酸为生物体中碳原子数超过18碳的脂肪酸。这类脂肪酸在生物体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它们参与种子甘油酯、生物膜膜脂及鞘脂的合成,并为角质层蜡质的生物合成提供前体物质。角质层是植物自我防护的最后一道屏障,在植物生长发育、适应外界环境作用方面中起重要作用。p-酮脂酰-CoA合酶是在内质网中催化超长链脂肪酸合成的第一步缩合反应的限速酶,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KCS)的克隆对定向调控油料作物的油脂成分、提供有益脂肪酸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油茶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的鉴定。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油茶cDNA文库中发现一条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经过测序拼接其长度为1147bp,并且含有一个polyA尾巴。将此cDNA序列经过在线翻译并同其它物种的同类蛋白质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此cDNA克隆从其第51bp的位置至779bp处属于编码区,除去前51个碱基载体序列,发现此cDNA与其它物种的同种蛋白质的相比5'端缺失了约290个氨基酸残基及非编码区的cDNA序列,3'端是完整的。2、油茶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根据已知的油茶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的EST序列,用专业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了油茶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的特异引物GSP1、GSP2及GSP,采用5'RACE技术,以油茶‘湘林1号’种子为材料提取RNA,并扩增出一条约1300bp的cDNA片段。将该片段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DH5a菌株中,经过测序得到该片段的cDNA序列。通过Vector NTI 9.0等生物软件的分析,将该序列与原来的EST序列进行拼接,获得了一条长为1575bp的序列。根据拼接得到的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Fl和R1,其中F1位于油茶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的5'端起始密码子处,R2位于3端终止密码子处,用RT-PCR产物作为模板,经扩增得到的片段大小与理论上大小一致,并将拼接后的片段回收、克隆、转化及测序。由此得到的测序结果与拼接的全长cDNA序列完全一致,从而获得了油茶油茶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3、油茶p-酮脂酰-CoA合酶基因的功能预测。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Vector NTI9.0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此cDNA长1891bp,含有一个长1575bp的ORF,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AG,编码525个氨基酸残基,还包括5'非编码区45bp和3'非编码区268bp及一个长50bp的polyA尾巴。经过在GenBank上的序列比对获知此序列与其它物种的油茶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的相似性达到85%,由此确认此序列是油茶的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根据此cDNA序列推导的蛋白质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Antheprot 5.0对其二级结构、等电点、分子量、跨膜结构、信号肽等进行功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此蛋白的等电点pI为9.475,分子量为58173.716Da,共有四个跨膜结构域,其中59-73,97-110两个位置与其它物种的油茶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跨膜结构相吻合,254~261,387~389存在跨膜结构的可能性较小。应用Vector NTI 9.0软件将油茶的油茶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与其它物种的同类蛋白质进行亲缘关系的分析,不同物种在遗传进化上主要有两个分支。其中,白菜型冬油菜、芥菜、甘蓝、甘蓝型油菜、海甘蓝等属于一类,而油茶、大麦、小麦、马铃薯、棉花、拟南芥等属于另一类。(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09-04-24)

酮脂酰合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N)是哺乳动物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关键酶,催化短中链饱和脂肪酸的形成。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desaturase-1, SCD1)是催化形成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通过对饱和脂肪酸第9位碳链增加一个不饱和双键而形成单不饱和脂肪酸,催化底物主要以棕榈酸(C16:0)及硬脂酸(C18:0)为主,是乳腺自身进行脂肪酸去饱和作用的关键酶。反刍动物乳脂的遗传力较高,并且在乳腺组织中FASN和SCD1基因的mRNA表达量较高,因此本试验选取以上两个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集母羊分娩后4个月内的奶样(泌乳30天,60天,90天,120天),分析主要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并与候选基因筛选出的多态位点进行关联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DNA池测序技术,分析得到FASN基因的3个多态位点(内含子1的SNP C-911-T,内含子2的SNP A-852-G,外显子37的SNP T-14420-C)和SCD1基因的2个多态位点(外显子3的SNP A-5205-G,内含子3的SNP C-5311-T),并检测到FASN基因存在两个单倍型,H1 (C1-A2-T3)和H2 (T1-G2-C3)。所有突变位点中,除SNP A-5205-G外其他突变位点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对FASN和SCD1基因的SNPs以及FASN基因的单倍型与产奶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模型中涉及到种群效应、检测天数效应、泌乳时间效应、胎次效应、个体效应、公畜效应、等位基因效应和单倍型效应以及泌乳时间内等位基因与单倍型之间的互作效应。FASN基因的3个SNP在不同泌乳时间均显着影响了C6:0,C8:0,C10:0和C14:0脂肪酸的含量,并且主要等位基因均显着下调了从头合成的脂肪酸含量。单倍型H1(C1A2T3)也显着下调了从头合成的脂肪酸含量,但是单倍型H2(T1G2C3)对从头合成脂肪酸的影响与之相反。此外,单倍型H2显着性影响了C18:1 n9 trans和CLA cis9, tran11的含量。SCD1基因的SNP位点C-5311-T在不同泌乳时间均显着影响了C16:1,C13:0,C14:1脂肪酸的含量。尽管SCD1基因的SNP A-5205-G不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量,但是其对C4:0,C11:0,C12:0,C16:1,C17:1,C18:0脂肪酸的含量具有显着性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这些多态位点可以作为改善山羊奶品质的分子标记。2)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泌乳时间、胎次、种群采样时间等因素对羊奶成分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模型分析过程中涉及的随机效应包括公畜和羊只个体的效应。采样时间和种群因素显着影响乳中脂肪酸的组成,表明饲养管理水平和环境因素对乳成分以及乳中脂肪酸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以及胎次的增加,羊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与其相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结果表明,山羊乳腺组织的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趋向完善。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脂肪与蛋白的校正比值出现显着下调。表明在奶山羊泌乳早期脂解作用的存在。在早期泌乳阶段,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为丰富,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CLA cis9,trins11的含量增加,推测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SCD1的活性及表达水平不断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从头合成的饱和脂肪酸与C18类多不饱和脂肪酸存在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脂肪酸从头合成的抑制作用所致。尽管C4:0脂肪酸被认定是从头合成而来,但是其与中链脂肪酸存在负相关,说明C4:0脂肪酸的来源不止一条途径。奶中的奇数链脂肪酸主要来源于瘤胃中的微生物,因此其含量以及与其他脂肪酸的相关性反应了瘤胃微生物群落的活性。奇数链脂肪酸与CLA cis9, trans 11以及其他反式脂肪酸存在正相关,说明奇数链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诊断奶山羊瘤胃微生物活性的一种生物学标记。本试验首次分析了影响奶中脂肪酸变化的因素,为日后改善羊奶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酮脂酰合酶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张高阳,单士莲,邓接楼,邓红根,黄思齐.黄麻β-酮脂酰-CoA合酶(KCS)基因分离与功能鉴定[J].分子植物育种.2018

[2].Abiel,Berhane,Haile.西农萨能奶山羊脂肪酸合酶(FASN)和硬脂酰CoA去饱和酶1(SCD1)基因多态性与乳脂肪酸成分的关联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3].田德雨.微藻和蒜头果来源3-酮脂酰-CoA合酶基因克隆及耶鲁维亚酵母(Yarrowialipolytica)产神经酸的初步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

[4].严方方,谭晓风,龙洪旭.油桐β-酮脂酰-ACP合酶Ⅲ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

[5].杨慧.碎米荠和遏蓝菜β-酮脂酰-CoA合酶(KCS)基因全长CDS序列的克隆、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D].湖南农业大学.2012

[6].张彦萍.RACE初步克隆胡麻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以及胡麻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

[7].李魏.油茶β-酮脂酰-CoA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标签:;  ;  ;  ;  

酮脂酰合酶基因论文-张高阳,单士莲,邓接楼,邓红根,黄思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